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2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7/02
2019/09/26 15:29:17瀏覽392|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2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7/02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MP3引用網址:連結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gb12zxmxazak6uk2sohbcv16c84q7ef3

第五十四章善建章或言建抱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善建者不拔

    各位前賢,建是什麼意思?建立的意思。我們在凡塵最重要就是要建立道德,生活之中我們要建立人生的方向就是要有道德。善建,建立的時候不是在有為(有所作為之中去建立),而是在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之中自然呈現那種善,自然的建立,這叫善建者。善建者不拔,因為我們從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建立,所以不會被外界的誘惑或是外界的事情去除掉(拔=拔掉)。有為事項都不會長久,善建是從無為佛性建立生發的,我們要從佛性來建立我們本身生活的準則。各位在心中有沒有道德的標準?(有),以什麼為道德的標準?就是我們的良知良能(就是我們良心)。我們只要把良心都呈現,按照良心去做就叫道,從良心行持出來的事情就叫德,經是常而不變,我們每天都可以做的。所以我們心中的準則就是要秉著我們自己的良知良能(就是我們的良心)。善建者不拔,不會被外界去除拔掉,這是最理想而且也是最不容易維持,因為外界的誘惑很多,只要我們稍微接受誘惑,結果我們那種堅持的原則會不知不覺的不見,各位有沒有這個情形?(有),還有啊!還真誠實。是會有這種機會呈現,可是我們就是要堅持,我們之所以當人的可貴,就是天地人,人為三才之一,跟天地齊肩,所以要輔助天地的不足,天地的不足是什麼?就是天不言,地不語,天地不會說話,要我們人來代替天地講話。

    要了解,言為心聲,我們講出來的話就是我們心裡面的想法。假如我們沒有準則、沒有堅持守住道德,我們所講的話就不配為天地來講,天地絕對不是變來變去的,天地會不會變來變去?(不會),天地非常的誠,天地之中種什麼就生什麼,非常的誠,天地是以誠立足,我們一樣也要學著天地的誠,然後代天地來講說。講說之前我們堅持在心裡面,自己去做,能夠做得出來,把所有的道跟德都從我們的身上表現出來,這樣我們跟天地就齊肩了。有沒有這樣自許?自己要跟天地一樣,跟天地一樣大。雖然老一輩會跟年輕的講「死小孩,不要亂講話」,意思是我們不能跟天地來比,天地是大的很多。可是要了解,天地之所以能夠偉大,全部從我們人去行持去做去表現,我們只要人格都是很健全,品行很端正,所表現就是天地之中的真善美,我們把天地的真善美整個都表現出來,所以第一句就講善建者不拔,我們要建立道德的標準,因為天地之間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義,要有道德,然後整個社會的維序才能夠很祥和很健全。假如整個社會都失掉了這些,這時候會變的怎麼樣?沒辦法安居樂業,就會每況愈下,人格就會污下,就會起盜偷,那些不理想的情況都會呈現。

    我們有把整個良知良能、把道德呈現,所有眾生人類內心都有道德的標準,所以看我們有說有做,所有眾生也會學,也會跟著我們一樣維持整個社會的正義,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居樂業,很祥和的過生,所以我們都肩負著整個社會正常運作的棟梁。所以要當棟梁很不容易,自己要有很堅定的意志,對真理部分要有很清楚的認識。尤其老子把道闡釋的都很透徹,從第一章的常無跟常有,就把整個道整個都呈現,我們能夠深入研究了解到我們的本源(我們的根源),本來都是非常的清淨,本來都非常的健全。所以我們把常住的有跟常住的無,兩個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我們要時時刻刻能夠啟發我們本具備的佛性本體,能夠啟發、能夠時時很親切的跟祂在一起,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已經日日每天都回到大道之中,所以老子的思想很超越。第一句就講善建者不拔,我們要建立道德。

善抱者不脫

    各位前賢我們要抱住什麼?(佛性),一樣,就是要抱住道之本體,這個很重要。要知道凡塵的生活,我們所面對的都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生發的功能作用(我們面對的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一般沒有研究的話會把功能作用當成本體。要知道功能作用只有一下,功能作用很快就無常變化。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是永遠不變,是常住,不會遷變的,常住不遷,我們一定要啟發祂,各位要怎麼樣啟發?(萬緣放下),嗯,對,這倒是已經建立在我們性分之中,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我們整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已經呈現。因為我們剛開始學,學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所以功夫還沒有很深入;當功夫很深入的時候,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會生發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會從佛性本體生發,就從我們一念不生的知覺性裡面生發出來。而般若,要去辨別我們凡塵所用的聰明跟般若不同的地方,就在般若沒有相對(相對就是有善有惡、有男有女、有白天有黑夜),我們的般若妙智慧是一個絕對,沒有相對。所以只要你出來的思想,是一個絕對的,那個都叫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不是我們有身體在凡塵所學來的,而是我們本性所具備。

    所以我們要般若妙智慧,一定要把凡塵所學的放下,所學的都去掉。老子講「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洗滌所有我們在凡塵所學的、知道的、這些經過的,全部都洗滌乾淨,沒有一點點瑕疵,那個般若才會出來。各位有沒有生發過般若的經驗?都還沒有啊,這樣的話時間都還不夠長,表示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做的還不夠熟悉,做的很熟悉以後就會有般若妙智慧的呈現。只要那些生出來的念頭,我們要分別喔,我們根塵相對的識心,是生滅是變化無常,那個不是般若。般若一生發以後,我們看生發出來的,有沒有相對,假如找到相對,那就屬於生滅,生滅不是般若而是聰明,聰明在凡塵用,般若就可以成仙作佛,所以般若不容易。我們只要一深入般若,因為般若是從佛性本體生發,所以只要一深入般若裡面,就已經到達佛性本體。所以我們也會講般若妙體,可以用般若妙智慧(可以用智慧)來講,可以用理體(就是性體)來講。有時候我們分的比較容易一點,理就是性(佛性本體),智就是般若,理智一如,講理跟講智都一定跟佛性本體有關係。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5pn63cqc1l2dpxmn7o59d9pt319hsdxu

