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29片_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11
2019/09/02 00:20:58瀏覽371|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29_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6/11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各位前賢有拿楞嚴經回去看嗎?(有),有拿起來翻看一看嗎?(有),看得懂嗎?大字體是經的本文,小字體是後學的解說。有些經文比較淺顯的,底下就沒有小字體的解說。各位假如經的本文能夠看得懂的話,我們就可以不用再解說。須不須要再解說?(須要)。有開冷氣了,等一下就涼了,不會要各位煎熬,那是難得的機會,給大家一個體驗,日常生活之中身體真的是要照顧的健康,健康最重要,有健康才能做萬事,保持心清自然涼。我們講道德經第五十章生死章。

第五十章生死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出生入死

    各位前賢我們為什麼會在凡塵出生?知道原因嗎?(一念妄動),就是業,我們有造業,有業才會在凡塵出生。所以我們在凡塵的時候,盡量就是不要造業,沒有業的話,就沒有促成我們在凡塵出生的原因,我們會在凡塵出生最重要就是因為造業。我們在生活之中有很多…,我們修道是容易知道造業的來源,很多社會人士在生活之中不知不覺業就已經造下來,業已經形成以後,自然要接受果報,那是一定的,絕對要接受果報;業跟果報相對,沒有了,清了以後,會在凡塵出生的原因才會消失,不然我們都會一直六道輪迴,都一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們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我們無始以來會落入凡塵,是一念妄動,還記得嗎?(記得),說說看:「一念無明生三細」,哪三細?(業相、轉相、現相),對,就是起心動念叫做業相,第二個就是轉相,第三個就是現相,雖然這時候有現相、有轉相、有業相,可是都是在虛空之中,完全都沒有形相,一念無明生三細,這三細都沒有形相,形相都還沒有形成。要了解我們業因的形成是要經過蠻長的時間,各位了解,我們起心動念就是造業嗎?有時候會很不甘願:「就起心動念才念頭而已,頭腦運用啊,都會有念頭生發」,完全都不承認那個就是已經造業。

   要了解,我們研究真理,行為的業都很粗,然後我們念頭的業就很細(微細)。所以我們看有些年歲大的老人家,他吃飽飯已經都沒事了,兒孫都已經長大可以賺錢,他都沒事,可是有時候他的遭遇就會跟人家講:「過的很坎坷、都不如意」,各位了解他為什麼會過的很坎坷嗎?就是因為他的時間太空閒,吃飽太閒就胡思亂想,就會把以前所經過的事全部都回想,因為這些念頭就形成他的遭遇,他本來不用接受的果報,就是因為他的這些念頭,把以往所經歷的那些因拉來,因跟緣會合了,果報就形成,果報形成就要去接受,接受的時候就不順了,生活之中就很坎坷,所以只要有人陪著他的話,他的講話都一直埋怨,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形成坎坷的原因。

    假如都已經可以悠哉閒閒(就是吃飽沒事做的時候,頭腦不要胡思亂想),就是能夠保持空閒,能夠保持空閒的時候,我們的心清靜,心地清靜就不會一些不順的遭遇讓我們碰上,所以我們的念頭是形成我們在生活之中不順的原因。

    所以出生的最源頭「一念無明生三細」是很原始狀態,落入凡塵以後,我們本來只有一點點的業,非常的少,可是我們落入凡塵要來還那麼一點點的業,結果還的是還清了,可是造的業是愈多,有沒有感覺?我們在生活之中要還五角,但卻欠了五萬,所以就愈欠愈多,我們到現在已經六道輪迴很久,很久就不止是五萬,大概五億了,要還就很難還了,賴不賴皮?要不要還?(要),那是我們修道人才會很心甘情願的,只要是自己造的業自己都心甘情願的去還,這樣的話,我們只要把業都還清了,都沒有業,要在凡塵出生的原因就沒有了(沒有出生的原因),既然沒有出生就不沒有入死(不用死),因為我們有生所以才要死,所以最重要我們要把生的原因了解,然後去掉。

    我們研究十二因緣,各位有研究過嘛?從無明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緣老死。好像很陌生,我們之前有沒有講過?(有),因為十二因緣也是探討我們在凡塵為什麼一直六道輪迴的因素,最後一個「老死」,我們為什麼會老會死?我們都沒有想過,準備想要活個兩萬歲的樣子,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有「生」,有生才會老才會死;我們為什麼會有「生」?十二因緣「生」的上面一個叫做「有」,「有」就是業因形成(就是我們所有的業已經都做下來了叫做有);「有」的上面一個叫做「取」,「取」就是我要;為什麼我要?再上面一個就是因為「愛」,愛跟不愛就形成我們取,取了以後,業就已經造了,造了就要「生」,生了以後就有「老死」,所以它都延續下來。

   各位前賢,我們在凡塵為什麼會有「愛」?各位心中都沒有愛嗎?(有),我們的愛從哪裡來?(靈性),從靈性來,這樣講的太含混了;我們的愛從感受而來。我們有感受然後才促成我們愛,因為愛才促成我們想擁有。為什麼有感受?我們的受從哪裡來?從接觸而來,接觸了以後才感受,有感受以後才產生喜歡討厭。我們的接觸從哪裡?我們用什麼跟人家接觸?應對進退用什麼?(六根),我們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接觸所有的外境。那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從哪裡來?(名色),從名色來,名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色就是形相。我們的名色從哪裡?各位都很陌生,很奇怪,後學都有講過了,會覺得大家都很熟悉,竟然一問大家都不知道。名色,就是我們懷孕了以後就叫名色,要了解父母親的懷孕,跟我們前一世所造的業因有相關聯,所以名色由識而來,識就是相欠債(台語),各位相不相信我們在凡塵有相欠債(台語),有沒有?(有),這都是蠻肯定,沒有相欠債(台語)就不會來,也不會當一家人,所以當一家人都有相欠債(台語),那個形成就是我們前生(上一世)跟父母親結的緣,然後這一生形成了就來投胎結成名色。「識」,造的業從哪裡來?就是行,行就是時間一秒一秒在行,還有我們的現象也一秒一秒在移動,所以從行來。「行」從哪裡來?所以十二因緣叫做打破沙鍋問到底,一個一個問,問到源頭,原來最源頭就是無明。無明產生行,行然後識、然後名色六入老死,這樣十二因緣,我們在這個十二輪轉之中。

