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21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4/09
2019/07/05 23:52:27瀏覽578|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21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4/09

各位前賢大德性理心法班道德經讀書會ˍ視訊影音上課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第二十八章常德章,常德,真常之德。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把我們整個道呈現,道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德,那是常住的德。各位有沒有把道德經都放在心上?(),道就是我們的良心,按照良心去做就是德,經常都這樣不變叫經,這個很容易,我們都把道德經抱在身上。老子講常德,真常,不會變化的德,從道本體發揮出來。

第二十八章常德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雄雌就是陰陽,雄就是英雄,大志向;雌就是母性,能夠生育。所以一個屬於陽、一個屬於陰。陽屬於動,陰屬於靜,所以知動守靜。開始的時候,老子就把天地之間兩個相對待的都講出來,我們知道兩邊動靜、知道陰陽、知道雌雄,然後我們不執著一邊,就是能夠走入中道,所以要知跟守,知雄守雌。雌就屬於靜,靜屬於本體,雄是屬於動,動是屬於我們的大志向。我們在人生之中就要有大雄的力道,就是有陽,能夠自強不息,能夠知陽守陰,守住靜的本體,能夠這樣的話,有本然後有用,體用全部都可以呈現。所以知守以後「為天下谿」,天下谿就是天下的谿谷,川流不息的水都流到谿來了,它不期待百穿都會合,可是只要你是在最底下,所以的百川都會合到谿谷裡面,所以為天下谿,就是包含整個陰陽整個天地。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

    能夠為天下的谿,常德就不會離開,都具備常德。所以順其自然,天下的谿谷並沒有期待百川一定要流到我這裡來,可是不管你再怎麼樣的迂迴前進,怎麼樣的流,它一定都會到谿谷,所以這是天下之所歸(歸向)。我們知道,我們心中自然而然都有那種我們的佛性本體在,這個佛性本體自然而然呈現功能作用以後,就會把德表現出來,因為道沒有形相,道的本身(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形相,那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有形有相,有形有相的行為從無形的佛性來主宰、無形的佛性來指揮,這樣所有的出來的行為都都跟道相符合,就叫德,道德道德。所以我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時候,就會講某某人有道德、某某人沒有道德,有沒有這樣用過?我們都會這樣子用,他做的很符合真理的話,我們就會講「某某人很有道德」,就是行持很正道。假如某某人很自私自利的話,就不會稱呼「某某人很有道德」。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自己培養,從道的本體、從佛性本體發揮,整個都是德,既然都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就已經叫常,常德。了解意思嘛?所以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就能夠為天下谿,為天下谿以後,常德就不離(不離開常德。

復歸於嬰兒

    嬰兒動靜無心,嬰兒不會分別。嬰兒會不會分別?(不會),嗯,嬰兒不會分別,所以嬰兒不管是動、不管是靜都沒有心,沒有心思說「我現在要動、我現在要靜」,都順其自然。老子很喜歡我們修道能夠復歸到嬰兒的狀態,沒有分別心,最重要就是沒有分別心。可是我們現在只要睜開眼睛,分別心自然具備,很自然的就具備分別心。要到達我們眼睛睜開都沒有分別心,各位前賢要怎麼做?(萬緣放下),這倒是很好用,所有問題都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是在我們過很雜亂、吵雜的生活、凡塵事太多,在有短暫空閒時間就可以做萬緣放下,然後擬清,就是把頭腦裡面那些所有的思慮都放下來,思慮一放下來我們頭腦就清,頭腦清的時候想事情容易明白,對真理也容易透徹;假如我們很吵雜的時候,那就沒辦法,頭腦不清真理就不現。所以萬緣放下是在我們想使頭腦清醒的時候用,那是要去掉我們所有的妄,可是我們在應對凡塵事的時候,也要萬緣放下嘛?我們在面對凡塵事的時候,人家跟你講什麼話,你說萬緣放下,他這個話都講不下去了。

    我們在應對就是不要攀緣,我們最容易就是攀緣,攀緣就是造業,造了業就是要受苦,所以我們就是要改掉攀緣的習慣。各位了解攀緣嘛?什麼叫攀緣?我們自己有希望、自己有想到一個目的,然後這個目的希望由別人達到,希望別人按照我們的思想去做事,那個都屬於攀緣。要了解,攀緣最容易發生沒完沒了的因果,所以我們就能夠學習隨緣。隨緣跟攀緣有沒有一樣?(不一樣)。張拙悟道偈講「隨順世緣無罣礙」,那個偈語對我們幫助都蠻大,聽起來各位都背的很熟,背背看: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華」。

張拙是一個秀才,文學蠻高,石霜禪師渡張拙,張拙領悟的時候才講這首偈語。這是張拙的學識才能很夠,所以講出來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後學曾經在基隆把這首偈語講一個半小時一堂課。

光明寂照徧河沙,一定要了解意思,不然這文字就很平常,光明是我們自己本性所具備的,本性具備的光明,寂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本體,照就是佛性的隨緣之用,所以寂照兩個字把本體跟作用全部都講,本體作用一發揮,就前面那兩個字「光明」,了解意思嘛?光明寂照然後就「徧」,就是整個宇宙虛空都普遍我們的佛性本體跟佛性的功能作用;河沙,就是河中的沙,一粒沙一個國土,像我們這個地球就一粒沙,然後徧,整個宇宙虛空有很多的佛世界都遍。要了解意思喔,各位聽裡面有沒有解說?(),有沒有詳細去了解?(),它裡面的涵義真的是非常好,光明寂照徧河沙。

凡聖含靈共一家,凡人跟聖人含的佛性、靈性都一樣的,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我們一念不生,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全體現,全體的佛性都呈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動了,只要哪一根動,佛性已經不見了,所以已經被雲遮蓋,就沒有了,都是生滅,不生不滅不見了,所以六根才動被雲遮斷了。