    所以後學在講金剛經下半部的時候,教我們一切不住,以顯般若理體。有沒有?(有),前面就是境緣事相,能夠看得見的境跟因緣聚會的東西,這些境緣事相我們都不住,不住在境緣事相,以彰般若正智(彰顯我們啟發的般若正智)。後半部以後就講,一切不住以顯般若理體,就是顯現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前半段是啟發我們般若妙智慧,後半段就是要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能夠顯現出來。能夠顯現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能夠很確實的去擁有、確實的能夠掌握到祂,這樣子的話,成佛就有份,就很清楚明白要怎麼樣來使我們成佛。我們要對自己本性有信心,要有信心就一定要確實的能夠印證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能夠了解到本體跟功能作用,我們眾生在凡塵運用的――我們佛性出來的一切,都是功能作用,摸不到本體,那我們要摸到本體就唯有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或者我們做耳根圓通,這些就可以使我們了解到佛性本體。或者做正玄關,後學在這邊有教各位做嗎?(有),各位有學過正玄關嗎?(沒有),那倒是一個入手、比較快的一個方式,可是後學都不鼓勵,因為很容易住相,你若做正玄關很快就會看到天堂,若看到天堂我們會怎麼樣?糟糕了,住下來,不想出來。然後六欲天就很多天堂,還有色界四禪十八天,還有無色天,還有很多天外天,這下子若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就一直想要看,糟糕了,就一直在看天堂,我們看的時候,精神是外放還是內縮?(外放),外放會不會成佛?(不會),所以有做,一有功效就好了,就停止就不要再做了,讓你知道你修持的方法都正確,沒有騙人的都是正確的。

   然後我們做最上乘的到達無知無覺,無知無覺不是表面文字所說的,不是說都變白痴,而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是什麼?(佛),就是佛,就已經成佛。所以我們追求就是追求自己成佛,而且我們本身就是佛,可是我們為什麼沒有成佛呢?因為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思想沒有跟真理相符合,所以我們都很容易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我們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受苦的時候就迷惑,迷惑的時候又造業,造業又受苦,這樣沒完沒了,就沒有清醒的時候,所以就沒有成佛的時間。這樣會不會成佛?不會喔!

    要了解,我們要成佛,第一個對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能夠透徹的掌控它,你要想、你不要想,自己都能夠主張。現在各位有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思想(要想就想,不要想就停止),有沒有辦法?(有),要學喔,因為我們是一念妄動才落入凡塵,我們有聽過一念無明生三細,就是因為那一念我們才落入凡塵。皇母訓子十誡寫在三山坡,我們在洗澡,然後仙衣仙鞋老母把我們收回去,那個是說的好聽,這樣心裡才不會難過,其實是我們起心動念才落入凡塵。我們既然知道是起心動念才落入凡塵,我們要把念去掉就可以回去,念沒有了就沒有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你沒有念頭就沒有;沒有胎卵濕化就沒有現在世,沒有有想無想則未來世也沒有。所以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不要成佛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全部不想了,想都去掉了,沒有過去世、沒有未來世、沒有現在世,我們當下圓滿、佛性都具足了。所以就講萬年一念,一念萬年,萬年之中都在我們當下這一個念頭,奧不奧妙?很奧妙,我們不要有過去心、不要有未來心、不要有現在心,沒有三心,三世就攝受我們不住(就拉不住我們),三世沒有攝受就沒有六道輪迴。

    我們想過去,過去心已經把我們攝受;我們策劃未來,有未來心,未來世把我們攝受;我們說把握現在,現在心把我們攝受;三世都把我們吸住,我們有過去、有未來、有現在,要不要六道輪迴?(要),都被三世把我們綁的死死的,走不出來,誰做的?自己,自己做的。所以不要有,過去就過去了,不管是被人家欺負或是很風光,都過了,過了就好;未來不用策劃,策劃是現象的身體才要用,佛性不用;現在,留不住,我們說現在,過去了,又說現在又過去了,它留不住,所以你說要把握現在,你把握不住。所以三心都沒有,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則我們的佛性圓滿具足呈現在當下。所以當下具備萬萬年,萬萬年都在當下。因為後學想說一直講,只要你聽CD、MP3、或是看DVD,你就會一直聽到這個訊息,這個訊息很熟悉了,熟悉以後你去掉……,我們仙佛一來借竅,叫我們非三心掃四相,一直講一直講,但我們不知道內容都沒有要去做,現在後學把內容解說,說為什麼我們要去掉,就是因為我們六道輪迴,那我們非三心掃四相,都沒有三心四相,我們的六道輪迴都不見了。你看佛性圓滿具足呈現在當下,萬萬年都在當下,佛性都圓滿都沒有缺欠,沒有缺就不用修。

    我們說趕快修,欠很多,各位前賢,佛性有沒有缺欠?(沒有),都圓滿,我們都圓滿具足。所缺欠的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理念、我們的認知,認識知道不夠圓滿、不夠圓融的程度我們若是圓滿圓融,我們每一位都是佛,沒有成佛都是我們自己造成。這樣知道原因嘛!要知道原因,就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念頭,造成自己受苦。各位有沒有受苦?(有),我們在凡塵受天地的煎熬,後學早上從基隆下來,基隆很冷,然後到台南很熱,竟然小小的台灣天氣差別這麼大,所以後學就要受煎熬,在北部冷後學就要受冷,在南部熱後學就要受熱,所以這陣子又為了寫那本楞嚴經,話都講不出來,各位都可以看到,就好像示現讓我們知道,只要你有形相,就不要逞強,有一天都會倒下來。所以「好天要積雨來量(台語)」,知道意思嗎?要累積我們的德行,累積我們的本錢,平常一定要行善幫助眾生,然後不記在腦海。所以我們只要努力去做,我們深植德本(道德的根本,我們深深的種植在我們的性分之中)。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o9qgccdt6ir9w7mtlk7rargl9xjqy948

 ◎各位前賢,我們這邊比較鄉下會有魑魅魍魎,曾看過嗎?(沒有),我們都太年輕,年歲大的大概都會看過魑魅魍魎,魑魅魍魎要找不累積德、又不行善、又不修道、又不幫助別人的人,魑魅魍魎很喜歡作弄這種人,魑魅魍魎跟他們沒有冤仇,可是魑魅魍魎很喜歡作弄沒有德的人,不要說年輕人不會喔,一樣會喔,報紙都有刊登,上山採竹筍,四天走不出來,為什麼呢?他自己種植的竹筍,自己去採收,竟然走不出來自己種植在山上的竹筍田地,走了四天才走回到家,各位前賢那個是什麼?就是遇到魑魅魍魎,我們說的鬼撞牆。聽過嗎?因為大家都在修道,都累積很多的善,所以魑魅魍魎都在旁邊保護你,魑魅魍魎不會作弄你,你就不會遇到了。

