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1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25
2019/09/26 10:34:58瀏覽471|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1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25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9ckjgqe6g98vz3fyzzjojxv36pybh5dc

MP3引用網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77435952837809&id=100017142248091

◎上個禮拜講的很努力,竟然經文一個字也沒說,這一次一定要說經文。我們講到第五十二章,守母章或言母子章。這一章就是講我們要守住我們的根本,我們在急難的時候嘴巴最常講的是什麼?唉唷~娘喂!娘就是母親。我們講到根本就會想到母親,因為母親把我們生下來在凡塵,所以我們要守母。

第五十二章守母章或言母子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天下的開始就是從母親生發萬象,所以從無極生太極,然後兩儀四相八卦相綜相錯,一本散於萬殊。所以天下有始(天下開始)有萬物萬象,以為天下母,就是從母生發萬象萬事。要了解,我們每一個真心佛性都是如來藏(含藏),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含藏萬象萬事。所以天下有始,一開始從我們含藏的母性裡面生發萬象,萬事也是從我們佛性生發出來。因為我們在凡塵時間太短暫,不過百年而已,所以我們都沒有研究到原始的狀態,在佛經裡面都是講「從無始以來」,有沒有聽的很熟悉?(有),就是從無始(沒有開始),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不知道。各位前賢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凡塵?不知道,因為無始(沒有一個開始)。因為佛性不生也不滅,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所以要知道,本來我們就是佛,在非常寬廣的領域裡面安居,可是我們太閒,結果生發一個念頭,所以才叫一念無明生三細,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才讓我們落入凡塵現相。有現相以後,本來我們下來凡塵的時候業都不大,只有一念而已,一念的業很輕微。

   我們空閒的時間起念頭,念頭就是業。我們所起念頭的業都不大,行為的業比較粗就比較大。我們行為的業,我們自己很容易認識,所以容易去掉。念頭的業就不容易了,因為不容易發現,而且很多都以為念頭不是業。各位現在承認念頭是業了嗎?(承認)。因為我們一年多的時間都一直一再反覆的講「我們要觀照我們念頭」,因為我們在這邊一開始的時候,從第一次我們講課就已經把最殊勝的法門「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告訴各位,那個是精華篇,讓我們第一次接受就接受最殊勝的。現在各位都已經蠻深根蒂固的觀念,只要仙佛來借竅問大家:「什麼是道」,各位怎麼回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都會正確回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因為萬緣都是妄,萬緣都放下就是把妄都放下了,妄一放下真就顯現,所以真就是道,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只要我們能夠掌握自己本身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我們在生活之中,可以說不造業,不造業就不用受苦,不會被業力推到現相來,這個是很理想。

    可是我們在生活之中,我們都還沒有培養應對進退全部不造業的那種情形出現。各位,我們要了解怎麼樣來應對進退,然後都不造業,各位了解嗎?因為都還不知道內容,所以都沒有辦法回答。說了解,是騙人的;說不了解,但又有一點印象,可是都還沒有很透徹知道,我們要怎麼樣在日常生活過的會很自然,然後一點業也都不造。所以這個各位可能也都有聽後學講過,只是沒有把它記在心裡,就是「一切不受」。聽過了,但是要怎麼「一切不受」我們還沒詳細的講內容。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時候,就要「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熟不熟?(熟),後學一講出來各位心裡面一定說「這些我都會背了」,「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會背了,然後「一切不受」會背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會背了,所以這些都有相關聯。要了解,我們群居社會脫離不了跟大家相處,跟大家相處一定有應對進退,這應對進退我們要恰到好處,像道德經老子就講「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有跟無都要恰到好處。我們在應對進退的時候,一樣要恰到好處。比如兩個人要講悄悄話,我們第三者是不是要趕快迴避?(是),那就叫應對進退。若人家要講悄悄話,而你耳朵一直拉過去,人家就會討厭這個人,那就是你應對進退不會。所以這些生活的細節,尤其人家講愈不讓我們聽的話,而我們愈想要聽的話,那種話就是會堅固的記在心裡。假如我們能夠做到應對進退都很恰當很剛好,很剛好的時候這叫做「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就是來的時候我該怎麼應,就像老子講的「常有,觀其徼」,有其竅妙的地方,我們做到剛好竅妙,這樣事過拋掉,可以說完全都不讓它進入內心。不進入內心的話,一點業因也沒有,因為我們都讓事情形相進入內心才會形成業因,業因一形成果報就在後面。那我們全部一切不受,不讓它進入內心。這樣會嗎?好不好做?

   不容易喔!因為我們應對事情,不讓事情進入我們的內心,那個要功夫,要有功夫才做得來。不然我們經過很久的事情都牢牢記住,我們都會這樣,過了很久但還記得牢牢的,然後會記恨記仇,會不會?我們都會,因為我們的度量都很小。所以我們老祖師直接告訴我們要肚大能容,肚子度量要很大,不要計較小事情,凡塵的事都是小事,都過眼就轉變了,所以不要記在心裡面,全部都讓它付諸流水,都不要記,過了就好。所以在日常生活就要學「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要記仇、不要記恨、不要記事、不要記相,形相事情全部都不要記在心裡,心裡面保持清靜、保持真空,這樣的話我們不造業,業因都沒有,業因沒有我們就不用接受果報。

    所以後學說,我們在這個性理心法都會把所講的連貫下來,一方面我們要在凡塵生活,一方面我們要努力修道,我們把這些要怎麼樣生活:「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要怎麼樣努力修道:「不造業」。這樣會嗎?會不會很困難?不會喔,不會很困難,只要我們做習慣了…,後學上個禮拜講,才兩個月就養成習慣,各位有拿到一本很重的楞嚴經,那就是兩個月寫下來,而且是每天晚上十二點寫到清晨六點,這樣兩個月才六十天,後學就養成習慣,現在只要十二點一到,後學就醒過來了,然後精神很好,一直到六點才能夠再躺下來睡覺,才兩個月就養成了。所以後學覺得這種一切不受也不是很困難,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就馬上可以完成習慣性。現在要再改過來,奇怪的很,精神就是很好。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crucv2e07qmubhzbfka7z7nmxpmacbpl


