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又是帥哥一枚【才氣風發,François Guerrier將於登峰造極之《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炫技】
2019/10/23 14:48:45瀏覽954|回應0|推薦16

以前我看這照片還有些疑惑,後來才知道他也跟著名大鍵琴製造家Humeau學製琴,因為喜歡木工, 又可自己檢修...逸芬團長說他還是著名會"調琴"的人,也就是琴製好後須把音色調到和諧的人....Wow, 更敬佩了!

★陳漢金教授寫道﹕「大鍵琴本來在這類樂團音樂中,只是彈奏持續低音的,巴赫卻讓它挑大樑,一再的「跳出來」,成為表現力最佳的獨奏樂器。巴赫在這首『第五號』,以及在另外幾首樂團音樂中的重視大鍵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因為這樣的作法,已經在為日後的『鋼琴協奏曲』的興起預做準備了。

更重要的是漢金教授提到了巴赫對於此曲大鍵琴的用心,時值創作顛峰,新婚妻子鼓勵想申請到柏林更好的職位,而他也希望由自己演出,精心研創出極致的彈奏手法,且於第一樂章末有長達65小節「大鍵琴裝飾奏段」華彩﹗此段也成為現今著名大鍵琴家炫技的必備功力﹗ 

屆時古樂團的《第五號布蘭登堡協奏曲》大鍵琴部分請來長期合作的弗朗索瓦‧格里耶(François Guerrier)﹗  (11月1-3日購票請點此)

娃娃臉的他,其實是早熟的大鍵琴師,而今已逐漸列名法國著名大鍵琴家。 

曾受教於皮耶·韓岱 (Pierre Hantaï), Ch. Rousset, B. Lapointe 等大師,2001優異首獎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2006獲萊比錫國際巴赫大鍵琴獎後,初露鋒芒便一鳴驚人,所錄製「三首巴赫組曲」獲眾多唱片大獎(見下影音檔)。 

而當極端講求完美的大師皮耶·韓岱(Pierre Hantai)今年四月於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巡演《驚艷凡爾賽II》中指揮時,韓岱的大鍵琴位置,依然讓得意門生弗朗索瓦·格里耶穩穩坐著。可見得弗朗索瓦·格里耶多麼得到他的肯定﹗

(參見「音樂選擇了我」——皮耶.韓岱的音樂道路)

弗朗索除了長期是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長期成員,目前也是「利恰卡爾古樂團」等數個古樂團成員,獨奏與室內樂演出也相當頻繁,並與巴洛克舞團合作詮釋巴赫音樂;常應邀國際音樂節,如法國「la Roque d’Anthéron 音樂季」、「Saintes 古樂音樂季」、南特「瘋狂音樂節」及英國「伯明翰古樂音樂季」等演出。 

獲獎錄音三首巴赫組曲之 Partita No. 2 in C Minor, BWV 826: VI. Capriccio(獲獎Diapason découverte、Prix du Manoir de Pron)

François Guerrie 訪談點此  (中文字幕) 大鍵琴到鋼琴的轉變

François Guerrie 在阿薩斯城堡音樂會系列 Scarlatti 奏鳴曲演出。大鍵琴力道講求輕巧靈動,而他在技巧之外,加入了更深切的呼喚。

Scarlatti : Sonate K 302 en do mineur - Andante 史卡拉第 C小調奏鳴曲302號-慢板

Scarlatti : Sonate K 61 en la mineur-Allegro, Château dAssas (Hérault) 史卡拉第 A小調奏鳴曲61號-快板, 阿薩斯城堡(埃羅)

我從逸芬團長口中得知弗朗索不但性情溫和,而且總是樂於為樂團緊急轉製古樂譜為電子檔。在四月欣賞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的團練時,對於指揮皮耶·韓岱一再細緻的要求重來總是充滿笑意與耐心,與嚴肅的皮耶相映成趣。 

他是個多方位音樂家,作品範疇自文藝復興直到古典時期。 

2002繁盛藝術古樂團(“Le Jardin des voix”法國天團之一)曾在他方畢業時指定他為專用大鍵琴歌手伴奏,開啟他對聲樂的興趣;其後他曾與名家如與 Christophe Coin、皮埃洛(Pierlot)、菲南德(Fernandez)等音樂家演出室內樂;此外他也參與巴黎歌劇院的製作演出,巡演至「愛丁堡音樂節」、「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歌劇藝術節(Festival d’Aix en Provence) 」。 

更有趣的是,他還擅長管風琴,專長法國古典管風琴曲,是諾曼第法萊斯 (Falaise) Notre-Dame-de-Guibray聖母院教堂的駐教堂管風琴師,這座管風琴是法國大製琴師Claude Parisot 1746所製,乃法國現今所存少數極佳的古典樂器,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接觸。 

他目前在法國Lisieux古代音樂學會教授大鍵琴,精進不休。那甜美的笑容背後,是個真摯又精彩英氣煥發的靈魂﹗

上述布蘭登堡五號這段炫技如下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aid=13025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