     假如聽到的話,你就會了解原來有這個東西,後學在埔里的時候有遇到過,在這邊有沒有講過?就是彰化裕毛屋員工到南投仁愛之家隔壁的觀音山,兩部遊覽車去看瀑布,有兩位年輕女孩子,就是看到觀音瀑布離馬路只有五十公尺,她們兩人說這樣不過穩,就去找水源,就往山上爬,一爬上去之後人就消失,遊覽車要回去了,司機就說左鄰右舍看一看全部到齊了沒,結果缺兩個,缺兩個就不敢開車,全部人就下來找但找不到,傍晚了天色又暗了,就趕快通知山難救難總隊,他們平常都有工作,可是用香腸族一呼叫以後,大家就開爬山貓的車,大家就集合來幫忙找這兩個女孩子,找不到,結果兩部遊覽車就回去了,然後隔了兩個白天(三個黑夜),就找到了。找到的時候,因為有報案,所以記者就跟著山難救難總隊的人,然後找到這兩個女孩子,那邊山區下午都會有雷陣雨(西北雨)且雨下的很大,又在小範圍裡面走不出來,所以肚子很餓,差不多快要死翹翹,當找到的時候,那兩個女孩子就跟大家講:「第一天的傍晚,你們一大群人約一、兩百個人找她們兩個,她們兩個一直呼喊「我們兩個在這兒、在這兒」,結果一、兩百個人沒有一個人聽到,也沒有一個人看到」,然後全部都回去了,隔天再來找,白天也一樣看不到人,就連續這樣兩個白天三個黑夜才找到。記者在旁邊就跟這兩個女孩子講:「你這樣講,叫我們要怎麼寫,這寫出來讀者看到會相信嘛,既然你在前面,你怎麼不走出來」,兩個女孩子說:「就是走不出來,若是走的出來,還要你們來找,我們自己走出去就好了,就是走不出來」,記者說:「這又沒有圍起來,沒有圍牆圍起來,你怎麼走不出來」,兩個女孩子說:「我也不知道,都沒有看到什麼東西,能夠看得到你們,叫你們的時候,你們都沒聽到,你們也沒看到我,但是要走就是走不出來,好像是一個無形的網子把我們兩個圍住,走不出來,若是走得出來,我要跟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會死的耶」,記者真的很為難不知道要怎麼寫。

     現在比較好了,我們看到採竹筍的走四天走不出來,我們會相信,為什麼?因為之前有人經歷過了,有人經歷過這種說不得原因的情形,已經有這種情形,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我們就會相信。各位有沒有看過這個報導?那就是魑魅魍魎,四個字都有一個鬼,山妖水怪。

    魑魅魍魎就是山川的菁英,經過萬年、千年,然後形成的東西,但沒有像我們人類有一個源頭,各位前賢,我們人從什麼時候降生?佛有講「無始」以來,那也「無終」,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所以我們佛性非常的超然,佛性不屬於因緣也不屬於自然,超出因緣超出自然,所以楞嚴經裡面有交代,各位有沒有先看一下?都還沒看喔,有看但是看不懂,就擱著。上上個禮拜,你把那本抱著進入深山去修,你就可以成佛出來。所以那個殊勝,楞嚴經就是佛講那麼多的經典,就只有這本講性理心法,就講明心見性,而且講的很透徹,我們道德經講完以後再來講楞嚴經。這樣的話,各位希不希望我們道德經講快一點?(希望),哈~,好像在拐人,我們慢慢講,因為老子的思想很超然,假如我們忽略的講過,就對老子不恭敬,老子闡釋道很透徹的,所我們也要了解。我們聽到道德經以後,不是聽懂的程度加速了嘛?以前在講六祖壇經就說聽不懂,然後講道德經就說聽懂,聽的比較懂了,是不是?(是)。

   所以聖人一證悟以後,希望把那個好全部全盤托出來給我們,讓我們也能夠進入成道成仙作佛,按照證悟者的說法都是很簡單不困難,可是按照我們修持的方法很困難,困不困難?(困難),這倒很難說,有的人說很簡單,頭腦是我的,我叫它不要想就不要想,對不對?不回應,這表示說自己對自己的頭腦沒辦法命令,你叫頭腦不要想,偏偏頭腦就要想,這樣就沒辦法成佛;要能夠叫頭腦不要想,就馬上不要想,這樣才能成佛。這樣有沒有辦法訓練?(有),有沒有想要朝這方面努力嗎?(有),所以現在起心動念(念頭來了),就馬上把它擋住:「好了,你(念頭)到這邊為止就好,你當眾生到此為止;再接下來的我要當佛了」,不要一念接一念,那是沒有止盡,愈想就愈多。若是躺在床上,一念接著一念,一定翻來覆去睡不著。你若會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呼呼大睡,很好用的,明天起來精神很好,有力氣可以賺錢。

    所以正道正法都是很正確,能夠讓我們生活的很如意。假如不正常的一些……,我們起心動念都屬於不正常,那屬於造業,那我們就是要去它,去除那些不合真理的、不合道的,造了業我們就要受苦,本身要去接受苦。苦的由來是我們起心動念來的,行為的業比較粗,念頭的業就很細。我們念頭的業沒有去掉,胎卵濕化就一定在,有胎卵濕化(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就是現在世,現在世有了;然後我們念頭有了,未來世又有了;然後又有過去世,都是從念頭來,都是念頭在促成我們六道輪迴,所以了解佛渡眾生出離生死,先去掉念頭,先把我們念頭去掉。各位要了解,什麼人有辦法生出念頭?(佛性),就是佛性,所以觀照念頭就是在觀照佛性本體。我們若在看念頭就是在看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有辦法生出念頭,我們的頭腦沒辦法,就要佛性本體才有辦法。我們都是錯覺以為是頭腦,有的神經病神經出問題認為是頭腦,不知道那是佛性出問題,不是頭腦出問而是佛性出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根源佛性入手,然後觀照我們念頭。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j3opu9fr7ev5aewouqpu5fa5o7isvjk1

