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07 21:36:52瀏覽747|回應1|推薦29 | |
《淮南子.詮言訓》:「君子為善,不能使福必來;不為非,而不能使禍無至。」 也就是說,善惡與福禍沒有必然的關係。 禍福是客觀的,有其外在的客觀環境與條件,如果一個有德者遭受橫禍,並非主觀人為所造成的,有道者稱此遭遇為「命」 因此強調「知命者不憂」。 知禍福為身外之物,故能不迎不拒,因為心安理得,故能窮而不憂。 君子固窮而不憂,知命而俟命,深知禍福不在自己可以完全掌握中,故能閒居而快樂,貧而無怨,富而無驕。 知天命者,不受禍福所困擾,故言行、動靜皆能依循道理,不會喜怒無常。
雖說,一切由命,但並不是沒有扭轉餘地。 《說苑.君道》:「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講的是為政者若能勤政愛民,雖有禍福的預兆,仍可趨吉避凶。
《說苑.敬慎》:做好「1以仁待人,溫柔敦厚;2遵守誠信;3富貴時不驕傲;4謙恭謹慎;5心胸寬闊,內心寧靜。」等五點。就不會遭逢凶咎。為人處事,謙虛恭敬,不違禮法,就沒有災禍。故存亡、吉凶、禍福,全在於自己的作為。
《說苑.貴德》:「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說苑.雜言》引孔子困於陳、蔡之間。弟子面有饑色,孔子讀書不輟。子路諫言:「俗話說,人為善,天報以福;人為不善,天報以禍。夫子修德累善已久,是否還有未盡之行,為何如此困頓?」。 孔子回:並不是所有的智者都能預知一切。古今多少博學志士,時機不濟比比皆是,豈獨孔丘一人?賢或不肖,是才能問題;做或不做,是個人的問題;遇上或沒有遇上,是時機的問題;生或死,是命的問題。一個有才能的人,若懷才不遇,也沒有一番作為;若有才能,又能遇上好時機,得君王賞識,委以重任,則治國安民有何困難?
所以君子要精思力踐,修養道德,增進才能,等待時機。而讀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在貧窮的時候不會感到困頓,在憂苦的時候不會精神崩潰,且能預知禍福而不會迷惑。即《荀子.宥坐》所謂「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
#以上是109上選修的課程,期待修畢後能悟出一些道理來,達「寧靜致遠」之境。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