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12:25:18瀏覽1137|回應0|推薦3 | |
出版社:獨步文化 對乙一作品的接觸,來自於《ZOO》。一直以來,大部分的閱讀習慣已經越來越偏向日系作品。曾試圖去追究沉迷的原因,發現自己內心裡有部分是相當自虐的,所以總是喜歡找些灰色系的文字來折磨自己的思考與感觸。 我發現,日本有不少的作家寫作,都會夾帶著濃厚或者是淡淡的隔離感,來自於對社會或是家庭。女性作家柳美里更是直接說明了,她的寫作來源正是源自於這樣的感覺。 創作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出口,對於作家本身抗拒卻又無法改變卻不斷地累積著的情緒。對此,我是越來越相信。這也難怪,不迫切需要出口的我,總無法寫出這樣出色的故事。 《ZOO》書中,驚悚與寂寞這兩種情緒是我所能提及的比較顯著的感受,畢竟同一篇文章,因讀者在閱讀時,會因焦點放置的位置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觸。 《暗黑童話》則是真正能讓我產生相當恐懼的作品。在前一天剛消化完乙一的另一本著作《平面犬》後,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番,短時間暫時先不要碰觸乙一的其它作品,但還是拿起了這本書。乙一說故事的魅力是原因之一,再者,恐怕是因為平日優閒過得尚算愜意的我,依舊難改自我虐待的本性。 知道乙一的文字力量對自己來說是很強大的,無論是氣氛的營造,或是對人性深處的呼喊,所以,一反自己喜於深夜閱讀的習慣,改在白天,並佐著不斷循環的新聞播報,試圖想降低這樣的影響,但卻徒勞無功。 新聞仍舊重覆著弊案、洗錢情事。但我卻深深的陷入菜深與和河彌的眼球回憶中,身上的雞皮疙瘩一直起了又消、消了又起。 《暗黑童話》中的恐懼,参透著微微的哀傷。深愛著小女孩的烏鴉也好、雖被擁有特殊能力的罪犯支解卻有幸福感包圍的人們、菜深的父母、和彌、木村、沙織…等,無一倖免被這種哀傷包覆著。 喜歡乙一處理回憶的方法。鬼才地用視線所及之影像來包裝回憶,想來也是,影像確實比聲音更容易浮現於腦海中。 何謂生、何謂死?乙一在這部故事裡,放了這個議題。看著那些雖然被手術刀支解、改造後,卻依然「未死」的那些人,不禁還是猶豫了起來。和彌雖在一年前身亡,卻因為眼球的移植,將回憶轉介在菜深的身上,進行著他至死都尚未完成的事。 生死這樣的論點何其龐大,自然是無法靠乙一的作品找出答案的,也許連乙一自己都跟我們一樣正探索著,所以在這也找不到答案的。 這本書的結局算是較圓滿的,兇手有了報應,菜深失去的回憶也回復了;沙織與京子走出了長期被親人逝世的低迷情緒,但……我怎麼一路看來,卻品嘗不出這圓滿的喜悅?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