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11 04:21:53瀏覽2882|回應10|推薦87 | ||
這一定是命運的安排,上天的意旨,常常很相信這種沒頭沒腦的機緣,像上帝給的暗號。 近日因工作調動略感心浮氣燥,遂直入書店大採購,希望如以往藉此滿足與安撫亂走的心意。快巡一回低頭便見幫我出書的老東家知己圖書的新書『巴黎美食餐廳─老饕行程』,它的英文版書名更吸引人Gourmet Shops of Paris : An Epicurean Tour。 伊比鳩魯派之旅,貼切形容了出國的旅人追求幸福感的心念。伊比鳩魯 Epicurus(341-270 B.C)原是教人從憂懼中解脫,透過真理讓心靈平靜,後來流於頹廢,故今變成享樂主義者的代名詞,也就常被用以稱"頹廢派"或"老饕"了。 然後手一翻,91頁,一個名字畫面落入視野,這不就是前陣子百尋不得的店”PAUL”嗎? 一直以為PAUL這名字來自被我發現的位置--它在倫敦「聖保羅S't Paul圓頂教堂」前不遠處。饑腸轆轆的M與我見到這店,看一眼便決定進去,拜託,上午11點一堆人排隊、小小的麵包櫃台後擠了4-5個店員?當然要捧場看看。 於是,一排紮實豐腴的麵包迎向我們笑著,一時間難以取捨。最後挑了胖乎乎的藍莓派Blueberry Pie,一片折合臺幣140元左右,店員把它裝入一個漂亮的淺黃色有招牌圖案的小紙盒,附上一張厚厚的淺黃色有招牌圖案的餐巾紙。 ' 閒踱到聖保羅教堂前的石階,打開隨身攜帶的咖啡保溫壺,在鴿群饑餓豔羨的咕嚕聲中,M讓我先咬。 漬滿漿汁的粒狀莓肉塞滿了派皮的空間,鮮艷的反光在糖粉的襯色下呈現兩層不同的色澤。上面是酸甜的暗紅藍莓,下層是豔紅甜蜜的蔓越莓,一口下去軟滋滋中兩種風味,再加上外層因為出爐不久還保持脆薄口感的派皮,真是胃、口、心都感飽足。 這甜點差點讓我對英國的烘焙改觀,直到書店一見,原來PAUL是不折不扣來自法國的連鎖麵包店,光是巴黎就有40家,旗鑑店在普魯斯特老家Hausmann大道上。這證明,表情不多的倫敦人,還是得向法國來的美食屈服。 ' 以PAUL為名的店是Francis Holder1990年代所設,他自小失怙,1958年便與寡母做麵包維生,而家族則早自1889即已從事烘焙業。 Francis Holder的創意在於很早便推廣非白麵包如全麥、黑麥等142種材質麵包等,以及添加各種天然食材42口味進入麵包,甚至餐點所用的小餐包都有8種口味。PAUL使這些美食等級的好麵包,以聯鎖店型式走入家庭,但麵包仍然以祖傳法製作烘烤7小時而非大量製造。麵粉使用冬麥,不含防腐劑,使用前先放30天至成熟(參考老饕行程)。 ' 那麼倫敦有沒有好麵包?其實每晨都從旅館偷渡幾個小硬餐包與水煮蛋隨身攜帶,塗上傳統柑橘醬Marmalades後,陪我們渡過好幾個餓肚皮的行腳,伴隨路邊隨坐隨吃的隨興,味道還是頗不賴的。 在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一書,衣櫥中的王國裏,動物也正經八百地吃著塗marmalades的麵包。特地在愛丁堡買了罐1885英國老字號 Wilkin & Sons 一味掺入橘皮的柑橘醬,其家族製醬史還可上溯至1770,並且一路聽M告訴我,年輕時有個英國Marmalades樂團的歌 Reflection Of My Life。 新讀到的資訊或者無法改變命運,但歌詞提醒著我──怨尤之外生命依然值得賴活歹活。 Reflection Of My Life Marmalades The changing of sunlight to moonlight Reflections of my life Oh, how they fill my eyes The greetings of people in trouble Reflections of my life Oh, how they fill my mind *All my sorrow, sad tomorrows Take me back to my own home All my crying (all my crying) Fell I'm dying dying Take me back to my own home (oh I'm going home) I'm changing, arranging, I'm changing I'm changing everything Ah, everything around me The world is a bad place, a bad place A terrible place to live Oh, but I don't wanna die (引用文章當紐約遇上普羅旺斯:法國麵包人人愛 )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