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0片_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18
2019/09/18 00:25:47瀏覽328|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0片_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18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各位前賢都拿到楞嚴經了嗎?(有),回去有沒有看?(有),看了怎麼樣?因為之前後學承諾講六祖壇經,之後講道德經,然後講金剛經,後來因為北部講的金剛經錄音帶都已經供應給各位前賢,都已經聽得蠻熟了,所以後學把金剛經改成楞嚴經,那時候大概是三個月前,忘了啊,忘的很快,後學就說我們道德經還有後面一段,所以後學寫楞嚴經還來得及,因為在寫楞嚴經的時候大部分是晚上十二點,寫到清晨六點,連續兩個月才完成,就是要給各位先看,然後我們再來講解

    所以各位前賢可以想樣,因為晚上十二點到清晨六點是最清靜,思想的理路最清晰,所以寫下來大字就是經的本文,小的文字就是解說,各位看有沒有像後學在講話的語氣?(有),所以這兩個月就養成生理習慣,現在晚上每到十二點精神就來了,非常好,要到清晨六點才想睡覺,都已經養成習慣,所以這陣子身體狀況就會比較不理想,所以才要求各位接受煎熬,聲音講不出來,後學在想都還沒講,怎麼可以講不出來,所以現在正在調養,可能再過一段短時間就恢復正常,那時候各位進來的時候就很涼快,不會像現在這麼熱。熱不熱?(熱),所以我們的覺在不在?(在),就是這個在當佛,覺,我們時時刻刻都保持那個覺就可以了。

     所以修道並不是困難,看我們有沒有心,假如專心去做的話,各位前賢我們才一年多的時間,竟然可以了解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很不容易,北部前賢都很讚嘆說:「我們都沒有那個根基,我們都要好幾年才會了解」,而我們九個月就了解了,對不對?不敢承諾啊,不了解嗎?(了解),一定會知道說「了解了,知道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非常的不容易。尤其各位看楞嚴經,從頭到尾一百六十三張,一張紙就兩頁,共三百二十六頁。大字體底下沒有小字,就是經的本文不很深,直接我們看就會了解,各位有看底下沒有小字體的嗎?有沒有想底下怎麼沒小字的解說?因為經文本身蠻白話,再寫註解的話就會很囉唆。所以我們準備萬一,都還不了解的話,我們用講解的,講的時候直接我們解說就好。我們事先還有一段時間,現在道德經講到五十一章,總共有八十一章,還剩三十章,那我們楞嚴經就可以先看一段,看過以後我們再來講解,真的就會全部了解。

    而且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只有這一部楞嚴經是講性理心法,所以裡面告訴我們佛性本體是什麼樣的狀態,各位就可以抱著那本楞嚴經,你不來聽課你就抱著楞嚴經躲起來,努力研究努力去做,就可以成佛了,棒不棒?(棒),很棒的喔,真的是可以讓我們從內心深處深信(深深的相信)可以成佛,很容易的。因為各位都還接觸的不深,所以都還不很透徹了解,假如深入看的話,你就會:「喔,就是這樣喔,原來都是這樣啊」,所以那時候後學在寫,寫兩個月的時間就想:「這如果拿出來給大家看就好了」,所以各位要了解那個殊勝的情形。所以這陣子後學身體狀況就不是很理想,講都講不出來,各位心裡又在準備等會兒又要講心得報告了。可能我們不用各位準備心得報告,假如聲音講不出來,我們就給各位發問,各位發問的時候,後學喉嚨就可以休息。這陣子調養以後,各位可以想像,晚上十二點都不睡一直到清晨六點,是在做什麼?

    各位前賢,假如你晚上十二點精神來了,非常的好,然後一直到清晨六點都不想睡覺,請問你要做什麼?就是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會很理想。剛才有一位前賢問後學說:「曾經聽到後學在龍岡同德佛堂講心息相依」,後學說那是一個法門,可是沒有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來得高;因為做心息相依成就有限,可是成就卻很快,而且所得心會很強,各位要不要聽?(要),我們都很貪心。

    心跟息相依,就是我們迴光返照,把我們外放的精神收回來,收回來以後,我們不是有呼吸嗎?然後我們的心跟我們的呼吸互相依賴,就是我們一呼一吸,心全部都跟呼吸相應。「呼」,就是我的心跟著呼吸的「呼」出去;「吸」,心跟著「吸」進來,心完全都在一呼一吸,沒有外放。

所以要知道我們在凡塵為什麼造業,就是因為心外放。我們在日常生活,各位前賢心外不外放?(外放),厲不厲害?(厲害),很厲害,所以心息相依就是迴光返照,把心收回來跟呼吸互相依賴,這樣我們做一段時間以後,精神不會外放,就是降伏我們的妄心,這是一個修持的法門。

    可是心息相依的功效沒有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麼殊勝,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最殊勝,可是假如要說快慢,心息相依是比較快,而且所得心會比較強。各位假如有所得心的話,做起功夫來會很起勁,就會做的很快樂。所以各位假如覺得自己妄想心太強了,就可以做心息相依;可是假如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已經做習慣了,就不要換來換去,做的習不習慣?這個情形到底是做的習慣、還是沒做、還是什麼樣的狀態。因為沒有回答的話,狀況很多。有在聽但是沒有做,有在做但是都還沒有成效出來。所以很多狀況,我們要自己很清楚知道。

     各位有沒有做?(有),有沒有功效?(有),什麼樣的功效?很容易睡著(哈~),本來要吃安眠藥的,現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都不用吃了,只要萬緣放下就睡著了,所以可以省下安眠藥的錢,也不錯啊!各位要了解,假如我們晚上睡不著覺,就是我們的思想(念頭)太多,念頭太多就會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各位念頭多不多?還很多啊?我們都已經快兩年了,還很多啊?不好意思回答喔。要知道我們能夠成就成仙作佛成道,就是無念,沒有念的時候,我們現前(顯現在眼前)的這一念,整體都是佛性。假如我們念頭很多,所有的念頭都是妄(假的不真)。假如我們全部都是在妄想的念頭裡面,我們一天一天就白過(白白的過去),沒有功效出來。所以我們因為一念妄動才落入凡塵,要回到我們的本位(就是成佛,作佛),就是沒有妄想,全部都是真心。各位可以分別真心跟妄心了嗎?(可以),什麼叫妄心?(起心動念),可以用四個字來講「根塵相對」,就是妄心。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的六根跟六塵相對產生的心(六識心),那個就叫妄心,也叫做識心(認識的心),因為它都一直在變化,所以不真,我們不能用這個心來修道。後學一直在講不能用這個識心、妄心來修道,我們要用真心。真心就在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真心就呈現。知道了嗎?(知道),再深入怎麼做?又忘了?不是有「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就是我們做功夫做到能夠尸居而龍現,尸居就是在家裡面靜居安居不動,龍現就是神通萬物,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以做到神通萬物,然後我們不用出門,就在家裡面安居不動。

