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23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4/23
2019/07/17 22:42:35瀏覽758|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23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4/23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iFVTKqhWZw5gEO3sQERXXxeovx5vr9V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第三十一章貴左章。我們珍貴左,因為左就是陽,右就是陰。在家裡假如有拜仙佛、祖先,各位前賢祖先的牌位排在哪邊?(左邊/右邊),所以我們都有錯覺,為什麼?因為我們在看牌位的時候,要以仙佛面對的方向來說,假如仙佛排的位置是在左邊,可是我們在看仙佛的時候就變成在右邊,就變成顛倒相反。所以我們一定是把仙佛排在左邊,屬於陽位;我們祖先排在右邊,屬於陰位。所以貴左就是貴陽。假如我們到廟裡面,以我們來看是在我們的右邊,但以仙佛的位置來講就是左邊(仙佛排的位置就是左邊,可是我們看的時候祂就是在右邊,右邊就是左),左屬於陽,右屬於陰,所以在排我們祖先位置的時候一定都是在右邊。一般家裡若沒有設佛堂,有神明跟祖先排在一起,在我們看來,將神明排在右邊,祖先排在左邊,那現在我們反過來看,就已經貴左(左=陽),仙佛在坐的;右就是陰,陰就是我們祖先在坐的。要了解,看的時候都顛倒,因為我們要以仙佛坐的為主要的。貴左章就是珍貴陽,是屬於光明面,光明面就是陽。假如我們右的話,它屬於陰,陰就是反面,比較不好的擺在陰。

31章貴左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

以哀悲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佳兵就是國家訓練軍隊,然後訓練的精良就叫佳兵。要了解軍隊訓練的很好要做什麼?(打戰),要打戰,就是要戰勝敵人,戰勝敵人就是要殺生害命。所以老子講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就是不很吉祥。殺人好不好?(不好),殺人不好,所以我們欲知世上的刀兵劫,世上凡塵為什麼會有刀兵劫、為什麼會有戰爭?(殺生),但聽屠門夜半聲,就是我們有在宰殺豬牛羊,都有在殺生。有在殺生就變成我們凡塵有戰爭,戰爭是不是會死人?炸彈一爆炸以後就會死掉很多人,炸彈有眼睛嘛?(沒有),沒有眼睛,炸彈若掉落在哪裡,那裡就爆炸,那兒的人就被炸死,所以我們人命很脆弱,不知道什麼時候要掉落在我們身邊,所以佳兵就是不詳之器(不好)。

   所以自古的聖人都不希望戰爭,因為戰爭以後我們就塗炭,塗就是水深,炭就是火熱,我們眾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很可憐。遇到那種情形真的沒辦法,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世界大戰,不計其數的都死掉,那個很沒有價值,我們希望都能夠和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很重要,意念都是良善都是好就有瑞氣,瑞氣沖天,災難就消弭,災難沒有了我們就可以安居樂業。假如我們美一個人心地都不好,像詐騙集團很多,隨便接到電話都是在騙人,假如這種太多的話,我們會變成怎樣?就是黑氣沖天,黑氣沖天好不好?(不好),就是有災難,災難降臨,不管好人壞人都同時遭殃,所以我們就是要能夠改變整個大的環境,都讓它很吉祥祥瑞,只要吉祥祥瑞以後,災難消失了,沒有了。

    所以天地不會殘忍,不會無緣無故降災難使我們人民受苦,天地不會的,而是我們自己造的業。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有颱風?後學講過很多次,就是我們心念的變化太大太快,有時候很好心,有時候心地很不好,變化很大,就形成颱風的降臨。假如我們都很穩定都很祥和,颱風都有一個主神,它要讓多少人受災難都有一定的,假如都很祥和了,這些不好的人也都被感化,消失了,那颱風的主神就把這個颱風挪到海上去了,不會在陸地發揮。我們也看過,明明颱風就要進來了,怎麼繞到不見了;明明颱風不會接近,怎麼突然跑來,所以隨著我們的心意都變化無常。我們心意變化很快,所以颱風變化也很快。

非君子之器

   人格很健全叫君子,君子有這個資格跟天地齊肩。天地人,人為三才之一,跟天地一樣大。後學以前時常會講「我們人跟天地一樣大」,老一輩都會說:「死小孩,不要亂講話」。因為已經知道,現在人的心都沒有像以往那麼純樸能夠跟天地齊肩,已經降低了,我們只要能夠人格都很健全,品行都很端正,就有資格跟天地齊肩,天地人,人為三才之一,要輔助天地的不足。天生地養缺少什麼?缺少講話,天地會不會講話?(不會),我們是沒有努力聽,天地都時常在講話,努力聽都會聽到,天地都有講,說我們要存好心、一定要說好話做好事,只是我們沒有靜下心來聽,所以我們要代替天地來講話。我們現在每天講的話,是不是都代天在講?(是),是喔?哇~太好了,可是我們現在都是為自己在講,都是在抗爭,天地會不會抗爭?我們在抗爭就是自己的權柄受損,所以就會抗爭。要了解,現在沒有代替天地講話,往後我們要訓練自己,講出來不合真理就不要講,我們有很多福份(我們福氣很多),可是被我們的嘴巴亂講話用掉了,所以福都不見了,就有很多災難來,所以遇到很多煩惱煩不煩惱?很多煩惱就是福不見了,煩惱來了。假如福來了,煩惱就消失。所以君子之器,就是要輔助天地的不足。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不得已而用之」,外人要來欺負,不得已的時候才用的,我們最好都不用。「恬淡為上」,就是不希望殺害很多的眾生。

勝而不美

     戰勝了就是殺死很多人,所以勝而不美。有些戰爭的方法是很殘酷,像人海戰術最殘酷,就是把人民趕在最前線,然後一直往前衝,但是人民沒有武器,遇到敵人的時候,敵人有武器就一直殺「噠噠噠」,人民就死掉倒下去,前面人民倒下去而後面的人民又被軍隊一直趕過來,人民又不得不走,不走會背後面的槍打死,可是走了會被前面的槍打死,到底要走還是不走?真的很無奈喔,走也死不走也死,我們處在那種情形之下要怎麼辦?這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沒辦法!所以平常我們要累積善,只要你累積善的時候,要了解那個境會變化,當我們處在那種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只要你萬緣都放下一念都不生,上天會給你一條明路,會告訴你怎麼走,整個境完全變化,前後面的槍都不見,都是祥和的國土,奧不奧妙?可是要累積善喔,平常都不曾做好事,這種事情才不會發生。你平常都一直在行善,只要你到達需要的時候,欸~真的上天就會回應,上天把整個境完全變化,所有的槍砲都不見,你能夠見到的都是清靜的國土,奧不奧妙?

