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督教捏造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信教的謊言
2013/03/05 01:11:50瀏覽1939|回應0|推薦0

基督教對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捏造信教的謊言
一些基督徒經常在網路散佈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量子論之父、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45年信了天主教

但如實查證,就可知又是胡扯
普朗克全名: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他信的是自然神論~

不信基督教的自然神論者~普朗克

自然神論(deism)定義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自然神論(一種對神的信仰,其理論基礎是大自然的規律而不是神的啟示)(按即宇宙大自然本身即神)
 
劍橋高級學習詞典     

 deism 

the belief in a single god who does not act to influence events, and whose existence has no connection with religions, religious buildings, or religious books, etc.

信仰一種不會幹涉事物的神,這神存在與宗教、宗教建物或經書無關


維基百科

晚年普朗克神的觀點是屬自然神論,例如在他死前六個月有一謠言說普朗克已經皈依天主教,但當有人問到為何走到這步,他宣稱,他一直是虔誠的教徒但他不信一有位格的神,更不要說基督教的上帝

Later in life, Planck's views on God were that of a deist.[26] For example, six months before his death a rumour started that Planck had converted to Catholicism, but when questioned what had brought him to make this step, he declared that, although he had always been deeply religious, he did not believe "in a personal God, let alone a Christian God."[27]
註26
^ J. L. Heilbron (1986). The Dilemmas of an Upright Man: Max Planck and the Fortunes of German Sc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198. ISBN 9780674004399. "On the other side, Church spokesmen could scarcely become enthusiastic about Planck's deism, whic
註27^ Heilbron, 2000, page 198
----------------------------
一位女基督徒物理學家Lise Meitner寫著
"It is certain that Planck did not believe in any specific form of religion; but he was religious (in the sense of Spinoza and Goethe) and repeatedly pointed it out. And since he was one of the most truthful of persons, there must have been a profound feeling behind his words that was a strong aid to him in the tragic vicissitudes of his life."
Lise Meitner, 1958
這是確實的,普朗克並不信仰任何特別形式的宗教,但他是宗教徒(意義如同史賓諾沙與歌德),並經常自已指出; 他是最誠實的人,因此
在飽經悲劇滄桑的一生的話語背後,必有一深刻的感觸,在強烈的支持他。


Planck's response to an inquiry about his attitude toward religion: "I have always been deeply religiously disposed, but I do not believe in a personal God, not to mention a Christian God. You would find more about this in my essay on 'religion and science'."

上面德文書信中普朗克回覆他對宗教態度的詢問

寫著:我一直傾向虔信宗教,但我不信人有位格的神,更不要說基督教的神,你將會在我的宗教與科學一文中發現。http://www.max-planck.mpg.de/seite17/english.html

=====================
影響世界歷史的科學巨匠之普朗克

馬 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年4月23日出生於德國基爾城,德國物理學家,量子 力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量子力學的重要性可 以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媲美。

   1926年,普朗克被推舉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最高級名譽會員,美國選他為物理學會的名譽會長。1930年,普朗克被德國科學研究的最高機構威廉皇家促進科 學協會選為會長。隨後,該學會於1946年9月11日改名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普朗克被任命為名譽主席。 1946年7月,普朗克作為唯一一位被邀請的德 國人,參加了皇家學會紀念牛頓誕辰300週年的慶典。 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因跌倒和多次中風的後遺症而去世,終年89歲。

極具音樂天賦的量子力學之父

   1858年4月23日,馬克斯·普朗克出生於德國基爾的一個傳統家庭中。這是一個富有濃厚學術氛圍的家庭,因此,小普朗克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 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和祖父海因裡希·路德維希·普朗克都是哥廷根的神學教授,而他的父親威廉·約翰·尤利烏斯·普朗克是基爾和慕尼黑的法學教 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也是哥廷根的法學家和德國民法典的重要創立者之一。小普朗克是他的父親與其第二任妻子埃瑪·帕齊希所生的孩子,他與他另外六 個兄弟姐妹一起在基爾度過了童年最初的那幾年時光。

   1867年,普朗克全家搬去了慕尼黑,隨後他便進入慕尼黑的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學讀書。在那裡,普朗克受到了數學家奧斯卡·馮·米勒(後來成為了德意志 博物館的創始人)的啟發。米勒引起了青年時期的普朗克發現自己對數理方面有興趣。此外,米勒也教他天文學、力學和數學,而普朗克也從米勒那學到了生平接觸 到的第一個原理——能量守恆。在這個學校學習的這段期間內,普朗克也第一次接觸物理學這個領域。

   其實,年輕的普朗克十分具有音樂天賦,他會演奏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上過演唱課,並且曾在慕尼黑學生學者歌唱協會為多首歌曲和一部輕歌劇(1876 年)作曲。然而,普朗克並沒有選擇音樂作為他的大學專業,而是決定學習物理。起初,當普朗克想要在大學主攻物理方向時,慕尼黑的物理學教授菲利普·馮·約 利曾勸說普朗克不要學習物理,他認為「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這也是當時許多物理學家所堅持的觀點,但是普 朗克回覆道:「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由此,普朗克走上了物理學的研究道路。