    然後我們可以淵默(淵=深淵,很深的水),淵默=靜默,不講話;好像打雷的聲音很震撼,所以淵默而雷聲。知道意思嗎?就是他雖然靜居在家裡面安居都不出門,可是他培養出來的德行很感人,感人的程度一直到人家見到他就好像聽到打雷的聲音那麼震撼。德大不大?(大),就是很大。

   第三句「神動而天隨」,就是我們的念頭一動,天理都跟著(天隨)。所以後學講不要看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一種很容易做的動作,可是它延伸出來的效果,是非常的大。那個「尸居而龍現」就是我們佛性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盡虛空徧法界,所以才神通萬物,一定要功夫深,要做的久,我們一直做一直做,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做一念不生,然後功夫久了以後就能夠神通萬物。所以從萬緣放下開始,在萬緣放下的時候,不管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絕對都不要管它,縱然佛菩薩來跟你講話也不要管它,才能夠妄盡真顯。

    我們就是要恢復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佛沒有念頭,有念頭是眾生,所以佛沒有念頭。我們要自許(自己期許)自己就是佛,所以不能有念頭,什麼念頭來都把它去掉放下,萬緣放下都一念不生,所以現前的一念具足了整個虛空法界都是佛性本體。了解嗎?不回答是正在研究嗎?還是聽的很熟了,會背了?已經講了好幾次了,聽道會背了沒?(會),背不背看?「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恩,對,我們功夫做久了自然而然就到達這個狀態。各位要了解,從萬緣放下入手,一直到達「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線上影音檔案上傳到此21.06

◎以下前賢大德慈悲聽mP3錄音檔一個字一個字完成打字布施課程解說:

它是一個一線下來,整個都沒有變化。你按照這樣做,時間久了,開始兩三分鐘都沒關係,後來做到兩三個小時也可以,到後來做個兩三天也很棒,做個兩三個月已經不用吃飯了。理不理想?不是跟各位講卡通喔,這是真的喔!

    因為我們有四種食,第一種就是團食以前沒有筷子而用手去抓來吃,就是分段而吃,有早餐午餐晚餐。第二種就是觸食,像我們拜鬼神,用東西去拜,然後鬼神就是接觸東西,所以我們七月拜的食物不趕快吃會壞掉,那就是鬼神已經吃過了,所以我們要趕快把那些食物吃掉,不然會壞掉。第三種叫識食,識食就是我們的認知已經到達,認知已經到達很高程度的時候,我們肚子餓了就用那個知道的境界來吃,不用真的吃飯,用我們的知道,知道裡面的內容我們就吃飽了。第四個就是禪食,禪坐,肚子餓了你進入禪坐,進入禪坐以後就飽了叫禪食。有沒有聽過?(沒有),大迦葉現在在雲南雞足山入定,他就是禪食,不用吃飯不用呼吸,要等到彌勒祖師下生,把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帶來給彌勒祖師教導,他的任務才完成,他才進入涅槃,所以現在他就是禪食。所以各位了解,依四種食,我們現在依什麼食?(團食),對,就是團食,就是分段而吃,早餐中餐晚餐。

     佛弟子在佛的戒律裡面,有規定過午不食,就是下午一點以後就不吃了。因為我們吃東西進去身體裡面,東西會產生作用,各位前賢產生什麼作用?我們有吃飯才有力道,不吃飯有力氣嗎?(沒有),若吃太飽會怎麼樣?(想睡),正確,想睡。所以佛就講多食有五罪。我們吃多了有五種毛病,第一個想睡覺第二個吃多了我們血液循環不正常,所以多病第三個我們吃進肚子裡面,它會有慾望,就是想男女作愛,所以多婬;第四個,有前面的多睡多病多婬,所以不能歌誦經典,你要誦經會一邊誦經一邊打瞌睡,結果愈誦愈不對;第五個,我們吃的東西都是地上生長,所以我們跟地的緣結的很深,所以我們的腳都不離開地面,都跟地面連在一起。

     所以各位前賢,假如你立志全部都不吃地上生長的東西,你就會飛了。都不要吃地上生長的東西,就不跟地面結緣,就會飛了。知道嗎?最起碼現在聽到了。可是各位前賢,我們不吃地生長的東西,可不可能?(不可能),好像不太可能。以前有一位婢女得罪員外,結果婢女就逃跑,逃跑以後沒得吃,婢女就去吃樹根(地黃,地黃是一種中藥),婢女吃的樹根,結果吃到會飛(因為地不是生長這些東西),所以員外若看到婢女而要抓的時候,婢女就用飛的。員外就覺得奇怪,沒東西可以吃但是還會飛,所以現在員外就放了很豐盛的食物放在婢女出入的地方(也就是吃樹根的地方),放著頭一、兩三天,婢女不敢吃,怕員外害她。經過四五天以後,發現食物沒毒,一些野獸來吃也都沒死,我也可以吃,結果婢女一吃了以後,身體就很重,飛不起來,就被員外抓到了。所以要知道我們吃地上生長的東西,腳不離地,所以飛不起來,各位往後若看到可以吃的樹根且可以維持生命,你就可以吃,要記得地上生長的東西不要吃,這樣你就會飛。你看我們現在出門,要搭車要開車都要錢,搭車要車票、開車要汽油都要出錢,我們用飛的就不用錢了,可以飛就很自由,要走東往西…,你若開車要經過一條溪就要找橋才能過,但是你用飛的就不用,飛過去就好了,快不快?不可想像喔,會說這不是我們人的習慣,就是這樣。