    各位前賢,我們在十二個輪轉之中,哪一個可以讓我們逃的出來?當然無明能夠去掉是最理想,要了解就是「受」,各位前賢我們在凡塵的「受」,我們把「受」認為是千真萬確,就是非常的實在,可是真正的「受」是虛幻不實。假如我們一切都不「受」,就是凡塵所有給我的現象、凡塵所有給我的事情,我全部都不接受,各位前賢不是說不處理事情,而是不讓這個「受」進入內心。我們現在的「受」進不進入內心?不但進入而且進入很深。我們被人家罵一句會怎麼樣?很生氣,這個氣大概有多久?假如有一個人每天都一直在罵我們,我們這個氣會生的多久?會不會進入內心?(會),會多久?所以我們都被假相騙了,假相都騙我們,因為一切的受都在無常變化,我們把受都當誠實在千真萬確,結果被它害了;我們去處理以後,自己的業已經形成(造業、業形成)。因為那個「受」讓我們產生排斥(就是愛的相對待),排斥以後我們再接著下來,就是已經形成業因(「有」已經形成了);形成「有」,「生」就等著我們,這一生過了,下一生就等著再來轉世,一定要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時候,訓練自己一切不受。盡量地,我們處理事情、應對進退處理的時候,當下就好,就是在表面就好,不要進入到內心裡面。假如我們進入內心,我們會記住,我們若記住,那個業就已經形成,就變成有了。我們心裡面若都沒有記著,都不知道,心都沒有,這樣沒有業。所以我們業的形成,就是我們心裡面都記著牢牢的,說「好好好,你罵我,你給我記著」,有沒有這樣?我們人最起碼的生活態度都是這樣,一點點我們都是不肯吃虧,肯不肯?不回答是最好,還可以選擇。所以實際的情形,在生活之中當然都是想過的很順,過的不順的話,會逆我們的心,逆心就會記在心上,記在心上則業已經都形成。只要心上都沒有,心上都是空蕩蕩,這樣沒有,就容易回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在凡塵的生活,最重要就是請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出來當家作主,當我們佛性本體當家的時候,被人家欺負、被人家罵或是過的不如意,佛性本體修養非常好,祂不計較、不會記在心上,所以沒有造業,所以不用受苦、不用再來凡塵轉世。肯不肯做?(肯做),不容易喔,因為我們都是會反射,一反射作用,被人罵了以後,會怎麼樣?罵回去。所以我們就想,狗會吠人,那我們要不要蹲下來吠回去?(不要),不用,以後假如有人罵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把他當成是狗在吠,這樣會嗎?(會),這樣比較簡單,這個就比較容易做,狗在吠所以不用又吠回去,但是不要笑出來。所以凡塵事很有意思,我們業因的形成有時候也是很冤枉,都是無所謂的事(很小的),但很小的事我們都記得牢牢的,記得牢牢那個業就馬上現成,就要受苦,但我們都很甘願。甘不甘願?這時候不甘願也要甘願,事情已經到頭上來了。所以我們講「出生」,今天來才說六個字講一個小時,現在兩個字大概也講半個小時。 不過半個小時都還沒有把兩個字交代清楚,我們怎麼出生清楚了沒有?問題還真大,出生一定要父母親結婚,然後才把我們生下來,然後我們還要跟父母親結緣,有那個因緣,不然我們看現在很多小孩子一生下來就不會活,那就是沒有緣,有因沒有緣,所以小孩子跟你沾個名分(比喻好像沾個醬油一樣),跟你當母女,可是一下子又不見了,沒有緣。所以了解到,有因還要有緣,才能夠相處。我們現在都已經落入現象,都已經長大成人,而且都還做人了,也都做人很成功,有沒有?各位都沒有做人啊?這還真的是一語相關。很會做人就是性情好,很會做人就是已經結婚了,很會做人就是已經有下一代了。

    這出生的問題還真的很大,要了解,人生在凡塵最大的事就是生死,出生入死問題最大,所以對生死的事,就是要研究徹底了解,了解以後我們最起碼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不受苦以後,我們又可以來勸化別人,自己可以得到解脫又可以勸化別人。我們把「出生」稍微擱下,再講下去真的要一個小時了。接著下面兩個字叫「入死」,各位前賢我們為什麼會「入死」?這原因還真的蠻多,我們看老子怎麼說。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各位前賢,十有三是什麼?都沒有研究過啊?還真單純。十三就是我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愛惡欲,然後六欲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加起來剛好十三,十有三。生之徒跟死之徒都是一樣,七情六欲,就是看我們對七情六欲的認知跟我們的作為,我們想在凡塵住的久一點,我們對喜怒哀樂愛惡欲跟六欲(眼耳鼻舌身意),就要加以約束,不要放縱,放縱就變成入死(很容易死)。

