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少年的兩性關係--美國派
2009/11/13 09:22:37瀏覽1043|回應0|推薦10

探討主題:青少年的兩性關係

影片名稱:美國派

劇情簡介

  四個高中生吉姆、凱文、文齊和奧滋,面臨即將畢業之際,卻仍為處男身而苦惱不已。一次,在夏曼的特意挑釁下,四人承諾要彼此鼓勵,定要在畢業舞會當晚,告別他們的處男生涯。開始行動之後,緊接著來的卻是一大堆令人束手無策、頭痛不已的問題。雖然他們用盡各種辦法,去尋覓舞會中能讓自己一親芳澤的對象;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找尋對象原來不是最困難的,而是有了對象之後,如何進展至〝上壘得分〞,令四人因此傷透腦筋。

媒體心得

  故事由吉姆偷看鎖碼頻道被發現開始,這樣的情景,在每個青少年發育的過程中,可能不是少數的問題。對於這些青少年而言,他們極可能純粹因同儕的搧動,或是基於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而有的行為;所以,或許不是很大的問題;然而對於父母親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就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了。

  在整部影片中,會覺得在最初想盡辦法只為了「上壘得分」的那種行徑很可惡;但是,直到最後,看到他們自己掙脫了原先約定的枷鎖,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什麼是尊重、體貼及真正的愛情。為他們高興吧!尤其是那位體形壯碩的大帥哥,他放棄曲棍球賽,選擇了合唱團時,可以在他的表情及眼神中,讀到他的真誠以及他真的領悟了尊重及體貼。

  台灣地區的青少年,所欠缺的,在片中都曾一一呈現出來,但是,他們卻不見得有那種機會及心情,去學習兩性之間互動關係的真意。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規範、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教育環境……,我們教育出來的兩性之間,存在的竟是各式各樣的問題,別談兩性平權,就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是很容易的。直至今日,這仍是台灣值得深思的一隅。

問題討論

 當前台灣地區對青少年兩性教育存在那些盲點?

  如果相信早期教育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話;那麼,要討論兩性之間的教育問題,就非得追溯一下臺灣早期社會中,對於兩性的態度。

  在很多研究資料中,會發現,臺灣的早期社會裡,女性是沒有地位的,這可以從早期有賣女兒來養兒子、為了家產而犧牲女兒……等事實中看出,相信很耳熟的一句話:查某人是菜籽命。在這種早期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觀上,即使現今兩性平等抬頭;然而作用上卻只流於表面而已。以下將之分三部份來談:

  一、 家庭方面:就我所知,別說是自己父母的年代,即便是我們自己生長的這個年代,不管受過多少的兩性平等教育,或是修習過多少兩性間的學分,等到自己結了婚,到了婆家,那種「母憑子貴」的無形壓力,還是存在,仍舊不得不低頭於舊社會所存在男尊女卑的觀點。想想很可笑,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給青少年正確的兩性教育呢?

  二、 學校方面:目前臺灣的國高中學堂裡,年輕教師的比例是多少呢?擁有兩性平等思想的教師又有多少呢?換句話說,那些個屬於我們父母那年代的老師們,他們有多少兩性平權的正確教育觀呢?這亦是目前的盲點之一。

  三、 社會方面:以整體看來,目前唯一有動靜的,就屬於社會提倡的部份了,至少,看到一些努力想將舊社會中的觀念改正的人,除此之外,他們亦致力於想帶領新一代青年擁有正確的兩性觀念,只是,根源做不好,怎能奢望末端的成效有多大呢?

 對青少年而言,如何讓他(她)們建立健康的性愛觀念與態度?

  男孩與女孩在本質上對於性與愛的定義和想法本就不一樣,以男孩子來說,他們多半認為愛即是性;而女孩就不同了,以大多數來看,她們所謂的愛是一種感覺而已,有沒有性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所以,在教育男孩子時,得讓他們學習什麼是尊重;女孩子方面,得加強她們的理智,認清自己的身體並非物品,不是愛對方就可以奉獻的。

  這兩者的功夫,從家庭、學校以至社會,都會有不同的方式去引導與教育,問題是,不是沒有心去做,而是在一個基本認知不足、傳統意識太強的環境裡,我想,我們很難讓青少年擁有健康的兩性觀念。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itaych&aid=349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