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高雄孔廟 看祭孔門道(看!)
2009/09/18 11:53:39瀏覽3395|回應0|推薦13

來高雄孔廟  看祭孔門道

 

    九二八教師節快到了,別忘了寄張教師卡謝謝心中的好老師,還有在教師節一大早,不妨來孔廟欣賞一次祭孔大典吧。

    記得小時候在台北,天還沒亮呢,媽媽就帶我去孔廟,在緊閉的廟門外等到天亮,一開門,跟著人潮往裡擠,原來是要搶牛毛,最後牛也沒看見,倒是在地上撿到一些牛毛,媽媽說那是智慧毛,我想應該對於增長我的智慧有些幫助吧。

    現在擔任高雄市孔子廟的導覽志工,對於祭孔大典有了更多的瞭解,認識了這兩千多年流傳下來珍貴美好的雅樂、佾舞和禮儀,因此衷心邀請好朋友們來參觀欣賞,雖然現在牛羊豬三牲獻禮都改用米食來作,沒有智慧毛可拔,但是會拿到智慧糕可以吃。

  

    全場負責引導獻官們行進就位行禮的是「禮生」,今年從左營高中轉由海青工商學生擔任,在大成殿門廊兩側負責全程雅樂演奏的是「樂生」,由前金國中國樂班學生擔任,在露台上負責表演佾舞的是「佾生」,由舊城國小學生擔任,後兩所學校承接此光榮使命已有好多年。

  

 

  

    七點正,典禮一開始的禮儀是「鼓初嚴」、「鼓再嚴」和「鼓三嚴」,「嚴」就是「打」的意思,這時將會聽到大成門入口兩旁的大鼓(晉鼓)和大鐘(鏞鐘)分別被敲擊,在由慢而快、由強而弱的鼓聲後,依序聽到一聲、二聲和三聲的擊鼓和鳴鐘,目的是提醒眾人,典禮即將開始,請肅穆心情,準備迎接大典。要知道,孔廟的大鼓和大鐘一年只敲這一個小時,所以可是很稀奇的呢。

    再來是佾生們和陪祭官、獻官們要就位,他們從場外可不能隨便走進來,要聽鼓點,這是由建鼓和應鼓一起敲的,五步一頓,走五步停一下,所以非常井然有序。

    就位完畢,就可以打開大成門的中門了(啟扉),這道中門只有在祭孔時才會打開,因為待會兒正獻官在典禮結束前會率領一行人,通過中門至大成門外的大道上,將祝文等紙帛在大鐵盆中燒掉,代表上達天聽。

  高雄市的正獻官是市長,因此只要是祭孔,不管誰是正獻官,都會開大成門的中門來通行;記得去年馬英九總統擔任台北市正獻官時,依禮通行大成門中門,還被批評是享受皇帝特權,我想可能是不太瞭解祭孔禮儀吧。

    在祭孔典禮中最特別的,我個人認為,是雅樂和佾舞。

  

  

    在「上香禮」、「正獻禮」和「分獻禮」時,都會演奏雅樂和跳佾舞。高雄市所演奏的是「寧和之曲」,共有六十四位佾生排成八列一起跳。「佾」就是「行列」的意思,所以八佾舞就是八人一列,共有八列,所以是六十四人。

   

    佾生身穿黃衣,右手拿長羽毛的「翟ㄉㄧˊ」,左手拿很像笛子的「籥ㄩㄝˋ」,樂曲中的每一拍作一個動作,或交叉翟籥、或併放、或張臂、或側彎、或側頭、或拱彎都非常賞心悅目。

  

 

  

 最最最特別的,就是演奏雅樂的樂器了。這些樂器被稱為「八音」,因為是用八種材料製造而成的,分別是「金」(金屬的鐘)、「石」(石玉的磬)、「絲」(絲弦的琴瑟)、「竹」(竹製的笛)、「匏ㄆㄠˊ」(碗狀底部的笙)、「土」(土製的壎,像大陶笛)、「革」(皮革的鼓面)、「木」(木製的響板和超級特殊的柷、敔);金屬的鐘的敲擊聲,加上玉石的磬的振動聲相互鳴響,非常和諧美好,所以被形容為「金聲玉振」。

  

  

    再來介紹「柷」和「敔」吧,因為不介紹,它們看起來根本不知道是樂器。柷,像是木頭箱子,請千萬別把它當作垃圾桶!在樂曲演奏前,它屬於前導的樂音,演奏的樂生拿著一個木槌子,向柷內的前、左、右壁上的圓凸物各敲一下,妙的是,位置一樣,但高低音居然不同!原因就是共鳴的木壁厚薄不同。

  

 

  

    另外還有一樣特別的是「敔」,像是背上長著一排牙齒的木頭老虎,它屬於樂曲結束的宣告樂音,當全部樂曲結束後,演奏的樂生拿著籈(很像束在一起的枝條,用來打背部按摩的器具),在老虎頭上敲三下,背上的齟齬(共有廿七片)刷三次,非常清脆響亮!不說您不知道,說了您去參觀祭孔時一定會聽得見。 以上是分享給好朋友們的一些看祭孔大典的門道。

    

 再報給您一個好康的,喜歡攝影的朋友,建議您九月廿五日(週五)下午二時前來高雄市孔廟,這是最後一次正式彩排,不太會限制攝影位置,可以將二千多年的文化資產仔細入鏡,但如果是九二八教師節祭孔當天來拍攝,可能就必須受限於攝影區和來賓區的圍籬,不過那時會看到正式的獻禮儀節和人潮背景,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哦!

  祭孔樂舞的容以頌揚孔子生前的業績為主,是樂、歌、舞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樂曲八音齊全、古樸純正、典雅悠揚、金聲玉振。毎一個舞蹈造型,代表一個字。歌生唱完一句歌詞,樂曲奏畢一節,舞生正好完成一組動作,舞姿剛勁舒展,具有雕塑之美。樂生演奏的樂器有古箏、古琴、笙、笛、簫,以及早已在舞臺上消失的,如箎(音“遲”)、塤、柷、敔(音“語”)、編鐘、編馨等。祭孔禮儀過程與樂舞相結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國學祭孔特色,給人以崇高的藝術享受。

  佾舞生左手持龠,右手秉翟,二者併合時,左龠在而右翟在外,左龠橫擺而右翟豎立。龠,屬於樂器,式樣如笛。龠,木柄,雕龍頭飾金漆,龍口夾一羽或三羽。羽,野雉尾。在佾舞時,佾舞生前方有二人持節,稱為“節生”,其作用為發號施令。站在露臺左右兩側的被稱為“東節”、“西節”。其作用是指揮“起舞”和“止舞”。舞者站立時,其姿勢有:相、相外、相上、相對、相背。頭部動作有:仰首、俯首、側首、。身軀動作為:正面、鞠身、側面、回身直身。手勢有:起手、垂手、出手、拱手、挽手。足部動作有;蹺足、點足、出足、屈足、移足。子有;進、退。體態有:授愛、辭讓、謙輯、拜跽、頓首、舞蹈。  

釋奠禮  [寧和之曲]  演奏

釋奠禮  [寧和之曲]  演唱
               3565 3253 7653 2353  
               自生民來。誰底其盛。唯師神明。度越前聖。
     .
         5356 2365 3726 7653
               恣帛具成。禮容斯稱。黍稷非馨。唯神之聽。
    
 高雄市孔廟的祭孔大典,是在早上七點正開始,由於典禮開始前全部門都會關起來,所以想要參觀,最好在六點半左右就進到大成殿前等候。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i803&aid=332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