    我們人剛從光音天到凡塵來降世的時候,我們都不是胎生而都是化生,然後都是用飛的。所以那時候都沒有發明車子,現在才有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地上都是人在走、車在走,所以才發明的;假如從光音天那時候下來,我們到現在都不用發明汽車,為什麼?用飛的就好。可是我們都貪心,在光音天的時候,地上會長出蜜,蜜好不好吃?甜甜的,我們人貪心,就把蜜拿吃看看,發現很好吃,就愈吃愈貪心就愈多,結果就飛不起來,所以就不會飛了,就吃蜜過日子。然後男女之間因為是化生,所以沒有胎生(胎生才要作愛),之後就是男女對看,看了喜歡,看了喜歡之後就帶到沒有人的地方,然後才開始蓋房子,為什麼?要圍起來不讓人看。所以各位前賢,這不是後學杜撰的,而是從阿含經裡面記載出來,我們就是這樣,所以才變成胎生,男女作愛以後就懷孕,本來是化生,就變胎生。化生知道嗎?像蚊蟲都是化生,毛毛蟲也化生(毛毛蟲變蝴蝶),變化而生。

    所以變胎生以後我們人一直延續到現在,飛也飛不起來,然後吃的話,也沒那麼多的蜜可吃,剛開始上天用五穀(米)從山洞流出來,本來流出來時,你要每餐去拿且米都還有剩,但我們人又貪心,每餐拿太麻煩,不然一次拿個兩餐份,旁邊人看到你拿兩餐份,那我去拿三餐份,然後又你拿三餐份,我就拿兩天份,結果山洞流出來的米,大家都一直想要把它挖大一點,看能否流出米多一些,結果挖到米流不出來,卻沒有米了。沒有米了要怎麼辦?開始就在土地上劃分,這一份你的你去種植,那一份你的你去種植,人剛開始的時候是勤勞還是懶惰?(勤勞),猜錯了,很懶惰。都不肯種植但想要收成,所以那份土地,勤勞的人就要努力種植,懶惰的人就一直在那邊等,等成熟要來收割。所以他不用種植就可以收成,那你還想要種植嗎?就不要種植了,所以就開始吵架打架說:「我種植的為什麼你要來收割」,所以大家就來商量:「好,我們分成十份,一份給當公正主事者,他比較有德行,叫他來當領導管理我們,各人種植各人收成」,所以這時候才有領導者出現,所有的有種植的人,都要分一份給他,好像我們現在的稅金,我們的稅金就是這樣來的,那位領導者就是我們選出來的,有沒有像現在的生活?(有),很像喔,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才形成我們現在的生活。

     那我們要回去了,先把來的原因「一念無明生三細」,哪三細?就是「業相轉相現相」,我們在皇母訓子十誡會講「三山坡」,我們在洗澡,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收回去,然後趕我們到凡塵來,這是給我們面子。各位前賢「三山坡」是什麼?我們凡塵最毒的是什麼?(貪瞋癡),對,三山坡就是貪瞋癡,我們去掉貪瞋癡才可以回到本來。去掉了沒?這倒是很老實,都不敢回答,都還沒去掉。去掉了沒?(還沒),我們貪瞋癡都還沒去掉,那都是我們落入凡塵以後才有的,我們性分裡面有沒有貪瞋癡?(沒有),我們性分裡面沒有,所以恢復我們性分裡面沒有才可以回到本來。

    我們要知道,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收回去,是因為我們一念妄動,因為我們造了業,一念妄動裡面第一個就是業相,第二個就是轉相,第三個就是現相,後學一再講雖然有一念無明生三細,很微細但都還在空中(都在虛空之中沒有形相),雖然它有現相,可是那只是醞釀,都還沒有形相。到「境界為緣長六粗」還記得嘛?六粗,第一個智相,可是這時候的智相不是智慧,而是我們能夠分別,什麼是什麼,好比那是電風扇在轉,那是塑膠做的蓮花(以後是要坐實在的蓮花,不是要坐塑膠坐的;要知道,我們以後都有蓮花寶座可以坐,蓮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愈污泥則蓮花長的愈大愈漂亮。出淤泥不染就表示我們在凡塵,塵垢很多污染整個環境,可是我們的心就像蓮花那麼的漂亮潔白,每一個都有蓮花寶座,而且是因果同時,蓮花是不是因跟果同時?蓮花怎麼生長的?蓮花是因跟果同時呈現,蓮花生出來以後,蓮花寶座都是因跟果同時呈現,所以只要我們在因中能夠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果中(佛的果位)已經有了,所以叫因果同時)。

    第一個智相,就是看到什麼知道什麼,知道我們這是一個講堂,前面有一個佛相,這叫智相。第二個叫相續相,相續就是繼續,現在有的,接著下去還有,再接著下去還有…一直下去都有,今年有夏天,明年有沒有?(有),再過去後年有沒有?(有),再下去那一年有沒有?(有),那個叫相續相。第三個就是執取相,執著跟取捨。第四個叫計名字相,你什麼名字啊!第五個叫取業相,已經取了,起來了,造了業,起業相。第六個叫業繫苦相,被業綁住了,我們要受苦。這叫境界為緣長六粗。有沒有印象了?(有),第一個智相,第二個相續相,第三個執取相,第四個計名字相,第五個取業相,第六個業繫苦相,被業綁住了,業繫就是業把我們綁住,我們就要受苦,所以業繫苦相,這時候就已經有形相了。

    那一念無明生三細,那三個很微細都沒有形相,雖然有業,可是各位前賢「業」看得見嗎?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感受。當業力現前我們就要接受果報。所以業力現前的時候我們知不知道?知道,看不到但是我們知道,知道業來了要去受苦,所以業相沒有形相。第二個轉相,轉相就是我們佛性本來的智慧之光(就是我們的般若妙智慧),要來看那個業相,我們本來的智相(智慧的相)要來看業相,但業相沒有形相,然後我們轉本有的智光,變成能見之見。能見之見了解嗎?我們有能見才有所見,比如說我能見彌勒祖師,我就是能見,彌勒祖師就是我所見,我們轉本有的智光要來看業相,但是業沒有形相,我們轉過來那個能看的能很執著,一直要看,看到有為止,結果瞪目發勞,會怎麼樣?眼睛眼花,看到真的那個有形相出現,叫做虛空花。虛空有沒有花?(沒有),可是我們看久了有沒有東西在?(有),絕對有。所以後學就講,假如各位要實現要看空中花,你就蹲下來,經過三五分鐘,然後突然站起來,會怎麼樣?然後你眼睛看空中會有什麼?(此時眾說紛紜)絕對有東西,因為每一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但是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很大隻的蟲鑽來鑽去。