◎各位有沒有看楞嚴經了?(有),看了內容不知道好不好,最起碼都很工整,你拿去給人家看,說:「寫的這個人,國民學校沒有畢業」,真的沒有畢業,可是就是時常寫,而且後學說「這個很淺」,前賢會說「哪有,很深」,後學說「不會,就很淺」,前賢說「你看很淺,我看就很深」,各位看深還是淺?(深),因為都有小字的解說,大字體就是經的本文。因為我們開始的時候準備要講,本來要講金剛經,但金剛經大家已經都聽了,所以後學說轉成楞嚴經,那時候就已經準備要在這邊講,所以為什麼寫那麼大字?就是後學老花眼要看的。

   各位要了解到,後面有在拍DVD,假如後學一戴起眼鏡來看,那個形相不好,所以後學就寫大字一點就不用戴眼鏡看。小字的給各位看,後學看大字的,這樣就可以講了。因為太長了,一百六十三張,一張兩面,裡面都是精華,可以說大藏經裡面最好的一本經就是楞嚴經。假如各位有稍微探討一下佛經的話,佛經裡面有「華嚴經」、「圓覺經」,這都是比較高的佛經,還有「楞伽經」,達摩祖師傳到中國來就是拿楞伽經,楞伽經因為是菩薩程度,五祖就把楞伽經改成金剛經,而不傳楞伽經。所以在修持方面的話,釋迦牟尼佛講性理心法就只有楞嚴經,是最殊勝的一本經。

   我們上個禮拜就講,你抱著那本楞嚴經到深山裡面躲起來,認真看認真修就成佛了。因為很白話,沒有白話的地方又有解說,然後做起來又很容易,所以很殊勝的一本經典,經過那個階段,兩個月一過去各位都可以看見,講不出話來。各位不是有講心得,還沒講完,還很多人都還沒講心得,有沒有準備要講?怎都不回答。因為把認識的過程、修持的過程,講出來讓大家參考,那個功德無量。要了解,心得報告就是有努力真正的在修了,你才講的出來,沒有努力在修就講不出來。各位有沒有努力在修?講得出來嗎?愈來愈少人回答,愈來愈小聲。

   各位聽金剛經裡面有一位前賢的心得報告――聞牛糞,有沒有聽?(有),好像在第四十九片CD,那位前賢講到西藏旅遊,然後捧牛糞起來聞,發現牛糞不臭,看到牛糞裡面有很多金龜,發現這坨牛糞要養育很多眾生。假如你有聽的話,你就會覺得這位前賢跟人家不同,我們都棄之唯恐不及,這位前賢竟然捧起來聞看看。各位前賢有沒有聞過牛糞的味道嘛?(有),還真的有啊,是臭的還是香的?(臭)。我們這邊的牛糞跟西藏的牛糞不一樣,西藏那邊牛吃的跟喝的都是比較清潔乾淨,所以那位前賢看到的牛糞裡面有很多金龜、生物,這都是這些生物的糧食,所以在西藏地方,若牛糞收集的愈多,就表示家裡愈富有;若是牛糞愈少就愈貧窮。所以在西藏那邊進到屋內,若看到他收集很多牛糞就表示是很富有,很奇怪喔,那種生活的背景完全都不一樣。講心得前賢很努力在修道,而且西藏那個地區根本就沒有素食可以吃,那邊都是吃葷的,那位前賢竟然吃素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有素食可以吃。所以那位前賢也感到很不可思議,沒有素食的地方竟然有素食可吃,那都不可思議,那就是真正的在修,有些現象呈現的時候都不是我們想像的。

    所以在修持的過程,只要我們用心了,用心了以後,把這些很重要的「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記下來,然後把「一切不受」記下來、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記下來、把「耳根圓通」記下來,這些都對我們幫助很大,讓我們可以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

   我們現在有冷氣的聲音,上面有電風扇的聲音,這些聲叫做聲塵。聲塵(我們聽到的),有沒有聽到聲音?(有),蠻小聲的,聲塵有生有滅,我們開冷氣了,冷氣機運轉,我們可以聽到聲音;冷氣機關掉聲音就消失,所以聲塵就滅了,聲塵有生、聲塵有滅。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聽到聲音,然後關掉冷氣機時候,聲音都消失,我們聽到靜悄悄,所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在我們的聞性來講,祂沒有生也沒有滅,有聲音聽到有,沒有聲音聽到靜悄悄,一樣都是常住不遷,這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會生會滅的是外面的現象、外面的六塵,六塵都有生都有滅,生滅我們都能夠知道,可是我們的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也都了了分明,都能夠常住不遷。我們在生活的時候,能夠去安住這些常住不遷,我們佛性的定力就會被我們引發、引發呈現,引發呈現以後我們的定力會慢慢增加,慢慢增加的時候,對事情輕重緩急,我們的佛性定力會辨別,什麼該先做、什麼放在後做、什麼要先處理、什麼要慢處理,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從佛性出來的定力,當定力愈來愈強,我們處理事情就愈來愈圓滿。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對我們是有實際的幫助而且是很大。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cfi6ysukhu5i8f15byhqjs008c52xu9m

◎修道為什麼修了很久,有的修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修到後來人都不見了,那去哪兒?他會想「我還沒求道之前,跟我修了二、三十年之後,竟然沒有差別」,要不要再修?再修下去又二、三十年,仍然還是這樣,那就不用了。所以要知道,修道假如沒有找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很努力的在事情、在形相用功夫,那個叫瞎修行。老前人時常講「摸著根的成仙作佛,摸不著根的瞎修行」,所以我們摸著根是努力在修,所以愈努力修的時候,我們的定力就愈強,定力愈強智慧就一樣愈多。所以定跟智同時互相幫助,互相幫助的時候,我們了解的道理愈多,了解道理愈多就不怕我們不做,只怕我們不知道真理。真理知道的話,真理會促成你去實踐去做去做。真正的我們實踐真理了,就是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時候,整個佛性本體就可以當家作主。

