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3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7/09
2019/10/09 23:32:19瀏覽462|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3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7/09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MP3引用網址: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內容:

https://app.box.com/s/w26l0cgh3w53jzdktmm0s679f0jty5sx

    我們手上都有一張四諦順忍陀羅尼。上個禮拜有前賢問起,在金剛經裡面有提到四諦順忍陀羅尼。因為之前後學看大藏經,從東方琉璃世界抄出來,抄出來的時候有好幾位法師翻譯,那時候就有五功佛跟日密菩薩(就是維摩詰),五功佛就是要維摩詰到娑婆世界來渡化眾生,可是維摩詰竟然不敢來,五功佛問維摩詰是什麼原因不敢來,維摩詰說娑婆世界很迷人,會被迷失了,五功佛就講我有一篇四諦順忍陀羅尼,只要你帶到娑婆世界時常能夠讀誦,就不會被娑婆世界迷惑。所以各位前賢,只要每天念一次,念更多次當然更好,只要你每天念個一次,就不會貪戀紅塵不會貪戀娑婆世界。

    因為後學有念了三年才講出來,開始從大藏經抄好的時候拿給薛姐,薛姐並沒有把它發給大家,因為她不知道它的功能,所以後學也沒有要求,就自己先誦個三年,誦了三年以後,真的對凡塵的一切都看的比較開看的比較透徹,要被凡塵迷惑的機會就比較少,所以各位假如對凡塵不想住久、不想貪戀,就可以時常念,前面是咒語,後面是它的來源。因為薛姐印出來的,跟後學當時寫的五功佛跟日密菩薩,是不同法師翻譯的,就順著前面的佛號寫出它的原因。所以各位回去就可以念,而且各位看咒語很長很多,念起來卻很短很容易,不會的話,有一片CD,大概有三十幾次反覆誦四諦順忍陀羅尼,可以拿來聽。剛開始會念的比較慢,可是當你已經熟悉了,你想慢下來竟然慢不下來,一樣都會念的很快,就了解到誦熟了以後功效都會呈現,咒語都有注音,不會的話就按照注音來念。咒語都是梵文,梵文的音拿我們中國的字填上去,所以都是符合梵文的音而已,所以你看不同的翻譯,文字不同,可是你聽那個音有點類似,就是這個樣子。想不想念?(想),想念就是想脫離苦海,不想念就是貪戀苦海,覺得苦海還不錯。凡塵好不好玩?(不好)要年歲大了才會知道凡塵不好玩,都要受煎熬。

   上次後學有講到,老前人時常對去福山見老前人的前賢講「修道是以個人為單位」,可是我們不要斷章取義,都以為個人自立山頭,是修道喔!了解意思嗎?辦道是不是要共同一起來辦?(是),要有上下執禮、要有獻供、要有陪壇,是不是要很多人?(是),恩,這就是共辦,辦道要共同來辦。修道是以個人為單位,就是自立自強,不能靠別人。我們修道有沒有靠別人?(沒有),真的沒有嗎?騙人的喔,我們都有靠別人,所以老前人的意思就是修道的時候要自立自強,就是要靠自己,不能靠組織背景,因為靠組織背景,我們會不知不覺驕傲,後面有勢力讓我們依賴,會驕傲喔。

   所以老前人就講修道是以個人為單位。因為當時老前人的意思並不希望我們蓋大廟也不希望蓋很大的佛堂,而要把錢用在刀口上,就是要從軟體入手,就是注重我們人,要人能夠進入修道的軌道,我們把這些所有建設的金錢,拿來投入成全所有有求道的前賢,進入修道的軌道,就很有力道,又可以拿到外國去辦。假如我們投入是蓋大廟,老前人的意思:蓋大廟是以後的眾生紀念前賢才蓋的,哪有自己為自己蓋大廟。所以那個心是很寬廣,老前人說要成全軟體,就是成全我們所有求道的前賢,都能夠進入真理的領域,都能夠成仙作佛,這才是重要。蓋大廟以後都會有糾紛,甚至政府都會收回去,所以那個不理想。那能夠讓所有眾生都脫離苦海、都成仙作佛是不是很理想?(是),所以老前人的意思就是那個樣子,就是不希望我們把金錢投入在硬體建設,而是要在軟體建立很堅強的修道的軌道。

   老前人在世的時候,因為各位前賢我們是不是都沒有真正的進入修道的軌道?有沒有進入?可是後學接近老前人,老前人的日常行為就是已經在道之中,都是進入修道的軌道,所以後學有講「一切不受」。假如各位有見過老前人,我們有一些行為不合理,老前人會當下就就罵,有沒有?(有),有沒有被罵過?(有),不敢講,有很多都被罵過喔,可是老前人一轉頭,他罵你什麼都忘光光了,沒有進入內心,所以叫一切不受,那就是我們修道的一個最高法門。

   各位有聽金剛經,後學有講「觀身性相猶如虛空,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所以第二個「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老前人就是做這個,可是老前人沒有說,你要像須菩提這樣觀察,觀察三十幾年才觀察釋迦牟尼佛不住佛相,沒有我相,然後沒有法相,沒有非法相,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呈現整個佛性本體,整個都呈現可是一句話也沒說,一說話了上乘佛法都破壞,所以不能說。祂說:「弟子們我教你們修道,你們怎麼都不努力修」,「我教你們修道」,我相已經出來了;「教你們修道」,法相已經出來了;「你們都沒有努力修道」,非法相也出來了。是不是整個破壞?(是),所以要你看,你看到佛不住佛相,佛沒有我相,把我相去掉這個很不容易喔,我們的我相強不強?我相很強喔,都在內心深處,看不見,可是很強,到時候它就冒出來,為了這個我,就跟人家爭執的臉紅脖子粗,就是因為我相。假如沒有我相了,我相已經消失了,那已經進入真理世界。

