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少年的同儕關係--鄰家少年殺人事件
2010/03/17 15:01:29瀏覽2415|回應0|推薦6

最近,國片《艋舺》引導學生之間熱烈的討論。

儘管專家學者認為,此片不適宜當教育題材。

不過,當一些事蔚為風潮時,不能逃避,只可以面對它。

因此,在討論此片議題之前,想先談談青少年的同儕關係,

記得多年前曾看過鄰家少年殺人事件(Boys In The Hood 這部片,

其劇情大約是這樣:

  崔史戴普在學校時常與人發生衝突,其母親在學業與家庭無法兼顧的情況下將他交給他的父親撫養。在父親所住的社區裡,崔認識了新朋友──麵童和瑞基,他們一同渡過快樂的童年。麵童不學好,時常因故坐牢、瑞基則從小有自己的理想與方向,崔在自己父親的影響之下,也對將來有著美好的憧憬。

  有天晚上,瑞基因得罪了小混混,而使自己身陷險境,後來還因此而送命,崔親眼目睹瑞基在街頭被槍殺,義憤填膺,誓要為瑞基報仇。當晚他伙同麵童及一票一塊長大的兄弟們,準備去尋仇,而其父親也已得知,且盡力阻止他。到底他該聽從父親,抑或為朋友報仇呢?

觀賞後覺得:

  嚴格說來,族群間的矛盾,文化是一點也使不上力的。就像埃及文明是多麼的令人讚嘆哪!可是他們在迫害以色列人種時,可沒有什麼文明可言啊!此劇中所顯現的種族問題,事實上也正是千年的難題。

  另外,家庭的問題也是此劇的重點,崔由父親獨自教養,麵童與瑞基由母親獨自扶養,同樣在單親的環境下成長,卻孕育出完全不同性格與思想的青少年,這是值得深思的一隅。崔的父親費心教育他成為一個有為青年,做男人應當做的事,而麵童與瑞基卻因母親的期待不同,而使兩人的成就差之千里。不正常的家庭,是否一定會教育出壞小孩呢?又或者,正常的家庭關係,難道絕對可以教育出健全的人格?

  最後,再來談談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我們完全不否定,青少年對於同儕間的認同與肯定,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在自主與群體之間,青少年做何種選擇才是最重要的。像劇中崔在親眼目睹瑞基被殺之後,一時衝動,回家拿槍想立刻為瑞基報仇。這該是所有血氣方剛的年青人都會有的反應,只是,稍為冷靜之後,是逞一時之勇、盲目跟從或是能獨立思考、明白是非,差別可就大了。前者容易被牽著鼻子走;而後者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而尋求一個適合的群體融入。在教育青少年與同儕間的互動時,後者將會是社會所期盼的。

但是當中有些問題是值得討論一下的:

  青少年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會需求一個在彼此互動中,可以增進歸屬感、可以相互學習、藉此認識自我與他人的空間,以期能促進自我統整,進一步對認同和肯定自我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在社交的過程中,同儕間的溝通是以平等、瞭解的方式,來交換相互間的需求,不似與父母或教師的相處,總是含有權威及強制性;因此,正可以滿足青少年需求的空間。

  如果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得到充分發展,一則可以滿足其歸屬感和安全感,再則更足以象徵其成熟與獨立,有助其建立其自我超越;故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反之,若同儕關係互動不良則易造成退縮、疏離、爭執或衝突等情緒困擾;一旦同儕團體的價值觀偏頗,更可能的情況是形成集體性的偏差行為。

  青少年同儕團體之形成,多半是因具有共同興趣、喜好或生活習慣、族群背景,以及人格特質等;但也有為了取得且同儕間的認同、肯定或信任,漠視於自我的獨立思考力與真正的需求,這種處於被動狀態,一味依賴同儕間的關係,沒有絲毫的自我可言,是很容易使自己誤入歧途的;因為同儕的互動方式、價值觀等,都是影響其身心調適的有力因素。故以下將探討兩個問題:

一、 在自我與同儕群體間的取捨?

  青少年若沒有自我認識的能力與自信心的展現,很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為了取得同儕間的認同與肯定,不惜委屈自己的所有,包括興趣、嗜好、想法等,換句話說,可能為了在同儕之間爭取地位或友誼,而做出違反自我意識或是令自己難受的事情。

二、 當是非真理與同儕價值觀相左時,作何選擇?

  談這個問題,可以舉一個蠻適合的例子:曾經轟動一時的青少年集體虐殺事件。這種案例並非是少數的一兩件,而是在全球時有所聞;只不過,當它不再新鮮時,就少有人關心了。在探討這個案例時,要先問問,所有犯案的青少年,難道真的全都是毫無人性的禽獸、畜生?若果不是;那麼何以會在集體行動時,出現那種令人難以接受、無法置信的冷酷及殘殺的行為呢?

  台灣的家庭對於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失敗,非但父母親沒有這樣的智慧,甚至許多父母在面臨孩子交朋友時,採取反感且阻止的行為,只因深怕自己的孩子交了壞朋友被帶壞了。這是很可怕的事,孩子在青春期對於同儕團體的需求更甚於親情;然而,他們初接觸人際與社交,很多時候會遇到疑惑與困擾,可是能最直接給予幫助的家庭方面卻失了職、斷了線,任由他們在困惑中自生自滅。若果有人要討論當代青少年的問題,恐怕不得不重視這個主題。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itaych&aid=386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