    各位都沒有試驗過,所以都不知道,因為後學要講,所以要試驗,但要記得站起來時要趕快扶著旁邊,才不會摔倒。然後趕快看空中有什麼東西,發現每次看每次都不同,有時候細菌很大一隻,有時候卻小小一隻,但有時候看到又不是細菌而是別的形相。所以各位可以試驗看看,而且很快三、五分鐘而已,就會知道原來「業相轉相現相」就是這樣,就會很深的認識,那時候整個都是虛空之中,都是假的。因為我們有業、有轉、有現,有三個,三個以後才山河大地呈現,所以山河大地的呈現,各位回去把楞嚴經翻開來看看,山河大地怎麼來的楞嚴經有交代,所以各位要了解,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生發,從我們佛性出來,所以整個凡塵的萬象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後學在講的時候,各位可能會產生懷疑,外相是外相,我的身體是我的身體,怎麼會是同一個地方出來。當我們看了佛講的楞嚴經以後,你就會了解原來所有的萬相都是從我們真心佛性生發(從我們佛性出來)。

     所以文殊菩薩就講「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有世界了才有眾生,有眾生了才有業果,然後世界眾生業果三個連續不斷,我們就這一直輪迴不息。所以佛教我們一個息滅的方法,兩個字「不隨」,不隨世界、不隨眾生、不隨業果,這樣三因斷,我們就不用出生在凡塵。簡不簡單?(簡單),好不好做?(不好做),正確,簡單但不好做,因為我們不隨,若等一下有位朋友說「你現在手頭很困難,你跟我來,我拿錢借給你」,你隨不隨?(隨),有錢可拿我當然隨,你隨了要六道輪迴耶!「啊~那沒關係,六道輪迴又看不到」,對不對?(不對),所以我們要了解,不隨則吃虧在眼前。你隨了,六道輪迴跟著來。這凡塵還真的不好拿捏,可是要了解真理。

     我們了解以後,知道我們在凡塵的生因,就是因為我們時時刻刻在造業,所以後學上個禮拜有講十二因緣,裡面有講「一切不受」,假如我們內心一切不受,就沒有業。那我們受不受?現在有一張發票,剛好得到一千萬,你受不受?(受),糟糕了!就決定要六道輪迴,一千萬真的那麼大嗎,把我們拖到六道輪迴,好~好,我要去六道輪迴,難道六道輪迴真的那麼好玩嘛!很苦的,所以我們要研究真理,知道很多都是我們自找的(自己找來的麻煩),我們的煩惱、我們的麻煩,各位前賢從哪裡來?從住相而來(住相=住在形相),我們住不住在形相?生活之中有很多我們都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是不了解真理,不了解真理就是造業,造業就是要受苦,這樣了解嗎?從哪裡而來?從住相而來。我們住不住相?假如我們是很年輕還沒結婚,我們的對象乾道很英俊又很有錢,坤道很漂亮家境又很好,要不要?所以要我們不住相真的很困難,住相就很容易。

要了解我們住相延伸下來的麻煩多不多?(多),非常多,誰找來的?(自己),我們自己找來的。我們自己是聰明還是笨?(笨),我們都承認自己很笨嗎?內心裡面一定不承認,而是認為我很聰明,都不承認自己笨。倒是內心有一個看不見的驕傲,各位都有發現嗎?因為內心看不見的驕傲我們都不知不覺,雖然再怎麼樣的惡劣環境之下,內心的驕傲都不會消失。當我們權利受損的時候,抗不抗議?(抗議),為什麼抗議?因為權利受損了。那誰的權利受損?就是我啊!那誰是我?我是誰?我們都不曾研究,誰是我、我是誰?百年前誰是我?百年後我是誰?都沒有。我們現在的抗議多不多?(多),多餘的,就不用抗議。所以後學之前都講,你若跟人家結仇,你也不用報仇,怎麼講?你把身體照顧的健康,然後睜著眼睛看著他死掉(哈~),這樣有沒有報仇了?他已經死掉了,仇有報了沒?(報了)。所以只要你身體健康,你看著他死掉了,你就報仇了。當然這個是歪理,不過很受用。不用跟人家直接爭執,都不須要,你只要把身體照顧的健康,這個很重要,有錢都還不那麼重要,身體健康最重要。有家財萬貫但身體一直生病躺在床上,這樣有用嗎?沒有用,一口氣不來家財萬貫誰的?(別人),別人的,那我們一直打拼一直累積,有沒有用?(沒用),真的是沒有用,守財奴,所以不須要。日常生活夠了就好,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這樣就夠了。可是假如我們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會滿足嗎?還需要什麼?一間房子,房子有了還要有什麼?(車子),車跟房子都有了,還想需要什麼?(眾說紛紜),我們的願望真的是填不滿,可是我們的壽命有那麼長嗎?以前時常看到(現在比較少看到):「縱然你賺道整個世界,性命已經消失」,有沒有用?(沒有用),又送給人了,世界全部都送給人了,真的都是沒有。所以我們要立定志向,追求目標要很清高。各位立定了沒有?都還沒有啊,都想要凡塵事很如意,然後聖事也可以。聖事就是我們佛性能夠修證成佛,可不可以了?哇~信心都消失了。不是像六祖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嘛,現在惟求餘物不求作佛,惟求生活能夠富裕,然後不求作佛,是不是這樣?也不承認,就是兩兼(兩個都兼備),也成佛了然後事事也如意,是不是這樣?我們的心大不大?(大),怎麼一個大法?(無限大),對,就是盡虛空徧法界,做什麼?賺錢,錢雖然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行。要了解,後學都一直強調,日用不缺即可,日用都不缺了就可以。再接著怎麼樣的多,我們都不會滿意,都會一直有新的願望出來,所以我們永遠都是在追求、永遠都是在受苦。