      所以就在我們平常生活之中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累積我們的德本(道德的根本能夠累積),然後就會呈現這種不可思議的景象,那是不可思議。要怎麼樣到達不可思議?不是剛講了嘛,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就不可思議了,要學著很熟,時時刻刻都記得「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可思議就呈現,因為那時候既「不著有,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不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嗯,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呈現,已經呈現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沒有敵人、沒有兩邊、沒有對待,還有槍砲嘛?(沒有),沒有了,殊不殊勝?(殊勝),很殊勝,要靠我們平常能夠培養,就會呈現。所以老子講佳兵勝而不美,不好的,那個都是殺人。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殺人快不快樂?既然不快樂,為什麼還要殺人?有時候就是不得不,有時候在那種情形之下就不得不做。

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樂殺人就不可得志天下,所以一將成名萬骨枯,要很多人賠上性命,那個將領才會成名。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

連東西都討厭,討厭佳兵。

故有道者不處

有道,他不處在那種情形之下。

君子居則貴左

    所以君子在居住的時候就貴陽(就是光明面),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境(就是光明面,都很光明),不要都想負面、壞的事情,因為我們想壞的事情,壞的事情就會呈現;那我們全部都光明的話,好的事會呈現。我們在生活之中,快快樂樂光明面也是一天,我們負面愁眉苦臉也是過二十四個小時,我們要怎麼選擇?選擇快樂,所以要居者貴左,陽,光明面。

用兵則貴右

    既然用兵的時候,就是要贏,若是輸就整個都死光了,要贏才能活著。所以用兵則貴右,一定要使自己能夠生存的下來。

吉事尚左

吉事的時候尚陽,光明面。

凶事尚右

不好的事情,就是崇尚陰。

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因為偏將軍沒有生殺之權,所以都是光明面的;上將軍有生殺的權柄,他一聲命令開戰,就打起來了,就有人死掉了。所以上將軍居右,都居在陰不好的那一方面。

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就是要用喪禮來處之,處在那種喪禮之中,喪禮就很哀傷,所以殺人就是哀傷

殺人衆多,以哀悲泣之

    殺死太多人了,這樣不好。天地不會做事,天地所做的事都使萬物生生不息,我們殺生就是違反天地。要了解,天地都使生,為主要的工作,都使萬物能夠生生不息,我們體會天地之間的大德,天地的大德叫做生,所以殺生叫做失德(失掉德)。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我們戰勝了不要高興,殺死很多人了,所以心要處在喪禮之中,就是很哀戚。所以三十一章屬於貴左章,珍貴光明面,很白話。老子告訴我們,人在凡塵要尊重整個天地。第三十二章知止章(知道停止在什麼地方),各位前賢我們都停止在什麼地方?(止於至善)。我們都停止在追求名利,對不對?對啊?那我們一生不就完蛋了,追求名利的最後是什麼?都空。我們名跟利帶的走嗎?(帶不走),帶不走的,我們追求到最後都會後悔,名也帶不走、利也帶不走,都送給人家,而我們都白白浪費在忙,人生之中一直勞勞碌碌,都為名為利,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值不值得?非常不值得。所以我們修道是最值得,一定要使自己恢復原來的位置,我們原來位置是什麼?(佛),對,就是佛。我們大家都是佛,知道嗎?(知道),要恢復,因為佛是光明,非常光明。可是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時候就難免有黑暗,現在要清除,我們都有毛病脾氣,要把這些都去除掉,沒有情緒了。

     自從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以來,超過一年半了,脾氣毛病有沒有改掉很多了?(有),能夠知覺到改變很多,那很不錯,就怕麻痺了,都沒有改掉。有沒有改掉?(有),要改掉喔,不能有情緒,修道不可以有情緒,有情緒就成不了佛,佛有沒有情緒?(沒有),沒有。所以我們坐在供桌上,佛都沒有情緒。不能眾生來拜拜來求的時候,你把他轟回去了:「回去回去,我自己煩惱的要死,你還來煩我」,有沒有這樣的佛?(沒有),所以佛都是大慈大悲,給眾生快樂,把眾生的苦都拔掉,我們就是要學佛的胸懷,然後我們自己本身去掉那些脾氣毛病,脾氣毛病都是害我們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是誰啊?都是自己,自己造業自己受苦,這樣聰不聰明?非常聰明喔。

    像我們知道煩惱是自己生發的,我們偏偏都生煩惱出來煩惱,有沒有?怎麼都安靜不回應,好像說中了,「對喔,就是每天之中都生出煩惱,然後自己煩惱」,到最後解決了沒有?(沒有),還沒有解決啊?還在連續煩惱啊?所以我們要體會六祖講的「煩惱即是菩提」。為什麼呢?因為能夠生發煩惱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才有能力生發煩惱,既然是佛性本體生發,是不是菩提?就是菩提,所以不要進入煩惱的內容,煩惱的內容變化無常,你還在煩惱的時候,它已經變化了。所以我們要學著聰明一點,既然能夠生發,就是菩提,那菩提是什麼?菩提就是覺。各位覺了沒有?怎麼又都不敢講了,覺都跑去哪兒?都不見了?覺了沒有?「驚驚袂得等(台語)」,不敢肯定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覺就是佛,我們時時刻刻覺,時時刻刻都當佛。假如我們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無明不覺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就落入行為,有行為就造業,造了業就要受苦,所以不覺好不好?不好,所以一定要覺,時時刻刻都是覺,時時刻刻都是佛,所以佛在自身(在我們本身),身外沒有佛所以一定要覺,時時刻刻都覺。會不會啊?(會),要對自己有信心,「會,時時刻刻會覺」,這樣才可以,都還不夠、都還在思考「有時候還會起心動念,我稍微慢點回應,再讓它起來」,這樣好不好?(不好),要當機立斷,不該讓它起來就不要,不覺不要起來,就是無明不要起來,沒有無明了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了,解脫了。