◎念頭會觀照嗎?又不會了,為什麼呢?因為它太活潑了。道親都說「有頭腦但不生念頭,那頭腦要做什麼!」我們有頭腦要做什麼?相圓(我們頭腦是圓的,形相跟天地的形相,相圓),腳,平的,相地,呈現整個天地,就在我們身上。我們的佛性主宰,各位有沒有佛性當主人?一定是沒有,下課出去都感官當主人,要給佛性當主人還早,所以修道不容易就在這裡,我們只要把感官當家的情形改過來,由佛性本體來當家,這樣就好。這樣容易嗎?(不容易),對,真的是不容易,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當主人很久了(當了好幾世了,不止一世,好幾百世都在當主人),那現在突然請佛性出來作主人,但不讓佛性當家發號施令,感官會受不了,「偏偏我要看,你怎麼不讓我看」,這就會吃不完兜著走,所以要降伏,第一個大概是眼睛,要降伏眼睛。

    眼睛喜歡看的,你要了解「滿眼本非色,文殊常觸目」,以往修禪宗的說我們的眼睛,並不是眼睛在看而是文殊菩薩在看,所以文殊在當家,所以當祂看到電扇在轉,就知道電扇在轉,現在又涼涼的,有冷氣在吹,所以是文殊當家。可是我們都認為是眼睛,眼睛看到是眼睛當家,不知道是了了分明的是文殊菩薩。所以滿眼(我們看到的)本非色(不是形相),那個是文殊菩薩。所以以後就要請文殊菩薩出來作主,讓祂當家,這樣一來看到很漂亮的服飾,你就會說「家裡衣櫥還有很多件,不用買」,這樣文殊就當家了。假如文殊沒有當家,你再怎麼左看又看,怎麼看都很適合你穿,這下子若不買回家,晚上一定睡不著,翻來覆去的。差別在文殊沒有請出來,請出來以後就會說「還有得穿」。現在會到達沒衣服可穿,真的是很困難,困不困難?(困難),我們要知道,你若跟人家講你都沒衣服可穿,你站在這兒等一下,大家都會回家搬來給你穿,現在人的心很好,會回家裡趕快拿來給你。所以我們看衣服回收的,都一大堆,有的回收都是新的,標籤都還在,再拿去賣。浪費,我們有錢買來,購買欲很強,可是買來以後會說:「這質料不好,這我不要穿,這穿了身份都降低,又丟掉垃圾桶了」,所以現在不用怕沒衣服可穿。吃的話,只要你肯做,去撿回收的都有辦法可吃,也不會餓死。現在修道是最適合修的,環境太好了,不用怕沒得吃也不用怕沒得穿,也不用怕沒得住。

    現在這麼好的環境一定要把握,要迴光返照,把外放的心收回來,收回來,回頭是岸,只要我們把外放的心收回來,我們就到達清靜的彼岸,清靜的彼岸就是佛的領域,我們已經都到達了,到達清靜的彼岸。然後在生活之中,我們只要把念頭都放下,我們的心也清靜了,心清靜了以後,我們也到達清靜彼岸,是不是時時刻刻都有辦法到清靜彼岸!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在場這麼多人,大概沒有一個人心已經到清靜彼岸,然後性到清靜彼岸,有沒有?後學就知道,沒一個人敢回應說:「我有,我心也清靜然後我性也清靜」,為什麼?因為保留。保留要胡思亂想,都還保留著。現在我若答應你了,我就不能胡思亂想,那怎麼可以,就不自由!所以我們爭自由,不是爭這個起心動念的,起心動念的自由不要爭,那個要獨食,要迴光返照,收回來成仙作佛,成仙作佛最好了,可以千百億化身,我們可以到很炎熱的地方然後化成一棵大樹,蔭涼那些行李的人,在沙漠很熱很難煎熬的地方,你去那邊化成一棵大樹讓他乘涼,乘涼以後他再走就有力道,你看多好,可是現在是看卡通影片才有這個景象呈現。要真正實際的呈現,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不願意做,我們會想「他在受熱跟我有什麼關係」,是不這樣?各位心地這麼很好,都不敢回應。要知道,人同此心,被逼到…,各位有沒有中暑過?各位知道「濟眾水」已經停產了嘛?都不知道,都沒有中暑過,都沒吃過中暑的藥。

    我們中暑都怎麼處理?(刮痧),每次都刮痧嘛?有一次後學要下來的時候,中暑,現在濟重水已經停產買不到,各位知道中暑的樣子嗎?感覺整個天旋地轉,然後薛姐很熱心趕快打電話給住在台北車站附近的道親,請道親趕快去附近的藥房買還沒賣出去的濟重水,結果剛好買到一盒(一盒有十支小的),後學吃了三支才上台講課,假如濟重水沒有買到,就要請各位前賢發表心得。所以三支濟重水剛好救了後學,可以上台了。所以現在一些台北的道親到處去鄉下不同地區,去問說有沒有在賣濟重水,就是一直去收購舊的,共收購四十幾盒(一盒有十支),共約四百多支,後學已吃了約二十支,就是因為一冷一熱,就又趕快喝濟重水,不吃又感覺天旋地轉了,所以你看真的很煎熬喔,真的這個身體不要了,但是大家都很慈悲,後學說可以死了,大家都說不可以,被大家的不可以又趕快被救起來,還是要活著,為什麼?後學楞嚴經還沒講,後學就是為了寫那個楞嚴經才這個樣子,還沒有講怎麼可以死。然後台北的道親都找同學問說「在你們那邊,幫忙去找看看有沒有濟重水」,同學就說「你平常都不曾聯絡,現在有問題了,就要找我們了嘛」,念書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大學畢業了,都在幫忙找濟重水。一盒是十支,因為停產,據說是因為薄荷價錢漲了三倍,所以就不生產濟重水,以往濟重水都是中暑的人在吃。但在鄉下可能都會刮痧,刮一刮若出來是紅豆,就是剛中暑而已,若是刮出來是黑豆,就是中暑很久了,你看後學中暑到很有經驗。