     要了解,我們所認為的我相,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我們要還給大地,不是我們能夠主宰,身體不是我們的,身體是不是我們的?(不是),不是啊?那誰在吃飯?要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是照顧它,可是追根究柢,沒有辦法去主宰我們身體不變化。我們在最年輕、長的最漂亮、最有活力的時候,我們就命令身體不要變不要變,我要這樣就好,可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的,一天一天過一年一年過,一直老去,然後要接受天地的煎熬,下雨就下雨,天氣炎熱就炎熱,炎熱要被曬,下雨要被雨淋,都要接受天地的煎熬,所以有身體不自由,所以我們有一個口號叫「爭自由」,那是誰在爭自由?(佛性),對啦,就是佛性在爭自由,佛性自由自在,不接受時間不接受空間約束,空間時間都約束不住,佛性本體很寬廣的。


內容:

https://app.box.com/s/rs0x5vlv9zenxrc7jwsgldx6dyrh5a5s

所以我們在生的時候,就要趕快把佛性認識、啟發、培養,讓佛性茁壯長大。讓佛性茁壯長大,我們請佛性當家來指揮我們視聽言動,這時候我們的身體還給天地就沒有關係,因為佛性已經可以主宰走東往西。

    現在各位前賢可以指揮佛性走東往西嗎?(不可以),怎麼不可以呢?你要到東西南北,不是你決定了就可以馬上到東西南北,可不可以?(可以),所以很奧妙,我們不研究不知道,研究了以後了解,原來佛性功能是這麼多這麼奧妙,只要我們認識,認識了以後就不會顛倒。

   我們現在都是用六識心,六識心知道嗎?就是根塵相對。我們的眼根對色塵產生形相的認識,那叫根塵相對產生的識心,我們都用識心當成我們的真心,所以才迷失。假如我們知道這些都是假的,都變化無常,那不要讓它當家,我們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出來當家就不會造業。所以老前人就在那種情形之下,一切不受,不在內不在外不住中間,就在生活之中呈現。

   我們上個禮拜也講,老前人擺設時常搬來搬去是什麼意思?就是因為不住相。我們被形相左右,東西一擺設了以後,我們就被東西影響,東西當主,我們當客,這樣對不對?我們看起來沒什麼不對,可是在真理世界來講,我們是主人,所有萬相都是客人,客人要聽主人的話。所以要了解,我們可以境隨著心轉,老前人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境隨心轉,轉看看嘛,不行再轉回來,不會心隨境轉。我們在生活之中,心隨境轉的事情多還是境隨心轉的事情多?(心隨境轉),我們都是心隨境轉,所以這樣就變成顛倒,本來主人就當客人了,客人就變成主人。所以老前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因為後學跟在身邊蠻長的一段時間,老前人的所有作為,後學都仔細觀察,才會知道進入修道的軌道,最重要就是一切不受。對凡塵景相、對凡塵事情一來了,我們就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都不讓它進入內心。所以老前人在罵人,當下,罵的很難聽罵的很厲害,一轉頭了,他罵你什麼他自己都忘記了,我們會說怎麼記性這麼不好,不是喔,而是他進入道之中,一切都不受。一切不受則不進入內心,不進入內心就沒有造業,沒有造業就不用受苦。

   當我們遇到形相、遇到事情,進不進入內心?假如有一個人在路上走,他的黑眼珠藏起來而用白眼瞪我們,我們會怎麼樣?整個心火都燒上來,造不造業?(造業),業已經形成了,已經進入內心。所以我們要訓練,假如有那種不明理的人,然後污辱我們,我們要可憐他,就是不要跟他作對,這樣的話我們有研究六祖壇經,永嘉大師說「觀惡言是功德」,我們有沒有去做?我們都罵回去,都是以牙還牙,沒辦法去忍受,要了解,他要幫我們了了業障,我們都不甘願。

   歡喜心甘願受,那個業障才會了,那我們可憐他:「不明理才會有這種動作」,所以有這些動作我們就可憐他,不要落井下石,他已經掉落古井裡面了,我們不要又抱著石頭丟下去,抱著石頭丟下去他會死,我們本來是被欺負的,現在是欺負人。所以老前人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把所收的這些功德費(道親行功的),都拿來建設軟體,就是建設每一位求道者能夠進入真理世界,這是最理想的。可是後學了解不容易實行,一直到老前人歸空,老前人才策劃要設立性理心法班,期間最短是一個月,然後兩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五個班,我們已經從合歡山接清淨的水,因為有這麼多班,很多人要回到那邊研討。棉被本來有一千件,又再買兩百件,一件一千元。所有的日用品:牙膏、牙刷、肥皂、衛生紙、塑膠袋,比開雜貨店還要來得大,很多。然後白米,花壇北玄宮就送我們兩百包一包六十公斤(剛好台斤一百斤),送我們六十包,很多。然後合歡山的水已經開始做,一直接到天元佛院總共有七公里,要五佰五十萬元,但老前人沒有宣布要道親行功,可是旁邊的人聽到就去傳達,結果五佰五十萬就已經收到了。然後水電店行向埔里公所申請要挖路,要從合歡山山上沿路經過到山下平地,到天元佛院再接往山上,然後我們怕說裝好但是水流不上來,該怎辦,就浪費錢,然後去量標高,合歡山山上跟天元佛院的標高,開始用六英吋水管,然後換五英吋、換四英吋、再換三英吋,換到小的時候就接到天元佛院來,這樣水就可以使用了,住在天元佛院附近的百姓很高興,說你們多餘的水再給我們,因為你裝好之後不能關,要讓水一直流,流出去多的,他們要去盛,他們說他們沒那個本錢去牽管線,若是要盛水的他們就可以,所以整村莊都聯合要來盛多餘的水。

    假如道親有回去天元佛院就可以帶水桶回去裝,因為水的清潔度是0.2,高雄的水是10,台北的水是3,所以0.2可以不用煮,盛過來就可以直接喝。若是要泡茶,那個水很甘甜,所以那個水質很理想。因為經過高山,沒有人種植,所以沒有肥料、農藥,很理想的。埔里地區雖然水質不錯,可是有肥料又有農藥,因為他們種植佛手瓜,佛手瓜就要肥料農藥,所以不理想。那我們接的合歡山的水是最理想,結果老前人在那種情形之下,再多個半年就好了,歸空了。歸空後,一個佛教團體馬上就把我們的水接到他們的精舍,沒辦法我們已經放棄了,所以他們就接去使用,很可惜。

