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是傳奇》 vs《 我是傳奇》
2008/10/18 04:01:15瀏覽567|回應1|推薦1

              VS    
 

  對我來說,這是一部題材很吸引人的假設。假如這世界上,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有怎樣的表現?
  

  電影中的主角羅伯奈佛是一位相當頂尖的科學家,除了每日持續著的使用類似收音機播送著、尋找與他一樣生存著的人類之外,也從未間斷研究著被病毒感染的『類吸血鬼』。
  
  當然,寂寞是無可避免的。

  
是一部由《我是傳奇》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但卻與書本中為【傳奇】所給的解釋大異其趣。

  
電影作品所謂的【傳奇】,脫離不了Hollywood的英雄的塑造,於是片中的羅伯奈佛的傳奇則是闡述了主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保護著自己日以繼夜研究出的成果,最後確保了人類的生存,不至於走入滅亡、絕種的末路的英雄傳奇。

  
而書本中所指的傳奇,則較具玩味性。作者給了眾所周知的吸血鬼一個嶄新的身分與定位── 一種稀有人種。卻因為人類的懼怕而將之驅逐、消滅。而故事中的主角,也並非電影作品中那樣的傑出的科學家,只是一名普通不過的工廠員工。

  
沒有其他所謂生還者的狀況下,他生存依賴著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酒精。想當然爾,在先後面臨著妻小的過世、並目睹自己親手埋葬的摯愛回到了家中,卻只是因為想吸取自己的血液,自然是需要藉助酒精來加以麻痺的。

  
在生存的過程中,他表現了所有人都可能會發生的生理的、心理的反應。失去了整理家務的意義,乃至於整屋子雜亂;吸血鬼每夜的叫囂與誘惑,迫使他每夜必須喝去更多的酒,好去抑制原本生物的性慾望,以及白天時捕殺吸血鬼,試圖減少吸血鬼的數量,或者是修補那些被些血鬼迫壞殆盡的窗戶,好再次無奈的等待隨著夜幕升起而伴隨的恐懼…等等消極與積極的工作。

  
作者在這部分的著墨,相當鉅細靡遺。他不像電影中的羅伯一樣幸運,可以這麼自然的擁有著可以陪伴自己的寵物。他得耗費一切的心力,利用食物加以引誘,給予信任,才換得這隻他意外發現的,還生還的狗,陪在他的身邊,卻僅僅七天。
  
  
陪他才七日光景的狗死亡之後,他才真真正正的接受了自己得如此生活下去的事實,狗所帶來的意義,只是一場希望的幻滅。至此,他才開始重新認真的想認識與了解這些每夜都圍繞在他家附近的吸血鬼。

  
這本書中,我相當喜歡作者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家門外這些被染病的類吸血鬼的言行舉止與反應。對我來說,這是相當新鮮的(對被Hollywood英雄電影洗腦太深的我而言)。

  
書中的羅伯奈佛,是個傳奇。但,這傳奇竟是自己莫名其妙的從僅剩存的人類,變成了流傳著千年的類似吸血鬼的傳說的角色。書本中的羅伯也不免一死,死因諷刺的同是人類對無所知的異類的恐懼。羅伯變成了一群自稱『新生人類』的族群所懼怕的人物,進而被捕殺。

  
相較於電影改編的英雄式的傳奇,這是原著作裡賦予《傳奇》所給的定義。

  
啊~相信無論是看完原著作品或是改編的電影作品的讀者與觀眾,腦子裡一定會想著:如果世界是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怎樣?

  不過,這次
看完這部作品時,我並不思考這個問題。

  
記得以前看了不少相關於喪屍出沒、活人求生的電影,我早已做出結論:讓我死了算了,我願意跟著那些活死人四處尋找鮮血,行屍走肉。

  
畢竟,變成一個異類,需要太多的勇氣。對我而言,那太辛苦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h&aid=230760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是傳奇
2008/10/21 02:02

經典之作

喜歡威爾.史密斯

喜歡裡面的臺詞

"我是羅伯特,內羅.
我是紐約的倖存者.
我在所有AM頻道上進行轉播.
我會每天中午在南街海灣,當太陽升到最高處時.
如果你能聽到我,
如果任何人能聽到我,
我能提供事物,
我能提供住處,
我能保障你的安全,
如果你能聽到我,
任何人,
回答我,
你並不孤獨."

blueaquarius(angh) 於 2008-10-21 10:22 回覆:

如果真的要我比較,我喜歡原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