欲除煩惱重增病

    你要除掉煩惱,又增加一重的病(就是障礙),要了解,煩惱就是菩提。我們生出煩惱是不是我們生發的?從哪裡生?(佛性),對,從佛性本體生的,所以我們的念頭都是從佛性本體生,所以觀照念頭就是在觀照佛性本體。後學有講過,有時候我們要迴光返照,一觀照了就是在觀照佛性本體,要了解那不是在看別人,是在看自己,那你能夠迴光返照,那個就是佛性本體,煩惱由祂生出來,祂既然能夠生出煩惱,可不可以生出菩提?(可以),可以的,所以我們煩惱生出來是多的,是不是找自己麻煩?我們有沒有找自己麻煩?(),生出煩惱來煩惱,夠不夠聰明?很聰明喔,聰明過頭了,煩惱都還不夠,還生出一些煩惱出來煩惱。所以煩惱就是菩提,知道原來是佛性本體。既然是佛性本體有沒有事?沒來沒去沒代誌(台語),既然沒事情我們為什麼要煩惱?所以欲除煩惱重增病,本來沒病但你生煩惱出來煩惱就生病了,所以要把心放開。後學剛在高鐵車上,有個問題問:「我們的心若被門關住,叫做什麼?」我們心有沒有被門關著?要心開,心不要關起來,心若關起來叫做迷悶。所以一定要心開,了解煩惱就是我們佛性本體。

趨向真如亦是邪

    趨向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趨向真如就是我們要努的向真如方面去學習。「趨向真如亦是邪」真的是很好,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真如就是佛性本體,那很殊勝很原始狀態的名稱。各位前賢,趨向真如為什麼是邪?因為我們當下本就已經是真如,那我們還要在趨向是不是變邪了?當下就已經是了,現在你還要再去找,在哪裡?是不是已經找不到了?就已經是了,那你還要再向外去找,就變不是,所以說趨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

   我們只要隨順世緣,凡塵的事、因緣,我們都隨順,就是不要攀緣,不要自己做主張,不要自以為是,這個都不要,全部什麼都不要,隨順著世緣這樣沒有罣礙,沒有罣礙就是通達,通達就是道,所以道沒有阻塞的,都通都達,都可以通達。

生死涅槃等空華

   生死跟涅槃是相對而立的名稱,因為有生死,我們要求涅槃。各位前賢涅槃是什麼?我們研究一年半了,竟然連涅槃都不知道。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不生不滅叫做涅槃。所以生死跟涅槃兩個就互相對待,因為有生死我們才求涅槃,假如沒有生死就不用求涅槃,所以涅槃是假的名,生死也是假的名,兩個平等。「生死涅槃等空華」的等是平等,平等都是空中的花,空中有沒有花?(沒有),可是各位假如蹲下來,大概三、五分鐘後你突然站起來,你看空中會看到什麼?那個就是空華,當場看到的,怎會沒有;你若不相信的話,你現在可以做,你蹲下來三、五分鐘,你突然站起來,你趕快看空中,看你看到什麼,絕對有東西讓你看。所以要了解,那個都是假相(假的形相),因為蹲下來的血液已經沒有流暢到腳了,你突然站起來,腳快速充血,上面都沒有血了,你看到的跟平常整個都不一樣,後學都很喜歡實驗,後學有做的後學才會講,所以你看要空華,這樣看就有了。每一個人看到的景象又不一樣,好像很大的細菌在空中鑽,要了解那個是假相,暫時呈現的,一下子等到你恢復了,血液循環正常它就不見了,所以我們的生死涅槃也是那樣,空中的花。我們現在是接受業障把我們推道凡塵來現相,那都是造業,所以我們的遭遇是業障顯現,所以我們好像木偶人,業障好像後面的繩子在拉,拉我們的手則我們手就動,拉我們的腳則我們腳就動,所以我們是木偶人,自己做不得主,

     各位可以自己作主了嘛?哇~都一年半了,都還沒辦法作主,還是被業力推促。所以一定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體會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請本體出來當家,不要讓我們的六根當家,六根當家的話,造業連連,受苦就不斷,聽得進去嘛?(可以),所以我們修道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看看我們肯不肯打敗我們自己的敵人,把它打敗,不讓自己的六根當家,容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它會跟你吵架。所以有時候我們太劇烈了,一直都不讓六根當家,六根會抓狂,這是經驗談,你要很溫和的跟六根妥協,妥協知道嘛?先將一半的權柄拿來給佛性當家,一半還是讓六根當家。

    我們在生活之中都呈現,有些家裡整理的很乾淨,我們進去時要不要脫鞋?(要),脫鞋脫鞋,妥協,有沒有妥協?(有),你一下子鞋子穿進去就不禮貌,所以要先妥協,妥協了以後,就習慣了,習慣了以後,六根會知道「原來我是僕人、我是婢女奴才,不能當員外,不能當主人」,六根就會退位,這樣就很順。假如你一定要硬梆梆的,都不給六根當家,一下子全盤都請佛性出來,保證不出十天,你的六根抓狂,你會發現我人怎麼變這樣,會抓不住,很恐怖,這不在書裡面,這在經驗裡面,你要實際經過你才會知道「原來我們六根的習性這麼強,已經當家這麼久,現在不給它當家,它竟然會反撲」。

     我們在外面逛百貨公司的時候就可以去體會,當我們的眼睛看到我們最喜歡的東西,是不是捨不得離開?這時候佛性要是命令離開,會怎麼樣?會很不甘願,會不會?所以那時候會跟佛性講你不要管,把祂壓抑,我就是要看。所以我們做人還是蠻悲哀的。我們從哪裡怎麼講到這裡來(復歸於嬰兒)。

