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27 20:46:52瀏覽5524|回應5|推薦24 | |
眾人追打中, 想到一個沒有爭議的地方介紹大家臺北的Mr. PACO是多年來特殊節日常去的地方, 當初的好感來自它數十種進口啤酒, 價格亦不算貴, 還有數樣典型的西班牙甜點 最重要的是, 有好朋友的名字也是PACO=西班牙Pancho=西班牙/葡萄牙Francisco膩稱. 照片是在Lerma古鎮與PACO夫婦的合照, 可看出牙齒笑的很可愛 來自台灣的PACO當年取得正是這最流行的西班牙名字, 所以在當地交了許多同名的好友, 因為嚮往自由與音樂, 帶著老婆跑到西班牙, 心中想著巴哈與Flemenco, 開了中國餐館, 把老本拿來遊遍歐洲音樂廳. 號稱兒女將來得到的遺產是一堆門票的票根.... 故而某年歡迎他歸國, 也特地選了此處. PACO半醉之際, 忍不住跑去和餐廳的美眉說, 我是老闆耶, 不認得嗎? PACO是我看到過最沒心眼的成熟男人, 最膽小的壞學生, 最怕女人的大男人, 最浪漫的吃喝玩樂族. 交遊遍及各黨各幫, 酒從Wisky喝到draft, 鮮少沒看過的電影, 沒聽懂的音樂, 沒吃過的臺北牛肉麵店""""", 以及沒做過的怪事. 看到下文, 才知真正的老版, 法國/西班牙人為什麼要做Pizza.... http://blog.yam.com/applewu/archives/117064.html 有照片 ***************************************88 在冬天的台北街頭…與Mr. Paco的鄉愁邂逅文─桂其馨 義式薄披薩中,有西班牙、法國和台灣的味道;一群世界的遊子,在這溫暖的角落,找到家的感覺......。 冬雨綿綿的台北街頭,一個陰暗濕冷的午後,我們在東區擠滿小館子的窄巷裡,與Mr. Paco的鄉愁邂逅。 橘紅的粉牆與深藍的桌椅,磚紅色的地板,柔黃的燈光,簡單樸素的擺設,熱情的西班牙Flamingo舞曲流洩在充斥著義式咖啡香味的空氣中,透露著一種慵懶閒適的溫暖。店主人Paco說,這裡就像是他的家。 「我只要走進店裡,就有回到家的感覺。」Paco一邊伸著懶腰,一邊微笑著說。 Paco有著非常特殊的成長背景,在法國出生,童年在西班牙度過,青少年時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婁,從小到大頻頻地搬家,使他對家的概念一方面是疏離,一方面則是依戀。 當他成年之後,血液中漂泊的因子開始流竄他身體的每個細胞。「就是想看別的東西,想去別的國家,」Paco說著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年輕的時候沒有很多錢,但是我想去旅行好幾年啊!去歐洲旅行很貴,所以我就想去印度看看。」 於是,想飛的大男孩離開了家,開始他的流浪生涯。這一出門,Paco就與亞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足跡踏遍了印度、泰國、印尼等地。他還曾在印度整整待了3年,在北方的高山上修習冥想。 最後,7年前,他來到了台灣。「剛來的時候我很驚訝,」他說,「我以為台灣應該像泰國那樣,結果不是。」 在Paco的印象中,印尼和泰國是比較適合渡假的國家,而台灣是個適合闖一番事業的地方。於是他決定在台灣安定下來,在時機成熟後,他與友人合夥開了這家Mr. Paco──這個被他認為最有「家」的感覺的地方。 家鄉的味道Paco與美食的結緣很早,在他還居住在歐洲的時候,他交了不少法國、西班牙及義大利朋友,其中很多都是廚師,聚在一起就常常研究各國美食,而Paco也將各國不同的料理風味,充分融入Mr. Paco的美饌之中。 「所以我們這裡雖然賣的是披薩和麵這些義大利食物,並且依照台灣人的喜好做了一些修改,但是這是我們家的味道,這是我的味道。」 就是因為菜餚中散發濃郁的家庭風味,使得Mr. Paco成為許多外籍人士一解鄉愁之地。Mr. Paco有40%的客人是旅居台北的外籍人士,其他絕大部份是年輕時髦、勇於嘗鮮的都會女性。「通常客人來過都會再來,所以大部份都是熟客,有不少後來都成了朋友,」他說。 說到廚藝,Paco相當地自豪。5年前Mr. Paco剛開始的時候,市場上多半都是以厚片披薩為主的美式連鎖披薩餐聽。「我比較喜歡薄披薩的口感,而台灣沒有幾家做薄披薩的餐廳,我們是頭幾家開始專賣薄披薩的,」Paco得意地說。 