   各位前賢我們現在誰在當家?(佛性),是佛性當家嗎?(是),真的啊?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啊?我們六道輪迴太久了,全部都是眼耳鼻舌身意在當家,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當家,那個很強烈又很容易。眼睛喜歡看、耳朵喜歡聽、鼻子喜歡聞、嘴巴喜歡吃、喜歡說話,身體喜歡觸摸,意念喜歡胡思亂想,這個已經太久了,要改過來都很不容易,所以我們在修道的時候,就是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出來當家,然後讓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感覺的器官)休息,讓感官恢復本位,感官的本位就是婢女跟奴才,感官要聽話,佛性要當家。佛性就是員外,這些感官就是奴才婢女。我們有沒有這樣看待祂?我們有沒有顛倒?(有)。各位前賢我們六根哪一個最強?(眼睛),眼睛最強,因為我們眼睛當家太久了,所以眼睛一看到以後,就很強烈的欲望,一定就是想要達到,沒有達到眼睛就不放棄不放捨,所以在這時候我們就是要降伏我們眼根,眼睛當家的那種強烈的程度要降伏它,這個最重要。

   因為我們今天五十二章底下就有講到我們感官當家的事。所以後學就把這個提出來講,就是我們在生活之中,只要我們降伏我們的妄想心,我們的妄想心來源就是感官(感覺器官,就是六根),六根就是妄想心的來源,我們只要降伏它了,大概就可以一切不受。所有凡塵的不管是喜歡的、不管是討厭的,我們都可以摒除。各位前賢我們喜歡討厭有沒有很強烈?(有),還很強烈啊?有沒有研究什麼原因,為什麼這麼強烈?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大部分都是從住相(住在形相),然後引起,引起我們喜歡、引起我們討厭。  

    所以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天下的開始就是我們一念妄動才落入凡塵,落入以後,本來是來還一點點債,可是我們愈還就愈欠愈多,各位前賢這是什麼情形,為什麼愈還愈多,愈還愈欠愈多,本來欠一點點而已,一下子就可以還清了,可是愈來凡塵轉世,來轉世來還債,債卻愈還愈多,各位前賢什麼原因會這樣?我們有沒有想過?就欠一點點而已,才一念妄動而已,為什麼現在欠到已經都不知道欠多少了,已經多的不得了,有沒有迴光返照算一算?沒有,好像很自然喔,就自然這樣愈欠愈多。「貪戀凡塵」。各位貪不貪戀凡塵?都不承認啊!要知道,魔醯首羅天魔王波旬就是貪戀凡塵,波旬不希望凡塵的眾生修道成佛,一成佛以後,魔子魔孫就減少了,波旬的部下就一直減少一直不見,所以只要你努力修道,波旬就要來干擾就要來作弄。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被波旬干擾?都不知道啊!我們有沒有樂於其中的事情?比如晚上不睡覺上網?(沒有)。

   大概我們這種年紀四色牌都已經沒在打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較沒有接近那種行列,所以魔王想盡方法想盡辦法要拐我們,拐我們走入他的管轄之下,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刻刻都很清醒,都不會被他拐走。有沒有把握?啊~怎麼沒人回應,都沒有把握啊?(有)。所以魔王波旬很貪戀凡塵,也希望我們所有眾生也都跟他一樣,就當他的部下。在實際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那個覺都時時刻刻在,保持覺的時候就不會有無明,無明沒有就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所以老子在第五十二章就講天下有始的時候,是從我們一念無明生三細下來,然後才有整個山河大地,才有萬相萬事,所以有了,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已經得到這個母──能夠生發萬相萬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也叫做如來藏(如來含藏萬相萬事)。所以「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由母生發然後就知道,生發以後延續下來的子,母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

   知道其子以後,又守住我們本來,一直到達歿身不殆(就是一直到身體沒有了,都不會危殆不安),就是守住根本。我們最不容易就是守住根本,我們大部分都會喪失根本。我們看所有在凡塵生活的眾生,能夠回過頭來孝順父母親,對父母親按照天人、按照真理來行持都很難得。各位在家裡有沒有都很孝順?竟然不敢回應,都沒有信心。要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我們要守住我們的本來,我們的根本要守得住。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q72db3ymln7mux48xlz8n8yp8zsbiezt

MP3引用網址:連結

塞其兌,閉其門

   這倒是很重要,我們剛才在講的。兌,就是形容我們嘴巴。我們嘴巴在十個裡面佔據有四個(身:殺盜淫。口:惡口兩舌綺語妄言。意:貪瞋癡)。我們要塞其兌,我們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從嘴巴出來。各位前賢,現在眾生的話很容易出口(話都隨便講講),把我們本身的德都用光了,所以現在的人沒有德性,就是因為話太容易出口了,很容易隨便講話。各位假如有搭車或是在人很多的地方,你聽他們在講話閒聊的內容,大部分十句話裡面大概有十一句話都沒有用,為什麼多一句話出來,那一句話剛好在喉嚨,還沒講出來,那一句也沒有用,所以講的話變成多餘的,把本身的德就從嘴巴用光光了。所以不講話的,那個德就比較能夠含藏,都在。各位就可以看「很多話的人」,他的德多不多?有沒有觀察?「很多話的人」德就很少,沒有什麼道德。要了解,他道德很多的話,他就會惦惦(台語),惦惦的做。我們台灣話會講:惦惦就吃三碗公半,它意思當然有時候講不是好意,可是我們可以解說他因為涵量很大,所以為人服務很熱忱。對我們眾生來講有實際的幫助。

   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盡量沒有用的話,就不要講。各位前賢,我們平常講話的時候,有沒有算一算迴光返照,講出來有幾句是沒有用的?大概都不曾算過,所以就不知道。我們現在真的是話太多了。所以塞其兌,就是把它塞住。有時候我們在某一個場合,人話很多的話,就在想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把他的嘴巴塞起來,會有這個情形出現。尤其一台車坐了約四十個人,三十八人都很安靜,剛好兩個人講話很大聲,是不是強迫這三十八個人要聽,他們倆講的很熱烈,這三十八個人耳朵都在想,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兩人都安靜。