    我們最佩服的就是嬰兒的哭,嬰兒不是很喜歡哭嘛,嬰兒把哭當成運動,嬰兒哭了很久會吵到人家睡眠,很奇怪喔,哭那麼久聲音怎麼不會沙啞,你有聽過嬰兒聲音沙啞嘛?嬰兒為什麼不會沙啞?因為嬰兒先天帶來元氣很充足,我們知道嬰兒的手很喜歡握拳頭,有沒有看過?(有),有沒去把嬰兒的手撥開?撥的開嘛?很緊,才剛出生而已,一個拳頭握的緊緊的,想要撥開還撥不開,握的很緊,那都是先天帶來。然後我們慢慢長大就慢慢消失,一直長大一直長大就不見了,就是我們的精神外放,從嬰兒開始以後都學習精神外放,就一直散,把元神元氣元精都已經分散,分散以後就消失不見。所以在嬰兒的時候是最理想的狀態,我們修道能夠修到像嬰兒那個狀態就成了。

    釋迦牟尼佛看我們眾生也都是菩薩摩訶薩,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祂沒有把我們看成眾生,沒有分別心。人與人都是平等(佛性都是平等),人與物也是平等,物與物也是平等,全部都是平等,所以他成佛了。可是後學覺得我們要看平等真的還很不容易,都有差別,人都有聰明、有笨的,哪有平等?平不平等?然後有些人在艱苦的工作也去做,有些人手指裝珠子都不動三寶,平不平等?(不平等),哪一個比較好?肯做的好還是裝的漂亮的比較好?(肯做),我們本身是肯做的那一派還是愛的漂亮那一票?(肯做)。

   要了解,理想是一回事,你實際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要體會怎麼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有價值,怎麼樣生活下來有價值這個才是重要。假如我們活著都不用工作,會吃飯嘛?(會),那工作不用做、又會吃飯又有錢可使用,這樣一直到一口氣不來,這樣好不好?(不好),這樣的人生是不是都沒有價值了?我們有手有腳,就是會走會做,人的價值絕對不在身體,在於他的心跟他的行為,價值一呈現以後,你要讓人都能夠感受到你的好處。

   像我們知道顏回生活的很苦,吃也沒東西吃,住的又是違章建築,又很早就過世,可是顏回留給我們凡人就是一個榜樣:「很重視這個道,很重視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顏回把整個重點都提示出來。有道親說顏回又沒有去渡人,顏回有沒有渡人?所以我們是著重在現象、著重在數目:「他有渡一個人、一百個、一千個人、一萬個」,可是顏回所渡的天下的眾生,把所有天下的眾生都渡化,讓眾生成佛,怎麼成?就是從他的行為,「得一善拳拳服膺」,簡不簡單?後學是說顏回教我們的簡不簡單?(簡單),很簡單的,你想要成佛,你「得一善拳拳服膺」,這樣你就成佛了。有沒有渡人?(有),他的渡人是最究竟的,怎麼會沒渡人呢!

     那我們渡幾個人,用手指都算不完,成佛了沒?(還沒),還在苦海沈溺。要了解,我們本身都還在苦海沈溺,那我們渡的人都已經成佛了嘛?怎麼可能,要了解重點所在,你就是要提示讓人知道怎麼成佛,成佛就是把你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得這一善(得到這一個),你拳拳服膺,終身弗失,不敢讓祂不見,我們做得到嘛?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我們都沒有成佛。哪一天做到,哪一天就成佛。所以顏回有沒有渡人?(有),有,顏回有渡人,我們不要從現象去說,現象的渡人,渡幾個渡幾個,那個要了解就是跟眾生結善緣,就是了一了我們的業障,這樣子而已,不要想說功大德大,不大不大;縱然你渡一千萬人,也不大,一千萬人多不多?(多),那跟世界比較來,世界將近有六十億人,六十億比一千萬人,差多少?(差很多),以數目來論都很小,我們把所有地球眾生六十億都渡盡了,那也只有這一個佛世界,還有無量無邊三千大千佛世界,那我們渡幾個世界?一個也沒有。

     所以要怎麼說呢,說「有啊~我有渡人」,要了解到,真的是從心從性才是究竟、才是根源。那你從數目、從現象,那都虛幻不實在,了解嘛?(了解),所以不要住相,相是假的,只要落入形相都會變化,都會過去。在我們佛性億萬年之中,你看我們的一生多麼短暫,很快就過去了,一轉眼我們一生就過去了,那我們這一生過去了,我們回想我們得到什麼?苦湯,對不對?啊~都沒人認同啊,都沒苦都很快樂啊?所以在凡塵一定要立志向,很重要,知其雄守其雌,知道我們要大志向,自己要成就要成仙作佛,然後渡化所有眾生也讓他們都成佛,我們要知道,知其雄,大雄,就是大志向。然後我們要守其雌,雌就屬於本體,一定要守住本體,你才有辦法大志向呈現,能夠達到。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之中要實踐要去做。

   那能夠一直修持,後學就講,我們分別心很強很濃厚,一看到有錢人跟沒錢的人、有社會地位跟沒有社會地位已經都很明顯的差別。然後我們看修證者怎麼樣來看,釋迦牟尼佛講,不管你是福報或是很坎坷,在佛的眼光來看,那都是屬於自己造的業障,所以祂都把它拉平了,享福不用驕傲,受到挫折也不要傷心,自己造來的,這樣的話明顯的對比就降低了,就不會陷入人家那個福報,也不會去討厭人家的挫折失敗,那不會以後就容易拉平,能夠拉平以後,在看的時候就沒有差別了。

     我們現在看到總統跟看到流浪漢一不一樣?(不一樣),絕對不一樣,可是在佛來看,你當總統是福報,你跟眾生結善緣,眾生選你當總統;你當流浪漢就是你什麼緣都不結,你只顧你自己而已,所以那個不要怨歎。能夠在現象之中把它整個都從真理去解釋,拉平他們的地位,這樣的話分別心就會漸漸淡薄,漸漸淡薄以後,我們再生活下去,我們就會有那種平等的情操出現,看到什麼都是平等,然後我們平等以後,對眾生就容易產生那種尊敬,就是對眾生都尊重他的整個人格。我們現在對眾生尊不尊重人格?實在說很難,我們都會瞧不起人,自己是最高的,別人能力都比自己低,那你還要敬重眾生,就會講「門都沒有」。