    所以了解有身體還真的是累贅,所以要修證成佛。成佛了以後,因為身體都是假的,要還給天地。所以由後學來講才會很貼切,因為有體會到不痛的,各位前賢,後學沒有騙你們,很多人都跟後學說「你都騙我們,跟我們說去腳底按摩不會痛,結果我痛到唉唉叫」,說劉講師在騙他們,後學說沒有,那是真的喔,你沒有體會到而已。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rhd7o8xojhe4flgugnoojlpn57a4jkiv

◎上個禮拜有位乾道跟後學來,那位乾道姓梁,我們都稱呼他大梁兄,他聽到以後去拔牙,他一樣用後學的方法,結果拔牙都不痛,那位拔牙醫生說我當二十幾年的牙醫,沒有遇到你這麼勇敢的。忘了上個禮拜講,上個禮拜他還在這裡,由他本身來說比較貼切。要了解做牙齒最痛了,他去拔牙,在最痛的時候他體會不痛的,確實也是體會到,所以那位牙醫師跟他講,當牙醫師那麼久沒有遇到像他那麼勇敢,全部過程臉部都沒有表情(一般我們很痛的時候臉部都會有表情),都呈現的很平常,我們有沒有辦法?(有),有啊?當在拔牙很痛的時候,臉部的表情有辦法很平靜啊?(沒有),所以我們看小孩子在拔牙,呼天搶地,所以了解那個痛的程度。

   痛在六祖壇經裡面,六祖就講「痛不痛是生滅,見不見是兩邊」,我們修道就是要中中流入,流入我們的性海,楞嚴經裡面後學有寫到,就是要中道,痛不痛是生滅,去生滅;見不見是兩邊,我們兩邊不要,就是要中道。然後兩個中―――痛不痛的中,見不見的中,中中流入,流入哪裡?薩波羅(薩波羅就是佛的智慧),就是說我們都不要在兩邊,都不要在生滅,然後走入真常。各位前賢,很殊勝喔,後學告訴各位裡面的一段,就是「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有看到嗎?在前面而已,這一句就可以使我們進入真理世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我們不知性淨明體,所以才一直六道輪迴,只要我們知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六道輪迴就沒有。然後我們來體會常住,我們現在…各位有沒有聽到微細的聲音?(有),有聽到微細的聲音,要了解「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聲,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是圓、通、常,圓真實、通真實、常真實。

   所以聲音有生滅,我們的聞性(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寄託在耳根,然後出來的聞性),那個聞性沒有生也沒有滅,聲有的時候,祂不是出生了,聲沒有了,祂也沒有滅,祂永遠都在,叫常住。我們認識的這個常住,真心就呈現,我們常住真心已經呈現,下面性清淨,體光明,性淨明體。底下「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就沒有了。所以只要我們知道常住真心,把祂能夠呈現,我們整個都已經進入真理世界。要了解我們的佛性,假如整個周圍有聲音,不管是那個方向的聲音,我們都能夠聽到,這個叫圓。通,就是有牆壁,聲音也透過牆壁,能夠通真實,而且我們佛性如如不動,常住不遷,永遠都在。

   後學以前都用照相機的原理來說。我們有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按快門的一剎那鏡頭不能晃動,晃動影像會模糊,我們要了解,佛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都知道在玄關),我們玄關都一直在動,假如以照相機的原理來說,我們看到的影像應該都模糊不清,可是我們現在雖然頭在動但看到的影像都很清晰,就是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所以「如是我聞」有詳細解說,祂是脫根脫塵(脫出我們的根――就是眼根;脫出外面的聲塵),離緣獨立(離開所有的因緣,祂獨立存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有沒有聽進去?(有),沒有的話,再聽MP3CD、看DVD,這個一定要詳細的了解,因為這個是使我們轉凡成聖(已經轉凡夫成為聖人了)。我們這個課的殊勝就在這裡,可以使我們轉凡成聖,而且不是很困難,只要我們肯做就可以達到,一定要用心,只要你用心一定可以聽得懂,一定可以做得到

    不會困難,對不對?啊~都沒人回應!不會困難,一定可以做到,剛好也心血來潮,不然我們講到善抱者不偷,又才講兩句而已,又經過一個多小時了,不過這個重要,這個就是我們之前已經有種些佛因,現在來聽這個就聽得懂;假如開始沒有種些佛因來聽這個,還真的聽不懂,但是現在來聽,雖然還沒有很清楚,但已能夠聽懂、知道意思了,知道我們要追求的就是在我們的眼前(就在我們的周遭,我們的眼前就可以追求得到),祂常住不遷(沒有遷變),然後文殊菩薩說「圓通常」,圓真實、通真實、常真實,都是真真實實,實在的。

    所以我們要把「圓通常」這三個記得,我們的佛性:「圓」圓滿的;「通」通過牆壁;「常」常住不遷,一定要記得,就在我們的身上,就在我們身邊,都在,很親切的都跟我們在一起。都沒有隱藏做法,要成佛就是這樣,認真去做就會成,所以這叫做善抱者不。各位有沒有抱住了?(有),抱住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如如不動,切切實實,很實在的,只要我們肯做肯用心,一定會可以進入。

子孫祭祀不輟

   輟,就是中斷。就是子孫的祭祀不會中斷,因為我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就可以修證成就,那我們把這些修證成就又流傳給我們的子孫,又留下來讓我們子孫去修去做,那子孫們也可以成佛,這樣的話就綿延不絕,子孫的祭祀就不會中斷。各位好像有點疲勞了?我們在十幾分鐘就給各位發問,已經講一個多小時了。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我們從「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然後「修之於身」,把這些道德在我們身上來修持,實際的來做。所以在凡塵,不能有負面的念頭。各位還有負面的念頭嗎?盡量把它去掉,要罵人的、害人的、要讓人不好的,那些都不要,全部都去掉,因為那個會增加我們的罪業,若增加罪業則我們自己要受苦,所以都去掉,吃一點虧沒有關係,要很高興,這樣在凡塵的生活就會變化了。所以後學說我們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現在七月了,再兩個月就兩年了,各位的形相臉相變化都很大,變的都很漂亮,所以後學才問各位:「你的親朋好友沒有沒問你,現在你怎麼變的這麼好看」,因為心一改變了,我們的面相就改變,都變得比較好看,所以後學看各位愈來愈好看,愈來愈年輕了。本來研究性理心法年歲都有了,可是現在看起來都已經年輕了。所以「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德就是真,真的道德,不是作秀、不是外表,而是真正實在的我們具備了德行。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m28yw2x0opspdkph5yts8caqhy0qlvrm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在家裡面我們本身做的好,然後我們家人一看,過的生活也都會很和諧,和諧了,真的道德就有剩餘了,所以家有餘慶了,這樣就好像在天堂一樣,所以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之於鄉,就是又拓展到我們的左鄰右舍、到我們的親朋好友。其德乃長,就是在所有這些相處的人之中,就變成一個長者,德就很多(德乃長)。

