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0 18:21:21瀏覽947|回應5|推薦62 | |
很抱歉,這張相片顯然拍得不夠好,無法讓人看清楚第一組的作品。 最後一個話題了,就談談我們的「作業」吧! 終於到了各組作品成果展現的時刻了!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其他組的作品,再來由每一組派員起身談談,對其他組別作品的看法與感想。這裡,並不想去談論他人的意見或看法,因此,僅就三狂自己所下的評斷而論。 首先,被評的當然是第一組。許多人看到我們的作品,都有一個感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以一個觀眾角度來看,相信第一個想法是:主角是誰呢?沒有出場主角的結果,造成一種懸疑效果,會讓觀眾開始猜測,主角是誰?什麼樣的主角,可以有如此多的視角?這種安排或許好,或許不好。就當天其他組員的反應來看,可以思考出其中的意涵的人不是沒有,但是為數不算多。所以,情節安排上,該算是一個缺點吧!或許應該有更清楚的關鍵點可以引導觀眾明白才是。以筆者現身來解釋這個作品,或許不客觀,但應能準確說出創作用意與表現手法。基本上,這個作品,有多面向的視角呈現,產生許多的情感反應,可以連結諸多主題,例如:人生際遇、生命定位追尋……等,除此之外,在整個作品的畫面呈現中,可以更深沉的看到一些主軸,包含現實世界中對於理想的追尋態度,或是不安於現狀而汲汲營營去求取自己不確定的未來……等,這些議題都是非表面的呈現,不過,含義太過深層,或許得由觀眾自身的經驗價值才能反應。 {說明}:第一組作品的主角是氣球,以氣球冒險的經過,到最終感到倦怠而選擇重回人類之手。 再來,第二組作品,可以說是一部與觀眾距離最為接近的作品,完全滿足了觀眾的期待。在此部作品中,先是製造一種預期性的誤解,再以曖昧畫面直接暗示觀眾在此該有的反應,如此表象化的呈現手法,不失為一部老少咸宜的作品。事實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完成一部紙上電影,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情況下,這樣一部完整作品的呈現,是值得掌聲的。 {說明}:第二組的作品標題為:「真情甲假愛」。在畫面裡,多次呈現一個女孩多次遇見二個男孩有親密動作,而認為他們二位是同性戀人的關係,結尾,導演安排以一封情書說明事實真相。 接著,第三組作品,以夢境與現實來呈現主角的行徑。這種主題,由來不易處理。在場景交錯的畫面下,如何安排才不致讓觀眾產生混亂而引起反效果,是為其一;呈現的畫面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觀眾直接交流,是為其二。事實上,夢境或許是交錯無次序,但若無刻意的安排,就很容易造成觀眾解讀錯誤,抑或是認為導演原意呈現不清楚。這種主題,嚴格的考驗著導演與觀眾溝通的能力,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難以讓人理解的作品。雖然,導演在畫面裡,運用許多暗示手法,試圖告訴觀眾真相,不過,在大多數觀眾習慣忽略小細節的情況下,成為當天所有學員較難理解導演原意的一部作品。 {說明}:第三組的作品名稱「隔天」(不確定),主要敘述,主角在夢境中的一切經歷,最後一幕才告知觀眾,一切皆是夢。 最後,第四組作品,是當天意見最為紛歧的一部。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習慣以自身經歷套入劇情,自動定位,是造成這部作品,看法不一的主因之一。依此,筆者提出兩點來談:第一、太平常的題材→如何深刻?第二、何種原因造成意見紛歧?這一組最成功的賣點在於,擁有較資深的攝影人員,因此,在畫面的截取角度上,有很大的優勢。雖是一個較平常的題材,但是畫面的處理,呈現了許多相對的元素,例如:有與無、男與女、陰與陽、生與死……等,在實體與虛位不斷交錯的情況下,呈現一種特有的美感,然而,其題名,卻為最大的敗筆,因為名之為「鼓舞」,讓觀眾在名稱的引導下,直覺聯想是勵志性的題材,而無法深層的感受到畫面裡更高的層次,實為可惜。觀眾的意見會出現紛歧,名稱的誤導實為一大主因。 {說明}:第四組作品名為「鼓舞」,主要敘述一個生命的逝去,徒留許多遺憾,而這些遺憾,卻在偶然下藉由另一個生命,得以實現。 四部作品,最後通過投票來決定優勝之作;因此,從以下的圖片記錄中,得知當天在所有組員的表決,結果如下: 第一組: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藝術呈現。 第二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第四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 其實,這些結果,或許不盡然客觀,也或許還有些天時、地利、人和……等其他因素在影響。電影創作,本然就容易在諸多疑問當中,變成毀譽參半的作品,觀眾因為不懂(當然,或許是觀眾不願意用心去懂,看電影的觀眾不見得都是真心喜歡電影,而進影院的,這當中,可能有各種因素存在),而任意批評。電影中在創作時,必然有些理想存在(應該沒有人會刻意去拍一部大爛片來博取罵名才是),所以,在呈現上,如何能讓觀眾了解,並明白自己想呈現的主題是什麼?該算是電影學的專業課題了,不過,相對的,觀眾應該具備欣賞電影的基礎能力才是。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