    所以自以為是就是最糟糕,以後就是要天上飛。大驕傲就要當大候鳥,我們要看牠的話就要用望眼鏡;小驕傲就是小的小鳥,我們也都看過。我們喜不喜歡去當?會很羨慕牠們自由飛翔?羨不羨慕?牠們也很辛苦,下雨的時候沒地方躲。要了解,還是當人,因為人可以修證,人道之中可以修證成佛,所以成佛一定要在人道,人道可以修成十方諸佛,天道雖然是很殊勝,可是天道還是要到人道來才可以修成佛,因為天道的福報都有期限。

   佛鼓勵眾生行善的時候,說行十善就可以上升天道,那是循循善誘,因為看凡人造罪太多,所以鼓勵去天道就好了。但對我們修道人來講,要求就比較高,就是要超越三界,三界知道嘛?要知道喔,我們是要超越三界,欲界色界跟無色界我們都要超越,超出三界,然後不在五行之中,這是我們追求的,不要在五行之中,因為六道輪迴都太苦了,最好都全部能夠脫離,脫離六道輪迴,一定要立志向要實際做,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摒除所有塵垢,凡塵都是污垢,會污染我們佛性,所以用「塵」字,塵就是灰塵,就是骯髒,我們沾惹的塵垢多不多?(多),自己把它清除。

   我們了解凡塵是借我們住的旅館,不是可以長住,常住是我們真心我們真心所住的地方,因為真心沒有形相,所以不用凡塵的形相來住,就是住在真空之中,整個空都是我們佛性的家(真空),然後佛性本體妙有沒有形相,真空妙有,這是顏回教我們的得一善,那我們都得了,有沒有得?(有),我們都得了,重不重視祂?(重視),真的重視嘛?(真的),我們對現象的物質比較重視還是對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比較重視?真的要衡量。心裡面在想要吃飯,要借假修真,在生活上真的還不能缺。要了解,這些並沒有矛盾衝突的地方,我們在生活之中求取溫飽是很容易的,求其溫飽容不容易?我們若只想要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地方遮風避雨,容不容易?這個都容易。可是我們延伸下來的欲望,無底深淵,愈來愈多,那個就不容易;真的只要吃得飽,不用吃得很好,穿得暖,不用穿得很漂亮,然後有得住,不用說一定要自己買,這樣容不容易?真的很容易,可是我們這樣就滿足了嘛?(不滿足),為什麼不滿足?所以要去追求這背後的原因,我們投入一生追求買一間房子、買一部車子,然後全部家庭電氣化,科技日新月異,你有電視可以看了,現在又有液晶電視,又更新了且又很大,家庭電影院,音響一支喇叭一支二十萬,當你聽過以後就被它吸引了,真的好聽跟普通喇叭真的不一樣。

    當後學是小孩子的時候哪有收音機,哪有腳踏車,當第一次聽到收音機的時候,還左看右看東看西看,人怎麼躲在裡面,這麼小怎麼躲得進去,夠笨的喔,所以就形成很單純,現在的小孩子是這樣嘛?很聰明的,小孩子的聰明是被電視教的,可是聰明過頭了對小孩子並沒有好處。要了解,我們對現象的投入,愈投入的話我們迷失的愈厲害,迷失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愈厲害,當我們想把祂找回來,找不回來,連想找的心都沒有;在玩電腦的人想不想把真心佛性找回來?他的心在想什麼?(電腦),所以他已經偏了,用心用偏了,那個不知其雄不守其雌,人生的重點不知道在哪裡,可不可憐?(可憐)。可是我們反過來,以他的角度來看我們,我們可不可憐?(可憐),以玩電腦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修道人,我們修道人笨不笨?真的很笨喔,所以這是角度問題,看的角度不一樣,他一定很取笑我們。所以老子說「不笑不足以為道」,他若不笑,我們的道就不寶貴了,他愈笑,我們的道愈寶貴。

      所以要培養我們般若妙智慧,各位前賢,般若妙智慧怎麼培養?(萬緣放下),非常正確,一定要從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培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呈現,時間久,般若妙智慧就生發了,一定要從這個角度。絕對不是我們凡塵的學識可以求到、可以學來,都不可能的,一定要撇開,全部妄都撇開,萬緣都是妄,妄都撇開,妄盡真才顯,真顯的時候才有般若妙智慧,會背了沒?要把它背下來,為什麼?你背下來就容易做,容易做就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唯一的方法,唯一的道路,不這樣做沒辦法啟發我們般若妙智慧。

   在玩電腦的人有沒有機會培養出般若妙智慧?有的話就是要把玩電腦的心整個都放下,他已經那麼熱衷在玩,放得下嘛?放不下,各位前賢我們放得下嘛?考慮考慮,放看看。捨不得也要捨,所以看我們的心有沒有堅定。假如我們想:「我一口氣不來,不放也要放」,那個心來做的話就容易。當我一口氣不來什麼事情都要放,那我現在就放,現在就當成我已經死掉了,容不容易?(容易),因為人心死掉了,道心就生了,所以我們在凡塵得失很難講。復歸於嬰兒的時候,已經恢復到我們的本來,已經歸到我們的源頭。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白表示非常順利,黑表示黑暗面,晦暗。白表示榮華富貴,黑表示貧窮貧賤,就是什麼都沒有。要了解,白就是白天,黑就是黑夜晚上。我們凡塵有沒有這兩邊的對待?(有),不但有還很明顯。我們要不著於白也不著於黑,就是中道,我們把兩邊都能夠知守,能夠知能夠守我們就已經在中道之中了。能夠進入中道,所做所為就不會有虧欠,既然都不虧欠就是不造業,不造業就不受苦。所以知白守黑跟上面知雄守雌是相同意思,都是兩面。「為天下式」,就是天下的一個模範法則。已經有規範法則,我們就容易遵循,容易去做去行持,所以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為天下的模範,常德不忒,就是沒有兩樣,常德就不會變化。