   各位都不知道這個事,老前人的理想就是要大家都能夠生活的很好。養生送死無憾,就是養生有,有飯可吃,然後死了以後,有地方可埋,你若是不要埋葬而要火化則有塔可以供你放,就在中台禪寺的對面山,已經買下來,看你要土葬或是火葬都可以,你看設想周不周到?都很周到,所以老前人想的事情跟我們道親在做的都完全不一樣,所以後學才會講我們真的要走入真理世界,然後做的就是對眾生有利益,真正的能夠利益眾生,能夠實際的進入到達「觀身性相猶如虛空」,觀我們身體的性、身體的相,都跟虛空一樣,所以不住相,因為身體跟虛空一樣,就不住相,身體的性、身體的相都跟虛空一樣。然後「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就是沒有受,沒有受就不造因,不造因就不六道輪迴,就脫離苦海。然後「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觀我們的心,心只有名字而已,名字的性都離開。「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就是也沒有法,整個跟宇宙虛空都是圓滿。

    所以我們了解,修到最高的程度就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聽懂嗎?我們一直修,修到圓滿菩提(就是能夠成道能夠成佛),可是歸到無所得。我們凡人都要求所得,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得有所失就是生滅,是生滅的話就在凡塵六道輪迴這樣知道嘛!很少聽到,沒關係,我們講的都有錄音,有DVD、CD、MP3,都可以反覆的看、反覆的聽,只要很熟悉了,我們就可以進入。


內容:

https://app.box.com/s/a6gl4pmwnxr595bfkwth0je5o1iu74lu

    因為有些前賢斷章取義,說很多人都離開佛堂,然後他自己本身去修,就是修道以個人為單位,是不是斷章取義?(),那完全都不對,是真理但你卻看成砒霜。把上天降下來的甘露卻看成砒霜,砒霜是什麼?毒藥,把甘露看成毒藥,所以完全都不同了在凡塵我們要先放下自己的身段,身段放不下來,我相去不掉,我相去不掉能夠成佛嗎?(不能),不能成佛。所以一定要我相去掉,知道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的,總有一天要還給天地,現在還沒還之前,我們就已經把它先還了,所以人心一死,道心就生了。先把人心打死,沒有人心了,沒有相對待的事,這樣做事就圓滿,就很理想。所以研究真理、推廣性理心法,全部都要符合在真理的領域才可以,不能斷章取義,不能自己生出來的真理就講。所以老前人都一直告誡後學,一定要有根據才可以說,沒有根據就不能講,後學都遵從老前人的指示,所以開始的時候老前人就說先講六祖壇經,因為活佛老師一直交代,推廣六祖壇經。我們現在還有沒有再聽再看啊?哇~已經束之高閣了。美國的道親看六祖壇經,很詳細的看,進入裡面,真的根基可以扎穩,他很高興,之前不是有回來,長的很英俊那位,有兩次送後學到高鐵搭車,他一直稱讚六祖壇經真的好,他就是看那片,根基紮穩了,所以以後都不怕人家推倒。

    我們都缺,「有放來看,但是眼睛一直想要闔起來,當播放完時,眼睛才張開」,所以從DVD去進入,因為身心全部都攝受,很理想喔,我們聽的時候還會分心,所以聽的不是很專注,那你看DVD的時候,眼根進入裡面、耳根也進入裡面、意根也進入裡面,你看多理想!只要你全部都進入了,不生不滅的佛性呈現得那麼清楚讓你看,怎麼會不成,絕對成的!我們都不做啊,不過還不錯,都有一點了解了,對不對?(對),最起碼摸到邊,有沒有摸到?(有),要摸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老前人一直在強調,摸著根的成仙作佛,摸不著根瞎修行。那摸到不生不滅真心佛性就是根源,就是祂在成佛的,不是我們身體。這個身體百年後都不見了,各位前賢,百年後我們身體去哪裡?去無所至。我們生從哪裡來?來無來處。所以各位前賢,「去無所至、來無來處」,是不是常住不滅,常住不滅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會去會來是我們有形有相的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這個就不要管它。可是我們沒有啟發佛性本體,你不管這個(身體)又不行,它會帶你到六道去輪迴。

    我們日常生活會遇到事情,我們知道事情是怎麼來的?業力現前,業力現前是怎麼來的?就是我們之前造業,之前造業但現在遇到緣,因緣會合,然後我們要接受。我們接受的時候,甘不甘願?我們十之八九都不甘願,所以會第二次再遇到,當第二次遇到的時候,跟第一次是一樣又是不甘願,可是要處理,處理完以後,第三次又來了,所以我們一生非常坎坷,一定要轉變心態,心態一轉變,不管再怎麼不合理,我都歡喜心甘願受,就是以往我不合理待人,現在回過頭來不合理來待我,那我甘願受,甘願受則業就了了,業了了,就不見了,它就不會再來了,清不清?(清),我們的心就清淨了,心一清淨就回到佛性本體回來,能夠回到佛性本體,我們腦筋就非常清醒,腦筋清醒就都在覺之中,覺之中會不會起心動念?我們現在日常生活有沒有起心動念?還蠻容易的,有啊,看誰不順眼就起心動念了,所以起心動念就造業。起心動念的業非常微細,我們不容易看到,可是它就是有。

    我們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我們就是這樣在凡塵一直流浪,不知道要回去。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歡喜心甘願受,歡歡喜喜的就把所有業障都了掉,所以修道是以個人為單位,可是辦道就是要大家合夥一起,要有上下執禮、要有獻供(獻供要很多人)、要有排班,所以辦道非常重要,你沒有經過點傳師一指點,玄關就是不開,不開的話我們佛性的出路就沒有從正門,都會走到旁門,所以走到旁門就是四生六道。從泥凡宮出去會當氣天神仙;從鼻孔出去則會當蚊蟲;從嘴巴出去會當水底生物;從耳朵出去會當什麼?就是現在你看到耳朵很大的那個;從肚臍出去會當什麼?當人,就是很會當人,上天成全大家的意思,某某人很會當人,好吧就讓他再當人;從眼睛出去會當什麼?眼睛是靈魂之窗,是天上在飛的。所以左道旁門就是四生六道,都不是正確的出入方法,唯有授記了、點道了,我們佛性正門才打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幫助人家能夠把佛性的正門打開這個功德無量,要努力做喔,機緣難得,是因為上天大開普渡才有的,所以不要鬧情緒、使性子,一定要努力,不管我們做多少都去做,去做了以後我們會很高興,幫助眾生離開苦海。

