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人、貓熊、貘屏贊!
2006/10/17 15:36:09瀏覽903|回應0|推薦0

我可是無黨無派的!

 

白居易 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西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

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為兵,範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剗(音:產)?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

近來最火紅的動物,當屬貓熊莫屬。中國古代,牠的別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繪的頗多(附註:太平御覽九百零八卷,獸部二十。有詳細資料),但最有趣與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贊」。文章的來由如下:白居易本來有頭痛的問題,延請畫工於屏風上,畫了貓熊的圖樣。為什麼呢?因為牠「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皮毛保溫、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後,頭不再因吹風所苦,所以寫了這篇「貘屏贊」以滋紀念。

至於內容的大意:貓熊吃鐵維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銅鐵的消耗亦少,貓熊飽食終日,不亦快哉!後來、大量的銅鐵被鑄成兵器與造成佛像。貓熊就祇得挨餓了。白居易於此對這可愛的動物,報以同情。

實則,白居易字裡行間存有絃外之音:首先,山海經的有關「食鐵」的描繪,未必全然盡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對於銅鐵的運用亦頗有微詞,戰禍頻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隨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計,帝王能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怎會有銅鐵不足之虞?

附帶一提的,日本小說的藍本,正如文豪【谷崎潤一郎】的意見,認為短篇的小說東瀛文人或有佳作,但長篇的小說則多有中國文學的影子。而「貘屏贊」相似的故事,即為小泉八雲先生所收集編撰的「怪談」,其中的「畫貓的男孩」。不過、將壁上的貓兒,化成拯救男孩的忠心好友。同樣弄假成真,卻又似夢似幻,也頗具另番趣味。

最末,吾等思考貓熊吃銅鐵的原因。絕非牠真有「眾口鑠金」的本事,而牠代表無害、溫柔、可愛的形象,正為「化干戈為玉帛」的最佳使者。西方的白鴿,顧為和平象徵,但於巴蜀之地土生土長的貓熊,不是更為可親?且讓我們放開心胸,歡迎牠的到來!

 

相關連結:白居易集(附註:有四角號碼索引,可以找著貘屏贊)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go666&aid=4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