而這一兩年來,精緻的日式義大利餐廳引進薄披薩的風潮,不由得令人佩服Paco眼光之準確。 Mr. Paco裡供應20種披薩,最受歡迎的口味分別是Italiana和Paco's Pizza。Italiana Pizza主要是義大利臘腸加上青椒、蘑菇、還有起司及蕃茄醬;而招牌Paco's Pizza則是蝦、蚌肉、干貝、蕃茄、起司的海鮮口味。 而義大利麵則以海鮮及燻鮭魚最受顧客喜愛。值得一提的是,Mr. Paco的海鮮麵是以蕃茄口味的紅醬做底,與一般調理海鮮時使用的奶油白醬有著不同的口感。少了份黏膩,卻多了份清爽。 現在的Paco,雖然每年還是出國旅遊或探親好幾次,但是他總是會回到台灣,回到他視之為家的Mr. Paco。 有一回Paco回故鄉探望親友,他的祖母告訴他,在他5歲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長大以後要開餐廳。「但是我完全不記得這回事了,」Paco笑著說。 多年之後,Paco在遙遠的台北,開了間小小的餐廳,烤著家庭口味的披薩,與異鄉的朋友分享鄉愁的滋味,也圓了一個孩提時代的夢。 Mr. Paco 地中海廚房 15 September 2001
「 First blues in Taipei. Nothing but blues. 」在門口刻下這樣的格言,刻意宣染藍色的基調,那是因為:一、藍色地中海的心理圖像;二、爵士音樂的藍調風尚;三、都會男女顧影自憐的藍色心情。店裡靠吧台的那面用浴室磁磚鋪成的牆壁就用了藍寶石色加深此等意向。不過每次我來到這裡用餐時,總是感到生命可以充滿偶然與巧合,而機會無所不在。或許是因為我從來都是獨自踏進店門,沒有拖油瓶的愉悅心情總是給我一雙透析的眼眸。 :) 〔 Mr. Paco 〕不大好找。在安和路跟仁愛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家富邦銀行,座落在一棟台北難得一見,紐約到處可見的琉璃瓦帷幕設計的大樓的一樓。這棟大樓還是我把玩某人的廣角鏡時拿來實習的攝影目標,暫且不提。在這棟大樓的後兩巷可以找到兩家斜對而立的〔 Mr. Paco 〕,一家地中海餐廳一家義大利美食。我有超過一半的成分是被地中海餐廳的外觀與裝潢吸引進去的:乾淨泛光的落地玻璃,外圍種有幾株綠意盎然的盆栽,店裡也有體積不小但不礙事的大型盆景,增添機能性美感的生機;在推開大門前一小段的木板走道走起來感覺很棒,似乎讓人期待些什麼;一整面木板鋪成的牆,掛著許多遠看覺得構圖很後現代的畫,近看才發覺都是些很寫實的東西;店裡的照明大多由照畫用的聚光燈負責,造成店裡的焦點分明,但是很貼心地稍微錯開餐桌的部分一點點,讓妳用餐時不會覺得反光刺眼;用〔傑克與魔豆〕的那種彩色玻璃水杯,不過很顯然的不會看客人的性別送上不同顏色的水杯;質感很不錯的深木桌面,跟有著奇怪的凹洞背設計的皮椅;經過混蠟處裡的水泥地板也相當特殊,我如果穿來鱷魚皮鞋肯定會唧唧叫個不停。整體感覺讓我相當滿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餐具的品質未免差得有點離譜。 菜單上附有許多圖片,這對於判斷這道菜是否對胃很有幫助。有幾套照國籍分的雙人套餐,不過我的建議是挑著自己愛吃的單點,實際點下來會比較划算,畢竟不大可能一個套餐裡的每一樣都吃得很開心吧!目前試過的有 $590 的碳烤牛排跟 $460 的雞肉串。碳烤的風味有做出來,外層香脆內層熟嫩,不過歐式的作法灑的香料有點太多,一股 pesto 的味道充斥盤中,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口味太重了一點。我自己雖然蠻喜歡香料的,但是香料吃多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感覺飽,所以就算只是單點,我都必須挑胃口好的時候才敢去,不然一個人拼一大盤會哭出來的。主菜通常會附薯條,同樣是歐式的作法,油得跟隔壁巷子的燒餅油條差不多。喝過一次 $150 的每日湯,那次是奶油蘑菇湯,湯底用得很厚,還蠻不錯的,值這個價位。下一次去再試試比較三百元左右,比較平價的義大利麵類食物。 店裡平常會放爵士音樂,多是藍調。某個星期五晚上我還看過電子爵士樂團駐店表演。或許店主有意思要把這搞成爵士樂的〔女巫店〕?有時候會看到老外出沒,據我的觀察,多是歐洲人。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