     在凡塵好不好?(不好),苦海,受苦無邊,所以我們要脫離苦海,那要脫離苦海就是要覺,時時刻刻都保持覺,二六時中(時時刻刻都在中道,都在覺之中)。二六知道嗎?一個時辰兩個小時,二六就十二,十二個時辰就是二十四個小時,二十四個小時都保持覺,這個一定要做,不然覺不會自己跑來,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清醒,清醒的時候就是覺,頭腦清醒會不會?頭腦有沒有清醒?還是要睡覺?睡覺的時候頭腦有沒有清醒?要訓練連睡覺頭腦都很清醒,只要我們努力專一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連你在睡覺,睡夢之中也一樣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覺不覺?(覺),嗯,就在覺之中。所以真人無夢,我們是假人還是真人?不知道啊?我們是假人還是真人?(真人),又是信心問題,我們有信心危機,對自己的佛性信心不夠。

    要了解,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東西南北,仁義禮智),兼萬善,都是從信而發揮,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重不重要?(重要),所以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非常重要,只要相信了就有力道,力道發揮無量無邊,我們就可以修證,時時刻刻都覺,時時刻刻都是佛,佛在自身,身外無佛(身外沒有佛,本身的覺就是佛),所以我們很容易回歸本位,本位就是佛,不造業了就是佛,又可以予樂(給眾生快樂),又可以拔苦(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都是佛菩薩,所以我們知止,知道止於哪個地方,就是止於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知止章,知道止於至善,止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第三十二章知止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道常無名

     道,道的本身;常就是常住,常住不遷;道常無名,道沒有名稱,我們用道這一個假名,強名(勉強來說的)。我們也有解說過,道的上面兩點,一陰一陽,然後接下來一個「一」,知得一萬事畢,「一」圈起來就是圓圈,無極;切開拉直了就是「一」;濃縮了就是一點,一點就是玄關,所以它千變萬化,就是在講道的本體。然後在自己的身上,加起來就是首,「首」就是最重要的(我們的頭),然後一定要去實行(走馬邊,辶),就是「道」。所以道的本身涵義很好,雖然是假名,可是也讓我們了解它整個內容,它內涵就是這樣,所以道常住的,不遷,沒有名稱,所以道常無名,沒有名。後學就講過:「喔,我們是一貫道」,都把名稱固定化。要知道「一貫」,一以貫之,用一來貫串萬事萬物,那是方便法門說法,讓我們了解「所有一切都貫串」,可是是假名(假的名稱),我們雖然以這樣來說比較容易了解明白,可是我們自己本身不要貼標籤:「不要說,我是一貫道」,這樣就太狹隘了,了解意思嗎?所以是一個假名,本來我們追求的就沒有名稱,就是那個不可思議的狀態,了解嘛?有時候又會問了:「不然我們到底叫做什麼?」(先天大道),哈~這個又比較好了,先天大道,就是天地之先(沒有天地就有了),這個大道沒有天地就已經有了,所以叫先天大道。先天大道也是假名,也是假的名稱,要讓我們了解意思。所以道本無名,沒有名的,沒有名才是真正的正確,才寬廣,才徧法界,才盡虛空。

    我們今天是第二十三次,再兩次就二十五。因為一次兩個小時就有兩片的cd,二十五剛好五十片cd,五十片剛好我們一個小的整理包,所以第二十五次我們就會做出來,那時候大家一拿一個整理包就很方便,講過的要時常聽叫做薰習,一直薰習,薰習到很熟悉,很熟習則整個真理就在心中。我們之所以能夠很快融入…,後學很讚嘆說,因為講蠻久,連在台北都要講個六、七年才會了解,而我們這邊竟然一年多就了解,很快喔,很理想,為什麼有這麼快的速度?就是我們都很專注,很努力的在聽,聽不懂的都反覆一直在聽,聽久了就熟了,熟了就自己的,聽熟一點就是我們自己的。像「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是不是當下一念萬萬年?(是),剛開始的時候,假如這樣講大家會接受嗎?一定不接受的,可是我們聽久了,「對喔,只要我們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三心都沒有,整個佛性都呈現,真的喔~十世古今就不離當念,一念就萬萬年」,這樣有沒有自然而然?(有),水到渠成,這個水來了就成一個渠了,就已經可以到達、可以了解、可以去進入,完全都不同。

    有三心跟沒有三心,有什麼不一樣?有三心被三世攝受,要六道輪迴;沒有三心,三世攝受我們不住(吸不住我們),吸不住我們,佛性就跑出來。所以差別很大,我們若被三世綁住就要輪迴,輪迴知道嗎?輪迴的台灣話叫做過身,沒有死掉,只是過一個身,各位前賢,我們過身都過什麼身?一樣是過眾生的身,是當人?是當畜生?是去地獄?是當餓鬼?還是去天堂當氣天神仙?過哪個身?都還沒死掉,所以都還不知道。

     要了解,六道輪迴裡面就是看我們在凡塵的所作所為。若做的好,人家會怎麼講?「唉呦~你這菩薩心」。若做的不好,「你這畜生」。就是這樣,你若被人家罵畜生的時候,你有辦法當菩薩?絕對沒辦法,就要去當畜生。當畜生好還是不好?(不好),不是都人家準備好飼養你?也不用去覓食。要了解,一轉世當畜生道的時候,就只有知道吃,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又吃,到最後被人家「做雞做鳥無了時,一刀送你去出世,去當有錢人的子兒(台語)」,在宰殺的時候都這樣念一念,心裡面才會平安。當轉世為畜生道的時候就傻傻的,哪知道什麼叫六道輪迴,只知道要吃。

    所以假如我們一轉世到凡塵來,已經有人的身體,一清醒過來就要吃,吃飽飯就是要睡覺,這樣變什麼?(豬),假如我們被人家罵你真的像豬,好不好?(不好),可見我們都是醒過來就想吃,吃飽了就想睡,變成這個樣子,一生就完蛋。一吃一睡,可以成佛嗎?不能,沒辦法成佛。

