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掰掰?【前言中篇】
2006/07/06 21:39:40瀏覽843|回應0|推薦3

廢文化基本教材 教育界憂心「孔子在哭泣」

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在高雄女中舉辦「孔子在哭泣─談文化經典之流失」座談會,討論高中95學年度課程暫行綱要修訂問題,教育界人士對高中國文節數減少、刪除文化基本教材感到憂心;雄女學生認為廢教文化基本教材,是學生的損失。


聯盟要求教育部儘速修訂95學年度課程暫行綱要中的錯誤,如把論語、孟子列為選修,縮減國文授課時數;國文教師與教育界人士大聲疾呼,廢教「文化基本教材」無異斬斷老祖宗智慧的傳承。


高雄女中國文教師林立瓊表示,改學生作文及週記時,發現學生將「真的假的」中的「的」字誤寫成「得到」的「得」,比例高達20%至30%,「連雄女的學生都會犯這麼嚴重的錯誤,其他學生國語文程度可能更低落了!」


雄女校長余碧芬指出,高中國文授課節數目前的5節課已不夠老師教導學生寫作技巧及內涵,如果再刪去1節課,學生以後可能連論文和研究報告都寫不好。


律師洪條根認為,要搶救國文教育,國文教師需要展現更多的參與熱忱。台灣的政治人物普遍缺乏文學內涵,認為兩岸的武力沒得比,「只有文化能讓大陸跟著台灣走。」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教育部中教司司長陳益興表示,九五暫綱是專案小組經歷多次專業審查,並徵詢各界意見才發布;九五暫綱絕非教育部長或任何人可以擅自決定更改或停止,所以會如期實施。


陳益興說,九五暫綱文言文比例仍超過一半,並未大幅縮減;另外教育部已建置文言文學習網站,並加強推動課外閱讀,都是希望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高中國文從實施周休二日後,就調整為每周4節,九五暫綱的規劃與現行課程標準相同,並非由每周5節調降為4節。


【2005/09/29 聯合報】


企業痛苦篇》員工國學程度差 老闆開罵聽不懂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七年級生開始陸續進入職場,企業主普遍發現新人類表現欲望很強、也很大膽,但國文程度太差,提不出稍具深度的企劃案。有老闆用成語指責七年級員工,員工竟然聽不懂。


高科技業者因為注重數理和寫程式的能力,七年級生只要吃苦耐勞,能寫程式就過關。不過,在一些公關、廣告等需要大量使用文字的行業中,七年級生的國語文程度就令主管相當頭大。


一位公關公司主管指出,現在的新人和過去進用的新人「程度有差」。如果是寫消費性的計畫報告就還好,但只要篇幅長一點的分析式文案,就寫不出有深度的句子。


也有傳播公司主管說,有些新人類很勤奮的上網路找各種相關文章,「貼」成一篇,但常前言不對後語,邏輯也不通,結論還離題。


更好笑的是,現在的中文輸入系統普遍會將錯字或別字更正,但有七年級生太相信自己的中文程度「應該不會錯」,硬是把對的改成錯的,於是「耿耿於懷」變成了「梗梗於懷」,成為辦公室裡的笑話。


雖然文字不夠通順,不過新人類很勇於肢體表現。不少企業主都認為,七年級的新人類比較敢表現,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往往已經有擔任demo girl(展示女郎),或在學校就已經有舞台主持的經驗。只是對於正式的簡報,因為文字能力差,新人類多數不會花很多時間把簡報內容思考得很周延。


【2005/09/29 聯合報】


家長憂心篇》要不要補作文 親子鬧意見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明年國中基測要加考作文,許多家長到處打聽如何才能增進孩子寫作實力,也有父母看得很開,「現在的孩子,不是要他做啥就會聽話的,順其自然」。


北市的李太太說,去年教育部宣布明年基測要加考作文後,他要讀國三的兒子加補作文,兒子不願意,兩人為此鬧了一陣子不說話,後來教育部說明年是試辦,不計入正式成績,她才鬆了一口氣。


