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神童莫扎特是基督徒嗎?
2013/04/06 00:49:30瀏覽1542|回應0|推薦0

莫扎特


音樂神童莫扎特是基督徒嗎?
我們經常在一些基督徒寫的見証文章裏,看見一生共創作600多首鋼琴、室內樂、協奏曲、歌劇、彌撒作品的音樂神童莫扎特,被描述是一位終身虔誠信教的天主教徒,但這些話是真實的嗎?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莫札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Austria)。他的父親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任職於大主教下當小提琴手也兼作曲。

莫札特三歲時即在鍵盤上玩和聲,四歲時已可在大鍵琴上演奏音樂,七歲時即能寫出第一齣「喜歌劇」,話說他在12歲時在羅馬的教堂聽到一首九聲部的「慈悲經」,回到旅館後,便能將樂譜全部記錄下來。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再拿到教堂去聆聽對照,結果只發現少部份錯誤而已。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教廷終於取消了禁令,到十四歲時他已能完成第一部大型歌劇,已是大家公認的音樂神童,青年時期的莫札特,已精通任何型式的音樂,作品曲曲動聽感人。難怪當時著名的詩人歌德曾說:「莫札特是位稀世之寶,他創造了世間一種極為罕見的音樂光環。」

他的作品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包括:「邱比特交響曲」(Jupiter)、「布拉格交響曲」(Prague)歌劇「魔笛」、「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 」...「Haffner交響曲」、 ...以及非常多的鋼琴、室內樂、協奏曲作品。

莫扎特曾擔任宮廷與大教堂的管風琴師一職兩年,但後來新任的親王大主教柯羅雷多並不欣賞他,並要求他的作品必須為了宗教儀式而寫,他為了糊口,心有不甘地接受這種創作限制,親王大主教解僱他之前甚至還經常公開地以「飯桶、智障」揶揄他,被解職後,莫札特便以獨立作曲家的身分進駐奧地利首都,並接受韋伯爾女士的補助款。成為一名自由藝術家,在維也納的這十年可說是創作最自由豐盛的時期,我們最常在舞臺上聽到的名曲,無論是歌劇、交響曲、鋼琴曲或是器樂曲大多出自這個黃金十年,但是在宗教音樂方面卻是十分稀少,這一方面,是因為他離開了宮廷,不再有寫作宗教樂曲的職責,另一方面也可視為他對主教所代表的教會權威的厭惡

。1778年七月,當他們在巴黎的時候,母親因旅程的勞頓而染病去世,這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打擊,在父親的催促之下,於1779年一月重回薩爾茲堡,繼續在他厭惡的主教面前工作,一直到1781年。

莫扎特後來熱心參加共濟會並當上會長,共濟會是是一個民間色彩的兄弟會組織,以宣揚博愛和慈善思想,以及美德精神,追尋完美人類生存意義為目的。根據章程,共濟會一直開放給所有宗教的成員。然而,它從一開始就和很多宗教組織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初期現代共濟會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約有700名會員。在啟蒙運動出現到50年時間裡迅速擴散到西歐、中歐和北美洲,建立起可以和基督教會匹敵的巨大組織。在隱蔽了將近1300年之後,天主教會再次面臨強大的挑戰,這令教廷十分恐懼。1738年,天主教教宗克勉十二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基督徒加入共濟會,違反者將被教會開除。


1738年,天主教教宗克勉十二世就譴責過共濟會。本篤十四世提出了共濟會給天主教造成的六個威脅:(1)共濟會成員的不同信條主義(或者不同宗教信仰);(2)他們保守秘密;(3)他們的誓言;(4)他們對教會和國家的反對態度;(5)好幾個國家的元首都宣布禁止這個團體的傳播;(6)他們的邪惡行為。

莫扎特當上共濟會會長,可見當時已是天主教會敵人。

1791年12 月 5 日莫扎特病亡
-----------------------------------------

莫扎特(1756-91)澳地利作曲家,天主教音樂家之子,五歲就會作曲。12 歲時就指揮自已的彌撒作品,14 歲時教皇為他的演出授予聖靈爵士,許多年來他當薩爾斯堡
大主教的音樂會主,但他被指控忽視宗教,他拋棄工作熱衷參與共濟會事物,開始系列作曲讓他成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天主教百科提醒我們,聲稱莫扎特為教會留下的安魂彌撒曲一直為天主教禮拜所使用,與之相反,他就像貝多芬與其他著名的音樂大師,在教會眼中都是臭名昭著的叛教者。
懷爾德的權威傳記 (Mozart, Engl. trans., 1908)告訴我們由莫扎特將死前缺錢,他著名的安魂彌撒曲被Count Walsegg(有錢的業餘音樂家)掛上自已名字。

懷爾德引述1778年莫扎特給家人的一封信,說他只信共濟會的偉大創立者(pp. 232-3),當他快死時,他太太要請一位神父作喪禮彌撒,但遭他拒絕,這神父也拒絕來,所以莫扎特沒有教會喪禮 只葬在一窮人墓地(pp. 310-11),第二位主要的傳記作家A. Ulibiche寫的莫扎特生活 (Mozart's Leben, 1847),談到年青時莫扎特的正統信仰(他只活35歲),他說:『那些已是過去,且將不會回來(I, 243)』,然而天主教出版的普及作品,如百科全書卻嚴肅地向大眾預示他千真萬確是天主教徒。
----------------------------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1756-91), Austrian composer. Son of a Catholic musician, he began to compose at the age of five, conducted a Mass of his own composition at the age of twelve, and two years later was made a Knight of the Holy Ghost by the Pope for his playing. For many years he was concert-master to the Archbishop of Salzburg, but he was accused of neglect of religion, threw up his appointment, joined the Freemasons, and began the series of compositions which made him world-famous. The Catholic Encyclopaedia, in claiming him for the Church, reminds us that his last composition was the Requiem Mass thai is still used in Catholic services. He was, on the contrary, like Beethoven and so many other masters of music, a notorious apostate from the Church. Wilder's authoritative biography (Mozart, Engl. trans., 1908) tells us how, being hard pressed for money, he corn-posed the Requiem secretly for Count Walsegg, who was to put his own name on it. Wilder quotes a letter of Mozart to his family,



in 1778, saying that he believes only in the Grand Architect of the Freemasons (pp. 232-3). Although he refused to do so, his wife sent for a priest when he was dying. The man refused to come, and Mozart was, without Church service, buried in the common grave of the poor (pp. 310-11). The second leading biographer, A. Ulibiche (Mozart's Leben, 1847), tells how, referring once to the orthodoxy of his youth, he said: "That is all over and will never come back" (I, 243). Yet Catholic works generally, as well as the Encyclopaedia, which solemnly promises the public the exact truth, list him as a Catholic.
   

 
http://www.big-lies.org/rationalism/joseph-mccabe-freemasonry.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746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