    了解嗎?怎麼突然發現大家都不回應,你們都不回應,等一下後學就沒聲音。後學還準備要把那本楞嚴經講完,就是因為上個禮拜剛寫完沒多久,然後開始在北部就試著講楞嚴經,忽然感到力不從心,裡面蠻深,後學青盲牛不識虎(台語),雖然之前也曾經講過,可是真的要把它闡釋非常透徹的話很不容易,所以身心俱疲,都沒力,連話都講不出來。各位上個禮拜不是有體會,我們發表心得還發表的很好,可能各位都還有心理準備:「我今天要來講心得,你看上個禮拜某某人講的很好」,有沒有?怎麼都惦惦(台語)。所以要有那個機緣,要跟大家結緣都很不容易,把自己修證的過程,怎麼聽怎麼做然後怎麼呈現,然後講給別人作一個參考,這都是一個善緣,非常殊勝,很不容易的,我們要找一個機會,面對很多人來講我們的心裡面的那些經歷過程,容不容易?(不容易),都很不容易。假如有機會的話,要把握機會。不過後學在上個禮拜的時候,是很專注的聽,可是竟然聽不出竅妙。我們在闡釋的時候,講自己的心得要把那個重點:「把自己不知道跟知道,做了以後有功效跟沒功效」,要強烈對比,這樣聽的人就容易了解,容易了解就有幫助,不然講一講好像沒講一樣,就可惜了。有沒有人要講?沒有的話,再回來講道德經。

    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些都是我們的人之常情,生活之中都會呈現。我們在這些自然呈現的時候,就不用去在意它、不用管它。所以我們要兩個,一個是約束,生之徒十有三,就是要把「喜怒哀樂愛惡欲」約束,不可以放縱,放縱就是死之徒,你約束了它就能夠生之徒。所以我們在凡塵,各位前賢我們是在學生還是學死?(學生/學死),學死啊?學怎麼樣比較好死嘛?有些年歲大的人就會講,我在學死,學怎樣比較好死,不要連累家屬,聽起來也是蠻合理,可是不合情,不合我們五倫,所以不能學死,要學生。

    我們都是在學生(怎麼樣生活),怎麼樣生活有意義,怎麼樣生活有意思,各位都找到方向了沒有?怎麼樣活才活的有意思,我們能夠明心見性、能夠見性成佛、能夠渡化眾生,這個就活的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們在凡塵最重要還是要立定志向「惟求做佛,不求餘物」,因為我們求餘物,一口氣不來都是別人的,帶不回去,所以我們要「惟求做佛」,作佛就好了,剩下的都不用。因為作佛以後,可以自己主宰,要不要生在凡塵、要不要生在娑婆世界、還是要到極樂世界?各位以後要到那個世界?不知道啊!糟糕了,一定要有個地方喔!我們要知道「惟求做佛」,各位前賢,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佛,「惟求做佛」的話,我們的佛就已經在了,聽祂的話、按照祂的指示去做,這樣會不會?(會),一定要肯定,肯定自己佛性本體。因為佛性的本體就是佛,身外沒有佛,不要向外求,外面沒有,你外面再怎麼求也求不到佛,一定要向自身求,自身的佛就是那個覺性,我們有沒有覺性?(有),而且很明顯,現在冷氣涼不涼?(涼),這是什麼?就是覺,這就是佛了,這個覺的很涼的這個佛認識祂嘛?(認識),所以很親切的,不很遠,假如向外追求,路已經差了、偏了、不對了,這個才是正確。

    你看我們開始還沒講課的時候,「大家都~喔,這麼熱」,那個是不是覺?(是),所以你看這麼親切都跟我們在一起,熱就熱、冷就冷、涼就涼,清清楚楚,這個就是了,還要往哪裡找!竟然吹冷氣吹到打噴嚏(哈~),誰在打噴嚏?那個就是覺,覺的太涼了,可不可以關小一點,內心想「不可以,關小一點會熱」。所以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不是說高在天邊,絕對不是那個樣子,而是很親切就在我們身上,只要我們能夠把這個覺性時時刻刻都去守住,這樣就沒有無明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知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就會造業。

    所以我們只要把覺守住,不要守到讓它打噴嚏就好了,覺都守住了,就可以時時刻刻覺性都在,一定成佛。了解嗎?有沒有很親切?(有),不會離我們很遠,所以不要高推聖境,自居卑屈(把佛推的很高,高推聖境,聖人的境界我都達不到,聖人有聖人的骨頭,我這是凡人的骨頭)。要了解,「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只要我們心堅,就一定可以做,所以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我們上這個課就是培養信心,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產生信心,從開始到現在都是這樣培養信心,培養我們對不生不滅佛性的認識,現在已經比較認識了,要怎麼樣認識祂?萬緣都放下,一念都不生。

    萬緣都放下,萬緣都是妄,妄盡真就顯,所以妄盡的時候,真就是即心即佛。我們之前研究六祖壇經時常講即心即佛,那時候都還會認為六識心是我們的心,不知道那個心原來就是講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真心不變的,現在各位對真心跟妄心分別的出來嗎?(可以),只要是根塵相對,我們六根面對六塵,六識都是妄心,那個叫識心(認識的心),因為變化無常,我們不能把變化無常的心拿來修道,那個不會成道不會成佛的,所以那個不要。我們一定要用真心,真心就在我們萬緣都放下了一念不生,那種了了分明,非常清楚顯現,那個就是佛性本體,那個就是真心,這一個真心就是成佛的根源,我們認識了就可以成佛了,所以不很困難。困不困難?不會喔,容不容易?很容易的。