復歸於無極

    又歸到於無極。無極,一無到極點的時候,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狀態,就已經回歸回來了,沒有相對待。所以有句話叫「知得一萬事畢」,一圈起來就是一個圓圈,圓圈就代表無極,從無極然後兩儀四相八卦,相綜相錯八八六十四,一個卦氣完成,天地之間的定數就出來,因為有這個定數,所以了解,凡塵都有一個規範,自然有自然的規範,白天過去一定就是黑夜,春天過去就是夏天,都有一個規範,我們按照自然的規範去做去行持,自然跟天地的常德一樣,既然跟天地一樣我們不造業,既然不造業就不受苦。大概後學怎麼講也都講這樣,不造業就不受苦,我們會受苦就是我們自己造業,為什麼造業?就是因為迷惑,起惑就造業,為什麼迷惑?就是沒有研究道理,為什麼沒有研究道理?就是沒有時間,為什麼沒有時間?就是要趕快賺錢。是不是這樣?為什麼要賺錢?要吃飯。

    假如我們有志於道(有志向像這個道本體來研究來進行來實踐),那個都是可以達到的,他對吃好吃壞不在意,有得吃就好。可是我們現在嘴巴很挑剔,不好的就吃不下,一定要吃好的,所以當時應該不讓我們吃好,都吃的不好就好了,因為有吃過好吃的,就糟糕了,有經驗了,拿不好吃的來就吃不下。所以我們口腹之慾影響到我們整個心的變化。要了解口腹之慾,貪嘴巴的口感多好,請問有多長的距離?三吋而已,有沒有說吃下去很好吃,再趕快吐吃來再吃一次?只要一經過喉嚨以後,東西都變味了,再吐出來你就咀嚼不下去了。所以貪那麼一點點,只要進入我們肚子裡面…,所以我們的肚子在做什麼?台灣話叫做結賽(台語)

    有位老師父耳朵重,人家講話都聽不到,然後就批評老師父結賽,這句罵老師父的話老師父竟然聽到了,老師父說「你什麼時候開悟了,你怎麼知道我兩隻腳,撐一個糞桶,正在裝糞」,所以不要貪口腹之慾,口腹之慾對我們來講是造業的源頭,為了貪好吃結果一些業都種下來。所以在凡塵這些現象都是變化無常而且都是很短暫,我們一生真的很短,不過百年,北瞿蘆洲的人說南贍部洲的人夭壽(夭壽就是壽命很短),才短短百年一百歲而已,北瞿蘆洲的平均壽命一千歲,所以以我們現在一百歲的壽命來想一千歲的壽命,想得到嘛?不知道幾歲結婚?然後佛講,我們人類的壽命最短的時候是十歲,當壽命是十歲的時候什麼時候要結婚?不結婚就沒辦法傳宗接代,所以十歲的壽命當中也要結婚,因為命太短了,天地生的物質雖然可以養生,可是也有毒,會害我們沒辦法長存,十歲就死了,所以就有心行善,然後一百年又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四千歲,我們人壽命最高八萬四千歲,那時候因為做的太好了,又起歹念開始做壞,做壞也一樣,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再恢復到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劫,這樣一劫多久?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一劫就這麼久了,那我們萬劫都沒辦法恢復,那一劫要多久?回去的時候用計算機算看看一劫多久,一增一減(×2)(84000-10)×100×2=16798000,所以佛講這個劫的年限,真的是頭大。

    然後阿增祇劫,各位知道怎麼算嘛?一劫是個位數,當到一千萬劫的時候叫做那由他,然後那由他又是一個個位數,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千萬的那由他叫做一個蘋婆,然後蘋婆又是個位數,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千萬的蘋婆叫做一個迦他,然後迦他又是個位數,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千萬的迦他叫做一個阿增祇劫,這樣一個阿增祇劫多久?回去的時候算算看,我們眾生畢竟成佛

    後面加一句話「經過三個阿增祇劫」,三個而已喔!然後釋迦牟尼佛自己本身修持,把三個變成無量阿增祇劫,這樣多久?所以以往這些仙佛的用心,他們經過無量的阿增祇劫修來的這些殊勝法門,教導我們眾生來修,你看我們幸不幸福?(幸福),能夠聽到這些法門,是經過無量的阿增祇劫所修出來的。

   所以後學那時候看這些說話,真的都是掉眼淚,現在的人哪有用心,看了就跟小孩子講那是卡通,都不會相信,可是因為後學看大藏經,大藏經非常大且一百冊(一百本),一本一千元,一百本就十萬元,光目錄就三本(介紹裡面內容的目錄),所以共一百零三本。以往後學去看的時候,書店都是要後學買整套,後學哪有那麼多錢,一方面縱然有了,後學也搬不回去,那很重的。

    後來台中有家書店有分開賣,(把一百本分開賣,你去訂你要哪一本,書店就會把你要的書跟印刷廠拿,要求印刷廠印製哪一本),大概一個禮拜,書來了就會打電話告知你來拿,可是一本要加兩百元,共一千兩百元,所以後學就買回來看,因為裡面全部都沒有解說,都是佛講的經文,所以一直看,看久了,那都要看很久,一本我們大概一年都看不完,各位就可以知道很多。