    我們要先把這個擱下,吃的、睡的擱在一邊,要努力做什麼?(萬緣放下),對,努力做萬緣放下,不要攀緣,攀緣就要六道輪迴,努力做萬緣放下都一念不生,使我們恢復到我們那個不可思議的佛性本體,一回到本體我們保持覺,時時刻刻都是覺,這種狀態之下,我們該怎麼做的時候,般若妙智慧都會告訴我們,你現在就要怎麼做?要怎麼幫助眾生?自然而然都會呈現,這樣子我們就深植德本(道德的根本都已經種植了),本錢都有了,有資格可以坐在供桌上。想不想坐?都不想啊?坐在那兒很無聊嘛?這要努力,我們努力到達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天地之間什麼事都在覺性之中。知止章,我們知道止。道常無名,四個字了解嘛?道是常住的、沒有名稱。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樸就是講道的本體雖然很小,小到看不見。各位有看到佛性本體嗎?(沒有),有沒有看過?(沒有),都沒有啊?有沒有摸到?(沒有),也沒有啊?有沒有聽到?這下好了,不回答了。所以這個樸雖然很小,我們佛性小到沒有內,大到沒有外。雖然很小,可是天下不敢臣,天下都不敢當祂的主人,這樣祂大不大?(大),很大,這個就盡虛空徧法界。所以老子把道,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形表現出來。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守,領導者當國君,假如能夠守住道、守住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萬物自己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很小,都自己作賓客,不敢作主人了。我們現在身體誰在當家?(佛性),這麼理想啊,都佛性在當家。所以各位前賢,一定要請佛性出來當家,不要給六根當家。六根當家會造業,造業我們就要受苦,就要在苦海沈溺。因為佛性跟天理是連通的、是貫串的,只要我們佛性當家就跟天地的運作一樣,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都沒有私心,我們佛性當家也沒有私心,沒有私心就不會造業,不會造業就不用受苦,解脫了。所以能夠守住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萬物自然自己就會作賓客,不敢作主人。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一定啟發佛性出來當家。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這是講自然而然。天跟地相合,天生地養都合了,然後就會降甘露。現在世界人口很多,心都不正,所以天氣就反常,冷的地方很冷,熱的地方很熱;水,有的地方沒水,有的地方水災,都是這個樣子

   像台灣,後學住在基隆,下來的時候在下雨,來到這裡這麼熱,台北很冷耶,要穿外套且是冬天厚的外套,在這邊若是穿外套,沒脫下來我一定中暑;可是回去沒穿,後學又感冒了。一個小小的地方,後學說把基隆的雨水移一些來台南就好了,台南缺水嘛,基隆那邊是水太多了,時時刻刻都濕濕的,潮濕。潮濕好不好?(不好),很鬱卒喔?不要受外境影響,要修持。所以天地一相合了,就降甘露,能夠滋潤萬物。

人莫之令而自均

    我們不用命令,天地就會均勻的給各個地方滋潤,各個萬物都能夠生長。所以人莫之令,不用命令,自然天地就會很平均的布施給整個大地。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始制,我們開始自力建立制度;建立制度以後,有個名稱,所以始制有名,有個名稱以後,我們按照那個名稱去實行去做,去實行去做的話,就會把我們承受天地的無為,然後接著做一些人為的有為。一下大雨以後,水都往河川流,然後流進大海,就不見了。然後我們始制有名,開始把這些降下來的雨,用一個方法把這些水留著,所以高山的地方,假如有低窪地方,就挖開讓它能夠裝水,水就留在高山,然後水慢慢滲透到土壤中,慢慢的湧出泉水,又流到平地來,讓我們平地有水可用。是不是要經過我們人的智慧頭腦去做?(對),所以我們人就有用了,天地不會做這個事,天地會來高山挖一個坑洞來裝水嗎?要我們人去做嘛!所以這個叫始制有名,開始自力要使這些水能夠留住。不然你看,降下來這麼多雨水且都流到大海,接下來隔了很久都沒下雨,那時候怎辦,沒水可用。

     所以後學感覺到基隆自來水管理者很有智慧,雖然說基隆一直下雨,因為基隆沒有可以種植的地方,沒有種植就沒有用農藥、沒有用肥料,就沒有毒害,所以降到基隆的雨水,自來水管理者就把留在溪河的水,又抽回去,抽回到哪裡?抽到空地,有空地的地方就裝水,水又抽回到空地給百姓用,變成自來水,又可以支援外島馬祖。馬祖的水也是從基隆運過去,後學在想奇怪了,南部的自來水管理者怎麼都沒這樣做,下雨降下來的雨水就都流到大海裡了,怎麼沒有抽回來流到低窪處,各位可能在想,又不是我在管的我哪會知道。所以用心者跟不用心者差別所在。後學看基隆自來水管理者很會用頭腦,每條溪都去裝那種可以抽回來的,這樣就很理想,不使它浪費。所以「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是止於至善,就是要利益人群,所以老子鼓勵我們要用這方面的智慧。

知止所以不殆

   我們知道停止在什麼地方、知道利益眾生,就不會有危殆不安的地方,不會有危險的地方。

譬道之在天下

好像道在整個天下一樣,道都不會危害整個天下。

猶川谷之與江海

   川谷,山川河流一直流,都流到江海,江海都接納小流,都不拒絕都會接納這一章三十二章是知止章,知道要停止在哪個地方。

     因為後學寫楞嚴經已經寫到九十張,一百八十頁,因為愈寫就愈覺得:「唉呦~這麼深不知道要怎麼講」,所以就想早點給各位看,要看就要影印出來,要影印出來看,我們就要趕快把道德經講完,以前一個禮拜上一章有時候都講不完,現在好像要趕進度,講快一點,了解就好。了不了解?(了解),了解我們就講快一點,大概已經寫到一半了,再一半就可以影印了,影印以後各位就可以先拿回去看,因為寫的蠻白話,雖然說很白話,可是看起來還是很深,畢竟就是密教部,不是顯教在講解的,都是屬於密教,釋迦牟尼佛把心性講的很詳細,也真的是機緣耶,後學在想:假如沒有把金剛經事先就拿到這邊來聽,我們就沒有那個機緣要想講楞嚴經,就會講金剛經。各位有沒有聽金剛經?(有),是不是覺得它很好?(有),很白話,用聊天的方式在講,北部前賢問的問題也都很深入,很努力的問,連後學在講他也在問,很努力的問,所以後學鼓勵有疑必問,一定要問,問才會了解,才會除疑(除掉懷疑),懷疑除掉了,我們信心才夠,信心夠才有力道,修起來就很快很順利。所以我們這邊講的速度就快一點。接著講三十三章盡己章。

    盡己,盡我們自己,各位前賢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沒有盡己?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別人,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有沒有?這個叫做沒有相應,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所以盡己,盡自己的職責所在,我們都有職責、都有責任,我們在道場也都蠻久的時間,都有一個職責、有一個名分、然後有一個應該要去做的,有沒有?(有),都不太敢承認,承認了都要做的。盡己,我們盡到自己的力量,這是上天給我們機會,所以我們要盡己。