     要了解到,這個千古都不傳,後學不知道什麼時候去看到,說不能講的後學竟然都把祂講的這麼明白,明不明白?很明白,就是楞嚴經,楞嚴經大佛頂再下來那四個字「如來密因」,如來密因(秘密的原因),竟然被後學宣揚讓大家都知道,這樣哪叫密,已經不密了,後學在想「糟糕了,已經洩漏天機」,講的這麼清楚明白就是要大家成佛,你沒有詳詳細細去領悟的話,唉~後學說三十年,開始的時候就講三十年領悟下來,就是八個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是三十年喔,我們哪一個肯用三十年的時間來找如來密因,後學自己找到了還沒關係,還把祂宣揚,老師還給後學當靠山,所以後學一直在煩惱自己能不能講得完,所以各位回去的時候要事先看,要把它看懂,看懂以後講起來就很快,會透徹了解。沒有拿到的,已經再寄送了,有親朋好友喜歡研究的話,也可以拿回去給他看,一箱裡面有十四本,約有四、五箱,差不多一百多本,各位都拿到了嗎?(沒有),還這麼多沒拿到,等一下記得拿。有親朋好友要研究的話也拿回去給他看,因為這一部經很殊勝,不容易拿到不容易看到,希望各位拿回去先看,蠻重的。

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

    我們人生下來了,可是開始活動以後,就往死的地一直在前進,就是放縱。我們現在也很多父母親養育孩子都很放縱,寵小孩寵到爬到頭上撒尿,現在小孩子少,都有點過頭了,所以那個較放縱,喜怒哀樂愛惡欲已經都放縱了,尤其我們六根一樣放縱。

夫何故」,老子解說什麼原因呢。夫是沒有意思,是一個開語詞。

以其生生之厚

    就是我們對生,有其自然。我們在生的時候,都要自然。所有的一切經過,我們處理事情,然後我們的飲食、睡眠以及所有的活動,都要順其自然。這邊生生之厚,就是吃要吃的好、穿要穿的好、住也要住的很好、睡也睡到不知道要醒過來,那個叫生生之厚,有人這樣嗎?我們這裡都沒有,但是我們認識的人有人是這樣子,因為他的環境好、有錢,所以不用勞動,他每一樣都跟人不一樣,那個叫生生之厚。那個會放縱自己的性情,性情一放縱以後,就動之死地,往那個死的地前進。所以老子就講,我們在生的時候一定要追求那個價值,人在凡塵就是要活動,要利益眾生,像現在有很多都做志工、義工,那些都是真正的能夠約束十有三,對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及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夠約束,能夠約束的時候,他就往「生」的方向前進,那就很理想。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

    蓋聞善攝生者,就是老子說有聽過善攝生的人。陸行不遇兕虎,兕就是獨角獸,野獸的頭有兩個角,兕就是只有一隻角而已,現在好像沒有這種野獸,所以動物園都看不到。

    老子就講善攝生的,在陸行的時候,不會遇到野獸(就是有角的野獸,他都不會遇到),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性情就是跟整個宇宙大地都是天人合一,各位前賢,天人合一知道意思嗎?就是我們人跟天都合在一起,人的心跟天的心也一樣合在一起,我們有沒有找個時間把心跟天合在一起?賺錢都來不及了,還要去合在一起。各位前賢,只要我們在空閒的時間,不管是長還是短,只要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這個時候真的就是天人合一,雖然你沒有表現,你沒說了了分明、你沒說這個就是佛性本體,沒有那樣說,可是這個時候,祂的精神狀態就已經跟天合一了。我們好像對這個還沒有很崇拜,沒有很崇拜萬緣放下,有沒有?要對它尊敬,對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尊敬,就是尊敬自己的本佛、本性佛、自性佛,我們自己的佛要尊敬祂,跟天都能夠合一的。

    所以在生活之中很容易,只要有幾分鐘的空閒就可以做,就可以到達那種天人合一,為什麼我們看那些有名的、歷史記載的古時候人,他們能夠讓我們尊敬崇拜,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都跟天相通,因為住的房子都是草寮,都用茅草蓋著屋頂,所以人心跟天心都合在一起,因為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都是鋼筋水泥,把我們的佛性跟天心相隔開,我們拿個收音機到大樓地下室就沒聲音,電波收不到,就了解天心跟人心隔開了;我們在這個空間直接跟上天連在一起,人心跟天心很容易就合在一起,所思索、所想的事情,一定都是天在想天在做,那有沒有德?德行就很大了。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人心那麼壞,詐騙集團那麼多?就是因為我們都住在鋼筋水泥裡面,就都跟天心隔開,隔開就人心是人心,天心是天心,所以就變成衣冠禽獸,雖然穿人的衣服,可是那個心都跟禽獸一樣。尤其有些比較高階層的生活,更顯現衣冠禽獸,雖然是穿著人的衣服很好看,可是想出來的事情,都是要坑人害人要吃人,很不理想,這是環境影響。

    所以我們修道有空閒的時候,若有空就常到野外,跟大地能夠相通相合,時時刻刻人心天心都合在一起,這樣就很理想。所以要勉勵我們自己,心不要變成慢慢改變了,是人的外表,可是心就愈來愈不好,自己會知道,所以自己要修持。老子為什麼會這樣講「陸行不遇兕虎」,他怎麼不會去遇到野獸,就是因為他的心都跟天相合,跟天相合則野獸對他就以同伴相對待。