   然後求道以後要成全,成全的時候要用真理來引導,不能跟人家講「你家裡都是凡事,都要來佛堂」,有沒有這樣講啊?開法會我們都有立「重聖輕凡」,都會說「輕凡,就是我們家裡的事叫凡」,會說「重聖,就是集中來佛堂做事情」,你要把佛堂吃垮嘛?不是那個意思,家裡的人也有佛性,家人的佛性也是聖,也要家人一樣能求道修道,都能夠齊家,這樣才是正確,齊家修道,齊家全部都回到無極理天,都很理想不用受苦。我們在凡塵免不了都要受苦,但我們可以脫離的,就是要努力。各位想一想,假如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以往所聽到的、所做的,可以成就嗎?那個絕對不能成就,用生滅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因果不一致,怎麼會成呢?所以一定要找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這個是真理,所以大家要背起來。會不會背?都沒人回應啊!背背看(用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對,這個要確立,用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現在我們就開始研究不生不滅的心。我們講五十分了,竟然經文都還沒講到。現在開始講第五十五章含德章或言赤子章。


內容:https://app.box.com/s/mlmcn7d25i8ayh1od5xsj7tnr0zekjx7

    各位前賢,這一章章跟前面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這兩篇我們把它合起來看,因為第十六章講的是萬物,第五十五章講的是人物。一個是講萬物、一個是講人物。所以我們講十六章的時候就有提到「知常曰明」,可是因為內容都還沒有詳細的闡述,所以就沒有詳細的說。

    第十六章復命章講「致虛極守靜篤」,這就是做工夫已經做到極點了,已經做到很高的程度了。然後「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各位前賢,這裡面有包含我們萬緣放下,可是不能以這一章為準,因為底下有「萬物並作」,萬物並作就是萬物都在生生不息,萬物都在生長都沒有休息,發芽的發芽、生長的又一直在長大。然後「吾以觀其復」,我們來觀照,它都會恢復它的本命(就是復命),由致虛極守靜篤來恢復本命,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做萬緣放下再去觀萬物的生長就分心了,所以那時候就不講這是萬緣放下的工夫。各位前賢「致虛極守靜篤」,有沒有萬物放下的味道?(有),致虛守靜就是已經到達最原始狀態,到達最原始狀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萬物都在生生不息,一直讓我們眾生能夠得到養育。假如萬物都不生,我們能活嘛?(不能),不能活,所以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一直在生生不息養育群生,所以後學就不講我們萬緣放下就是這樣,這樣的話,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那個緣就沒有放下,可是它的意思就在前面那個致虛極守靜篤。接著老子又講「夫物芸芸」,就是物非常多;「各歸其根」,非常多的萬物,都歸根。你看我們種植稻穀,收成以後曬乾,之後田地犁土,灌溉淹水再來又播秧,有沒有再恢復?(有),這樣我們才能一直有米可吃。所以夫物芸芸各歸其根,都歸根,歸根就復命。所以「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又恢復它的本命。

    所以一粒稻穀,又會生一株稻穗,一株稻穗有幾顆?有很多顆,所以就了解,它一生長以後,一株稻穗就有很多顆,現在又同樣讓它成熟,我們收成之後又曬乾,之後我們又拿來培育當秧苗,一株秧苗又會生長一株稻穗,所以它又歸根,歸根以後它能夠靜,在靜的時候就是要把它的那些水分曬乾,要讓它再生長,所以歸根曰靜,靜要做什麼?要復命(恢復它的本命),所以又再拿來播種,它又長出秧苗,長出秧苗後我們再拿來插秧,它又長大又長出一株稻穗,這樣我們就有米可以吃了,所以萬物都是這個樣子,所以靜曰復命。「復命曰常」,復命以後,它就變成常住不遷,變成永遠都是這樣,所以往後我們研究就有「世間相常住」,「世間相常住」比這個還深一點,因為這才講到常住不遷而已,沒有說整個都呈現。可是真理就是已經:「曬乾以後再拿來浸種,它又會發芽,發芽又拿來插秧,它又變成一株」,所以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

    我們若知道這個常住不遷,就是一個明理的人。我們明理了沒?這個不敢肯定,可是也不否定。說了解,也還沒有;說不了解,還有一點了解。所以之前我們講到這一句知常曰明,就是恢復我們本性的光明。可是要先了解,知常以後,常住不遷,我們就是能夠明理,先明理才使佛性光明。會很深嗎?(不會),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都有這些微細的事情在發生,只是我們都沒有去了解它很微細的變化情形。「不知常,妄作凶」,假如我們不知道常住不遷,我們就對那些生生不息的萬物把它毀壞,會毀壞萬物的生長。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有些人對那個能夠生生不息的,他都不重視,不重視的話,就把它毀壞。毀壞的話,他不知道沒得吃。不了解,所以才會說妄作兇。

知常容」,假如我們已經知道常住不遷,知道它永遠都在,我們就會容納所有的過程而不會去破壞它,就是在我們生活之中就會培養那個容量。我們在跟我們親友、朋友、所有認識的人交往當中,我們有沒有感覺有的人的肚量特別大(有容量),有的人心胸很狹隘,一點點都要跟人家計較,有沒有?(有),這都是生活的常態,老子都把它講出來。

所以講「容乃公

    假如心有很大的容量,他就公心一片。那很有倫理道德、很守公共秩序且對所有社會正義很擁護的人,我們高不高興?(高興),都很高興,所以「容乃公」,就是能夠進入公心一片。

公乃王

   能夠到達公心一片的時候,就王(王就是道貫三界,三橫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一直就是道貫三界),就是他對真理的了解已經透徹,就可以做得出來。

    今天怎麼沒開冷氣?看大家在扇風,各位前賢你在這樣扇風,你的心是在扇風、還是聽這個真理很好?心在很熱,那有聽到這真理很好嗎?(有),有啊?那一心兩用喔,這樣叫神散(精神散亂),不可以,要集中。我們還是請前賢把門關起來開冷氣給大家吹,然後等一下茶水端兩杯在後學前面,嘴唇就不會乾,各位就不用再扇風。