第三十三章盡己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們知道人、知道別人,知道別人所有的作為、思想,那個有智慧,知人者智。各位知不知人?又不好意思說,說「知」就驕傲,說「不知」又很笨,所以這個回不回答都不好。要了解,這鼓勵我們知人者智,知道別人,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配合別人的所做所為。然後「自知者明」,自己知道自己,那都是很瞭解。各位自知嘛?(知道),可以扛一百斤可以嗎?政府很好心,要介紹工作給後學,叫後學去扛米,一包米六十公斤,剛好一百台斤,後學說一定壓死的,不要幫後學找這個,這會害死後學的,所以後學是自知者明,後學自己知道扛不起來,叫後學拿筆還可以,雖然國民小學沒畢業,但是後學會寫字,各位有看過後學寫的字嗎?(有),還蠻多,不藏拙,國民小學沒畢業但很努力的寫,把一些修證者的過程寫出來,讓大家都能夠看到知道,那很不容易,有些非常好,可是我們沒有機緣可以看到,叫我們搬大藏經回家看,大概都不太可能,可不可能去搬一本回家看?各位有看過大藏經嗎?總共有一百本,一本你努力看的話,大概看個幾年就可以看完。這樣要看多久,大概我們一生很努力的看都看不完,從出生開始看,看到死,看不完所以就要利用人家有看過的、好的,把它摘錄出來,這樣才有辦法接近,不然實在沒機會,真的太多,裡面包羅萬象。所以後學就努力把裡面好的寫出來,有一本集冊,那都是經點裡面好的摘錄出來大概有三十幾篇,各位有沒有看到?(有),這邊有影印,沒有的話可以從這邊拿回去看,很深,本來都是要講解才會了解,可是我們沒有機會,都講不完。我們不是要三年四個月要出師?已經過了一年半了,快要出師了,所以安排不出時間來講。

勝人者有力

勝人,贏人家,你有力就贏人家。

自勝者強

     自勝者強,要勝過自己,所以這個才是不容易。自勝,勝過自己。我們的脾氣毛病很多,我們要改過是不是要自勝(自己勝過自己),對不對?(對),我們的習性很強,習性造業讓我們受苦,所以我們要把習性去掉,就是要自勝,自己勝過自己。知道嗎?(知道),我們習慣真的是很難改,自己要知道我們不好的習慣性,一定要去掉,自勝者強,非常強才能夠做到

知足者富

    知道足(滿足了、充足了、都不缺了),各位生活缺不缺?(不缺),都足了,所以知足就富,非常富有。若是不知足就非常貧窮,那我們都知足了,有得吃有得穿、又能夠遮風避雨、又能夠住、有得睡,我們要知足

強行者有志

    強行,就是我們勉強自己來行,行什麼?行修道,所以強行,一定要使自己努力修道,努力修道就是要有志向、要有目標、要有方向。假如我們要訓練當講師,題目最容易訂的就是「立志向」,「立志向」有沒有立過?(有),是常立志還是立志常?(立志常),我們要立志常,一立了以後,就永遠去遵守,不要一直變化。

不失其所者久

    所,就是地方所在。不失其所,就是我們的志向都不失掉它的地方所在,就是專一的內容我們都能夠抱持著,都能夠努力的去做。不失其所,這樣能夠久,很重要,不能變內容,立了志向以後不能變內容,所以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者壽

   死而不亡,雖然人的身體已經死了,可是他的精神永遠都在,精神永遠在叫做不亡,沒有消失,那他就很長壽。

這一章盡己,我們可以自己做到的,盡己章。了解意思嗎?不會太深,老子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可以做的,盡己章。接著講三十四章成大章。凡塵大事,成大。

第三十四章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大道汎兮」大道非常的廣泛,非常寬廣,盡虛空徧法界。其可左右」,非常的寬廣,可是我們又可以體會到就在我們的左右,很親近。雖然很寬廣,可是卻很親近的在我們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恃,就是依賴。萬物都依賴大道來生,依賴大道變化,大道都不辭(大道不會說都不讓你依靠、不會推辭。所以大道非常的廣泛。

功成不名有

     我們能夠去完成所有的一切,大道都不會居功,大道不會說這都是我的功勞。我們人最會說了,完成一件事以後會說:「若是沒有我,哪有辦法」,我們都會這樣說,就是自己很了不起。了不起以後會怎麼樣?起不了,所以就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要了解,整個宇宙大地道才是了不起,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所以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功成不名有,不佔有那個功,它都是歸於整個天地。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愛養萬物,大道養育萬物,萬物都從大道所養育,所有的萬象萬事都從大道生發、都從大道完成,可是大道都不為主(大道不會說一定就是要依賴我),大道會不會說一定就是要依賴我?(不會),我們人倒是會說:「一定要依賴我才會完成」。可是大道不會。

常無欲,可名於小

   「常無欲」,大道沒有欲望。大道非常廣泛,沒有欲望,不會說一定就要怎麼樣、一定要怎樣,不會的,所以常無欲。「可名於小」,就是非常的小,跟前面的「樸雖小」一樣的意思,很小很小,小到沒有裡面,很大很大,大到沒有外面,所以可名於小,常無欲,因為它沒有欲望,很小很小,小到沒有形相。

萬物歸之,而不為主

    萬物都歸於大道,可是大道不為主,就是不當主人不主宰萬物,【雖然萬物都依賴大道,可是大道不會主宰萬物,所以不為主

可名於大

    上面可名於小,底下就可名於大,所以大到無外小到無內,全部都包含,大道整個都包含。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

   聖人就是替天行道,替天來理物(整理萬物);聖人終不為大,不會為大。

故能成其大

    因為不為大,所以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會把名歸於給他,就是因為聖人在理這個萬物,所以就會呈現安居樂業很理想的生活狀態,所以會把名稱給予聖人,就是因為有聖人來治理調理,所以才能夠呈現很理想的狀態。三十四章是成大章,也是老子鼓勵我們都當聖人,聖人是誰啊?恩,就是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真心佛性,以往有成就的這些,我們是要效法他們,像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佛、顏回、國父、七十二烈士,這些都是我們效法的對象,都是為了眾生不為自己,不自私自利,所以都是值得我們學習。

接著第三十五章大象,最大的形相大象章,各位前賢最大的形相是什麼?