像廣欽老和尚,人家都稱呼他伏虎師,因為他都是跟老虎住在一起,他都跟老虎講:「你都不要做好,你看你,你這個型,讓大家都害怕你」,老虎就會降伏在他的身旁,聽他講經說法,老虎會照顧廣欽老和尚,這就是老子在講的陸行不遇兕虎,就是因為人心跟天心相通。廣欽老和尚因為環境不好,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帶去寺廟修行,所以那個環境形成他能夠心跟天都相通,所以就很理想,整個這樣下來,自然呈現的,那我們看到老虎會怎麼樣?腳都軟掉了。但是老和尚可以指揮老虎,不可思議,要了解那個沒什麼法術,就是那個心。那我們都是用槍,看到野獸就想用槍,想打回來吃,你想要打牠,牠會不會兇你?(會),就是這樣,相對嘛,你對牠好,牠就對你好。尤其小孩子什麼都不會,你若他帶到圓山老虎的洞穴放著,小孩子也跟老虎一起玩,因為小孩子不知道怕,會跟老虎玩,老虎看到小孩子沒有傷人的心,老虎也不會去傷小孩子,就是一個自然的形成,可是我們那個防範的心就不一樣。

入軍不被甲兵

    就是進入軍隊,軍隊不會傷害他。為什麼?因為他的心就是很善良,軍隊要去傷害他的時候,會不忍心:「這個這麼善良,我怎麼忍心要殺他」。後學以前看到人海戰術,就想到我們人真的是很無奈,老百姓被國家徵召到前線,然後把你趕在最前面,就是對方敵人開槍第一槍就是打到你,你假如想「我怎麼這麼笨被槍打,我向後轉」,結果向後轉後面有槍,一樣死翹翹,我們人聰不聰明?真的很聰明,人海戰術不知道怎麼想出來的,大概要下十八層地獄,還不夠要阿鼻地獄,這不管前後都是死,所以當人還真的是很脆弱又很無奈,在那種現象之下你又不得不聽命,聽命就要死。我們很幸運還可以坐在這兒研究經典。

兕無所投其角

就是野獸不會用角來傷害善養生的人。

虎無所措其爪

老虎不會用爪來傷害善攝生的人,就是他能夠天人合一。

兵無所容其刃

兵不會用刀來殺人。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就是天人合一這個人,沒有死地。他善攝生,縱然已經身體形相沒有,可是他的精神都跟天合在一起,是合一的

第五十一章尊貴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之,德蓄之

   道生德蓄,這個講尊貴。道德是最尊貴。我們在凡塵最尊貴的就是道德。所以道德整個就在我們身上。我們開始講的時候就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良心,良心就是道,我們按照良心來做就是德,能夠維持不變就是經,就是道德經。在日常生活整個道德經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很容易去呈現,很容易做。所以老子講「道生」,我們所有凡塵的一切,不管是人物、萬象、萬事,全部都是道生的(從道生發),然後又歸到道回來。各位對「道生」了不了解?大部分都了解。

    我們從無極、太極、兩儀、四相、八卦,相綜相錯八八六十四,整個天地形成,都是從無極,無到極點就變有了,然後有,我們就生在凡塵,凡塵一生了以後,萬相全部具備,道把萬相都生的每樣都不一樣、每樣都很漂亮、每樣都有它的作用,很奧妙!所以道生之,是道生的。然後德蓄之,道生德蓄,從道直體而發都是德,道德道德,所以我們要按照佛性本體來做都叫德。

物形之,勢成之

    物就是萬相,萬象的形相就表現出來,然後慢慢就有那種生長的力道(勢成=生長的力道)。好像我們秧苗播種,慢慢就會長大,望花結穗,然後我們就可以吃,養育我們群生眾生,那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萬物都是尊道貴德。所有的萬物都是從道直體而發,然後德加以培養。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尊德貴,夫莫之命,就是我們不要去命令它,我們不用去命令,它自己就能夠完成。我們有沒有去命令萬物?(沒有),站在稻穗的前面命令它長大長大,有沒有?(沒有),沒有命令它,但是它一直長大。所以老子都把這些微細的地方講出來,讓我們能夠知道,最重要就是道德,道德就在我們的身上,所以只要我們能夠認的深、認的真、認的切,然後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以後,渡化眾生就容易,為什麼?因為不用講話,你身教,道都在身上,不用用口去講道,用身來行道,這樣人家就很佩服。會講但是人家不一定會佩服,會講的話,人家會說耍嘴皮子。但你真正會做的話,都用身體表現,人家就會說很值得學,人家覺得值得學就會樂意跟你相處在一起,這樣我們渡人就容易了,就可以把道整個完成行持,變娑婆世界為蓮花邦,真正可以做的,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假如左鄰右舍我們都不肯幫忙,然後也不肯去招呼人家,那人家要不要跟我們在一起?(不要),就不要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直接把道表現。所以這邊老子講道的尊貴,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不要命令它,它自然就會形成萬相萬物,讓我們眾生都能夠用。

故道,生之蓄之,長之育之

   道能夠生、能夠蓄(持續),醞釀蘊藏在萬物裡面,能夠使萬物生長,長之育之。

成之熟之

都自然而然的到達這個狀態。

養之覆之

保護它、養育它。

生而不有

    這個道最難得就是生而不有(它生了,可是它不擁有)。東西,我們都會說這是我的。那道會不會說「我生出來了,這是我的」?(不會),不會,所以生而不有。你看我們生了小孩,這是我的小孩,一定照顧的好好的。我們最難得就是養育兒女,然後跟兒女當朋友,而不是說你是我生的,要聽我的話,一般都是這樣。所以要學「道」,生而不有,雖然是你生的,可是你不擁有,你跟他是平等,沒有分別,那個很不容易,所以最難做的就是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你都一直在做,可是都沒有仗勢,沒有仗勢著說這是我養大的,我們都會這樣。可是「道」都不會,道把萬物都形成,把所有養育眾生的東西,都讓五穀成熟、讓我們能夠吃、能夠成長,但道都不居功,「道」都沒有說這都是我的功勞,全部沒有,都隨意任你們使用。所以我們要體會老子所講的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會運用的到、都呈現的。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讓它成長,可是不主宰它。你看現在小孩要念什麼,都要聽父母的話。小孩自己本身有喜好,有時候父母親都不答應,那個就主宰。所以我們能夠長而不宰,使它生長,可是不當它的主宰,容不容易?(不容易),可以講給他當參考,你若要選這樣,往後會怎樣如何,講給他聽,但最後的主張要讓他自己本身想出來,這樣叫長而不宰,不當他的主宰。然後是謂玄德。

