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1 15:46:09瀏覽170|回應0|推薦2 | |
李生龍<<新譯傳習錄>>導讀: …… 當然,王門後學所推導的「心體無善無惡是性,由是而發之為有善有惡之意」也是不符合陽明原意,且不符合邏輯的。心體既然是「無善無惡」的,又怎麼能「發之為有善有惡之意」?這豈不等 於說無能生有?推陽明之意,乃是說心體(性)本無善惡,只是因為後天習染,使「人有習心」,由這種「習心」所發出的「意」就會「有善有惡」。這樣就非常順 理成章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陽明將心體的性質由「至善」改為「無善無惡」,在理論上又是一次大的飛躍。 以上…… 為什麼「至善」改為「無善無惡」,是理論上一次大的飛躍? 要能善,並能至於善而止於至善,幾難以達成…卻又要到似更高一層的一種不明所以的境界:無善無惡… 這就沒有把至善的定義明白清楚了。 人類除了善之外,還能有什麼呢? 「無善無惡」,如果是更高一層,代表是「好」的,那麼,仍然是「善」,不是? 可是這裏的無善無惡,即便是形容某種「中立」的意義外,也帶不出任何超越的意義! 詩云:瑉蠻黄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語義的誤用就是這樣,不定義清楚,就產生模糊不清的「以為是」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