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整個國家都是非常的正義,整個國家都非常和樂,這樣的話就什麼東西都不缺,用都有餘。所以其德乃豐(很豐富)。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整個天下都有德,整個天下都有道,這樣就很普遍,整個都很理想,很理想的生活環境就呈現在凡塵,所以我們把娑婆世界化成蓮花邦,就真的做到。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

   我們用身來觀身,我們只要能夠迴光返照來看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各位前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滿不滿意?假如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滿意的話,就不會進步了。假如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有努力的空間,那就會進步了。所以我們以身來觀身,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有一些會忽略的、沒有注意到的,那我們就把它改進過來,這樣就更理想了。以家來觀家,我們看家人有時候會表現埋怨,各位前賢家人有沒有聽到埋怨的語言?那表示他心裡面不滿,所以「以家觀家」的時候,我們又可以改過,有改進的空間,這樣的話,往後就更和諧了,心裡面放的事情都講出來了,所以這個蠻重要。

以鄉觀鄉

    看整個鄉里之中,有哪些風氣不好,我們可以改變它。像有些父母親的孩子已經長大,他們會去當導護,他就是看到這些小孩子過馬路危險,然後他就想本身來保護這些幼苗,自己去做義工,不用拿薪水的,做的很高興,現在很多人都很願意做義工,這就是從迴光返照裡面顯現出來的事情。

以國觀國

   看整個國家的發展情形,哪個地方比較不理想,然後可以建議改進。像現在很多舊的房子可以拆掉蓋新的,不必經過很繁瑣的法律程序就可以改變了,我們講拉皮,就是把不好看的去掉,換上一些好看的,這些拉皮的費用竟然是政府出的。這就是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

    現在天下一家,交通很方便,到哪個地方都很順暢,所以看看天下之中哪個好的風氣,我們把它引進,然後不好的,我們改掉,這就是以天下觀天下。我們看外國有些都蠻理想,最好的部分就是駕駛人禮讓行人,外國人對禮讓行人建立的觀念很強,當看你要過馬路,他會停下來讓你過。要是我們這邊,會怎麼樣?就會趕快過去,就是不要讓行人走在車的前面,這樣的話我們的觀念就很難去改。現在在北部警察已經會取締,當你開車經過斑馬線而不讓行人的話,警察會開紅單,南部有沒有?(沒有),還沒有到那個時候,你若是開紅單,警察下班就倒楣了,人家就會找他麻煩,所以還沒到那個水準。台北則不會,因為警察都會調來調去,不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後學有聽道親講,道親的叔叔在當警察,他叔叔在下班時候都按照規定來取締,他叔叔下了班就換便衣要回家,結果在巷子裡面跑出一群人,其中一個人抱住他,剩下的人一直打他,打到他叔叔爬不起來,就一哄而散,要抓都抓不到人,他叔叔就把警察的職業改掉,想說「不按照法律來執行又不行,但要按照法律來執行自己又倒楣」,所以我們真的要有共識,要有那個程度。假如這個警察是你親戚的話,你要建議他怎麼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照樣取締?很難建議喔,要建議他勤勞一點也不行,要建議他懶惰一點也不行,所以有時候陷入兩難,兩方面都困難,不容易做。所以做人要維護正義,你違規就是要開單,你開單就是要被人打,這樣有沒有正義?好像正義偏掉了,很無奈。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我怎麼知道天下能夠進步到很理想的狀態,就是按照這個樣子,按照老子所講的這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就是這樣。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劉講師請問一般我們身體是在十一點到一點是走到脾嗎?

劉講師答:請坐,後學知道你的意思,那個是醫學的觀點啦!說我們的血幾點走到哪裡,最好是十一點到一點血走到肝臟,所以你修時的時候肝臟會比較健康,對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啦!它有血液的循環然後到哪一個器官,那個時候你假如說不睡覺的話,會危害到那個器官,所以這個是醫學的觀點。所以我們要瞭解醫學有醫學的功能作用在,那我們假如是平常的話,沒事,平常的時候我們也是最好十一點就睡覺,十一點到一點時候是在睡覺,那個肝臟就比較健康。

   可是我們要瞭解到一進入到真理世界了以後,祂是超越所有現象啦!因為身體的構造是水火風土,那麼水火風土本身沒有知覺性,那麼現在沒有知覺性的我們現在附給他有知覺性,然後佛性沒有形象,我們現在把身體的知覺性附給佛性,所以兩個變一半一半啦!那你重視佛性跟重視身體,兩個都有偏啦!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在修持的過程裡面,就是要先心理建設,心要健康,心只要健康我們所有的一切五官百骸,它都會正常運作啦!所以各位要記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如果造了很多的業你在怎麼養生,再怎麼照顧身體都會死,不會說那個不會死的都會死掉。

    那麼以這個觀點來講重點就在所作所為,所以做所為是不是符合真理?只要符合真理就不要去管它幾點走到哪裡?這樣了解意思嗎?後學是比較偏注於常住不遷的佛性本體,這個比較要注重。

MP3內容:https://app.box.com/s/h0a4eacd2ifi8whuqjofgyvyl6rjaub0

  【問】:後學環境不允許清口茹素,只能盡可能要求自己吃肉邊菜,那這樣後學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有機會可以找到佛性嗎?

劉講師答:哈哈~因為六祖壇經的六祖祂也是開始吃方便菜,在獵人隊裡面把菜寄煮在肉鍋裡面,看環境假如不允許的話像那個密教的密宗,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強迫他們素食,所以喇嘛跟仁波切他們都葷食那佛允許他們吃,要能夠先有身體存在才能夠修道,能夠修道才能夠成就,才能夠改變啦!所以只要盡心去做可以的現象之下,可以吃如果你不吃那你自己造罪啦!真的沒辦法你吃了為了求生那個還可以說得過去,自己衡量。

   【問】:一般我們在叩頭當中或叩頭時,有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佛性?