    看到裡面佛有講,佛已經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已經修成了,可是等不到佛來給他授記,以往就是成就的佛給後來的佛授記,他說他已經修成了,怎麼沒有一個佛要來給他授記,再經過大概有五百世,又是很久的時間,一世大概一百年,他又經過五百世,然後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他住相,住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個法這麼好,我怎麼可以讓它失掉,不能失掉它」,只有住在這裡喔,結果所有成就的佛不給他授記,他把這個讓它成就的這個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好了放掉了,整個都不要,燃燈佛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名記載大藏經裡面。

    因為後學就是看到,所以開始教人的時候,後學就教人先破除我相,再我們開始學法相也不要,這樣我執、法執兩個同時都去掉,沒有我執、沒有法執,直接進入佛性全體呈現,就是讓我們能夠成就,我們不是都求道了嘛?求道就是授記。

    我們都授記了耶,知道嘛?就是成就才授記,要知道那個可貴的地方「沒有我執、沒有法執」。所以看整個社會都有法在教人,你若按照我講的這樣去修,你就會成,有沒有法執?就是有法執。光你執著那個法就已經不成就。

   所以後學一講「你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有沒有法執?(沒有),全部妄都放下來了,一念都不生了,你不是說「有啊,我都在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你看那個法執就在萬緣放下之中,已經叫你放下了,奧不奧妙?不講還不知道喔,你所有學的一切,都在萬緣放下解決了,所以的法執都消失了,成不成就?(成就)所以從眾生的位階,一直修到佛的程度,都離不開這個殊勝的法

   這個就是經過無量阿僧祇劫修出來的,我們很榮幸一下子就接受到,可是不講的話也不知道,這都是很平常的。後學說光要摸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摸了三十年,誰有耐心去摸三十年,大概早就放棄了。要了解,不容易的地方所在,就是我們堅持的那個心,因為小學沒有畢業,所以比較容易保持那個笨的想法,我們說讀的多,大概就不會再堅持了。所以笨也有笨的好處,「歹歹馬也有一步踢(台語俚語)」。

    所以當我們復歸於無極的時候,就已經歸復到我們絕對體的佛性本體回來,無到極點(沒有),所以我們都會執著有,對無都不去探討,這個無的問題才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無=沒有)。所以天下萬物生於有,然後有生於無,天下的萬物都從有生出來,有從哪裡來,從無生出來。一百年前我們都沒有,我們都沒有在凡塵,都是無,完了以後,生出來,一百年後我們在哪裡?又歸無。所以從無而來又歸於無。

   要了解,我們在修持的時候,就是要你先到達無(極點),無的極點你已經到達了,那全部你都可以整個輪廓呈現,在你整個思想領域都了解了:「原來就是這樣」,所以佛性本體沒有形相(無相)。佛修證那麼久就講「虛空」,以虛空來比喻我們佛性本體,所以「虛空無相不拒絕諸相發揮」,我們佛性本體沒有形相(虛空無相),可是我們佛性本體不拒絕諸發揮,你要發揮出來山河大地、要發揮出來男生女生、要發揮出來所有萬物所有萬事,佛性都不拒絕、都讓你去發揮,所以從無生有。生有的時候,因為都很短暫,像我們身體不會超過百年,百年而已又歸到佛性本體回來,從無而來又歸於無。了解嘛?整個輪廓都呈現,我們整個來龍去脈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之間,要減少摩擦、要減少障礙,就是呈現短暫的時間裡面,就是要能夠通順,通順就跟道相合,阻塞摩擦障礙就跟道違背,跟道違背是我們自找苦吃。我們已經違背就沒辦法(因為你從無而來就歸到無),那時候就要有之中六道輪迴。所以研究性理心法對這些觀念大概都沒有接近過,所以我們要去熟悉,這是我們本來具有的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講的這些是祂顯現的功能作用,我們本體沒有了解,功能作用當然更不了解。那我們現在本體知道,功能作用愈顯現出來,愈顯現出來我們會愈了解佛性這麼奧妙。各位心裡會想「這要了解一定要一段時間,沒這麼快的」。

     可是只要你有接受,你又能夠反覆的聽,現在我們講道德經,今天是第二十一片,當我們到第二十五次的時候,剛好是五十片的CD,五十片的CD剛好是我們小整理包一包,所以在我們第二十五片的時候會做出一個小整理包寄到這邊來,那時候各位再拿一包的小整理包五十片CD回去聽,你就可以聽的很熟,因為一片一片拿的話,回去不好整理,這整理包很好放,你一打開了,按照順序一二三四五六…,你要聽哪一片馬上就可拿出來,聽完又放回去,好整理又好攜帶,自己聽也好送給人也容易,整套都給你,都鼓勵各位拿。後面放的大概是金剛經,後學鼓勵各位拿回去聽,拿給親朋好友,因為親朋好友有機會聽到會很高興,你就拿回去。

    金剛經我們在這邊不講,因為有了就好,下次要講楞嚴經,楞嚴經經的名稱蠻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幾個字?二十個字,經名稱有二十個字,我們有簡稱的習慣就講「楞嚴經」,楞嚴經是屬於密教,顯教裡面沒有,後學眼前已經著手在寫,寫的就是講義是要給各位看,可是後學講的時候是按照經的經文講解,就跟講金剛經一樣,目前已經寫七十幾頁了,各位看了一定會恍然大悟,原來真心佛性就是這樣,先預告。楞嚴經的詳細,等到你拿到看到以後,你就會知道原來比金剛經還要詳細,說的非常明白。

 

剩下約27分,提問問題

  【問】:我們都講「我們彌勒祖師是在兜率天」,我們道場都講天佛院,兜率天跟天佛院有什麼差別?還有兜率天內院、外院有什麼差別?