王乃天

    你能夠道貫三界,你就跟天一樣,就是天道。

天乃道

    到達天的時候,就已經到達道的本體了。所以有前賢問「佛跟道有什麼不同」,佛就是「亻」邊,祂頂天立地,旁邊一個「弗(不是)」,佛不是人。道,就是兩點(一陰一陽),然後「一」,知得一萬事畢,底下一個「自(自己身上)」,加起來就是「首(我們的頭)」,再一個走馬邊(辶),要去做。所以道在講萬象,佛在講佛性,都一樣大。所以成道就是成佛,各位前賢要成道還是要成佛?正在拿捏…,在想自己是要成道還是要成佛。要成道還是要成佛?(成道/成佛/都一樣),是一樣的,成道跟成佛是一樣的,只是範圍角度說出來不同,能夠成道的話,包羅萬象;能夠成佛,高高在上。所以都是一樣的。

道乃久

   能夠進入道就是能夠持久。

沒身不殆」

   就是一直到身體沒有了,都不會危殆不安。這是我們研究第十六復命章時候,那時候沒有講透徹的。接著回到第五十五章,講含德跟赤子。


內容:https://app.box.com/s/egjxuulr2jwhvv4tlpuv609iq0a8l79w

赤子」各位了解嗎?什麼叫做赤子?剛生出來的孩子全身都紅通通的,因為剛生出來的孩子沒有分別心,所以老子最崇尚就是無為、崇尚自然,那剛生出來的孩子是最符合自然跟無為。所以就用赤子章來形容,因為他整個道備(道都具備在身上),德又含在他所有的身上。他(嬰兒)不會因為你比較有錢就讓你抱,你沒有錢我就不讓你抱,他(嬰兒)都沒有分別心。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最重要就是去掉分別心。釋迦牟尼佛修證,最重要的就是把分別心去掉,佛對有錢跟沒錢、有地位跟沒地位,看起來都平等。各位前賢我們看起來平不平等?(不平等),有錢的我們就想巴結,沒錢的我們就遠離。所以我們產生的識心,就促成我們造業。老子講赤子,因為赤子含德是最厚,含德最具備,道跟德全部都在身上。所以講「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第五十五章含德章或言赤子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是要我們所有眾生含德之厚跟赤子一樣。要了解,真正的德才能夠降伏眾生,像孔老夫子的子孫已經七十幾代,到現在我們還很尊重。我們台灣很有錢的那個,才一代就被兒子破壞,一代就被兒子破壞在爭財產,你看德都沒了。那你看孔老夫子那樣,就了解,對天下眾生教育,要眾生進入真理世界,很重要的喔!而且孔老夫子的後代子孫就按照他的言行去做,不然,假如你言行不符合真理、講話不符合真理,人家要尊敬你嗎?就不會了,但孔老夫子的後代子孫都遵從孔老夫子的言教身教,所以到現在大家都還很尊敬。所以要留德給子孫不要留錢,留錢給子孫都是在爭執,看了就討厭。留錢給子孫的話,沒有不爭執的,都是在爭執。一口氣不來不是都讓人,我們賺了很多錢,不能呼吸,要拿給誰?各位前賢,我們賺的錢要拿給誰?誰都沒辦法拿,你們想要你們自己拿,有沒有價值?當守財奴。所以在凡塵就是要重視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利益眾生,一點點都可以,都沒關係,只要能夠利益眾生,只要引導他進入真理世界,這樣就好,不要計較你做的比較多,我做的比較少。也不要嫉妒人家的才能,那個生下來就不一樣了。

    所以後學這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的病,病的那麼嚴重,寫那本楞嚴經差點命都沒了,你們有沒有在看啊?沒有看的話,後學會很傷心,後學用生命寫下來的,你們都不看,真理都在裡面喔,是很殊勝的。那是準備不講金剛經了,好,講楞嚴經,才開始寫的,本來有一本舊的,可是舊的講的太文言文,比較深,後學認為大概不適合同義宮,所以就寫白話一點,你看那本是不是後學的口氣,看的話好像是後學在講的,就是比較白話,那能夠了解。所以對真理能夠了解就是最重要,能了解就能夠去做,只怕不了解,了解了,佛性會促成你去實踐實行,做做做,你若不做,佛性一直督促你。若是不了解,不會做啊!

    所以了解很要緊,要透徹的了解,後學有說有小字體、有大字體,因為後學年歲大,看小字的要戴眼鏡,後面又有DVD錄影、同義宮也有錄影,戴眼鏡不好看,所以後學要看的就寫很大的字體,要給各位看就寫小字體。往後講的時候,後學就講大字體,小字體就給前賢帶回去看。這樣的話,對真理的了解就會比較透徹,而且不會含混朦朧。要知道,真理的部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能這樣也對那樣也對,我們凡塵很多這樣,那樣的話不會進步,也不會脫離苦海,也不會成佛,也不會成道,要成佛成道都是要肯定,要自強不息。

    後學以前都不曾把老前人的日常生活講出來,因為大家都會講「你都在依靠老前人」,假如一直在講老前人的事蹟,很多道親都會講「你都是依靠老前人在出名的」,可是後學說不用,我們從真理的領域進去來了解,那個才是重要,不落入人事團體裡面的一些摩擦。可是我們對人,當他有一些美德,應該要把他發揮,你看老前人行持一切不受,是那麼久的工夫喔,那也從來沒講,不曾講過。相信各位若是被老前人罵過,你就會知道那種滋味,有沒有被老前人罵過?那是罵的很厲害喔,讓你站不住腳喔。可是一轉眼就馬上忘光光了,老前人不會記恨,這就是我們最難做到的,我們都會記恨。

    各位前賢會不會記恨?假如那個人對我們講話不禮貌,記不記恨?我們會喔,在內心深處就是會記恨。要了解到,我們的內心沒辦法認識,那我們修道就是要認識它,一認識了以後,把它挖出來,它驕傲在哪裡?我相在哪裡?法相在哪裡?全部都把它挖出來,挖出來以後,攤開了,毛病都消失了,能夠降伏妄心了,才能構成道才能構成佛。各位有沒有驕傲心?不但有,還很強。在深夜的時候,你觀看有沒有驕傲心?我相強不強?很強,一定要去掉,去掉我慢。