劉講師答:我們講做的時候就是講專一,專一就是道啦!你還要叩頭,你還要思索東、思索西這個已經違背我們修道的原則,因為「知得一萬事畢」,所以專一,你要叩頭就專一叩頭,你要思索真理就專心思索真理,要玩專心的去玩,都是要專心啦!專一就是道。

   所以我們了解說最好都不要分心,因為我們凡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分心,我們有一些修持者就是分心得太厲害,所以做什麼都沒有功效出來,那個都是分心,所以專一很重要,專一,這樣了解嗎?(了解)。

   【問】:在王氏佛堂所講的金剛經中,有提到「四諦順忍陀羅尼」的內容是什麼?

劉講師答:喔! 四諦順忍陀羅尼那個就是一個咒語,那個是維摩詰是東方琉璃世界的菩薩,那祂到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大轉法輪,那第二次的時候五功佛又請維摩詰到娑婆世界來,然後祂竟然不敢到娑婆世界來怕被娑婆世界迷惑,不敢來,那個東方琉璃世界的五功佛祂說沒關係我有一個咒語給你,你去持誦就不怕被娑婆世界眾生誘惑,就是「四諦順忍陀羅尼」,那個有印咒語的資料各位可以拿到,(也可以在連結網站下載)。

   假如說對凡塵比較貪戀的可以持誦「四諦順忍陀羅尼」,那你持誦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每天都持誦一次,一天誦一次就好,如果要誦多一點也沒關係,你持誦連續三年你就會發現對凡塵的事不迷戀,就很樂意離開凡塵事啦!那個叫「四諦順忍陀羅尼」。

◎「四諦順忍陀羅尼」下載網址:

https://app.box.com/v/boxup/folder/8922263310

 

  【問】:在金剛經中有弟子問佛,如果遇到退道的弟子如何做?佛說默擯,劉講師這是順應這時代的做法,請問當時佛是如何回答?

劉講師答:這個倒是有紀載在涅槃經,在涅槃經那個時候阿難問佛四件事,那這個是屬於第三件說:有變心的弟子要怎麼處理?那佛真的是大慈大悲祂沒有回答說「默擯」,他回答說:要細心加以救治。救他,跟他治療。所以要詳細知道就看涅槃經,涅槃經裡面佛有詳細講,講得還蠻多。

   因為後來佛教大概想佛那樣講的話,就太沒有處理的力道,說沒力講不來,聽這麼說壞的還是壞他沒有變化,所以才用默擯,默就是不要去講他的壞,擯就是把他摒除在佛門外面,那個是我們佛教後來變出來的名詞啦!那個後學看大藏經裡面的涅槃經,好幾本涅槃經都沒有默擯,都是要救治啦!要救他,不可以放棄啦!所以佛慈悲不放棄一個人,從那個涅槃經就可以知道。要救他,要跟他治療。

◎參考劉講師解說涅槃經摘錄:

   阿難提問佛第三個說:有變心的弟子應該怎麼處理?那後學看涅槃經佛是沒有說默擯!可是我們現在流傳的就是兩個字『默擯』默,靜默。所以後學想說要這樣來跟大眾講比較容易瞭解默就是隱惡揚善,他不好了,你不要到處去宣揚,假如說他不好你到處去宣揚,我們人都有一種習慣性,你若說我不好,我就更不好,反正都不好了咧。那你假如說都默、都不講,它還有反省改過的機會。都沒人知道,我這個做的不好,那我就改過來,就可以讓他有改過的機會。那個擯,就是摒除在佛門之外,你已經在修道了,那你被摒除在佛門之外就是沒有成佛的機會,那個是最嚴重的啦!所以我們瞭解說一定就是不要犯到大的戒律。

  【問】:七真史傳裡面有個郝太古修行人,他費盡千辛萬苦打了七十二個洞,就來了七十二個人,把這七十二個洞都讓給他人,他就無處修養,是否與密勒日巴尊者修房子吃苦的因果是一樣的嗎?

劉講師答: 我們就是要瞭解到他修持的方法就是努力要一直去打洞,對,跟那個密勒日巴一直蓋房子,蓋好了那個開始要蓋的時候,那個馬河巴跟他講說在山上的某一個地方,那個是他指定的,確實。可是他蓋好了以後竟然跟蜜勒日巴獎講說:我跟你講錯了不是這個地方,是那一個山另外一個山頭才對,所以你把這個房子整個拆下來,把這一些建材背過去,背到那一座山再去蓋。

    那個跟這個打洞是一樣,就是一直要勞動他的筋骨,磨練他的意志,就是要他一直做這個事,很專一啦!很專一的做這個事,只要他打洞打好了就有一個人來佔據啦!他又再找一個地方重新在打洞,一打好了又有人來佔據,跟那個馬河巴教導密勒日巴一樣。同樣的意思啦!就是要磨掉他的那一些銳氣。

    我們人都有驕傲可是那個驕傲不容易見到,ㄟ他這樣做到所有成果都送給別人,沒有怨、沒有後悔,這樣就成就了

MP3網址:連結

MP3內容:

https://app.box.com/s/4txmld0xws72sos8igilqk5esu9xj6kq

  【問】:什麼是「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藍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這是第一句。又「一塵不染香到骨,香射仙人風露身」,這是第一句。

劉講師答: 這可能要拿來給後學看,不然因為這不是我們共識,若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就直接回答出來。假如說我們都不是知道的話,那講出來對我們幫助不大。

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菩薩在乾的土,乾土知道嗎?就是濕的乾的乾土。乾土山中經行,這個我們了解它的意思,就是我們在乾土山中,就是我們的玄關我們在我們的玄關。

    那個經行,經,你有看到佛菩薩有一個佛相,然後旁邊的行人在那邊一直轉,有沒有?沒有看過啊?就是菩薩相週圍沒有圍死可以走,在那邊一直行轉,各位前賢,有沒有看過?那不要去管那個,講我們現在現場就好,假如說我們轉現在不管從坤道還是乾道,我們從這邊走,然後到那個角,轉到後面的角,再轉回來,再轉再轉然後再轉,這樣叫經行,這樣知道否?知道意思否?