   因為後學時常搭車時常遇到這種情形,尤其遇到生意人,這下子他們喉嚨特別大聲,怕人家聽不到,整台車的人都聽得很詳細。所以要了解,多話引起人家不高興,他本身的修養也沒有,不顧忌到別人的感受,所以我們就不要做那種人人討厭的人。所以老子講的真的好,塞其兌,把嘴巴塞住。然後吃葷食的很多,要不要把他的嘴巴塞住?(),不要種業了,一些業都不要種了,所以葷食不要吃,要塞其兌,塞的正確。算一算返照,很多不好的事情,不管是講的、不管是我們吃的,不好的都佔據了很多,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塞其兌已經可以做到了,也不多話,然後吃的也很清淡。我們就按照老子所講塞其兌。

   閉其門,閉門就是要閉掉我們心門。各位前賢心有沒有門?(有),各位的心門有沒有開?(有),心門開要裝什麼?很理想,要裝真道真理。把凡塵一切不好的關閉,凡塵不好的事情多不多?(多),非常多,所以我們要閉其門,把不好的全部都關閉,然後我們開我們心門,就是要接受真理,要接受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要使我們心都清靜,恢復到佛性本體回來,這是最理想。所有一些負面的念頭、不好的事情,我們都把它關閉(閉其門)。尤其現在社會風氣不好,我們更不要去參與。詐騙集團很多,所以後學才把手機退掉(本來是有一支手機),結果十通裡面大概有六通都是詐騙。各位有沒有接過詐騙電話?(有),很討厭,被他騙得團團轉。現在人心好的很好,可是壞的很壞,所以後學就把手機退掉,退掉以後就沒有了(你要詐騙,我沒有手機),除非後學人在家,你打過來,後學一看號碼顯示一個P,各位前賢假如你是用公共電話打電話給後學,要趕快講話喔,不然後學就趕快要掛上電話,因為詐騙集團準備要放錄音給你聽,而你還呆呆的拿著在等,所以要趕快掛上電話,叮咚,他浪費一元了。所以用公共電話打電話找後學,你要趕快出聲音,說是某某,後學就知道這是認識的人要找後學,後學就不會掛斷;假如慢個兩三秒才出聲,叮咚,你就要重打一通,在家裡都是這個樣子。

    這個社會風氣真的很不好,很惡劣。有時候你拿起電話來,就聽到有小孩子在哭,對方就不講話,然後就讓你錯覺以為你的小孩被他綁架了,那都是騙人的。詐騙集團很厲害,他也知道你的身分證號碼也知道你電話,後學說登記的不是這個號碼,可是詐騙集團會知道,竟然連身分證號碼也會知道,後學想這麼厲害,然後詐騙集團說你的身分證在這裡,趕快來拿,要不要去拿?(不要),他說你不趕快來拿,要拿你的身分證去跟銀行借錢,會怎麼樣?真的那種情形就是會讓你心裡面緊張。有次後學就講,身分證真的在你那邊,要跟銀行借錢你就去借,看銀行要借你多少,這樣好不好?也不好。所以我們在凡塵生活,現行還真多。所以閉其門,把心的走向負面的全部都關起來,不去走這些負面的情形。

   各位前賢,我們的心,負面最嚴重是什麼?就是色情A片,所以不要去接近,因為我們修十年的功夫,抵不夠五分鐘的A片,你修了十年的定力,你看五分鐘的A片,就破功了。厲不厲害?(厲害),很厲害,所以不要接近,不要使自己的心污濁了,不要讓自己的心全部都黑掉,所以保持清靜,不要接近就好了。所以要看A片,就看後學寫的楞嚴經當中三十六物不淨,就是我們身體的構造,你把它看的清楚,為什麼印度的菩薩修的功夫會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們有那個環境,人死了以後,拉到樹林底下給野獸吃,他們利用這個機會去觀照那些人死以後的變化,人死後一天會怎麼樣?兩天了會怎麼樣?一個禮拜了會怎麼樣?一個月後會怎麼樣?所以他們去觀照,人死了以後,一天、兩天、三天,就膨脹,再來就破掉,再來血水流出來,再來長蟲,蟲吃人的肉,肉吃完就剩下骨頭,骨頭又被風吹雨淋日曬,骨頭就變成灰,風一吹,灰就被風吹走了,吹到哪了?在空中了。所以人的變化就是這樣,每一個人都免不了,都一定是這樣。

   所以老一輩在罵人「你這膨肚(台語)」,這就是死掉一個禮拜之中,就變成膨肚(台語)破掉,血水流出來,就長蟲吃人肉,吃完就剩下骨頭,每一個人都躲不過這個過程,一定都會這樣。所以後學之前都會說不用化妝,你活到老大家都一樣,所以化妝都是多餘的,晚上睡覺還要再洗掉,花錢買來化妝再洗掉,一些錢都浪費了,所以我們凡人在凡塵的生活都是假的,老子叫我們閉其門,把我們不正的、負面的,心的門關起來。


終身不勤

   就是一生之中都不會感到很勤勞。假如我們感到很勤勞,表示我們做的時候,不是很自然,做的不夠自然,就會做的很忙很勞碌很艱苦。所以終身不勤,就是做得很自然,自自然然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效果。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開其兌,就是把我們嘴巴打開,也講話了也吃了一些畜生的肉;濟其事,就是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你去達到。上面那個是理想的,下面這個就是做的不好。做的不好以後,那個果報都會找上身來。所以老子才講「終身不救」,已經沒辦法救了,造的業非常的多。我們一生所吃的這些生靈,我們要幾生來還?我們一輩子所吃的葷食生命,我們一尾吻仔魚要還一世,這樣我們吃了一生的這些生靈,要還多久?就要非常久。所以佛時常會講,我們身體已經失掉以後,萬劫不復(就是很久的意思)