    所以老子跟我們講「知足常樂」,我們有沒有常樂?大家都還不知足,所以樂不起來。都承認嗎?不承認,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也不追求凡事也不追求聖事,不然我們要追求什麼?哇~都沒有目標,都沒有目標就很危險,好像行船沒有那個舵,要往那個方向沒有先對準,這樣危不危險?(危險),會去撞到地上的暗礁,地上有小島,你的船準備要去撞它,知道嗎?(知道),會怎麼樣?(翻船),會翻船會下沈,命會不見,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我們要抓到一個宗旨,開始生活的時候,先追求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然後開始就追求我們的德行,要德行能夠建立,在性分之中都具備,要成佛以後有本錢,都具備了沒?哇~都還沒有,往後再說。要了解時間是不等人,現在民國一百年了,以我們以前的生活來講,要到民國一百年好像是很久的事,可是已經到了。時間都不等人,所以我們就要趕快修持,把不合真理的習性都改掉,然後我們佛性本有的光明讓祂回來。所以個上個禮拜有問,四無量心。

    各位前賢什麼叫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恩,慈悲喜捨。我們佛性具備慈悲喜捨。我們給人快樂叫做慈(予人予樂)。悲就是拔苦,把眾生的苦拔掉。喜,隨喜,不要嫉妒,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嫉妒。各位前賢人家得到一千萬我們嫉不嫉妒?(不會),不會喔,真的嘛?(真的),我們的嫉妒都在內心,都看不到。我們有沒有羨慕別人?(有),羨慕的反面是什麼?(嫉妒),恩,就是嫉妒,我們有羨慕的現象就是嫉妒。捨就是布施,我們在凡塵都全部都可以布施,連貧窮也可以布施。

    有一位老太婆很貧窮,然後阿難跟釋迦牟尼佛在街道行走的時候遇到,阿難很慈悲就跟佛講「請佛開示那位很貧窮的老婆婆」,釋迦牟尼佛就走近老婆婆說「向你乞討」,老婆婆說「我很貧窮,沒有東西可以布施」,釋迦牟尼佛說「你把貧窮布施給我,以後你就不貧窮了」,這樣會不會?以後要記得,假如我們運道不好,我們也把不好的運道布施,貧窮了,我們也把貧窮布施,這樣一些負面的全部都布施了,沒有了,就從正面生活,從正面的生活就會很如意。了解嗎?都不願意啊?(願意),都要保有貧窮、保有不如意的生活?是不是?(不是),所以有時候不回答是錯的,有時候回答是錯,所以沒有一定的,法沒有定法(沒有一定的方法)。

    我們竟然講一個多小時還沒有講到道德經。理不理想?(理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整個都是道,不用再找時間、不用再找空間,時時刻刻都是在修道,只要我們內心求其所安,心安就理得,理就是道,你心安了,道就得到了。各位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沒有這樣的去做?(有),是有,但只有一兩位而已,還不很理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求其心安,假如有感到心不安,表示我們所面對的事情不合真理,才會心不安,那個事就不要做,做了一定後悔,因為再怎麼久都抹滅不了,可以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做了不合真理的事,自己會記得很牢,牢牢記住。各位有沒有做到不合理的事?(有),記不記得?(記得),都記得,苛不苛責?(苛責),一定會罵自己,所以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求其心安,縱然吃虧也沒有關係,因為心安就已經理得,就得道了,絕對不會虧欠,這倒是很重要。

    後學就鼓勵各位回去一定要先看楞嚴經,因為各位在看的時候就會覺得很親切,就是後學在講課,寫出來小的字都是後學的口語,有沒有看?(有),是不是像後學在講的一樣?(是),很大的字體就是經的本文,所以後學為什麼會把經的本文寫的很大,因為以後要講,出發點就是為了以後我們要講才寫。我們在講的時候,有在拍DVD,後面有一部在拍、音控室有一部在拍,假如寫的字體太小就要戴眼鏡(老花眼),所以字體寫的很大是後學要看。所以經的本文字體就寫的很大,以後準備講的時候不用戴眼鏡,小字體就是要寫給各位看,所以各位戴眼鏡看沒關係,DVD沒有拍下來。這樣了解意思嗎?(了解),所以後學也是有私心,大字體給後學看,小字體給各位看。因為經的角度可以很寬廣,後學講的時候就會用不同角度來闡釋經的本文,現在書已經寫好了,後學已經在台北練習,所以台北現在已經在講了,要先練習,練習熟了再拿來這邊講。

    所以北部的人說「我聽了這麼久才聽懂性理心法,同義宮竟然九個月就聽懂」,有點嫉妒,又說「你在北部都叫我們自己領悟,但你在那邊都講的這麼徹底、講的那麼清楚明白」,清不清楚?明不明白?(清楚明白),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做,所以都把精華留到這邊。所以在北部開始學習,然後要到這邊來講,我們都沾光了。所以活佛老師交代,「要使各位明心見性」是後學的使命任務,交代要讓大家都明心見性才可以。明心見性了沒有啊,後學的使命任務才可以完成。有沒有明心見性了?哇~那麼沒有把握啊!都還不明啊?明了沒?(明了),很容易對不對?

    後學那時候講,我們前面有彌勒祖師,是彌勒祖師跑到我們眼前來,還是我們的眼睛跑到彌勒祖師表面上?都沒有,是心知道。所以明心容不容易?(容易),我們看到什麼知道什麼,是不是心?(是),恩,這樣明心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然後你看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周遭是不是了了分明?(是),見性了沒?(見性),所以明心見性不困難,很容易的,只要我們用心一定呈現。各位一定要努力,心明了因果不昧,見性成佛無疑,要記住。所以一定要明心見性。我們先從識心了解,日常生活的就是識心,我們了解識心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那佛性的功能作用叫它不要造業,不造業我們就不受苦,佛性本體就可超脫。