  踏上物理之路

  開創量子力學

   1874年,普朗克在慕尼黑開始了他的物理學學業。研究初期,他專注於氫氣在加熱後的鉑中的擴散,但很快就把研究轉向了理論物理學。1877年至 1878年,普朗克轉學到柏林,在著名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古斯塔夫·羅伯特·基爾霍夫以及數學家卡爾·魏爾施特拉斯手下學習。在這裡,普朗克 很快與亥姆霍茲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同時,他也主要從魯道夫·克勞修斯的講義中自學,並受到這位熱力學奠基人的重要影響,自此,熱學理論成為了普朗克的工作 領域。1878年10月,普朗克在慕尼黑完成了教師資格考試,並於次年2月遞交了他的博士論文《關於熱力學第二定律》。1880年6月,普朗克以論文《各 向同性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態》獲得了慕尼黑大學任教資格。

  獲得大學任教資格後,普朗克在慕尼黑並沒有得到專業界的重視,但他繼續他在熱理論領域的工作,提出了熱動力學公式,卻沒有發覺這一公式在此前已由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提出過。

  1885年4月,基爾大學聘請普朗克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年薪約2000馬克。隨後,普朗克繼續對熵及其應用的研究,主要解決物理化學方面的問題,但其為阿倫尼烏斯的電解質電離理論提供的熱力學解釋,卻是矛盾的。

   大約在1894年,普朗克開始把心力全部放在研究黑體輻射的問題上。帝國物理技術學院曾對基爾霍夫所提出的「黑體在熱力學平衡下的電磁輻射功率與輻射頻 率和黑體溫度的關係」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但是經典物理學的瑞利·金斯定律無法解釋高頻率下的測量結果,雖然威廉·維恩給出了維恩位移定律,可以正確 反映高頻率下的結果,但卻又無法符合低頻率下的結果。

   隨後,普朗克在1899年率先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叫做「基礎無序原理」,並把瑞利·金斯定律和維恩位移定律這兩條定律使用一種熵列式進行內插,由此 發現了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可以很好地描述測量結果。不久後,人們發現他的這項新理論是沒有實驗證據的,這也讓普朗克在當時感到稍稍地無奈。可是他並沒有因 此而氣餒,反而修正了自己的研究,最後成功的推衍出著名的第一版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此定律是在描述由實驗觀察來的黑體輻射光譜呈現良好的狀態,並於 1900年10月19日在德國物理學會上首次提出。由於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是第一個不包括能源量化以及統計力學的推論,故在發表的當下,也引起了許多人的 反感。

   不久後的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得出了輻射定律的理論推論,其中他使用了此前曾被他所否定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的統計力學。同 時,普朗克於會議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說:E=hv,其中E是能量,v是頻率,並引入了一個重要的物理常數h——普朗克常數。該假說指出,能量只能以不 可分的能量元素(即量子)的形式向外輻射。這樣的假說調和了經典物理學理論研究熱輻射規律時遇到的矛盾。

  基於這樣的假設,普朗克給出了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公式,圓滿地解釋了實驗現象。這個成就揭開舊量子論與量子力學的序幕,因此12月14日成為了量子日,以作紀念。普朗克也因此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深受戰爭影響

  終身獲得極高榮譽

   普朗克所生活的年代是一段戰亂紛飛的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普朗克也沒能獨善其身,但他並不支持極端的民族主義。由於他的影響,由他擔任四個常 任主席之一的普魯士科學院在1915年將獎項頒給了一項意大利的研究成果,雖然在當時的戰爭中意大利是德國的敵人。可是,普朗克卻在臭名昭著的「93名知 識分子的宣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是當時戰爭宣傳的一部分。此後1915年,普朗克撤回了宣言中的部分內容,並於1916年簽署聲明反對德國的軍國主 義。

   在一戰後的動盪時期,享有德國物理學界最高地位的普朗克,向他的同事們發出了「堅持到底,繼續工作」的口號。1920年10月,他和弗裡茨·哈伯創建了 「德國科學臨時學會」,其目的是為陷入困境的科學研究提供資金支持,其中的大部分資助來自國外。同時,普朗克也在柏林的大學、普魯士科學院、德國物理學會 和威廉皇家學會等機構擔任領導職務,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普朗克很難再顧及到自己的科學研究。

   1933年納粹上台時普朗克已74歲。二戰期間,由於柏林受到空襲,普朗克離開了柏林,他於1942年寫道:「我突然萌發了這樣的念頭,要度過危機,一 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轉折點那天」。1943年底普朗克在卡塞爾演講期間借宿親戚家,10月22日晚親歷了一次破壞性的空襲,普朗克親眼見到親戚被炸身亡。 1944年2月,普朗克在柏林的家也在空襲中完全損毀。

  二戰結束後,威廉皇家學會在哥廷根得以重建,由普朗克擔任其委員會主席。1946年4月1日主席一職由從英國獲釋回國的奧托·哈恩接替。1946年9月11日,該學會改名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普朗克被任命為名譽主席。

   雖然受到越來越多健康問題的困擾,但普朗克仍舊前往各地進行巡迴演講。1946年7月,普朗克作為唯一一位被邀請的德國人,參加了皇家學會紀念牛頓誕辰 300週年的慶典。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因跌倒和多次中風的後遺症而去世,終年89歲。普朗克的墓在哥廷根市公墓內,其標誌是一塊簡單的矩形石 碑,上面只刻著他的名字,下角寫著:爾格·秒。而墓誌銘的內容也是對他畢生最大貢獻:提出光量子假說的肯定。

   量子力學的發展可謂是二十世紀中最重要的科學發展之一,甚至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要重要。普朗克常數h在物理理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被認為是兩三個 最基本的物理常數之一。它出現在原子結構學說、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輻射學說和許多科學公式中。普朗克所做出的有關起始突破非常重要,使人們在思想上擺脫了 先前的錯誤概念。這才使得他的繼承人能夠在今天創立出這樣完美的量子物理學理論體系。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7358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