    而且我們有看密勒日巴傳記,密勒日巴才害死二十幾個人,密勒日巴受的苦我們大概都沒辦法去承受,很痛苦的,密勒日巴的師父馬爾巴故意要磨練他的罪業,叫密勒日巴到山上去蓋房子,石頭從山底下揹上去,等到密勒日巴蓋好了時候,就跟密勒日巴講蓋房子的位置錯了,是在隔壁山才對,你把房子再拆下,把石頭再揹下來,然後揹到隔壁山再蓋,密勒日巴經過這麼苦的磨練都忍受。假如是各位前賢,是你本身的話,你要不要?心裡面會想「我甘願要當眾生」。那麼痛苦,到後來全身都吃青草,吃到全身都是綠的,你一定會說「我才不要,我要當眾生就好」,會不會這樣?放棄啊?要放棄自己啊?各位前賢,後學上個禮拜講,我們活佛老師交給後學責任,後學的使命任務要各位明心見性,心明因果不昧見性成佛無疑,要有信心,你若沒有信心就是害後學,害後學不能達成老師交代的使命任務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這是很重要的。見小,我們看到小地方。我們在大的行為方向,我們都不會有很大的、離譜的錯誤,但在小的地方,我們都有一些注意不到的,結果這些注意不到的就不管它,所以沒有見到這些小的過錯。假如各位有跟老前人一起生活的話,老前人非常住重小細節,我們的一個思想一個動作,老前人都非常注意,很小的地方都非常注意。就是小的地方你能夠注意到了,那大的地方一定都不會錯。小的地方你沒有注意,表示你在修的方面還有很多瑕疵,自己沒有發覺。所以見小,能夠見到很小的地方,這個就已經光明(見小曰明),所以我們在修道的時候,小地方都要注意。會嘛?很容易嘛,只要用心,見小曰明,看到小的地方,我們佛性本身會發出光明。

守柔曰強

   剛的話比較容易做,但柔很不容易。各位前賢柔會嘛?柔弱,稍微弱一點,沒有做人很強勢。各位前賢,做人強不強勢?有沒有被人說你做人很強勢?若是有,自己也不承認,會有喔!若是被人家來投訴的話就難聽了,有人來投訴某某人做人很強勢,這樣就不好了。不要強勢,「強」反過來就是你心裡面受不了挫折打擊,假如你都是很柔弱,表現出來都很弱,好像都沒辦法跟人比評,這樣的人生,就表示可以承受很多的挫折,可以承受很多人不能承受的一些事,這樣子做人才成功。假如你是強勢,你很強勢則人家不敢抓你,人家不敢抓你則你會變成怎麼樣?假如每個人都說「不要,他好像老虎」,那我們會變成怎樣?孤獨,人家就都不理你,這樣就不好,做人就失敗了。所以我們要守柔,守柔才能夠強。老子都一直強調「要純樸、要柔弱」,這樣才能夠長久。

用其光,復歸其明

    用其光,用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身的光。復歸其明,恢復到本來佛性的光明。

無遺身殃

   就不會遺漏在凡塵,不會有一些不好的名聲流傳。像害死岳飛的秦檜,之前後學在後天廟的時候,後學好像有講過,秦檜轉世當牛,一直轉世到中華民國,秦檜才轉成當人,而且是坤道在台中,她已經結婚且生了孩子,結果先生死掉了,有道親要去渡她求道,那佛堂在二樓,我們道親請她上樓要辦道了,可是她就是在原地踏步,就講「你們的樓梯怎麼那麼高,爬不到」,就是雖然她有人的身體,可是她的罪業還沒有滿,所以還沒有機緣求道,那是蠻早期的時候。不像現在只要有人就好,在路邊你抓他來求道,路人說好就可以來求道了。以往是不行的,一定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才可以渡他求道,不能隨便拉一個人就來辦道,不可以的。現在好像條件一直往下降,好不好?(不好),就變成以往求道者的根基比較深比較好,那現在有了就好,所以求道的根基就不一樣,那修道的過程也就不一樣。

    根基好的,會聞道不捨,會很努力修。下士聞道會大笑之,他會笑「你們這些那麼笨,人生都不會享受而要受苦」,各位前賢我們修道苦不苦?(不苦),很快樂對不對?(對),現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沒有偷笑了?(有),不像以往唉聲嘆氣,因為找到好方法,可以修證,真正對我們幫助很大,而且各位要知道,對我們本身的幫助很大,對我們祖先那更是好。我們努力在修道又研究性理心法,假如我們的祖先還沒求道且我們也還沒有超拔,那祖先在地府的時候就聽地藏王菩薩講經說法,就很光彩的。因為以前後學在後天廟還不知道,怎麼那麼好可以授記。

    因為以往後學在後天廟時候的觀念,就是要當七代的大法師才可以授記(即點道),你才可以回去成仙作佛,沒有說簡簡單單就帶來求道的,那時候後學也不相信,是後學妹妹渡後學來求道可以成仙作佛,那時候都還蠻懷疑。真的就是以往一定要有修,而且要七代當大法師才可以授記才可以成佛。那時候因為時常遇到凡塵有些血案,專案小組召集人會叫我們去地府找死者,像屏東鍾正芳、江子翠案。江子翠是被他的姊夫害死,屏東鍾正芳是被他叔叔害死,把他剁成一塊一塊裝在皮箱裡面,台灣第一件分屍命案就是鍾正芳。那時候台北警備總部成立一個專案小組,你知道嗎,專案小組召集人去找乩童,政府較我們不要迷信,政府本身去找乩童,叫你去地府問鍾正芳,看誰害死鍾正芳的,這樣準不準?(準),最準了。然後那時候,我們就看到怎麼這麼多人來地藏王菩薩這邊聽講經說法,那時候地藏王菩薩就講「這些人的後代子孫,在陽世求道且認真在修道」,所以那都是非常久的事情,現在不知道怎樣突然想到就拿出來講,讓我們也知道,我們在凡塵子孫努力修,竟然會庇蔭到我們祖先,雖然都還沒有超拔,可是他們已經可以離開地獄的受苦,可以出來聽講經說法,這是題外話。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u6u7xzqlabetgsnz6ek7gg3b73syfh4e