這一章五十一章尊貴章就是玄德,(玄妙的、我們從道發出來的德,玄德;玄之又玄,很不容易做的德,玄德),我們能夠勉勵自己去做,勉勵自己去達到,這樣就很理想。



◎剩下約35分,提問問題

  【問】:山河大地是佛性生發,自古以來為何不建立一座喜馬拉雅山、合歡山或太平洋…(聽不清楚),是老母規定不能隨便產生,即所謂的定律嗎?

劉芳村講師答:

   哈哈!這個很會想,我們要了解到天底下它是一體,祂是一個絕對體,沒有對待,沒有相對待,所以以現象來論我們知道很不容易了解到說,為什麼山河大地是我們真心佛性所生發?可是我們講耳根圓通的時候有後面一段文殊菩薩所講,祂把整個天地的形成就有講得很詳細啦!祂說我們迷妄生虛空,因為迷還有妄才有虛空,因為虛空才立世界,因為虛空才有世界,然後因為世界才有眾生,因為眾生才有業果,我們造業得果報。假如我們一修真了以後就把整個山河大地所有萬象都打破,都已經催滅。

   所以魔醯首羅就是波旬魔王他不希望我們修真,一修真以後因為迷妄才有虛空,因為虛空才有世界,因為世界魔醯首羅魔王很喜歡,魔王他很喜歡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希望在所有山河大地裡面所有眾生都當魔子魔孫,各位願不願意啊!(不願意),所以只要一修道頭髮一理光穿袈裟立具足戒,就把他們戒律送到魔醯首羅天,波旬一收到以後哇!他說又把我的世界打破了,就把世界整個都粉碎了。 所以你一參加具足戒的那個作法,那個法,就表示你列入那個僧寶,僧人之寶就跟佛的地位一樣,佛法僧已經三寶之一,就是已經列入僧寶。

    所以我們就是要知道說山河大地是假的,是迷妄才產生的,迷望以後才有虛空,虛空以後才有山河大地,是假的,不真。這個我們在楞嚴經裡面有講得很詳細啦!我們在那個時候我們再來探討。

   【問】:佛性和道是否可以劃上等號?

劉芳村講師答:

   我們要了解到那個佛性祂本來講的就是道。道就是佛性啦!因為道祂很寬廣,講佛性我們會比較親切就在身上,所以道跟佛性是一樣的。雖然說名字不同,裡面的內涵相同。

    【問】:為什麼仁義禮智信各有顏色代表,黃代表信,為什麼不是別的顏色,信就是自信,不用顏色代表不行嗎?

劉芳村講師答:

   因為這個叫五行,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那個五行金木水火土它是行,不是停止的狀態,是一直在行它會生發,像金遇熱它會生水,水來澆水樹木會長大,樹長大把它拿來生火它會著火,現在火著了就變成灰,灰就是土,土裡面有黃金(中央戊己土),金遇到水會生水這樣相生相剋,所以就用五行五色來代表。

   青屬於仁,仁義禮智的仁慈。義屬於白,然後那個丙丁火,壬癸水它都有一個代表號,只是一個代表啦!代表它不是說固定啦!而那個黃我們瞭解說「居中」,它是居中而且我們要知道說它屬於「信」。仁義禮智信那個黃來代表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所以我們相信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最重要,就是相信自己。

    所以你相信自己了以後東西南北,仁義禮智,你都已經兼含,涵在祢的性分裡面。所以那個在看那個禮數河解(河圖洛書)裡面會有更詳細解說啦!

    【問】:為什麼老天降人要有紅人、黃人、白人、黑人之別呢?為什麼美國人有的人眼睛是藍色、綠色,有的動物也是。

劉芳村講師答:

   這個倒是跟我們那個五行有一點類似,在哪一個地區出生的人種就比較靠近哪一個現象,這個是跟我們天地之間的五行有相關聯,所以那一些外國人等於說因緣比較不足,所以我們看看亞洲,那個亞的空間剛好一個十字啦!亞洲的亞中間那個空空那個空地一個十字(台語),所以降道,聖人都在我們中國啦!都在亞洲。這個是我們沾的地理,沾的地理比較理想的地方。

    【問】:請問劉講師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為什麼印度人反而多數人不相信佛教,耶穌是猶太人,猶太人也不相信耶穌,這是為什麼?

劉芳村講師答:

   哈哈!這個燒瓷的吃缺的(台語偈語),因為印度佛教本身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那個外來的以及他們本身的外道都蠻興盛,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已經人心變化,跟以往那個很純樸的已經不同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祂也無奈啊!而且假如我們有看佛經的話因為阿難答應尼姑可以修道,可以成佛。讓他們整個信佛教的的時間減短,那個時間縮短,本來還可以很長,可是因為佛答應了阿難的要求讓那個尼姑可以修道,可以成佛就變成佛法興盛的時間縮短

所以有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佛法什麼時候會滅?