    所以明心的部分,不要一下子要求就是真心。即心即佛那個是真心。我們現在對真心跟妄心一定要分的很詳細很清楚,真心就是真心,妄心就是妄心。根塵相對(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識心全部都是生滅、全部都是變化無常,不要用那個心來修道,用那個心來修道不成道。所以一定要用真心,真心的方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整個真心就呈現,即心即佛。了解了沒?(了解),一定要了解喔,不然活佛老師會敲後學後腦袋瓜:「叫你教好,你都沒教好」。所以一定要知道要了解。這樣我們整個生活…,後學都講我們一年多前,各位的臉業障蠻深,都寫在臉上:『我業障很深』,現在都清除掉了,滿臉紅光滿面,好不好?(好),都是從我們自己的內心改變,不是外力,都是我們自己的力道,自己改變然後我們的家庭就和樂,生活過的就好像天堂一樣,都是我們自己去做,可以達到,就是可以達到的,不是很困難,只要我們了解真理,按照真理去行持就可以了,很容易。所以各位看那天講個五十分鐘,後學說沒辦法了、投降,就請各位發表心得。有講他的槍失掉了,道真理真天命真,他的槍又回來了,理不理想?(理想)。

要知道每一個人內心一定要篤定,我們要怎麼修自己要擬定進度,然後把不符合真理的習慣性改掉,一改掉以後就沒了,佛性就恢復光明。所以只要研究性理心法,一段時間以後,就變得很膨皮(台語)很漂亮,業障都消失,黑黑的都不見了,各位有沒有發現?沒有啊,因為各位都是面對後學,所以看的比較清楚的都是後學。因為後學面對是各位前賢,所以一看大家都是紅光滿面,很理想。所以你真正的有聽進去了,行為有改變,相隨心轉。

    所以我們的心一轉了都是善良都是幫助人,我們整個形相都很好看。各位遇到以前的親朋好友,有沒有人讚美你?(有),說你現在怎麼變的這麼漂亮?(有),絕對有的。北部的前賢也都這樣,一段時間以後再看到就說「你怎麼改變這麼多,以前你皮膚很黑,現在怎麼變這麼白,又這麼好看,你是吃什麼」,各位吃了什麼?就是吃了真理。要了解很理想的,只要我們心一改變了,形相都改變、生活都改變,過的就很有意思,自利又可以利人。所以各位前賢可以把楞嚴經送給親朋好友,你一定會說「書那這麼重叫我拿,認識這麼多怎麼拿的動」,沒關係抱不動的話,我們就寫地址給同義宮,請同義宮的前賢幫忙,用寄的。我們有小單位的話,看要幾本,住址名字寫一寫給他,請他寄送,看是要五十本還是要一百本,郵局貨運會送到你的家門。然後你送給親朋好友你就跟他講:「你若抱著這一本,研究的徹底,去做,絕對成佛」,可以掛保證,絕對可以。我們要先自己建立信心,自己信心建立以後,你講的話就有力道,人家就會相信。若是平常都在騙人,你講的話人家相不相信?(不相信),你講的話人家以為在放屁。

    所以我們做人很重要,講出來的話人家肯相信,表示我們踏實,講的話很實在,別人肯相信。假如別人都不相信,表示我們做人失敗,各位前賢做人成功還失敗?各位都沒有做人嗎?都沒生小孩嗎?(哈~)因為後學在老前人身邊,老前人時常再念:「你看,你到凡塵來,生了兩個孩子你就走了,你這樣一生有什麼交代」,後學在旁邊聽,是要到凡塵來生兩個孩子,他的任務就完成了。聽了都蠻有意思,所以在講做人。假如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講「某某人很會做人」,那他的靈魂要從哪裡出去?不是從玄關,從肚臍出去。下一生一定又做人,因為上天,「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上天成全大家的意思,大家都說你很會做人,又讓你去當人

    所以你來出生的時候一定又是人道,人道好不好?要了解人道,十方諸佛人道修成,所以人道很殊勝,可是我們六道輪迴造了很多的業,也是從人道,所以法無定法,沒有固定的,看我們怎麼選擇。各位怎麼選擇?沒有一個回應說「惟求作佛」,竟然沒有一個回答「惟求作佛」,大家是想要再當人嘛?是要留業來潤生(留了一些罪業,要滋潤眾生是嘛)?又不敢承擔,我管它眾生多還是少,我趕快成佛比較要緊,有沒有?沒有啊!那要做什麼好?哇~竟然茫茫,對人生裡面沒有一個選擇。我們都沒有立過志向嘛?(有),立志向要當總統嗎?我們不當總統,那都是有期限也才四年而已,我們作佛可以多久?千千萬萬年。這樣划不划算?(划算),很划算的,我們一世修一世成,千千萬萬年,千百億化身,可以變化很多的形相,很理想的。我們就惟求作佛,敢不敢回答?(敢),再說一次看看,(惟求作佛),哇~像這樣就很理想,老師聽了都很高興:「我這些愛徒,真的就是很可愛,每一個都是惟求作佛」,所以一努力起來力道就很大,我們都是小濟公,承不承認?(承認),恩,對對對!老師是大濟公,我們是小濟公,都努力成就眾生,使眾生都能夠見性成佛,都明心見性,一定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剩下半個小時,我們課都還沒上,就準備給各位發問。理不理想?(理想),我們也很少這樣侃侃而談,都是很實際的日常生活、很實際的作為,很實際的修道,都進入修道的軌道。今天就開始給各位發問問題。問問題進步很快,各位有沒有發現,像上次各位問佛像有瑕疵破掉怎麼辦?後學說把它燒掉,然後有前賢又問「那些燒完之後的灰燼怎辦」,當時後學沒聽到,所以把沒有把那些灰燼的問題處理,那灰燼怎麼辦?掃一掃放在垃圾堆。然後瓷器破了,後學說敲的更碎一點然後用舊報紙包起來,拿給垃圾車載走,容不容易處理?(容易),所以我們處理事情就是很活潑,佛在自身,身外無佛,瓷器裡面有沒有佛?(沒有),畫出來的佛像,有沒有佛?(沒有),佛在自身,像各位現在感到涼不涼快?(涼快),有沒有覺?(有),覺就是佛,容不容易?(容易),很容易的。只要我們時時保持這個覺,沒有這個不覺,就是佛的呈現,身外沒有佛。各位前賢,我們去寺廟拜拜,寺廟裡面有沒有佛?我們不敢回答,「一定有的,佛都在裡面」,廟裡面有知覺性嘛?廟裡面有知覺性你一定用跳的跳出來,嚇死了,有沒有知覺性?(沒有),如果裡面若有知覺性,這下子你不敢進去,所以你看以前禪宗的師父,天氣冷就把寺廟裡面木材的佛像拿來剖開,燒材取暖,若以我們凡人的觀念,糟糕,你要死了,誰會害死他?佛會說「你把我剖開我要讓你死」,這樣你有資格當佛嘛?(沒有),沒有了,所以佛在自身,身外無佛,一定要知道要了解,惟求我們自己很努力的能夠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建立功德在見性跟平等。