   各位要了解,驕傲不去掉,就是要天上飛。你若是大驕傲就是候鳥,要用望眼鏡看候鳥,候鳥飛的很高飛的很遠。若是小驕傲,就是小小的鳥,啾啾啾~啾不停的,那就是小驕傲,小驕傲是大部分,大驕傲則是才能比較勝過大家。所以才能勝過大家好不好?是非常好喔,可是驕傲好不好?就不好了,才能可以勝過大家,但驕傲不可以。

你看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我們看金剛經第一分,成佛了,祂要吃飯竟然也自己著衣持缽去乞食,你看「沒有我相」。「我是佛你出去乞食回來給我吃,是不是可以這樣」,可是祂怎麼沒有;連「敷座而坐」,要坐椅子自己舖位子坐下來,是不是表現平等。所以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有錢沒錢、有社會地位無社會地位,佛性都平等。

    佛看眾生,「你社會地位很高、很有錢,那是你的福報;你是當流浪漢沒得吃,那是你造業接受的果報」,只要你們果報都接受完了,大家都平等,是不是沒有分別心?(是),就是因為證物沒有分別心,所以成佛。我們就是分別心那麼強才會當眾生。分別心強不強?假如有位街民流浪漢一直靠近我們,我們會怎麼樣?趕快避開,搞不好他是來要錢討錢的,剛好身上有些錢是留著要自己用的,怎麼可以分給他呢。若是遇到有錢人,就來去他的身旁,看能否得到一些好處。我們大概還不至於這樣,人格都是很健全的,都很瞧得起自己,很重要的就是瞧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所以這一篇老子是用赤子來比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跟出生的孩子一樣,沒有分別心。


內容:https://app.box.com/s/7i0dv4sfgttyexlqs9gdylnolbjhy2sb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為什麼這些不傷害他?因為他沒有傷害萬物的心,孩子有沒有傷害萬物的心?(沒有),我們大人有沒有?我們大人已經生活的比較久了,看到這些野獸想不想傷害?不是想要打下來吃?想拿工具打死來吃,若是牠太強就用獵槍打死來吃。所以我們有傷害牠的心,牠就變成會傷害我們。假如孩子都跟牠在玩,牠會不會傷害他?就不會了,可是我們看到會怕。看到孩子跟那些野獸在一起,我們會怕,但孩子不知道怕。所以就了解,因為他的含德很厚,他的德全部都具備在身上,所以那些野獸都不會傷害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

    剛生出來的小孩,他的骨很弱,他的筋很柔,但是嬰兒握緊拳頭,緊不緊?小孩子若緊握拳頭,你要把他撥開要很出力,撥不開喔!各位有沒有試過?為什麼有辦法這樣?就是他的元精都不失,都全部在身上,所以就很堅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

    就是不知道男女之間的做愛,可是他的生殖器就很堅硬。各位有沒有看過?都不曾看過啊!有看過小嬰兒生殖器很硬嗎?不好意思。嬰兒的神識不知道男女間的做愛,可是他的生殖器很硬,那就是精之至。他握久,他的生殖器很堅硬,那就是精之至(他的精已經到達最理想的狀態),那我們愈長大以後就愈消耗,愈消耗就愈少,一直不見。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嬰兒哭一整天都不會沙啞。後學住的樓下剛好生一位小嬰兒,整個晚上很會哭,後學想哭了好久怎麼都不會沙啞。所以「和之至」,就是已經到達那個和。我們有講「中」為天下知大本,「和」為天下知達道,他到達和之至,就是已經達到道的最理想狀態,所以叫和之至。

知和曰常

   中為天下之大本,和為天下之達道,他能夠知道和,就是常住不遷,所以常住不遷非常重要。

知常曰明

   這跟十六章的「知常曰明」是一樣,就是我們知常,知道常住不遷,就已經明理了,明理了以後,佛性就光明,所以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利益我們養生,養生對我們就很吉祥有幫助。

心使氣曰強

    我們心能夠使氣,表示心的力道很強,這個時候我們身體健康,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

    這個很重要。物壯,就是花開到最漂亮的時候,接著怎麼樣?凋謝,所以不要讓花開到最好看的狀態。所以蝴蝶蘭我們培養的很成功,不能一直對蝴蝶蘭澆水,你若一直澆水,蝴蝶蘭會爛掉,所以讓它不要壯,要留一點空間讓它長大,這樣的話它就能夠,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都還很漂亮。尤其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送蝴蝶蘭,它就是不使物壯。我們人也是一樣,你讓他到最強壯的時候,再來就要走老運了,所以我們要留一點空間,不要最強最壯的時候,你若是最強最壯,再下來就下坡了,下坡就愈來愈不理想。

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所以老子就講物壯則老,是謂不道,那就不跟道相合了。不跟道相合,不道早已,(已就是停止),不符合道,它會很快就停止了、會沒有了。


後學就是用我們所做工夫的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我們從真起妄,從真→從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起妄→我們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我們周遭諸天仙佛在我們佛殿護持性理心法,然後我們外圍就是天龍八部還有護法神,在外圍護法,再外面一層就是我們在座上課前賢的祖先站著在聽,再外面一層就是幽冥鬼魂跪著在聽。我們從真起妄去了解到我們周遭的這些狀況,然後我們反妄歸真,又把這些收回來在我們的腔子裡面(在身體裡面),這個時候,已經恢復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樣了解嗎?從真起妄,反妄歸真。


所以在做這個工夫的時候一定要心靜,心靜的時候,你的心才會出來,出來的那個是真(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起妄,起妄就是有一點我們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知道我們周遭有諸天仙佛在護持性理心法,然後再外圍有天龍八部護法神在護法,再外圍有我們在座的祖先站著在聽性理心法,再外圍有幽冥鬼魂跪著在聽,然後我們知道了以後,又把這些起心動念收歸到我們的身體回來,叫做反妄歸真。


