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7/06 21:43:49瀏覽962|回應0|推薦9 | |
首先、以為【中國文化教材】(孔孟學說)一旦改為選修,就會造成傳統道德的淪喪,文化精華的亡佚?我以為這是太多慮的。各位都知道【諸子百家】的存在,在戰國時期孔孟學說並非唯一的鐵則,中華文化本不限於孔孟。更何況、看看古代的【刑法】,就可以明白我國的帝王治術乃【外儒內法】:光以仁義何以勸盜跖?沒有法律怎能單以道德做準繩? 其次、認定文言文的比重過低。以往的課本古文很妙:打開來掃過一遍,就只發現中國人的【祭文】超多。那兒有【祭十二郎】、【祭妹文】,這又有【瀧岡阡表】。這樣的教材、怎能不讓學子們搖頭,大減學習興致?真有意義的:范縝【神滅論】,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前者破除迷信、後者叫人持之以恆;這些準則直至今日皆有可觀。古文若教材精選、學子精讀,又何須計較一定多少篇幅? 再來、文法謬誤與錯別字及【火星文】,老師們歸咎於電腦與網路語言。我則完全同意。以前的國文教學,大家常犯的錯誤是極少見的【成語】或是【破音字】。例如:【滑稽】就不唸作【ㄏㄨㄚˊ稽】,但這些錯誤尚且無傷大雅;在寫作與文書表達時,難見的字詞可省略且亦無破音字錯誤的困擾。但由前篇報導可知、電腦只求【達意】的溝通,搬到現實的書寫來、確實造成困擾。或許有些人著重學測【作文】成績的好壞?我想、那將會是此年輕世代一生最大的損失。失去了基礎的文法、或是用字遣詞的精準;在未來的學術著作、企劃書、甚至思辨能力都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沒有此良好的訓練,等於接近古典文學的機會。 以上是老師方面的觀點簡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