    平等,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人與物也平等,物與物也平等,都是平等。我們就是因為分別心太濃,所以沒有德。各位有沒有德?而且現在的人嘴巴太容易講話,我們把一些德,從嘴巴裡都用光了。都不知道啊?我們聽人家的對話,聽一聽研究研究,是不是很多都是廢話?講出來都沒有用,我們有沒有講?也有啊,都講一些沒有用的,那講給誰聽?所以日常生活裡面不合真理的,不要講,我們才能夠培養「淵默而雷聲」,德的感人不是你講話,而是你的行為,你實際的幫助人家,自然人家就會感動。那你用講話,講話會讓人感動嘛,會不會?(不會),講話不會讓人感動啊?假如你調解人家的困難,已經都把心裡面的怨恨都排開了,人家感不感激?(感激),一定感激的,所以講一些有用的話。各位準備問問題了沒?剩下半個小時。處理疑難雜症,當我們佛性打破了以後,是不世不知道怎麼處理,然後我們問了以後會不會處理了?(會),就很容易處理了,就沒有罣礙了。假如我們沒有處理,那些都是罣礙,然後我們就會想「包起來,拿到寺廟,靜靜著放著,趕快走開」,我們良心會不安,所以還是照後學講的去處理,很容易就解決了。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請問像道親行功的一些錢,都有記起來,已經經過很多人,那本簿子…(聽不清)要怎麼辦呢?

劉講師答:好請坐,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佛家的錢用在佛寺,只要你做的都是佛的事情,那你用佛家的錢就名、正、言、順可以把它用。那用到我們私人身上就不可以,那個以後會披毛戴角還(做牛做馬還),就是當畜牲道,這樣了解嗎?

   【再問】:那一本簿子不道怎麼辦?

劉講師答:喔登記的簿子,你是錢重要還是簿子重要?

   【再問】:可是那個簿子(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簿子很多嗎?你有沒又打火機?

  【再問】:後學是說我們登記的那一本簿子……..(聽不清楚)簿子不知道怎麼處理?

劉講師答:對對!你用打火機把它燒掉,會不會?只要錢用的正確就好了。錢用在佛家那個簿子不重要把它燒掉就好了。你這個負擔倒是背得蠻久、蠻重的,那個都是不用增加的煩惱,只要用的都用在佛家那簿子都不重要。這樣知道了嗎?都不知道啊!

   【問】:劉講師有前賢要提問,即妄即真是什麼?

劉講師答:即妄即真倒是蠻高的法們啦!因為我們要瞭解到「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別人」聽懂嗎?再說一次,妄想,我們的妄想,啊!念慢一點,妄想原來本是真,妄想我們胡思亂想的妄想,妄想原來本是真。除時除掉,加減乘除的除,除掉的時候又起一重塵,又增加一重的塵埃,言思動靜承誰力,言講話,思,思想,我們身體的動靜成誰的力量? 仔細看來無別人。這樣講寫來得及嗎?(可以),承誰力承受誰的力量,仔細看來無別人。

   所以這個就是說我們的妄想,能夠起念頭那個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能夠起念頭,所以妄想原來本是真,本來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不是真心佛性的話不會起念頭,雖然它是功能作用畢竟是從佛性生發,這樣了解嗎?妄想原來本是真,是真的,我們要除掉它的話又起一重塵,又要起那個念頭,又增加一重的念頭,所以除時又起一重塵。

   言思動靜呈誰力,我們在講話在思想是承受誰的力量?我們的言思動靜承受誰的力量?都不知道啊!承受佛性的力量,所以仔細看來無別人,仔細看來就是我們本身,這樣了解嗎?即妄即真所以這些妄即真,這個是角度,我們要瞭解說妄想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然後我們追求性理心法是追求佛性本體。

    所以本體跟功能作用它不一樣。本體祂是常住不遷,作用它是只有一次。好像我們拿錢去買東西,東西拿回來錢就要給人對嗎?那個錢要給人家那個就是作用,錢的作用,錢我們已經把它使用了,這樣了解嘛即妄即真,有瞭解嗎?

   【問】:劉講師你好,您剛有說釋迦牟尼者與阿難尊者跟貧窮婦人乞討,那如何將貧窮布施?

劉講師答:好請坐,所以這個就是觀念問題啦!我們的那個念頭,觀念。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把自己定位?有沒有?比如說我很巧(台語),比如說我很傻,比如說我都不會跟人家計較,比如說我很會跟人家出價錢(台語),有沒有?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會自己認定自己的角色,有沒有?有人說我很會講話,我很會跟人辯,不然來辯輸贏,有沒有?所以我們在凡塵很容易把自己定位,然後有時候我們會想說我很貧窮,要布施要做什麼善事就說我沒錢,有沒有?很容易把自己定位,所以在那一種現象就會認定說我沒錢,所以如果講到作善事布施他都說我法度(台語),這樣知道嗎?

