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明威、馬奎斯,晚年說愛談情
2006/02/15 13:15:25瀏覽2604|回應2|推薦53


    愛在瘟疫蔓延時直想寫對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的失望,讀海明威『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時,又再度記起。書商以馬奎斯的讚語大打廣告,倒讓我想起兩本書的有趣異同。許多大師都在晚年竭力嚐試自我突破,只是成果不一。 


有關自己的事,是不是少說為妙? 

『愛在瘟疫蔓延時』時空展延幾近兩位主角(或三位,如包括女主角的老公)終生,對白很少,幾乎來自作者的敘述,馬奎斯認為拉丁語系的語言不適合以對白來表現。他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以此書言情、紀實,並展示文字轉型的決心。當然,他也不說自己。

&

我一直不懂自己為什麼會缺乏對主角的感動?彷彿沒有對白的愛情,顯得冷淡而空洞。 

海明威在『戰地鐘聲』後兩年,眾人引頸期盼、曠世傑作耳語流竄之下,出版這本被書評界毫不留情打入谷底的『渡河入林』。惡毒的字眼包括--『渡街入烤箱』、可悲與難堪之作、小說家生涯完結等等,據說僅一篇書評讚美,卻引發更多負面評語! 

『渡河入林』真實時空只跨越數日,但回憶則溯及兩次大戰,對白比例很高,以某次獵鴨為始、終,故事改採倒敘。這結構是作者挾諾貝爾光環試圖改變風格的作法,但整體而言,讓當時美國讀者覺得過於扁平,竟無法接受發生於數日的小說;大量的戰爭回憶與老上校Cantwell耽溺十九歲義大利少女Renata純情的情節,則讓讀者感到突兀古怪。 

剛讀時,只說得出結構與部分文字的好,也同意唐諾所言其中愛情對白的枯燥--純就字彙而言,這對戀人的語言溝通能力相當低落無味--但某種特殊的感覺一直在其間蕩漾,直到書末點出南北戰爭名將Stonewall Jackson 的遺言:"Let us cross over the river and rest in the shade of the trees.,那種對於人生既無奈卻坦然的矛盾終於顯現。將軍被誤把己方當北軍的同僚誤傷,截肢後肺炎逝世。而馬奎斯認為,結局上校平靜之死,正是幾年後海明威自殺時心情的寫照。 

馬奎斯曾寫過一篇短文,敘述與海明威巴黎聖米歇爾大道偶遇,並將『渡河入林』列為海明威最好、最個人化的一本小說--雖然愛情對白顯得平板與矯飾。

海明威二戰中於義大利重傷,1949回去受傷處舊地重遊,並遇見心儀的ANDRIANA,將她化身書中Renata,意思是「重生」。這是一個寂寞男人遲暮之春的故事嗎?其實未必,當年有人將此書與『魂斷威尼斯』故事相比,認定海明威是拙劣的模仿,我卻嗅出相同的、魂縈夢牽的死亡。但是上校沒有威尼斯中老教授絕望的追求,比較像是完成了自我實現之旅,並在Renata的單純愛慕裡,看見年少的自己。 

所以,不必精采的對話吧!?自己追求自己的愛情,沒有什麼好說。




( 興趣嗜好收藏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aid=178310

 回應文章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關"愛"書
2006/02/16 00:09

愛書的確文筆精鍊, 時空轉換爐火純青

因此才讓人更感到缺乏感動的困惑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言
2006/02/16 00:00

「老情人」很精鍊,情鏡有說服力

愛在瘟疫…我是讀不下去,然可見作者的功力與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