女兒就讀私立國中二年級的陳先生贊成基測考作文,他的理由是,現在孩子的作文太差了,不考不讀。也有女兒讀國二的陳太太說,「別的孩子都去補習了,我們家小孩不補,萬一考不好失分,台北市競爭這麼激烈,會差好幾個志願哩。」


台北縣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表示,家長多不反對加考寫作測驗,但擔心評分的公正性,及弱勢學生若跟不上會變得更弱勢。她說,雖然教育部曾公布寫作測驗的評分方式及範例,但文章的好壞很主觀,如何公平評分,教育部應及早向家長說清楚。


【2005/09/29 聯合報】


認真寫報告 被懷疑抄襲

謝宛琳/大學生(台中市)


昨日六版報導現今學生作文程度低落,看完多位教授的意見,身為學生的我卻另有感觸。

高中時期,我對國文課本裡滿滿的文言文感到厭倦。整本課本學來學去,總在分辨「之乎者也」在不同語句的用法,或背誦繁瑣的註解。文言文確然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然而我們應該了解的不是典範所蘊含的精神嗎?現今社會使用白話文而非文言文,為什麼要一直拘泥於那些字句?


猶記得每次作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定了題目,接下來便由學生自行寫作,認真一點的教學也只是講解起承轉合,卻從未帶領學生欣賞一篇好文章。白話文雖然強調口語化,說話和文字表達畢竟不同。試問以這樣的國文教育,怎能怪學生文筆不佳?


大學時期,我以為科科考試的日子終於過去,可以快樂地以報告方式爭取高分。第一次交報告是大眾傳播通識課,我花了兩周找資料閱讀、設計問卷與完成報告,另一名同學則在最後一天拿書坐在電腦前照本宣科。結果,教授大力盛讚同學的報告,之後提到了我,居然說:「還不錯,是妳自己寫的嗎?」


雖然我相信總會有人認真看待學生的心血,而不是分辨不出抄襲和原創,但同樣的事一再重演:那些一看即知是在網路複製下來或從書上抄錄下來的報告,有些甚至因拼湊而導致前後語句不連貫,卻常能得到教授的青睞;而我們花費數星期辛苦寫成的報告,只能得到中等的分數。


誠心希望,當教授們悲嘆學生素質每下愈況的同時,也能想想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


【2005/09/30 聯合報】


中文越改越糟…什麼教改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看了昨日六版關於年輕人國文程度的報導,那種「火星字組合式」的文章,真令人笑中帶淚。往輕鬆處想:冷笑話般的排列文字,可當成無厘頭似的幽默;往遠處想時,一股酸楚湧上心頭,難道方塊字將被「火星文」取代,也將毀在這一代的手上嗎?


為何年輕人提到作文就「一個頭,兩個大」?不愛閱讀是其一,這從每年花在買書的金額可以得知;再者歸咎於電腦衝擊下特有文化,產生許多新新人類的原創語言,傳媒又推波助瀾;最重要的,當然是教育出了問題。現今不重視文言文,反以「拼湊式的地方語言」教學為重。試想:若無法理解古文之美,如何引申利用?加上非屬考試項目,在以升學率掛帥的台灣,誰還會重視呢?


筆者國中未畢業即保送士官學校,那個年代,士官普遍不重視學識,我不例外的從事黑手技術,也未讀書深造。退役後,以比敘高工學歷考上專科,四十三歲高齡重拾書包,當上全班最老的學生,靠的是國文成績全校第一,我非科班出身,應當是服役期間多聞薰習所致。


中文雖美,若不善於運用,也只是符號。寄語年輕人,平時應常閱讀、寫作,才不致產生畏懼,否則鐵定「拿起筆,重過鋤頭」。


究竟什麼樣的教改,把中文越改越糟?任何思考總是政治當道,要把年輕人帶到哪裡?教育部的大官們,是否深感愧疚?

【2005/09/30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go666&aid=3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