    然後我們再做一個工夫,叫做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從體起用。從我們的本體起作用,佛性本體起佛性的功能作用,然後我們把整個心思都跑到台南火車站台鐵的周圍――整個住家、整個商店、整個人民,住家、店面、人員都很多,然後我們把注意力轉到高鐵,轉到高鐵的時候,高鐵附近是不是沒有住家、沒有商店,人員很稀少,是不是很快?那是從體起用。然後我們在高鐵的時候,又轉移到我們家裡回來,家裡的人員又更少了,我們對家人有沒有相親相愛,有沒有互相照顧,有沒有結怨,要了解我們在辛苦病痛的時候,能夠照顧我們就是家人,所以對家人一定要很和樂要很親切,然後我們現在把家裡的門窗都關起來,然後我們到同義宮回來,又回到本地來,就是收歸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又返回到本體。會不會用?有沒有意思?前後有多久時間?非常快。

    要了解,從真起妄的時候,那個全部都是佛性的本體;我們從體起用一樣都是佛性本體,那我們要認清祂的真、祂的體、祂的用以及祂的妄,全部要知道,知道以後我們不會迷惑,不會迷惑的時候我們心篤定,心篤定的話,不生不滅的心主宰,主宰我們日常生活行住坐臥。會不會?一定迷迷糊糊。


內容:https://app.box.com/s/ulh4mjekra0ak1jzqt95e7a6vuseivfn

◎剩下約25分,提問問題

【問】:請問劉講師滅受想定的意思,是否受和想都沒有了。

劉講師答:對,那個滅受想定就是把那個受,跟想的那個全部滅掉,滅掉以後進入定,滅受想定是很高是我們凡塵在修持最高的定律,那個大伽葉他現在就是進入滅受想定,在雲南雞足山山洞裏面在打坐,等到彌勒祖師下生要帶釋迦牟尼佛弟子,交給彌勒祖師教導就是這個定。滅受想定,可是我們要到達那個要修很久的時間,因為不容易就是「受」,我們要對受能夠都去掉那個要長時間。

   後學觀照 老前人做這個「滅受想」都經大概有十年的功夫, 老前人是有功效出來可是就是不容易啦!很不容易,那老前人也沒講那要觀察,要觀察才了解說喔原來老前人在做沒有那個受,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儘量「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要讓它進入內心,這樣久了以後就會一切不受。所以一切不受在台北就有前賢他當一個主管,然後所有部下向他訴苦他都接受,結果後來就生一個癌,好像什麼癌(胃癌),然後聽後學講的課以後說:一切不受。後來他都全部倒掉,人家訴苦他都不管了結果那個癌就消失。你看多好用。

   【問】:前賢問「自發功」我們可以做嗎?是什麼原理而發功的?

劉講師答:自發功,自己發的功?喔做那個外丹功就可以達到啦!各位有做過嗎?因為後學之前給那個大姑開車,祂老在運動的時候都做外丹功,外丹功就是兩腳平行分開,然後肩膀以腳同寬,然後手掌心向後自然的下垂,初學者要一二十分鐘他才會動啦!那個不能自己動喔!自己動不算,那個要身體裡面觸動的才算,那個外丹功你做久了以後會身輕如燕,有的甚至做到會飛啦!那聽起來有一點卡通。

   【問】:請問劉講師,我們家鄉有一些老人家不識字,而後學回去講道理給他們聽,後學想將劉講師的六祖壇經來講。

劉講師答:是聽不動國語嗎?可是在中國大陸的話他們不認識字,他們也是講國語對不對?也是講國語,因為後學在斗南講六祖壇經全部講台語,可是那個壇主他的那個固執真的是無可比擬,不借人(台語)不知道是二十四片還是四十八片?那個卡帶,全部都是台語喔!別人要跟他借來複錄,不借,那就沒辦法啊!現在要再講台語講不練轉(台語)講不過來了。

   【操持講師】:前賢他們在台灣。

劉講師答:喔在台灣,那可能是聽不懂國語啦!那個斗南的前賢就是聽不懂一句的國語,所以從頭到尾全部講台語,那個時候後學感到很奇怪全部講台語,而且有錄出來很清晰,要跟他借可是不借,不然那個流通出來很好,後來有一些前賢也有錄音薛姐有拿過來,後來不知道怎麼流傳不知道誰拿走了?是有。

   是有別的前賢錄的可是音質就沒有那麼理想,那個壇主錄得很理想可是就不肯借人,他的環境又很好,就是因為環境很好所以很驕傲,不借就不借,你講什麼都不借。啊!沒法渡(台語),後學因為回去北部時間久了全部講台語講不出來,就要兼著(台著)穿插國語台語都講這樣。


◎還有問題嗎?像我們剛剛課程講的都沒有聽過對不對?你們聽了以後沒有問題想要提問嗎?為什麼「從真起妄」?為什麼「從體起用」?所以老子在講:『此兩者』就是有跟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沒有?就是後學剛才在講的,就是從真起妄跟那個從體起用,那個就是兩個,一個真,一個是妄。可是那個妄就是沒有,沒半項(台語),真的一半沒半項一半合在一起剛好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你對佛性本體你去了解以後此兩者同出,可是異名,不一樣的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之前沒講過喔!有沒有?怎麼有講過沒講過也不知道,還是大家講通合不要回應。

  【問】:劉講師請問妄是哪個妄?

劉講師答:妄想,一個亡在一個女,從真起妄,可是這個地方的妄它是沒有的無啦!我們從體起用的用也是一樣無,沒有的無,就是有跟無啦!那個「常有異於觀其儌」「常無異於觀其妙」,一個常有、一個常無兩個合在一起,兩個合在一起就是佛性本體啦!所以我們一般聽到妄都不敢用啦!