是為習()

   我們五十二章守母章(母子章),就是承襲我們以往從開天闢地以來一直到現在。

第五十三章大道章或言道夷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使我介然有知

   假如使我介然有知,已經可以到達知道天地之間的真理,到達所有一切都無所不知的時候。

行於大道,惟施是畏

   能夠把道行的出來;施就是治理整個凡塵,老子很怕來治理這個凡塵,因為要治理這凡塵就是要落入有為(有所作為),就是要來教導人民。然後老子說「惟施是畏」,很畏懼很害怕,就是做的不好,跟我們現在大家都想要權,不一樣;老子是害怕不能利益眾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夷就是很平坦。大道很平坦很容易去走去做。大道很平坦,就像我們在生活之中,假如都順著自然,在家裡孝順父母親,出外有愛朋友,都能夠照顧一些親朋好友,然後又利益眾生,是不是很平坦?(是),大道都是很平坦,可是我們都走歪了,所以底下老子才講「而民好徑」,就是大路都不走,都要走小巷。各位平常在外面生活時候,都走大路還是走小巷?大路要繞很遠,小巷一下子就到了,喜歡走大路還是走小巷?走小巷則事情很多,各位有沒有發現,走大馬路沒事,但你走小巷子事情很多,五四三一米籃都在巷子有問題的都躲在暗處,有問題的――要搶劫的、要做壞事的人,他會不會在大馬路?(不會),都會在巷子裡。所以我們人都喜歡走小巷子,像剛講的走小巷比較近。不要貪了容易到,本來我們可以活到八十歲,但貪了小巷子比較近,結果剩下六十歲而已,這樣好嗎?(不好),減少了二十歲。所以不要貪著小巷子,還是要走大道。大道甚夷,很平坦。

朝甚除,田甚蕪

   朝就是當官。除就是階梯,一層一層的階梯。按照當官的來講,朝就是當官,野就是百姓。朝甚除,除就是階梯,一層一層的階梯,你要當官就要一層一層的爬,爬到很高就有很大的權力。老子就講,現在要管百姓的時候,他都會建立他的權柄,要建立權柄他就要建立一個高臺,站的高高的――朝,階梯就要讓人民仰望,知道權很大、當官當的很高。老子為什麼說「惟施是畏」,要管理人民為什麼很害怕,就是因為只要一落入權柄,就會想要當大要權,就是那個樣子。

    田甚蕪,就是田地都沒有耕作,因為你都把一些百姓徵召來替你建築權力高臺的階梯(除),讓你可以站的高高讓人仰望。除的意思就是階梯,我們一層一層的階梯,愈來愈高。你把百姓都徵召來做高臺的階梯,可以發號施令,而百姓就沒有時間可以耕作,沒時間耕作則田裡就沒有稻米可收割。所以田甚蕪就是都沒有收成。

倉甚虛

    你沒有耕作,倉庫都沒有稻穀可放,所以這都有連貫,從徵召人民來為政府做事,結果人民沒有去耕田、沒有收成。

服文采

   就是當官了以後,都會穿的很好看,才有辦法把他的威武顯現出來。

帶利劍

   又背著劍,表示他國家的武力可以抵擋隔壁國家,就是炫耀自己國家的力量。

厭飲食

   百姓都沒得吃,倉庫都是空的,但他卻吃到已經會糟蹋了。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已經吃膩了都不覺得好吃了,所以厭飲食。

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百姓都沒有,但是他都有剩餘,累積很多。所以老子就講「是謂盜誇」,那不叫道,那叫強盜。後學把這一段解說,在我們修道來講,我們從「而民好徑」,就是我們喜歡走小巷道,想要做事情快一點、走路也快一點、能夠早一點成就的。「朝甚除」,表示我們發號施令,本來是要有德的人來居住來當主人,結果現在我們不是這樣,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有德沒有辦法發號施令,現在發號施令的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已經轉過來到我們修道身上來解釋了。所以朝甚除就是我們感官當家,感官當家以後,田甚蕪,就是我們的心田都沒有在耕作,我們的心田都已經是雜草,已經全部都是雜草。

倉甚虛

    就是我們肚子裡面都沒有實在的學,都沒有實在的德行,都沒有實在的才幹才能,完全都沒有,所以轉到我們修道角度來都可以用,倉庫已經都空虛了,各位的倉庫空不空虛?充不充實?有像我們老祖師這樣嗎?要不要培養?(要),我們實際有實在的實學,學的都很實在,所以人家講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就是要學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樣有很多的才能才幹全部都具備。「服文采」,就是我們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跟質都具備,人家看到都很高興。我們有沒有文質彬彬,「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所以要文跟質彬彬,然後君子。

所以「服文采

    就是不管是裡面或是外面,都是可以服人,裡面有才能,外面有威儀,都可以降伏所有不是很理想的眾生。

帶利劍

    我們有實學以後,在判斷事情的對與錯,馬上就可以見高下,馬上可以解決問題,我們都不會猶豫不決,這都須要努力認真的實際來學,學了以後就會。

厭飲食

    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吃葷食,要吃清淡,所以很厭惡這些味道很重的生靈的東西。

財貨有餘

    財貨很多可以布施給所有眾生。是不是全部都不一樣了?要了解,老子當時那種背景就是要推廣大道,然後都是從根源做起,要實際的讓眾生得到利益。所以這一篇大道章,就了解到老子的心胸很寬廣。

◎剩下約27分,提問問題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azjzd5hl54zd3q7o5hev2jwgt48a6bz6

    【問】:道在自身,在於首部及玄關,佛性盡虛空徧法界,山河大地萬物皆是佛性所生發嘛?請問佛性和道可否劃上等號。

【劉講師答】:

