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嚴肅對待劉小弟之死因(劉競明)
2010/01/14 10:20:26瀏覽496|回應0|推薦0

嚴肅對待劉小弟之死因(劉競明)

2010年01月14日蘋果日報

日前某報謂:劉小弟之死亡,其「難判斷與疫苗有關」?殊不知此死亡後之病理解剖發現之現象,為其致死之原因,然而究竟是何種因素導致產生上述之體內「血管內凝血不良症」(DIC),為一非常專業之醫學名辭,常發生在敗血症、受傷、癌症、產科併發症、血管病變或異常、或對某些類毒素產生的急速反應,或個體因某些外來因素引起的強烈過敏反應造成。

根據1999年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分析報導,臨床感染導致之敗血症是最常見發生上述DIC的原因。事實上約有30-50%之格蘭氏陰性細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感染的病患會發生DIC,然而格蘭式陽性細菌亦有可能產生。這種疾病之嚴重性在於其會迅速消耗掉體內賴以維持正常凝血機制的血小板,造成凝血機轉不全,導致嚴重的出血不止而致命。2007年3月1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雜誌也提出某些藥物,例如抗生素Vancomycin會引起免疫性之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此與體內血栓或治療之肝素(heparin)、與皮膚產生皮疹現象以及爾後產生之敗血症皆有關聯。

 
但究竟吾人之人口族群中有多少比率的人群之藥物基因體學(Phamacogenomics)反應呈現如此現象,值得科學驗證探討及進一步的研究。 


謀求專家集思廣益

於此筆者不擬就其詳細的DIC致病機轉再加深入分析,而擬就疫苗本身及其注射程序等來思考:當雞胚製成的「死病毒」注射入人體時,究竟有何種特異體質的人會發生問題?在研製過程及量產作業當中,有無任何因子會污染或介入?或在集體注射時,若發生交互感染而造成敗血症時,為何目前無細菌或病毒被培養出來?這種系統性的發炎現象肇因於體內因外來因子介入而急速產生的「細胞色素風暴」(cytokine),是否仍然與疫苗完全無關?就值得商榷。且讓吾人靜待兩至三周後的正式報告吧!


日昨(2010年1月12日)又有最新案例為一罹患冠心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洗腎病患,接種國光疫苗後發生急性GBS多發性神經炎,又併發抗藥菌株肺炎引發敗血症之死亡案件。顯示多日來民眾之疑慮不是空穴來風?國內眾多臨床免疫及感染專科之專家學者,務必正視近日來多位民眾接種新流感疫苗後所形成之疑似併發症,衛生署應謀求各方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合力研判其可能之致病機轉與處理方式,並對民眾充分解說,以免馬政府被人扣上「草菅人命」的大帽子! 


作者為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與醫療衛生政策碩士 


---------------------------------------------------------------------------------------------------------------

我想,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專家發出質疑的聲音了,我們這種小老百姓採用「理盲而濫情」的態度,似乎比較能夠保護自己和家人啊。

我就是「理盲而濫情」又怎樣?我就是擔憂嘛,我為什麼要理智判斷什麼打疫苗致死機率比不打而感染H1N1那個高那個低?

要是再加上現在跑出來的陰謀論,某藥廠左右世衛誇大疫情……,真不要怪我們小老百姓啟動「理盲而濫情」的自我保護機制,緩打甚至拒打疫苗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nebojay&aid=368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