佛回答說:等道我們凡人都不相信的時候佛法就滅了。

    凡人都不相信,不相信佛法,那佛法就滅了。嗯蠻實際的喔!你們都不信啦!佛法就滅了。然後我們要相信什麼自己主張啦!自己主張你要相信什麼?各位前賢現在要我們選擇我們要相信什麼?(),還是相信我們那個不生不滅那個真心佛性,那個佛。ㄟ當下就是,還是相信祂。

◎各位前賢還有問題嗎?問問題我們認為說無關緊要的結果ㄟ那個答案一出來,結果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所以有時候在做的時候,做工夫的時候一點點的差別,結果功效又不同了。比如說:我們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連那個萬緣放下那四個字也要放下。不要記在腦海,我們一般都會萬緣放下、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開始的時候無所謂啦!因為還不熟,可是等到很熟悉的時候就不要,連那個萬緣放下那個念頭也不要,所有能夠起的念頭,所有遭遇的現象都放下,都不要。

   【問】:劉講師,十二因緣可以念慢一點,再念一次嘛。

劉芳村講師答:

   念慢一點可以啊!第一個無明,各位可以把它記下來,然後緣行,我們在走路的行啦!無明緣行,因緣的緣,緣行。 然後行緣識,認識的識。然後識緣名色,名字的名,色相的色,彩色的色名色。名色緣六入,六:一二三四五六的六 。入:進入的入,六入就是六根啦!然後六入緣觸,接觸的觸。然後觸緣受,感受的受,接受的受。然後受緣愛,愛緣取,然後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樣有沒有十二個?(有)那後學在把它解說:

   我們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死?從最後面解說過來。因為我們有生,才會老,才會死。

那為什麼會生? →就因為有。有就是已經造業下來了,已經固定了,有沒有的有,那個有就是我們業已經做,固定了。

為什麼會造業? →就是取啦!取捨的取,因為我們有取捨就種業,所以要接受生,生就要老死,所以它有連貫。

那我們為什麼會取捨? →就是因為愛。愛跟討厭就是相對的,我們講愛就會比較了解,有愛才有取捨。

那為什麼會愛? →就是因為受。

那為什麼會受? →就是因為接觸。

那為什麼接觸? →因為有六根。

那為什麼有六根? →因為有名色。

那為什麼有名色? →就是因為我們之前跟父母親所造的認識的那個識。

那為什麼有識? →就是因為有行。

為什麼有行? →就是因為無明。

    這個是從後面解說過來,那我們從前面解說下來第一個就是無明,無明就是不了解真理,不了解真理時間在走,然後空間也在走,都在變化。所以從無明產生行,行就已經在走了,在走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我們的中陰身,已經在黑暗的裡面在找有緣人,所以這個時候一直找一直找…已經找到有緣,跟父母有緣。

    第三個認識的識,認識的識一定要有自己造業跟父母親結緣,(識、業、緣)三個合在一起,假如說父母親沒有跟投胎者結緣,大地看過去都是黑黑暗暗的(大地如墨)。有跟父母親結緣就有一點亮光,有亮光時候中陰身它就一直跑跑跑,跑到亮光裡面去投胎,這個時候認識的識就是父母親正在做愛,所以中陰身就投胎進去了,投胎進去就懷孕,懷孕就叫名色,名就是精神狀態,色就是我們的形象,所以已經進去了就懷孕了。已經有了結在一起了,自己的業跟父母的業已經都結在一起了。結在一起以後它經過七天七七四十九天到兩百八十六天出生,在肚子裡面它就有六入,就是生長六根,六根都具備了才會出生,兩百八十六天出生出來就跟凡塵接觸,跟凡塵接觸就要哭,沒有哭不會活啦!一定要哭。

    所以投胎的時候中陰身進來,那個我們要了解就是第八意識,第八意識最早來投胎,可是出生以後遇到空氣一定要哭,哭的時候第八意識跟那個靈合在一起就活了。沒有哭不會活啦!所以醫生都會把那個小孩子的腳把他抓起來,讓他的頭朝下打他的屁股啦!拍打到痛,然後那個小孩子受到痛了以後就哭了,一哭了以後靈就進來。然後醫生就說好了好了就把他放下來就這樣。

   就已經在凡塵接觸了,接觸以後小孩子他慢慢就會有感受,感受很強烈,小孩子要的時候不給他就大哭,就很強烈,一感受以後慢慢長大他就知道愛,愛你看就有取捨,取捨以後ㄟ你的業界造下來了,業做下就要接受下一生的生,下一生的生又要下一生的死,這樣十二因緣。

   所以後學剛才講從那個受,「一切不受」我們可以把十二因緣斷掉,不要讓他它一直運轉不停啦!不會停啊!生老死現在再來又無明,又再行,識,又一直下來,又再一圈,又再下來又一圈,沒有休息的時候啦!所以從一切不受,不受以後沒有愛,沒愛沒取捨,沒取捨沒造業,不造業不用受苦,不用來轉世。所以已經解脫了。一句不受,哈哈~所以後學跟後學講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就要記得一切不受。

    我們應接萬物應接去做,都不要讓他跑進入心裡,會了沒?做外表面就好了,高興跟人高興,悲傷跟人悲傷都不要跑進去心裡面心就清淨。沒有業,不用投胎,不用到凡塵來。這樣有好嗎?(有)就是很難做啦!我們說一切不受,出去外面試看看?哈哈試看看有辦法一切不受? 你真正到達一切不受ㄟ沒有了,業沒有了,那我們都受啊!只有聽一句比較不順耳的就跑到心裡面去了,有沒有?就在心裡面翻攪,那個業就已經跑出來,形成了啦! 在心裡翻攪業就形成了啦!所以不能讓它跑進去心裡面,一切不受,你說這一些都是假的,別人罵我也是假的,對不對?(對)。