第三十五章大象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我們能夠受持著大象,就是最大的形相,各位前賢,最大的形相就是無形無相,無形無相最大。有形有相都很小,無形無相最大。所以大象就是無形無相。我們執著著無形無相,就可以天下往,你往哪個方位都有無形無相在。了解意思嗎?有一點玄喔,無形無相就是最大的形相,然後你執著,你拿最大的形相拿來天地,不管什麼地方祂都有;假如有形有相只有一個角落,非常的狹隘,所以大象就是無形無相,是最大的。

往而不害

    無形無相不管到哪個地方都不會有危害;假如我們有形相,它就會有危害。了解意思嗎?有形相,你把形相擺著,然後別的形相再來,就妨礙了,就不能在一起、不能相容。無形無相就沒有這個問題,不管你拿什麼相來,無形無相都容納、都讓你住下來。所以沒有形相是最大,有形相就變成很小。安平泰

    因為沒有形相,所以安平泰,這三個字都是很理想,能夠安、能夠平、能夠泰。

樂與餌,過客止

    樂,快樂;餌,就是我們釣魚的魚勾,誘餌。像我們抓老鼠,籠子裡面放一個老鼠要吃的東西,老鼠吃了東西以後,就咔擦一聲,就抓到了,那個東西叫做餌。樂與餌就是我們在凡塵的生活,遇到快樂跟遇到欲望的引誘叫做餌,我們有沒有受到欲望的引誘?我們在日常生活其實時時刻刻都遇到餌,怎麼說呢?像男女之間,現在剛好青春二、三十歲的時候,當看到對方,若男生看到女生很漂亮,女生看到男生很英俊,那就是餌,就是在誘餌我們、在拐騙我們,我們有沒有被拐走?(有),把你拐了,你就跟他結婚?(有/無),所以你就在掙扎,在那個現象之下,不要被拐走,「好啦好啦,他環境好又很有錢」,有沒有被拐走?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快樂跟這個餌,就要過客止,我們就好像過客,就是我們來這裡當客人,當客人就要知道收斂,不能待太久;你當客人,一直待在人家那兒,一直吃一直住,人家會不會討厭?(會),絕對討厭,這不知道要吃多久,所以會討厭。我們就是要樂與餌,過客止,要知道滿足,人家有招待就好,不要一直再待著、吃不停。所以在凡塵遇到快樂的事、遇到引誘我們的事,我們就是要知止,要知道停止,「好了,這樣就好」,會嗎?(會),容不容易做?不容易做,因為那種現象之下,我們會不由自主,「自己都會好啦好啦,又不用出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就是道,要請人家修道、要引導眾生進入道,道的出口講出來就要「淡乎其無味」,沒有很強的氣味。因為很強的要求,就不會久,不會真正的進入狀況。假如我們都是以平常心,非常符合於真理的來說,這樣就可以引導他回歸到本然之性,回歸到本然之性以後,就可以進入修道的軌道,修道軌道一進入以後就可以成就、可以成佛、可以成道,所以道的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就是看不見也聽不到。

用之不可既

    用也用的不知不覺。這就是講,道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不知不覺,都已經在用道,都已經在說道,都已經在聽道。

   所以這篇大象章,就是非常的大形相,無形無相,我們能夠進入無形無相的佛性本體。上次說我們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以後,後學很久的時間都沒有講內容,沒有講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以後要怎麼樣去注意,都沒有說,就是怕我們住相。然後上個禮拜講「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那就是從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以後然後再延伸出來,延伸出來以後我們整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可以尸居而龍現,尸居就是安居,我們住在家裡面,沒有到外面沒有出去;龍現就是神通萬物,在我們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就可以神通萬物,是不是已經不一樣了?但就是要一段時間,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什麼境都不要去管,你管了就是緣,就沒有放下,什麼緣都不攀不沿,沒有那種狀態,我們那個神就會通萬物,叫做尸居而龍現

     淵默而雷聲,淵就是深淵;默就是靜默;深淵靜默,可是你都跟真理相合,那個德已經培養,德培養出來,人家感受到就很強烈,好像打雷的聲音,打雷不是很震撼嗎?我們這邊有沒有打春雷?(有),很大聲,假如在我們附近的話,隆!雷聲很震撼,所以德行的感人很震撼,就表示他的德已經培養的很大。培養的很大是不是要一段時間?(是),所以要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段時間,才可能淵默而雷聲。

     神動而天隨,神動就是起心動念,你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你要有念頭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理不理想?(理想),很理想,就是要開始你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都不能再攀緣,一直做一段時間就會到達我們講的「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階級。

     所以修道不是講講就好,要去做,要做。然後我們有做有培養是不是不一樣了?是不是真的在修道了?你看喔,我們還沒研究之前說「我在修道」,人家問你在修什麼道?回答「我在修一貫道」,真的在修道嗎?這時候來回想,之前那個修道算不算修道?差的很遠,摸都沒摸到根源,老前人講的「你摸不著根瞎修行」,都是瞎修行,然後我們一研究以後,真的給我們摸著根,摸著根就成仙做佛,差別很大。有沒有體會出來?(有),所以就是要努力,我們修這個就真的可以成就,一世修一世成。有把握了沒?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後學請問剛講的萬緣放下,之後劉講師講說可以佛性顯現,佛性顯現之後,佛講的天人合一,之前仙佛批的天人合一、內外合一、上下合一,其中講的合一是什麼意思?天人合一是什麼意思?

劉講師:好請坐,因為我們了解到人我們大部分以現在的身體來說,那現在的身體就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那我們在修的時候就是要先了解,說這個水火風土它本來是無情之物啦!水火它沒有知覺,它沒有知覺性,可是我們現在身體有,有知覺性,就是已經真跟妄合在一起,真就是佛性,妄就是天地的水火風土。

   真妄合在一起我們就是要瞭解到天人合一,天跟人,天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人就是水火風土。那你能夠合一,合成一就是整個水火風土變成佛性;然後整個佛性又呈現水火風土,所以到達修持的頂點來說,「即妄即真」,就是我們身體是假的可是我們已經把它修到合一了,整個身體都是真,都是呈現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狀態,都已經是呈現。

