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17 21:48:50瀏覽539|回應1|推薦25 | |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於人有道德本性,此道德本性展現在臨事時可以知善知惡,為善除惡的本心,也就是「良心」。 孟子「性善論」中的「性」,是指「人之所以成為人」的特性,此特性即「有些事物哪怕可以滿足我們的慾望,但是我們會認為它違背了某些原則而拒絕去做它」這種特性就是「道德本性」。
自然而然的「本性」猶如現在說的「本能」,它是建立在感官以上,以慾望滿足為目的,這一點人和禽獸沒有二樣。 荀子「性惡論」中的「性」指的就是這種自然而然的「本性」。視人性和動物的本性無差異,純以慾望本能來行動。
孟子認為人性之善,好像水性是往下流的,這是自然之理,有人稱之為「人性善向論」。為何人性會善向呢?因為,人心有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仁義禮智四端,就是性善的源頭。 孟子雖然主張性善,但不否認人從其慾望會導致成惡,所以要擴養人本有之善性(四端),人原本便有知善知惡的能力,返回本心便可成善。
荀子雖然主張性惡,但不否認人可以為善,只是為善不是本能使然,必須透過外在規範力量,所以要以外在的教化、藉助於外在的權威,來馴化這種本性。 荀子雖然認為人的本性與禽獸無異,但哪怕人在做壞事時,也知道自己在做壞事,若經由法律規範的約束也能從善。這就是人異於禽獸的地方。
換言之,若人一味順著慾望行事,連法律也約束不了,那麼與禽獸何異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