劉芳村講師:

     好請坐,那個兜率天在欲界,欲界它有六個天,最低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它在須彌山的半腰。再上去就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我們在講的三十三天啦!三十三天它在須彌山的山頂,山頂依地而居住的,因為山頂它有東西南北然後個八天,四八三十二連中間那一天總共三十三,那麼中間那個領導者叫釋提梵音,有時候我們講叫做帝釋,我們時常會講像那個布袋戲講三十三天天外天,就以這個忉利天為主要啦!然後在上去就是「夜摩天」,夜摩天是依空而住,它已經不在地面了是依空,依照空間而住。 

   然後夜摩天再上去就是「兜率天」,那兜率天我們了解彌勒祖師祂還沒有掌天盤的時候就是掌管兜率天,那麼兜率天有分「內院跟外院」,外院就是比較程度低功德比較小的在聽聞講經說法,然後內院就是程度比較高進到內院去聽講經說法,那個內院是我們彌勒祖師本身在講經說法,外院就是化身在講經說法,所以那個有差別。

    那麼再上去叫做「樂變化天」這個是欲界的第五天,再上去叫做「他化自在天」第六天,也就是「魔醯首羅天」就是波旬魔王在住的天,所以我們整個欲界在魔王管轄的天下,都歸他管,波旬很貪戀凡塵,他希望我們凡塵眾生都不要修道,都當他的魔子麼孫啦!只要我們發心修道就會把魔宮打破,我們住的宮殿那個都是魔宮,了解意思嗎?我們住的地方都是魔宮,你看那個他化自在天它所變化的自在天,就是魔王波旬他住的。

    那我們瞭解說彌勒祖師在管理兜率天,那天佛院呢就是我們整個宇宙之間,就是彌勒祖師在掌管,所以只要是我們成就了就到天佛院,那我們現在是沾到上天大開普渡啦!那因為上天有跟我們說只要你有接受授記,就是求道點道,那有點道以後你就有萬八逍遙,就是一個元會裡面十二分之一的一萬零八百年,那麼一萬零八百年之中假如我們已經歸空死亡了,你就到天佛院去

    那假如說我們在凡塵做得不好有一些罪過,就在天佛院裡面再修啦!去天佛院修。在這一萬零八百年之中讓你不再這個地獄受苦。可是是超出一萬零八百年上天就不會要求說你要怎麼樣?不會,那個時機已經過了一萬零八百年了。

    所以後學一直鼓勵我們本身修,修到佛的程度就超出萬八逍遙,一萬零八百年那個逍遙,一萬零八百年在我們現在有身體來講很久,可是在我們佛性來講祂是剎那,一剎那就經過了

    所以要藉著現在有身體的時候借假修真,我們假的身體有真的佛性,那個真的佛性在主宰我們的視聽言動,那個佛性一定要修到恢復光明,不是光明寂照遍河沙嗎?忘了啊!才剛講沒多久,那個張拙秀才悟道偈不是第一句就講嘛光明寂照遍河沙有沒有?()所以我們現在修的時候就是恢復祂的光明,寂照,寂:佛性本體。照:就是佛性功能作用寂照能夠遍整個佛世界這個就叫成就啦!已經成就。那成就就超出萬八逍遙,就不只有一萬零八百年。這樣了解嗎?

    所以我們要了解人類生存在有形有象的地球還有兩個元會,然後人滅天地渾沌,下一個元會開天闢地人類再降世,所以有求道他沒有修等到人類降世的時候他們又來凡塵,因為有經過六道輪迴的人都知道很苦,不來,那不來,不來誰要來?就是有求沒有修的這一些人來,那假如說沒有求道你在凡塵好事都不做那就變碎靈,靈粉碎,那靈粉碎就變成螞蟻蚊蟲是不是很小?那牠要集靈,集靈以後才會有人的身體,才會有禽獸動物的身體,那要很久的時間牠才會集靈,因為牠所出生的小動物要全部死光光啦!那出生的小動物早點出生早點死,晚一點出生晚一點死對不對?要等到全部死光光很難得,變成沒有同時死就沒辦法集靈,沒有集靈就沒有大的形象的身體,所以我們瞭解說你在凡塵都為非作歹還非常逍遙,覺得非常了不起那個很可憐的,要知道那個後果。

    那在凡塵有修的就可以保持這個大的形象在,下一個元會還可以來將世,所以我們那個皇母訓子十戒不是說三山坡嗎老母把我們仙衣仙鞋收回去了,那個是講好聽啦!讓我們比較不會難過,其實是我們自己本身造的業,有那個業我們才會來凡塵現象。

   所以瞭解說現在彌勒祖師掌天盤,那個欲界的兜率天不是祂在管理,不是祂在管理那是誰在管理?也是祂在管理啊!佛不是千百億化身嗎?你看法會的時候各處開法會,不是都是我們活佛老師來跟我們結緣嘛!那怎麼有這麼多老師啊?就是這樣啦!這樣了解了嗎?(了解)

    兜率天也是彌勒祖師掌管只是那個時候祂是「補處大士」就是還沒有佛的名分,所以祂管理欲界的兜率天,那現在已經是佛的名份祂掌天盤,這樣有了解了喔!所以天佛院跟那個彌勒內院是不同的。

    我們回去要回去彌勒內院?就是去欲界的兜率天要不要?所以很多都會笑我們說:你求道都到欲界第四天而已啊!不對啦!他那個認知錯誤。

   【問】:劉講師請問後學之前有看過一部經典「彌勒上升經」,也是講修到欲界兜率天的時候,聽聞彌勒菩薩說法就會得到無生法忍。請問什麼叫無生法忍。

劉芳村講師:

   那個無生法忍就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修,在金剛經裡面就有記載從四個果位都不住相,那你到達那四個果位的時候就是已經得到無生法忍,各位都沒有聽金剛裡面內容有沒有?那個須陀含、斯陀含、阿那含跟阿羅漢那個四個果位,那我們要了解說得到無生法忍才能夠成就ㄟ我們這裡有兵營喔!(台語)哈哈~(現場手機聲響奏軍樂)

