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情人、夢
2008/03/05 23:47:58瀏覽1896|回應0|推薦15

早聽說日本連續劇《交響情人夢》好看,直到過年假期,才得空一口氣看完。據說,憑這一部連續劇,振興了日本古典音樂;但要創造這樣流行文化力量,卻非易事。

《交響情人夢》源自日本漫畫《如歌的野田惠》,故事主角是邋遢的鋼琴天才女孩野田惠。她愛上大學裡的學長千秋真一,凡事追求完美的音樂才子,兩人在戀愛滋長過程中,同時向自己的音樂人生前進。這套漫畫在2006年被日本富士電台拍成電視連續劇播出,隔年又再改拍成卡通。走紅的漫畫,創造連續劇在日本將近20%的高收視率,這股熱潮又回頭促銷漫畫,在日本狂賣兩千五百萬冊。

《交響情人夢》故事中,音樂自然少不了。野田惠過目不忘,再難的樂譜一看就能記得;千秋真一是才華洋溢的青年指揮家,隨著劇情發展,片中用了許多古典音樂素材,至今日本出版近十張各式相關曲目的專輯CD專輯。例如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蓋希文《藍色狂想曲》,還有許多莫札特、舒伯特、蕭邦的鋼琴曲等,都因為連續劇的播出而家喻戶曉。紅遍世界的家庭遊樂器Wii,特別推出樂團指揮遊戲,遊戲者對著電視比畫Wii遙控棒,可以指揮交響樂團演奏。

《交響情人夢》創造的流行,在日本稱為「野田惠現象」。現在已經有一支交響樂團,固定演出劇中音樂作品,搭配電視劇畫面以及特殊設計的現場效果,場場爆滿,預售票賣到三個月以後。連續中對古典音樂的介紹,讓古典音樂成了流行音樂,年輕人對古典音樂產生好奇與好感,聽音樂會、買CD甚至學樂器的人口增加。熱情劇迷組團,花費大約每人十萬元台幣代價,飛到法國巴黎及捷克的布拉格,觀賞連續劇拍攝現場,成為劇中音樂會的現場聽眾。

《交響情人夢》也紅到台灣,除了電視劇和漫畫,台北愛樂室內暨管弦樂團去年以《交響情人夢》為題材舉辦音樂會,近二千張票三天內賣完,主辦單位最後開放「星光場」,在戶外做音樂廳內的實況轉播。

「野田惠現象」帶動的古典音樂風潮,可以看到日本操作流行文化的技巧和創意。探究這部戲走紅的原因,在表面的帥哥美女青澀愛情之外,原著作者細心處理了年輕學生的焦慮、浪漫、理想和天真等情懷,包括親情的互動、愛情的渴望、友情的尋求和對未來生涯的茫然與期望,這些都與年輕人的生涯經驗共鳴,深刻打動觀眾的心。

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是,劇中不斷強調用心、投入、誠意等價值,例如青年指揮千秋真一遇到挫敗,想起老師訓誨「要對音樂全神投注」;或指揮樂團失利,領略到「先要學會尊重團員、而後才能得到最好的音樂」。這些態度,都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它不著痕跡的貫徹其中,增添了劇本深度,也成為對觀眾的提醒。

類似的價值觀例如誠懇、專注投入等,在許多日本漫畫和電視劇出現,形成日本流行文化的特徵;反而流行的韓劇除了《大長今》等少數製作,看不到其中貫穿的文化價值,而這正是日本流行文化的力量所在,將能夠獲得認同的價值,鑲入觀眾對日本的認知裡,形成對日本的認同。這文化印象的塑造,讓日本流行文化輸出世界後,成功為自己創造了最有利的形象,帶動更多產業的商機。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dyfish&aid=167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