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1 22:02:26瀏覽2104|回應0|推薦18 | |
「善惡無分總喪軀,只因戲語釀災危。勸君出語須誠實,口舌從來是禍基。」 宋代話本「錯斬崔寧」選自「京本通俗小說」第十五卷。明.馮夢龍將故事略作修改後題名為「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編入「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清.朱素臣也以此故事為本編為「十五貫傳奇」又名「雙熊夢」;崑劇「十五貫」、作家朱西甯的「破曉時分」也是脫胎於「錯斬崔寧」。足見此故事之通俗性。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就是因為有太多的巧合才會衍生出這麼一樁「錯斬」的公案。到底是怎麼個巧法呢?且聽小魚兒細說分明… 話說,這導致錯斬公案的始作俑者「劉貴」娶妻王氏,因無子嗣故而再納陳二姐為妾。劉貴雖承祖業但不善經營,坐困愁城、坐吃山空。丈人不捨女兒受累,趁著壽宴之日資助劉貴十五貫錢作為營生本金。當夜王氏留宿娘家,劉貴於歸途中遇友人同飲數杯後帶著七分醉意,步履蹣跚的回到家中已是點燈時分。陳二姐獨自一人在家無聊的打起盹來,待聽得敲門聲時劉貴已十分不奈。故而戲言懷中的十五貫錢是賣陳二姐所得。陳二姐將信將疑,劉貴又已醉倒不好細問,為恐日後難再相見,只好夜奔娘家告之真相。陳二姐在情急、慌亂之下出門,這大門只是拽上卻未關合,適時來了一個輸了錢的歹徒,趁虛而入殺了劉貴並拿走了那十五貫錢。 那陳二姐當夜在鄰舍朱三老兒家借宿,一早便匆匆趕往娘家,三步併作二步走,行不到二里,腳已疼得走不動了,坐在路傍休息。適時來了一位頭戴萬字頭巾的青年崔寧,崔寧上前詢問緣由,兩人不約而同的都要前往禇家堂,因此便結伴而行。 且說,天亮後大家發現劉貴慘死,身邊的十五貫錢又不翼而飛。眾人一方面通知劉妻王氏,另方面聚眾追趕陳二姐。當追上陳二姐時,眼見陳二姐與崔寧二人並肩而行、有說有笑,眾人便上前質問。崔寧雖再三辯解兩人只是同路、同行,並無他意。偏偏崔寧賣絲的錢恰好為十五貫,與劉貴被偷走的錢不謀而合,於是被眾人扭往官府治罪。 由於以上的種種巧合,再加上朱三老兒唯恐捲入殺人命案中,不肯為陳二姐作證;而且王氏也強勢的誣陷小娘子「不守婦道」及昏官誤判。才會造成這起冤案。 …………………………………………………………………………… 「志誠張主管」選自「京本通俗小說」第十三卷。明.馮夢龍將它改編、整理,蒐入「警世通言」第十六卷。題名為「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又作「張主管志誠脫奇禍」;南戲亦有「志誠主管鬼情集」。本篇是屬於煙粉類小說。 北宋時開封有位名叫張士廉的員外,開了間胭脂絨線鋪。年過六旬卻娶了年輕貌美、王招宣府被遣出的小夫人為妻。小夫人原以為嫁的是位年少當家,見了面才知被騙,偏這張士廉新婚沒幾日,腰便添疼,眼便添淚,耳便添聾,鼻便添涕。這讓小夫人更加怨苦不已。 張員外家有位年輕主管叫張勝,為人正直、守本分,小夫人移情此人,不時贈與衣物和金銀,張勝為避嫌與母親商議後便離職求去。時至元宵,張勝上街賞花燈卻見東家張府被查封。回家途中又遇小夫人攜108顆西珠來乞求收容。張母答應暫時收留,張勝便賣珠開店,雖然小夫人對張勝愛慕極深,每每欲投懷送抱,但張勝仍以主母之禮相待。 清明節後,張勝到金明池遊玩,巧遇東家張士廉,才知小夫人偷了王招宣府的108顆西珠連累員外被抄家,小夫人亦自縊身亡,而在張勝家中的其實是小夫人的亡魂。後來張勝贖回西珠還王招宣府,免了張員外之罪,因感念小夫人的深情也請道士做醮追薦小夫人。 …………………………………………………………………………… 對照以上兩篇小說, 崔寧處於「啞子謾嘗黃蘗味,難將苦口對人言」的困境。最後落得身首異處。 而張勝卻贏得讚美詩一首: 「誰不貪財不愛淫?始終難染正人心。少年得似張主管,鬼禍人非兩不侵。」 禍福關鍵在於是否懂得避嫌。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