   這個無生法忍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叫無生,那「無生法」就是已經得到了,已經了解佛性本體了,然後那個忍耐的忍,在這個佛教來講那個忍耐佛教都講沒有你我他,所以沒有欺負的人也沒受欺負的人,都沒有,那為什麼要用忍耐呢?所以它那個忍是「安住不動」就是安忍,你安住在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上面,心都不動了叫做無生法忍。

     所以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已經得到無生法忍,了解意思嗎?得到無生法忍就是阿羅漢→然後一直到菩薩→一直到佛,全部都具備,俱備得到無生法忍。都有,都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叫無生法忍

    所以我們把它合起來以後我們又多一個可以講,人家問你說你去求道、修道得到什麼?得到無生法忍。然後又可以解說無生就無滅,沒有生滅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沒有生滅。那在沒有法的生滅裡面已經安住不動了,都能夠保有祂,這樣就可以以成就。

  【問】:後學想要問有關於南極老仙翁成道,他是率領上、中、下八仙,……(聽不清楚)……混沌七次,後學在道場法會常常會看到南極老仙翁來慈悲,查資料這方面比較少,想要了解一下關於南極老仙翁的故事。

劉芳村講師:

   因為這個南極老仙翁借竅來都呼叫我們寶寶,好像我們都變得很小,所以我們瞭解說南極老仙翁祂老人家很慈悲說:自我成道以來天地已經混沌七次了。就是見到七次天地渾沌的元會啦!

   所以我們就瞭解說已經,經過七次的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就已經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可是我們已經迷昧這麼久了都沒有追求、都沒有修,所以了解到帶領的上、中、下的各八仙來凡塵結緣,那我們要了解說這個是過程,都是一個過程啦!

   我們要了解說比較能夠掌道盤那個在凡塵能夠領導一方,都是修證者倒裝來做的事啦!所以我們說那個已經修證以後對眾生的關懷並沒有擱下,祂會更積極的渡化他們。

那我們要了解那個「南極」,

:就是皈依。皈依到無極的頂點,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復歸於極,所以它是形容我們從無始以來已經在凡塵輪迴太久了,我們迷失太久。

   然後這個上、中、下各八仙這個都是在凡塵有經過修道,他們修道的過程我們眾生多多少少都有耳聞啦!都有聽到,然後祂帶領他們來跟眾生結緣,讓眾生也效法他們在凡塵的一些作為,能夠啟發那個三心能夠渡化眾生能夠去修持,這個都是在形象之中它所包含的意思。

     那我們說無始添增沒有開始,沒有添增那個是誰?也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啦!所以要了解說在講的都是要我們追求我們的根本、我們的本來。他把他們帶來也讓我們能夠去反省、能夠去觀察、能夠去實踐。所以南極仙翁每一次來的時候都很慈悲,形象都是很老邁樣子,也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啦!只要有形象就一定會老,有形象也一定會死!所以那個追求不會死的,我們從那個表現以及言談之中,我們就會知道說諸天仙佛都在用盡心機幫助我們修道,啟發我們那個三心是這個樣子。 那假如再編一個故事來講那個都是畫蛇添足啦!

    【問】:……(聽不清楚)有一個道親因為官司纏身…(聽不清楚),是不是與因果有關係?…(聽不清楚)不生不滅的佛性…,能夠逢兇化解,遇難呈祥。

劉芳村講師:

   哈哈~你把佛性拿到那裡,當然啦我們都會遇到事情很多都是業力現前,我們自己造的業那個業已經成熟了,成熟讓我們去了這個業,所以我們就要培養那個「歡喜心甘願受」只要是自己遭遇的就要自己去承擔,不管合不合理都去承擔,然後你承擔把那個事情處裡過了,之後那個業障就已經了掉了,那往後就清了啦!

   所以不能用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求說這一些事情都擺平,這樣祂會很委屈,所以我們要了解祂是超越所有現象的,那我們遭遇都是在現象之中,所以現象都是虛幻不實,那遇到不如意的現象還是要樂意的去面對。只要面對過了就好,這樣回答好嗎?

   【再問】:他是被冤枉的。

劉芳村講師:

   冤枉的,那他是以前也冤枉別人,現在被人冤枉回來,就是回報啦!現在被冤枉就是以前曾經冤枉別人,沒有證實真的硬跟人家說是真的,不是這一生做的事就是前一生做的事,現在回報讓你去體會。還有兩分鐘。 

  【問】:我們在道場裡面都講內聖外王,後學有看到仙佛慈悲的訓文說「內德不彰,外功再多等於零」,這樣的話,我們在今生修,然後很不幸的沒找到我們的內聖,這樣我們萬八年,就是只享萬八年,是不是這樣?

劉芳村講師:

   各位前賢我們不用顧忌說有沒有達到內聖,這個沒有人保證啦!只是我們盡力去做,那個內聖我們是可以做的就是從那個八條目格除心中的物欲,心中沒有事、心中沒有物,沒有了。格了,都全部格除,那格除了以後我們就會致知,知道,那個知道已經超越現象就是從佛性發揮出來的知。所以那個知沒有兩邊就是一個本體,所以那個致知的知就是正知正見也就是佛知佛見。

    然後從正知發揮出來就誠,誠意,我們要了解說那個誠意就很重要啦!我們對人誠不誠意我們自己知道,對事誠不誠意自己知道,那你意很誠了就發揮天性,意誠然後心就正,你的心正所行都是正確,心正以後身就修,身修家就齊,家齊就治國平天下。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方向去做就叫內聖。內聖的功夫不是很困難啦!照你那樣說好像是很困難喔要怎麼達到啊!

    所以我們只要去做就不管達不達到,只要你努力做,做一分就一分啦!你只要努力一分妄就少掉一分,就會接近佛性,那你能夠做十分去掉妄那你就十分的接近佛性,那個就是我們追求的內聖,內聖功夫有了外王自然就達到。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a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797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