    所以那個沒法渡是誰促成的?我們自己本身促成的,所以只要我們肯做一定會變化,會不會變化?(會)。所以佛就跟婦人講:你把貧窮布施給我。就是要去掉它那個固定的觀念,你把那個貧窮布施給我你就不會貧窮啦!那你不窮了在性分裡面我已經不會窮了,是不是觀念改變了,觀念改變、做法改變,他的生活會改變嗎?這樣貧窮有沒有改變?(有)就是已經把它布施了。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法無定法」,假如說法是固定的那我們不用修道了,佛就佛,眾生就眾生固定,對不對?有沒有這樣,沒有,因為我們修道有用,「仙佛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所以都是我們心念問題,只要心念改變環境就改變,家人也是一樣。假如說我們跟家人的理念不合,為什麼不和?因為自己很固執啊!各位前賢固不固執?所以就會很難改變,自己一改變了家人改不改變?絕對改變啦!所以我們要知道都是觀念問題。

    所以那個佛說的沒錯你把貧窮布施給我,老婆婆把貧窮布施以後他心裡面的貧窮已經消失了,他的生活就改變了,所以真的那個很有用,尤其佛一講出口以後他就更容易做。

    那同樣有一個對佛很感冒,不想見佛啦!那阿難又很慈悲請佛看,竟然佛走到他前面他就向後轉看不到,再怎麼轉他都不看佛,然後四周圍都走透透看不到,佛說要給你看很簡單啦!四周圍在怎麼轉我都有法渡(台語)跑到他面前結果面向天啦!佛說這個容易我到天上給你看,結果他頭就向地啦!佛又講我到地上給你看,然後釋迦牟尼佛進入地裡面,竟然他在四方向轉不看佛,阿難說:啊!你這樣要怎樣改變環境?誰做的?(自己)自己,所以他不願意接受那個福啊!我也沒辦法,所以我們不想做佛,佛也沒辦法。

    各位想不想做啊?(想)要想做佛才有辦法喔!我們活佛老師不是說:我們這一班性理心法班諸天仙佛都在護持,有沒有?(有)所以絕對可以使各位明心見性,諸天仙佛都給我們掛保證啦!活佛老師更是鼓勵說:『一定可以成就,可以成佛、可以成道』。我們很幸運的啦!各位前賢老師掌道盤開始到現在什麼時候設班?從來沒有啦!是不是我們這一班最特別,各位都是得天獨厚有沒有?那個真的都是送到家裡面來有沒有?(有),要高興啦!晚上睡覺要偷笑,很難得的,以往在睡覺時候都在唉聲嘆氣啊煩惱這麼多,現在要偷笑竟然可以明心見性,可以見性成佛。所以要很高興實際的努力研究然後去做,去實踐。

    【問】:後學請問劉講師,在印度有百分之二十是屬於佛教,依照佛教在修行;有百分之八十是屬於外道,那它們這些外道是遵循什麼教義來過它們修行的法則。

劉講師答:好請坐,因為印度的外道他們有九十六種,九十六種外道啦!他們是由來已久非常久的時間都在闡揚這個外道,又有外來的教派、教別啦!像那個依斯蘭教它也傳到印度,所以佛當時有講說那個佛法不容易維持啦!尤其阿難要求坤道就是比丘尼能夠修道,能夠成佛。所以更讓佛教能夠傳揚那個朝代縮短,縮短很多啦!

    所以在印度本身我們就可以想像只有百分之二十那麼少,那麼很多外道很興盛就是很多九十六種,然後還有外國來的教派也要在那邊建立地盤,所以更不容易發揚。

    那我們要瞭解說我們中國佛教並不全盤接受,而且經過我們這邊改良經過我們自己發揚,發揚光大釋迦牟尼佛祂要闡揚的真理,已經脫離了印度它們的

      所以要瞭解說拿到經典開頭它是「阿憂」ㄜ憂啦!阿彌陀佛的阿,憂愁的憂,這兩個字起頭就是九十六種外道經典,所以我們看到流傳到我們中國來很少,因為我們一看不合真理就不要啦!

    所以我們知道說我們這邊已經自己有發揚,那個禪宗的時候達摩祖師把到傳到中國老水還潮,西元五百零二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一直發揚到一千三百三十五年那個密勒日巴為止,這個期間我們中國禪宗很興盛而且全部都在修道,而且用性命來修。所以我們要知道禪宗在印度是一種修持方法,在中國的話禪宗佛性本體,一不一樣?不一樣了喔!它講禪宗已經是講我們佛性本體,可是印度講禪宗是修道方法裡面的一種,完全差別很大。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中國的智慧又把它改良「實際的去做」。

參考:劉芳村講師再次詳細解說:如是我聞

http://blog.udn.com/angel95168620/21927208

◎假如說各位前賢沒有問題,後學講偈語。

真心不落入思惟,妄心本無處所,三際求心心不有,

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無相光中常自在

真心不落入思惟

    我們的真心不是根塵相對的識心(識心是妄心),真心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那個真心,真心不落入思惟,你一思惟了都是妄,所以不能想。

妄心本無處所

    妄心本來就沒有地方所在。比如說茶杯很漂亮,我很喜歡,這是什麼心?這就是妄心,不是真心,為什麼?因為這個會變化,假如我不小心把茶杯摔下去,破了,我們當時很喜歡的心跑去哪裡?不見了,所以那個叫妄心,沒有地方所在,妄心沒辦法住;真心常住不遷,妄心本來沒有地方所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心假如會變化,那個都叫妄。不會變的才是真。所以我們進入實相,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不會變,那個才是真。真心不落入思惟,然後妄心沒有地方所在。本來我很喜歡古董,一個幾十萬,一打破了,幾十萬都飛了,還要嘛?破了就不要了,所以它沒有地方所在。

三際求心心不有

    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叫做三際),我們三際來求心,心不有。過去心已經過去,找不回來,未來心還沒到,現在心不住,所以三際心都求不到。

心不有處妄緣空

   既然沒有三心,我們要攀緣就攀不住,所以妄緣都空了。

妄緣空處即菩提

   你沒有地方攀緣,那個實相就顯現,所以那個就是菩提。

無相光中常自在

    無相光(沒有形相的光,就是我們佛性的光),無相光中常自在,之前講心經裡面有十個自在。第一個壽命自在,就是我們自己可以把自己的壽命延長又可以縮短,那叫壽自在。第二個叫心自在,我們的心自由自在。第三財自在,第三個最好,錢財自在。第四個生自在,我們要出生什麼樣的形相,自由自在。第五個業自在,身口意三業自在。第六個願自在,我們的願望。第七個勝解自在,勝解就是對現象、對事情,深入的了解,不會變化。第八個神通自在。第九個智慧自在。第十個法自在。各位前賢,我們有幾個自在?竟然沒有一個。最好從財自在開始,要用錢,錢就有。(般若妙智慧)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iFVTKqhWZw5gEO3sQERXXxeovx5vr9V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944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