◎因為我們很少有機會研究到整個我們人類的開始,也沒有機會研究到我們人類的終點,然後也沒有機會研究到凡塵萬象的生發,也沒有機會研究到凡塵萬象的消失,都沒有深入的去了解,沒有了解到這些萬象。

 

◎所以我們在有些比較原始狀態的…佛經裡面就講,我們的佛性就是法性,然後山河大地跟萬象,就是法相。所以凡塵就只有兩個,一個是法性、一個是法相。假如我們能夠了解「法性、法相」的關係、它們的存在,就會比較了解可不可以劃上等號。

 

◎而且要知道所有的一切來源,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都有根據,而且這個根據也在我們所寫的楞嚴經裡面。所以假如各位有時間的話,你看第69那一張。第69那張就講「為何忽生山河大地,山河大地是我們的真心佛性,為什麼會生發現象出來(在第69張)」,後學剛好今天看到,本來有寫但不知道在哪裡,今天就看到在第69張。因為後學是寫一張兩面,不是寫1、2,是只有寫1。然後再翻過去寫2的時候,已經是第三、第四頁,所以是算張的。

 

◎第69張就講「怎麼樣山河大地生發、怎麼樣眾生生發、怎麼樣業果生發」,都在第69張有交待。所以後學就講,原來佛都有把整個天底下之間「為什麼是一個絕對體」做一個交待,不是空口白話,不是講妄言,不是假的,不是在騙人,是真的;然後「怎麼樣的延續,為什麼會有世界、眾生、業果綿延不絕,為什麼會那樣,那要如何可以斷絕」,在裡面都有交待。

 

◎斷絕的部份,倒是很簡單,就是兩個字「不隨」。不隨世界、不隨眾生、不隨業果,只要兩個字就可以斷掉凡塵的六道輪迴。我們因為在凡塵生活的時候,都隨著世界、隨著眾生、隨著業果,所以六道輪迴不會斷絕,交待的蠻詳細;假如有心要來探討「為何出生山河大地、眾生如何到凡塵降生、如何業果形成」,就看楞嚴經。只要你看了,都有交待。

   【問】:沒有求道死了,有執著者當鬼,若不執著者不是鬼,請問如何稱呼不執著死者,是否和沒求道者一樣兩者都稱為盲理?

劉講師答:這個倒是我們求道修道喜歡徹底研究來說啦!因為後學之前都講過假如說:我們不執著就不會當鬼啦!所以說各位要了解到不執著,不執著的前一個就是不住相,不住相才不會執著,因為我們要知道說執著是我們住相而來,那助相以候我們對相非常的注重,尤其我們看為什麼要燒金紙銀紙?因為那是我們的固執、執著,去陰府地間沒有錢可以用,死掉的時候沒有穿衣服,它會來托夢時候說我很冷趕快燒衣服給我穿,各位前賢我們燒金紙銀紙它收得到嗎?(收不到)怎麼會那樣?我燒一些衣服給它,他收得到嗎?(收不到)。

   各位前賢假如說啦!我們燒金紙銀紙給他,他收得到,那我們陽間的子孫生活時候一直跟它燒金紙銀紙,一直燒,他在地獄剛好開銀行,所以沒有那個道理啦!你說他過身的時候沒衣服可以穿,你燒一些衣服給他,它收得到,那你多燒一點給它開服飾店,所以喔,要知道這個都不合真理啦!是亡靈執著,他的執著說我很冷,我很冷,你燒一些衣服給我就燒啊!那個是他的固執。

   所以後學才會講因為有在後天廟當過乩童,所以才會說這些都沒用,我們拿銭兩三萬去辦超拔,都超拔好幾次了好幾年啊,那怎麼還在地府啊?我說那個沒效啊,那都是浪費銭你燒多少的金紙銀紙那個都沒用啦!所以我要了解到亡靈的固執,不固執的話各位前賢會是什麼現象?最理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不固執的話不住相,不住相無所住,無所住喔!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須菩提就講:能夠『不住相則名諸佛』,有沒有?離開所有的的形象已經就是佛啦!他一切相都不住了,他就跟佛的情形是一樣的了解意思嗎?我們那個缺點所在就是住相,就是執著,所以佛一成道了那個夜賭明星啊祂就講:『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就因妄想、執著兩個才沒有辦法證得我們那個智慧,跟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凡人死了不執著各位前賢可不可能?(可能)我們努力修可不可能執著?(不可能)各位要了解到不可能啦!

    要真正到達一切都不執著『應無所住然後而生其心』那個要很努力,就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不受』『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一些都是後學一直在講的,很努力的去做你才可能到達那個狀態,才可能可以了,不執著、不住相了,不要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那麼容易的,容不容易?(不容易),應無所住喔,要了解到我們的心都沒有一個「定境」,因為那個舍利佛跟釋迦牟尼佛對談,他說眾生沒有智慧可以辨別這麼高的程度,竟然佛回答:『眾生沒有辨別這麼高的智慧正是真理所在,就是成佛的地方』。

那舍利佛接著問:這樣就是成佛。佛跟他回答:『錯了』

   各位有沒有聽出意思來,我們都不知道什麼答案,沒辦法住,整個心都在空間,空中之間,沒辦法住了解意思嗎?沒辦法住,佛說這就是真理所在,你就沒住,然後舍利佛聽到以後說:『這樣就對了,沒辦法住就對了』佛跟他講:『錯』

   這樣聽出來了沒有,這樣就對了是不是有住了,有住了就錯,有住了就錯了,這樣知道嗎?你都不知道沒辦法住,這樣就對啦!我們可以剛好有那狀態嗎?有沒有,我們假如在那種沒辦法住的狀態一定心不安,對不對?(對)心不安,能夠進入真理嗎?(不行)沒辦法啦!