     所以當我們呈現的時候已經合一呈現,這個時候生與死我們就置之度外,為什麼?已經進入到那個全部「全相即性全部的形象都是佛性,這個就已經是合一了。狀態呈現,就不是假的水火風土,所以那個完全經過實際的修持以後那個呈現的狀態,即妄即真就沒有特地要把身體的現象去掉,不用,當下整個都是佛性。這樣有一點了解嗎?是比較要經過我們實際的去修,可是一定要從真理著手,了解說相是妄的,相從開始的時候相都是假的。已經都不住相,可以離相然後才轉過來,所有的相為什麼會呈現?所有的相為什麼有知覺性?這個時候你整個的轉過來就「即妄即真」、「全相即性」這樣有了解嗎?又是有一點蠻玄的喔!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修道的時候開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個是住相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個是修持的階段第三個階段「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還是一樣的,可是那個時候整個心「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歲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這樣有比較瞭解了沒有?沒有的話就是要一直薰習,薰習一直聽,你就會了解有性必現象,你有佛性它就現象,那相是由性而現,所有山河大地都是真心佛性。

   【問】:剛有講到第三十五章大象,您說無形無相是最大,有形有相是最小。我們在修道當中,仙佛會顯示一些有相的東西,那我們應該認為它是有的、還是沒有?我覺得你在講這個蠻根本,幫我們解釋一下謝謝!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個各位前賢假如說我們在修持過程,對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沒有信心,信心不夠,可是我們很想修又很虔誠,這個時候仙佛會藉著形象來成全我們,所以在我們朦朧的狀態,就是不著兩邊啦! 朦朧的狀態那個時候會有相給我們看,那個相不是我們普通看到的相,而是很不可思議的那一種相給我們看,要知道這個是要啟發我們的信心,是不能住相了解意思嗎?

    因為佛呈現現象,這一些相呈現是不是生?它沒辦法都在對嗎?會沒有對嘛!是不是滅?那有生有滅要不要追求?(不要)不要。所以祂告訴我們雖然形象很殊勝呈現給你看,是要啟發你的信心。那你要從真理的角度進入,追求不生不滅「常住真心」這樣了解了沒?

   【問】:最近後學有到外面上易經初級班的課程,很期待學藝有成,智慧大開,不過在後學學習的路程也遇上阻力,有同修、後學或前賢對後學說,要學到把我們佛陀這一套學好就夠了,請問劉講師你認為呢?學習易經如果用在我們修辦道的路上,有沒有相輔相成的效果?有沒有加分的作用?

劉講師答:這個在莊子,莊子裡面那個孔老夫子去見老子,他不是有猶龍之嘆嗎?有沒有?(有)然後孔老夫子見老子的時候,

老子就說:你得道了沒有啊?

孔老夫子說:還沒。

那老子又問說:你怎麼求的?

孔老夫子說:我求那個法渡啦!就是渡術,就是按照我們規矩去求道。

老子他說求多久?

孔老夫子說:有五年。

老子問說:然後有沒有去追求這個道?

孔老夫子說:有。

老子問說:你怎麼求?

孔老夫子說:他就去求易經啦!

老子問說:那你求有多久?

孔老夫子說:十有二年,十二年。

老子問說:那你得道了沒有?

孔老夫子說:沒有。

    那後學就看到這一段孔老夫子的智慧那麼高學易經還學十二年,沒有得道。那我們智慧都不如孔老夫子,然後學的時間也不如孔老夫子那麼長,那我們都想整個了解那可不可能?(不可能)

    所以我們從易經本身來說,那個易它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變啦!第二個就是變易,第三個就是交易。那我們大部分學易經都是學變易,不易的我們不學啦!那交易是給我們做生意用的。那個也不多學,所以學的都是變易,變易就八八六十四卦,那個六十四掛一直在變啦!然後我們被它變得頭昏腦脹,都一直變、一直變、變變變,然後抽坎填離又恢復陰陽。所以重點所在第一個:不易。

   易經的不易你要去研究,那我們都會仙摔(台語)不易就不會變所以不用去學,所以沒辦法紀錄,那假如說從不易來學,不易就是不變,不變就是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祂不變、不易,常住不遷就學這個啊!你學這個易經就契入了啦!你就進去了,進去了它要怎麼變?都隨它去變,你都不要變,以不變就可以應萬變。這樣就契入幫助你真的可以行道,它在怎麼變你保持不變就好了。這樣有簡單嗎?

    後學以前在天廟也學易經,不但是學還是蠻努力的學,還學會排流年,排流年排到被氣數綁得死死的,現在如果排下的話很準啦!怎樣變都很準,都照著這樣變,這樣好還是不好?喔到時候在變就想說,因為那時候還蠻年輕我就想不要按照這樣變,我要把它改變,可是過程你怎麼樣改再改結果都一樣,沒變,我就想這樣不是被綁死了嘛!我這一生要怎麼過啊?所以後學才講我的本命49歲,四十九歲差一點摔死,今年已經68了,超過了啦!為什麼可以超過?我因為跑到不變的去了。你再變的我不要了啦!喔我跑到不變的。所以易你要先學不易,不變的,不變的常住真心你要透徹了解。

    那後學現在手上在寫的楞嚴經(第二本)就是在講這個,不易、不變。 整個透徹呈現,你投入一段時間研究你絕對會高興得不得了,喔原來問題都在這裡,答案也都在這裡,整個都出來了。不然學個八八六十四你就要乾三連,坤六斷,艮覆碗,兌上缺,然後離中虛,坎中滿,是不是這樣啊!都是要學這個啊,然後要學它的變化,後學說被它變得霧煞煞(台語),整個頭昏腦脹,就要記得抽坎填離,陰陽歸位,坎離啊!那個陰因為有坎(☵),中間才多一點出來,那個離本來就乾三連(☰),被離的中間一缺欠一個洞啦(☲)!我們就把中間那一點填在離,乾坤就恢復正位這樣就對了,圓滿。哈哈~抽坎填離要怎麼樣抽呢?

    坎我們就是要了解我們本身離就是心火,坎就是腎水,我們現在抽坎就是要把那個心火壓低下去,降伏,你用心火來烹那個腎水,腎水它不會流到下面,就不會漏啦!無漏啊!不是曾經聽過嗎?有沒有?現在火一烹腎水就變成氣,變成氣它就潤轉全身,全身運轉以後那個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就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就這樣啊!易經就是在教我們這個啦!這樣會了嗎?從不易入手。不要從變易啦!那如果交易就是你拿錢去跟人家買東西那個就是交易,這樣了解嗎?今天這一課比較重要啦!哈哈~你上那個初級班的一定不會教你這個不易啦!所以那個不易重要。他都講不易就不變所以不用學,那個才真的錯誤。不變的才是要學,常住不變的。那我們都說凡塵都要學變變變,這樣了解嗎?