    【問】:劉講師剛有講天心人心,在都市叢林現在修道的道場,會因為這個空間,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樣子,就沒辦法跟上天接觸到所謂的天心,但是後學感覺就是我們的心念是不受時間跟空間的影響,後學不曉得剛剛劉講師講的特別的意思。包括後學昨天有看到二八星宿,二八星宿在我們請壇經裡面,二八星宿來護壇,二八星宿我們從左青龍又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從北玄武的星座來看,夏天可以看到大熊星座,北玄武又比大熊星座要更遠,所以點傳師一請壇,那些二八星宿來護壇,在地球之外可能是幾千萬光年,點傳師一請壇的話,那個二八星宿馬上就來護壇,後學覺得說應該是不受這時間空間的影響,這是後學的想法。剛剛劉講師講的天心跟人心,會因為這個時空外在的影響,後學請問劉講師這特別的意思在哪裡?

劉芳村講師答:

   好請坐,我們要了解說我們佛性祂不受時間,不受空間約束非常的自由自在,空曠,非常的空曠不受角度的限制,你說二十八星宿它是在哪一個角度,你把它固定化那個也違反它的真理所在,因為我們要瞭解到跟我們的佛性是一樣,它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那我們在講說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會被鋼筋水泥隔離,那個是說短暫的現象,因為我們還沒有修證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就是自己不生不滅真心佛性,自己可以主宰自己所有一切視聽言動。那麼到達那個時候你就不會再受到短暫的鋼筋水泥隔閡,就已經不會啦!可是我們那個功夫都還沒有練到這樣

   所以不要說鋼筋水泥把我們隔斷,就是現在有一個四角形的把我們整個人裝進去裡面,我們面對都是四角形一樣看的都是白紙,你現在看看東西南北在哪一邊?不知道。那個叫隔閡啦!你真不知道,什麼隔閡知道,就拿掉啊!你把那個拿掉你就知道了,那我們也是一樣那個鋼筋水泥,已經沒有在你隔閡之間了,ㄟ這樣就通啊!(台語)就是這樣子啦!那個是短暫,是我們還沒有修成。

   假如說我們已經可以修證到可以主宰,自己的佛性可以主宰自己的視聽言動,各位前賢可以了嗎?可以了嗎?還沒喔!差不多要多久?(哈哈哈)對啊!給它一個期限,還要多久自己才可以主宰,我們視聽言動才有辦法主宰,給它一個期限,然後慢慢地去達到,到達那個時候我們佛性盡虛空遍法界,不受時間、不受空間,你看什麼2011喔!(2012),12喔!12了嗎?還沒嘛喔!我們說現在2011嘛!然後台南嘛!對不對?(對)這個台南就是空間,2011就是時間,那我們現在受時間、空間約束,它現在把我們約束在這裡,對不對?有被約束在這裡嗎?(有)我們沒有在台北嘛!後學沒有在基隆嘛!所以約束的還蠻固定啦!等到我們全部都沒有的時候ㄟ都是當下,你就可以到基隆了。當下沒有時間、空間的約束,那我們現在還沒有修到那一個功夫,所以還沒有,所以要等那個功夫到的時候ㄟ才可以講。沒有時間空間的約束。那個時候才可以講。那現在還不行啦還要講。還要講鋼筋水泥,要不要講鋼筋水泥?(要)還要喔!

   因為我們隔離久了人心它會很興盛,道心不見啦!那我們在空曠地方跟天心和在一起地方ㄟ道心都見,就是良心都在,那時候考慮事情就是不一樣,都有良心自然跑出來,那個就是天心的關係啦!那我們考慮那個不要管他讓他去死,那個就是人心太久啦!都隔離鋼筋水泥之下。這樣了解沒(台語)?(有)。

   【問】:請問劉講師剛講的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所修層次的境界跟四聖諦、四無量心,裡面的阿那含、阿那含果、阿羅漢、辟之佛、聲聞、緣覺,請劉講師再解說。

劉講師答:你都把它攪在一起雜菜麵喔!所以我們瞭解那個十二因緣是「緣覺」。緣,那個沒有老師教啦!他從萬象去觀察,觀察到後來都了解真理了它叫做緣覺。從緣覺悟了沒有人教,只有看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一直變化這樣了解,了解真理那個叫緣覺。

    那個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那個是屬於修道的一個進度,是從小乘佛法它已經斷掉八八那個見相(惑),然後進一階以後斷掉那個思惑,那個見惑思惑都斷盡了已經兩個位階啦!

    然後第三個位階阿那含,阿那含就是天上人間還要來七次啦!然後到阿羅漢就不來了,不來凡塵,阿羅漢它是已經有成就三界它都不來了。阿羅漢三界都不來是得到無生法忍,那麼這個無生法忍菩薩也有,然後佛也有。最起碼你要超出輪迴你要領悟「無生法忍」,就是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滅啦!所以不來三界受生,因為阿羅漢它還有一些果報它還要接受,所以在凡塵它都跟凡人都一樣啦!要接受現象的一些果報那個是屬於四果。

    那個四無量心是佛性裡面具備的慈悲喜捨。那個四諦:苦寂滅道那個是修持的法門,那個是屬於「聲聞」苦寂滅道,我們為什麼會受苦?就是我們集了很多的業因,然後我們可以到寂滅的程度,又因為要修道,苦寂滅道那個是四聖諦。所以你把這一些參雜在一起讓聽的人也會攪在一起,所以以後會把它分開說會詳細一點。啊!超過時間了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iFVTKqhWZw5gEO3sQERXXxeovx5vr9V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906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