    佛在講說你沒辦法住的中間那一種狀態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都無所住,所以我們要了解都無所住就對了啦!你如果說這樣就對了,啊錯,所以後學在想說哇!困難就在這裡,我們都是要有一個安定的所在,等到我們有一個地方所在叫『心有所住』那你心有所住就錯誤,這樣了解嗎?一定各位前賢心裡在想說你不要解說還清楚、清楚,你一解說了我們更迷迷糊糊。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q1ijd00rm4lny1hxrs3nmiseclm73aii

   【問】:劉講師請問剛剛有解說的「不隨」、「不住相」、「一切不受」,這個在文字上面不一樣,那這方面在深沉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劉講師答: 好,請坐, 都不同。一切不受跟那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跟那個要到達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所有的內容都不相同,可是它有相連貫,有連貫的地方啦!要從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養成習慣,那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那一種應對,就是要先看淡凡塵所有的得失,得失不放在心上,因為都是假的很快變化的,所以從那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到達『一切不受』就容易,可是那個一切不受,我們要了解到佛一再的講說:我們在凡塵那個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是我們自己醞釀的,我們要不蘊色,不蘊受,不蘊想,不蘊行,不蘊識全部都不蘊,我們自己不醞釀就沒有,就沒有色,沒有受,沒有想,沒有行,沒有識,然後最重要的就是第二個『受』。

   因為我們要了解一有受我們對凡塵的相,事情接受了以後,我們產生想了以後產生行,行了以後識,就連下來受、想、行、識這四個都連著,那佛就說我們不受了以後,沒有想,想沒有,行沒有,識沒有,就解脫了,那個受很重要,那要怎樣不受? 就是你要徹底了解形象、事情,它都是因緣聚會才有,因緣消失沒有,所以我們把那個受,就是住,我們都住著,住在受裡面,這個受使我很不高興,這個受使我很喜歡,那個受我們要去掉,我們最難就是這個,要去掉喜歡討厭很不容易,那個真正喜歡討厭去掉就是從『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要從這個入手,對這個緣聚緣散要看淡, 都不是針對我,這個事情不是針對我的話,我的感受就比較淡,假如這個事情針對我,我就很強烈的喜歡,很強烈的討厭,那我們有喜歡討厭一定有取捨,那取捨就 是造業,業已經造了一定要接受果報,所以那個一切不受那個做不來,要怎麼做得來呢?一定要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然後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能夠這樣訓練久了以後,那個「受」就不會跑進我們的心裡面,這是有關連。

   所以後學一直在講的時候,為什麼在講說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就是要我們先在日常生活先培養那種應對進退,就是能夠到達很自然,不進入內心的喜歡討厭,這個一定要我們在凡塵很努力,閱歷得多就是要看的多,知道的多, 經過的多,然後你才會看淡,不然那個「受」要我們去掉的話,後學是有實驗過很難,都會記在心上,只要記在心上就是業,那業形成,不能心上有心要清淨,所以那個要實際真正去做,真正的做會慢慢進步,慢慢的就不用心起,就可以到達然後到達一切不受,你看想沒有,行沒有,識沒有,整個五蘊蘊釀,我們要凡塵現象的因消失了,所以一切不受很重要,可是那個一定不是用說的,是要用做的,那做的話真理要明白『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這樣了解嗎?(了解)。

   【問】:劉講師好,後學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是睡著,可是睡著就做夢,那做夢的時候像劉講師講的事來則應,作夢的時候那些感受也是很真實,但是後學醒來的時候知道那是夢,就放下,放下,請問如何不要做夢?那做完夢的事件記起來是不是有報應?謝謝劉講師。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個我們要知道要到達不做夢,那個是要到達真人的狀態,真人,我們人事一半真,一半假,真假合和,所以在真假合和時候我們都會作夢,夢就是我們的那個思想活動,所以在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睡著就讓它睡著,那睡著了以後各位要記得在做夢也是緣啦!那個也是緣要放下,所以做什麼夢境是什麼都不要記憶,都放下,全部都放下,能夠一直放,放到最後來做個2-3年,3-4年,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萬緣都放下,所以所有的妄都盡了,真就顯,這樣了解嗎?

   所以後學沒有跟各位講說要做很長時間,因為大家聽到說要做這麼久時間喔,手腳都軟了,所以就不講,我們自己努力,做一分有一分的功效,你做的長時間有長時間的功效,就要記得萬緣放下,不管看到什麼, 聽到什麼,知道什麼,夢到什麼,什麼都放下,這樣會嗎?(會)要記得喔,不可以看到真高興都牢牢記得,都一定要放下,全部都放下,因為妄盡真才會顯,這樣了解嗎,夢見什麼都不要管,你的夢境太清楚了就表示你還用心啦!你用心還在『識心』方面,連那個也要放下,不管看到什麼也不要管它,要不隨。

   【問】:劉講師剛剛前賢有請問那個不隨要怎麼樣解釋?

劉講師答:不隨啊,那個不隨比如講,比喻的喔,比如你身上剛好要用一點錢,剛好有一個前賢說好我身邊有,你隨我來拿,你隨不隨?(全班大笑),你隨不隨?隨著去拿才有啊,又可以解決困難了啦, 所以這樣隨不隨了解了嗎?要不要隨,哈哈~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不隨叫『頓悟法門』,因為它是我們了解世界、眾生、業果三個因啊,都是因,那我們不隨的話三因斷,三因斷三緣不繼續,沒有了啦,所以你看那個斷,你看那個很無情的我就甘願給它欠錢,不隨,你說你跟我來,我又有錢拿那你就隨了啦,了解嗎?

  【問】:請問三因斷是哪三因?

劉講師答:因果的因,『三因:世界的因,眾生的因, 業果的因』,三因都沒有了啦!你都不隨了,都沒有了。

   【問】:劉講師您說色塵聲塵...請解說一次謝謝!

劉講師答:它是六塵全部,色聲香味觸法後面都加一個塵。

   【問】:哪個塵?

劉講師答:不是,凡塵的塵,就是污垢啦!那個都是生滅,六塵都是生滅,我們佛性常住不遷,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Ga9Haro9xnwKEhCAnWgkCuEDGx4JzfW?usp=sharing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970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