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4 06:45:11瀏覽1177|回應0|推薦0 | |
誰怕吳爾芙 Who Afraid Wolf (WerAngstWolf) , 2000 荒謬與莫名的自由,這樣的意象衝擊,讓我不由得笑了一半卻又再也笑不出來。 記憶所及,這群各路奔向羅馬的演員,有多齣排練的劇碼。布魯諾甘茲Bruno Ganz飾演的老演員,一開場在大海游泳時,說了契訶夫 凡尼亞舅舅的台詞,其後不斷重覆和妻子練習愛斯奇勒斯Aeschylus 普羅米修斯之縛 裡,他自憐被老鷹日復一日啄食肝臟的痛苦。半路被男友拋棄的紅衣女子,流連林木間,對著一棵大樹,演練蕭伯納1925諾貝爾得獎劇作 聖女貞德,後來到達小鎮,還是渾然忘我的對著空盪盪的古劇場,繼續她無法停歇的排演。一對德國與另一對英國夫婦,反覆誦讀艾爾比(Edward Albee)名作誰怕吳爾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座談會後,導演Clemens Klopfenstein私下透露給Marcel 與我,那對英國演員是真正的夫婦,平日彼此之間出現任何緊張氣氛,便用誰怕吳爾芙的這段對話,發洩心中怨懟,順便檢視自己,好像真能收心理治療之效。其他還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等等,煞是有趣。 以為在劇本選擇上有其深意,詢問導演本人之後,啞然失笑,原來只是讓這群舞台劇資深演員,直接把他們個人最近剛演過的劇作,趁機在電影中一再演出,就連出現的順序,也盡量依照時序,我倒是真想太多,面對導演談笑無妨的自在,有如又領受到了荒謬劇電影之外的荒謬。導演給予他們極大的發揮空間,過度的自由,初期反而制約了演員的行動,由於不熟悉戶外演出,正好漸次呈現出由生疏而開放的演技昇華,導演甚至跡近頑笑地要他們一旦演不下去,就到電話亭打給羅馬,通知他們行程將有所延誤。由此,演員的生澀與急切也半真實地傳遞給了觀眾。 借用馬丁.艾斯林(Martin Esslin)為荒謬下的定義(他是借用卡謬的說法),"人和他的生命,演員和他所處的場景之間的離異,真正構成了荒謬感",我們更能看出電影所欲表現的疏離與失落,汲汲營營之際,人對所處的周遭景致全然不覺,也忽視與親密伴侶之間的洪溝,甚而不見得知道,自己身不由己的排戲,為得那樁 ? 一旦"執著"到了臨界點,彷彿是一種無法突破的"執念",使人看不清現實的困境,而排演的劇本對白,似乎成為演員真實生活中的語言,隱約透露出意識裡潛藏的真相,只是劇中人鮮少掙扎,即使出現衝突亦無法深入解決的行為模式,在在呈現一種絕望的景況,正如同片中的天候一般,不覺間,紛紛大雪,必會降臨那些渾渾噩噩的肩膀之上。 電影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trailer Elizabeth Taylor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