   所以後學才講我們從真起用,從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起,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不是妄?然後衡掃整個空間,然後攝妄又歸真,歸回來。又把那個收攝回來,我們佛性的奧妙然後從體起用。

   所以我們要瞭解說觀照念頭啊,念頭是佛性本體生發,所以觀照念頭就是觀照佛性本體,可是我們都會觀照念頭當作那個是我們真心啦!差別在這裡(差之毫釐繆之千里),不是真心,是作用。是功能作用,那功能作用要用只有一次,我們拿錢去買東西是不是買一次錢就別人的?可以再跟錢拿回來嗎?說這是我的再拿回來,再拿回來可以嘛!不可以對不對。所以用只有一次,可是體,攝用又歸體,體是永遠在。還有十四分鐘。



內容:https://app.box.com/s/gk2jourhnvmewln4fhcwwqcj2ji7r6kv

  

   【問】:劉講師剛剛提的斗南錄音帶,是後學拿給一位道親(劉講師:有幾片),後學不知道,整個都交給他了,他們全家福也是有聽。

劉講師答:假如很多片的話,可以向他請求複錄,再拿還給他。

  【問】:後學有個問題想請問「諦聽」,「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聞法踴躍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怎麼解釋。

劉講師答:那個是一個法師講的,每一次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都會告誡諦聽,諦聽就是撇開自己的見解,不能自己有意念啦!你自己有成間。所以那個很有意思之前我們有講過嘛!那個目建連不是有神通嗎?那個釋迦牟尼佛告誡諦聽的時候竟然就靜靜的,靜靜地沒講話,那個目建連就進入禪定,就找會場裡面誰有主見?什麼人在起心動念?然後去把他抓起來帶到外面去,把他帶去會場外面,然後釋迦牟尼佛就開始講話了,我們是沒有到那一種狀態。

   所以那個法師就講諦聽,就是要有撇開自己心胸的見解,都不能有起心動念,不能有主見啦!你不能自己有意見再來聽,你假如有意見來聽佛就不講了。佛說如果這樣講出來沒效,所以我們了解法師就講這個偈語,這樣了解嗎?它是很白話啊!ㄟ之前我們有聽說過:「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聞法踴躍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之前我們有講過,就是要專心聽啦!


  【問】:後學想請問說我們若是自己讀經,讀完經可以把這個功德迴向,這樣好嗎?

劉講師答:因為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到迴向的意思是「迴因向果」,我們把因迴向果把那個所有的真理都融在裡面,因為鼓勵眾生誦經啦!所以就會說你誦經的功德很大,那既然誦經的功德很大我們就會貪,貪功德,然後誦一誦了以後就會想說:我要把誦經的功德給哪個人?就變成迴向的那個意思,其實迴向不是那樣,所以那個是鼓勵,鼓勵眾生誦經啦!你如果說誦經沒有功德哇!眾生都不要誦經了那個罪過就很大啦!所以不會講說誦經沒有功德,那要迴向給誰你自己決定啦!你如果說你誦經的功德很大你要給某個人,你就迴向給某個人。


   【問】:就是有人誦讀彌勒真經讀了三次之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不一樣的感應,請問一下,劉講師你剛剛講的那個誦經沒有功德的話,後學是覺得還是有。

劉講師答:哈哈~所以你的見解也很強,所以要了解到經的裡面是佛說的,然後經的經文又有活菩薩的名號,那你在稱呼活菩薩的名號就好像我們凡塵世間的人,啊是誰在叫我,我去看一下有什麼事情我過去幫忙,這樣了解意思嗎?那當然啊有功效怎麼會沒有,你誦經只要很虔誠你誦到一心不亂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有沒有功德?(?)有,有功德,可是要到一心不亂啊!就是專注。


   所以各位要了解到事情不能看單面,一定要各個角度去照顧到,一直誦,假如說各位前賢你如果閒閒沒事情,在家裡坐著全身都放鬆然後你開始一直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等一下祂就現身給你看啦!知道嗎?為什麼?你稱呼祂的名號啊!祂說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我去看一看?祂就會現給你看才叫做尋聲救苦,嗯感應啦!就是感應,你一心不亂就跟活菩薩感應,所以那個感應很重要,你有困難了你時常在稱呼佛號,那個佛就來救你,那你從來都不燒香,從來都不稱呼佛的名號佛才不理你,有時候拜耶穌,有時候拜佛祖,有時候拜默罕默德,那你現在有事情不知道哪一個佛來救你?都在互相推託你去啦!啊你去,我現在很忙你去。


    【問】:請問剛剛說從真起妄、從體起用、返妄歸真,這是一個法嗎?跟萬緣放下或耳根圓通有沒有一樣?

劉講師答:這個就是更近一層,因為我們做功夫就怕單調,單調做久了會很無味啦!沒味啦!沒味做到後來就不要做,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萬緣放下,本來說不想教各位啦!可是要給各位體會一下,我們萬緣放下以後然後看看我們周遭有什麼的聲響?現在有聽到冷氣機的聲音對不對?這個叫常住不遷,那我們聽到了要了解說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是真,然後我們聽到冷氣機的聲音是妄,從真起妄。瞭解說ㄟ就是冷氣的聲音,然後再觀照十方又有什麼聲音?阿沒有靜悄悄,靜悄悄一樣也是我們佛性聽到,然後再往外看看有什麼聲音?阿小鳥在叫,這個也都是從真起妄,然後一段時間了我們把那個妄把它收攝,攝妄又歸體,歸到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回來。



   歸體了以後我們做一個功夫然後從體起用,從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起功能作用,要了解體是常住,用是一次。所以我們去台南火車站,去高鐵火車站,然後回到家裡,然後又回到佛殿,這攝用又歸到體回來,這樣繞了一圈它的時間不要兩三分鐘,很快的,這個叫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身的奧妙,所以才叫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因為真跟妄,體跟用,絕對不同名,可是都是從佛性出來,從體起用,從真起妄,這個都是從佛性出來,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我們體會眾妙之門,眾妙掌握在你身上你就可以運用,視聽言動都你不生不滅佛性在主宰。這樣會了嗎?還有一分鐘,一分而已喔很快,有沒有啊!沒有要下課了喔!各位回去就可以想,我們這個時間到了啦!下課。

 

附記參考: 

◎活佛老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劉芳村講師慈悲在台南同義宮詳解易經先天八卦,解開眾生六道輪迴關係,本著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三期大開普渡上天慈悲眾生的福氣。

台南→火→禮→赤, 二七同道在南方

:合同→仁者無敵, 東→木→仁→青, 三八為朋在東方。

:第一義究竟了義, 西→金→義→白, 四九為友在西方。

西方屬金,白色皈依本體。


智慧法寶北方, 北→水→智→黑, 一六同宗在北方。

相信活佛老師,也是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相信性理心法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覺即是見性,九宮圖的五居中,信為道元功德母。 中→土→信→黃是根本,為人處事萬變不離其中, 五與十相守在中央,中道難行在八卦圖隱而不現,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無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Ga9Haro9xnwKEhCAnWgkCuEDGx4JzfW?usp=sharing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993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