   經,我們讀經的經。行,行持的行。經行這樣知道否?乾道也是一樣,我們說走同樣一個地區,一直繞不停的,一直繞一直繞,那個叫經行,各位有看過嗎?有沒有看過?那個是佛教他們修持的一個方法。在那邊一直轉,就是你專一,忘掉所有的一切,就只有在那邊一直轉,一直轉一直轉,這樣知道嗎?我們因為沒有這樣去做,所以聽到以後都傻哈哈(台語),都很茫然,不曉得是什麼?所以它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在乾土山中經行,就是我們一直整個心念都没有離開玄關,都在玄關在轉,在乾土玄關在經行,這個無影山中在經行,這樣知道嗎?

    這個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然後土不著足,隨藍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土不著足就是我們在玄關在轉,卻是腳不著玄關,我們如果腳著在玄關會變成怎樣?把頭踩扁,所以這個也是同樣那個意思,就是著重在玄關。

藍風來吹破土山」,這個有一點意思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在玄關,因為藍(霎)風就是山巒,山氣出來的白雲,然後出來的風,它的意思有一點我們這個玄關已經很熟悉了,那麼現在要超越住在玄關的形相。就是我們活佛老師說:

執著玄關跟人走,忘了玄關已成佛」,  

     各位有沒有印象啊?怎麼都很茫然樣?很茫茫你在說什麼,我怎麼都不知道。意思就是說,我們開始求道的時候,因為妄想雜念很多,所以守玄是最好的方法,可以去掉妄想雜念,當我們妄想雜念都可以掌握、可以去掉,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讓我們的所有血脈回歸正常。

   假如說我們都一直很著重守在玄關,因為要了解説我們意念一守玄,所有的血液都集中在大腦,都把它吸在頭頂,集中在頭腦的時候,我們那個頭腦的微血管,它也充血了,這個時候也充血,那假如說我們遇到突來的很大的聲響,比譬如說有人關門,蹦!我們會嚇到,嚇到的時候,那個微血管會斷。微血管斷了,我們變中風,所以守玄是好事,守到中風就不好了,對不對?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妄想雜念,就把那個血液把它放輕鬆,讓它回歸我們週身去循轉,這樣知道嗎?

    因為這個觀念我們很少去提到,只是後學看到活佛老師講那個「執著玄關跟人走,忘了玄關已成佛」,後學才講出來,說我們一定要守著玄妙的關鍵

   各位前賢,玄妙的關鍵是什麼?玄關,玄妙的關鍵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就是玄妙的關鍵,要守住它才能夠成就。那假如說我們又回歸守住我們的關鍵的話,我們會死掉要去埋葬還是不必?玄關埋葬了怎麼成佛?這樣了解意思嗎?是不是跟人走了?現在比較先進,都用火化,我們送進火化的時候,請問我們玄關變什麼?所以完全沒有辦法把握啦!

    ※你在生的時候,就已經守住玄妙的關鍵,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因為各位要了解,我們求道只有保我們萬八逍遙,並沒有保我們成佛。後學是超越的一講講到根源,說這麼好上天大開普渡怎麼不好好利用,所以才把它整個講出來,讓我們可以成就,這樣了解嗎?我們活佛老師來借竅,不是也說過嗎?老師只有保我們萬八,一萬零八百年,不是那個長久的,不是那個成佛的,有沒有?(有)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已經研究的深度就可以使我們回歸到本位,那個很殊勝的,應該是說洩露天機,不過後學也準備承擔啊!

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這是第一句話。「又一塵不染香到骨,香射仙人風露身」,這是二句話。這個抄出來的地方,那個修持者講的蠻高超,講的就是我們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寫簡單些佛性本體就好啦!寫的這麼複雜,要是後學說你們自己去領悟,那保證30年。後學30年才領悟出來,開始第一堂課不是講,你坐著聽兩個小時,後學把30年經驗傳授給你有沒有?(有),嘿啊所以一點都不藏私啦!好就是要道相告,對否?要道相告,我們要大家道相告(台語)。

   【問】:有人到大陸做生意,但是已經清口了,去到大陸那邊都吃肉邊菜,這樣要懺悔,算不算破戒?

劉講師答: 那個剛才我們有講過環境的逼迫有時候那個不得不然,那我們以六祖的為準,六祖那個時候也是吃肉邊菜只要心,我們要了解吃素食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心地,不跟那個畜生結惡緣,後學都說現在的人都吃得很清,都跟人家倒會(哈哈哈)。那這樣吃素食有用嗎?那個沒錄用啦!跟人家倒會以後要還的,ㄟ就是要了解知道那個精神所在,那個已經環境所逼的情形之下,吃個方便菜那個可以。

   那你如果又沒有,沒有方便菜可以吃,後學說白飯裝著然後配罐頭,罐頭有素食的啊對不對?也可以短暫的過餐,如果要在更長久的就要想辦法。

   【問】:現在有很多道親離開了原有的道場,是因為人事的關係,自己就退道了,那要怎麼樣用什麼方式去跟他、挽救他回來道場?

劉講師答:好,各位前賢我們的觀念都以為修道要有一個小團體,因為後學在 老前人的身邊有十年的時間,老前人的觀念完全不同, 老前人說大陸那麼寬就告訴你,你得了就是道,你自己去修自己去辦,沒有說在一個小團體裏面啦!所以很多點傳師去見老前人, 老前人都講:修道以個人為單位,沒有背景、沒有組織,你有組織有背景那個是教化,那教化我們不辦教化已經很多了,宗教都在勸善,那個我們不辦我們是「辦道」,那辦道不同一點了你就是得道。得道你自己修、你自己辦, 老前人是這個觀念,所有去見 老前人的點傳師老前人都是這樣講喔!修道以個人為單位沒有背景、沒有組織,都一再講喔!十年之中都是這樣講都沒有改變。

   所以都講你就要跟我修道如果沒有跟我修道,你就是退道了,什麼叫退道?什麼叫進道?我們都不清楚喔!不行喔再講下去……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Ga9Haro9xnwKEhCAnWgkCuEDGx4JzfW?usp=sharing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970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