    【問】:劉講師請問,靈、魂、魄,三種有何差別?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個我們要了解說靈,靈性就是我們佛性本體的覺那個魂跟魄我們就了解那個魂,旁邊就是云然後一個鬼,那個云就是佛說,佛在說鬼就是我們的魂啦!佛在講魄,也是一個白在一個鬼,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他是我們有身體以後那個魂跟魄,是有身體以後才有的。

    那個靈祂神祕本身那個靈敏度「覺」那個是不變化啦!那我們在講的時候它都帶有一種的色彩,所以就沒有很透徹去講靈它的內容,那我們要了解那個魂跟魄,是我們有身體才有的東西。身體沒有它就消失了,消失以後我們說魂歸於天,魄歸於地,歸於天地,天地之間的精氣所產生,那我們靈敏的知覺就是佛性本體。

    那我們要了解說我們六道輪迴,靈祂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沒有來也沒有去,祂常住不遷,可是我們的氣秉之性就是收納我們所有的善惡,所有的善惡都歸納我們的氣秉之性,氣秉之性帶我們六道輪迴,那六道輪迴的由來是由於我們的習性,習慣性啦!習慣性造了很多業,這一些業交給氣秉之性去六道輪迴,那受苦我們就是了解說你自作自受,自己要受苦,可是我們不生不滅靈敏的佛性本體祂都不變,祂常住不遷,沒有變化。你要到哪裡祂都有啦!你要到天道祂有,你要到三惡道祂有,你要到人道祂有,全部都有,祂不變化。可是我們一進入氣秉之性那個感受就很強烈啦!

   所以後學講我們身體遇到很痛的時候,有一個不痛的。很痛的氣秉之性,不痛的就是我們靈性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這樣,那你可以同時體會,那個不痛的跟痛的同時存在,那你是痛的強呢?還是不痛的強?因為我們六道輪迴很強烈的住相,很強烈的住相那個心一樣很強,好得很好,壞得很壞,那也促成我們感受特別強烈,那特別強烈地感受我們一定不願意放棄,那不願意放棄害慘我們自己,是這樣的。凡人脫離不了這一些現象,就這樣六道輪迴沒完沒了

  【問】:後學聽到一個大法師講,「地獄是消罪障,天堂是消福報,無福就成佛」,佛是有兩足尊,怎麼他說無福成佛?後學很疑惑請劉講師解說謝謝!

劉講師答:好請坐!這個我們了解到那個聽的角度,是以一般平常的心來聽比較特殊的那個佛法,那麼他在講說三惡道在消除我們一些罪障,因為我們在三惡道受苦那個時候是心最脆弱的時候,所以別人跟我們勸說我們最容易接受啦!所以可以消掉一些罪障,然後享天福的時候因為我們都會有驕傲的心,大家都跟我們拜,大家都跟我們爭相的巴結是不是這樣?是不是很容易驕傲?所以那個是削掉我們的福業,福都削掉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罪障也消除,福也沒有,那個就恢復到清淨的本來心,那清淨的本來心用名詞來講就沒半項(台語),什麼都沒有就恢復自己的本來,他是以這個角度來說,可是這個跟我們凡人來講不太適合,因為我們要累積「德本」,就是你要有德的根本,累積很多的德本而且在行善的時候又不住相,所有的善都融入虛空,那融入虛空就是融入你的「法性身」,那你的法性身全部都是善,也就是全部都是德。

     所以那個兩足尊兩個腳最尊貴的就是成佛,那成佛他有成佛的本錢,那你沒有行善,你沒有融入所有的法性身,沒有融入虛空成不了佛啦!所以用沒有福就成佛對凡人來說那個是負面的,這樣我們都不用做對嗎?這樣的話不說啦!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釋迦牟尼佛祂修三個阿增扺劫,一個阿增扺劫就已經非常的久了,祂修三個阿增扺劫,三個阿增扺劫在做什麼?就是都在行善,然後融入法性身,所以釋迦牟尼佛很感嘆地說:我把這一些辛辛苦苦所修成的法門然後把祂依附給你,然後你要把祂好好地保持發揮,那個都是在哭哩,講得時候都是在哭,經過那麼久的受苦、受難祂所得到是什麼?就是所有的法性身讓祂夠八萬四千法門都俱備成就。

    所以釋迦牟尼佛祂交代要傳祂的法的一定要慎重,不能講那一些是是而非的話,一定要正面啦!所以要了解說那個是一直長時間的在行善,然後行善以後不住相,你只要住相就落入福報,落入福報就消失啦!就沒有了,你所行的善就已經抵銷了,所以不能住相才能夠進入法性身,才能夠深植德本,這樣了解嗎?啊!沒有一個回答。

   所以有時候我們聽到法師在講,他可能沒有顧忌到聽的人程度問題,這個是要蠻高的那一些,已經修了好幾代法師的程度才能聽的那個法,那你在普通的善信面前來講那就不對了。所以我們要瞭解到以往那個要授記要經過七代,七代都做大法師啊!要了解做一個法師很困難又還要經過七代,修到七代然後又要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圓滿然後才授記,汝以來世當得作佛那個不簡單耶!所以後學在後天廟後學妹妹渡後學求道的時候,跟我說可以得道,我說:那個異想天開我都不相信。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就是沾到天時,上天大開普渡啦!我們才這麼容易得道。所以已經得到了就要愛惜,就要看重,然後努力修這樣才不會枉費啦!否則我們都這樣想哪有這樣?都是跟我騙來的,真的是把你騙來的嗎?你沒有根基要騙你來求道也求不了道啦!所以要知道那個關聖帝君法律主,你沒有根基祂就不讓你求道後學就講那個秦檜不是轉世在台中嗎?一個坤道也生了好幾個孩子,先生已經往生了就是有道親渡她求道,佛堂在二樓,她爬樓梯我們外人看是原地踏步,可是她就一直講說你們的樓梯怎麼這麼高?都爬不到,為什麼?就是不讓她求道,她雖然已經有人的身體可是她害死忠臣,他轉世牛去受苦拖磨(台語)也都還不夠,所以不讓她求道要了解那個不容易啊!雖然有人被騙來求道也要有那個本錢,你也要有那個根基,祖先有德,才有辦法來求道,所以要愛惜、要努力修,知道嘛!(知道)嗯這個都是後學累積很久的經驗啦!啊超過時間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a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BiFVTKqhWZw5gEO3sQERXXxeovx5vr9V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813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