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9) 說故事 [屁股山] 企畫
2014/01/30 21:59:37瀏覽4196|回應0|推薦0

《繪本故事》113.[屁股山]

音響組,麥克風,繪本,譜架,相機,腳架,白板筆

   

10:00-10:0511:00-11:05律動「甩甩抖轉拍」

10:05-10:2011:05-11:20說故事「屁股山

  

(引發動機:你知道台北市有座山看起來很像屁股嗎?這座山叫什麼名字? 為什麼山的形狀會像屁股呢? 這個故事提供了很有想像力的趣味解答, 想知道屁股山的形成原因嗎? 請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屁股山」)

  

從前從前,有一個叫做「奇里岸」(唭哩岸) 的地方,就在今天台北市的北投區,很久很久以前,奇里岸這裡有一大片美麗的湖,在湖岸邊有個小村莊,村民們有時候會聽見很大的聲響傳過來:「咚!咚!咚!咚!」,而地面和房子這就會像地震一樣的晃動,不過村民們都不害怕,只會說:「巨人西毛又來囉!」巨人西毛是他們的朋友,負責替天神看管這片湖水,平常很喜歡來巡視,順便在優美的水岸山邊遊玩。不過,今天巨人西毛的腳步好像特別地急耶!「咚咚咚咚!」

 

   

原來,不知道哪裡來了幾位頑皮的天神,在湖裡面打打鬧鬧的玩抓魚的遊戲,結果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打向水岸邊,眼看著大水就要衝向村莊裡的房舍和農田了!巨人西毛拼命地跑過去,跳進湖裡,張開手臂,就是要擋住巨浪,保護村莊的安全!但是那些頑皮的天神還沒玩過癮,又到天上去把烏雲都聚在一起,開始用力地雲裡的雨水都擠了出來,於是好大好大、下個不停的雨,讓湖水全滿到岸上來,整個村莊都被淹在水裡了!沒辦法,村民們只好趕快逃命,儘量往山上躲去。

 

  

巨人西毛一面對著天上大喊:「不要再下啦!」(大家一起喊一喊) 一面把在低處的村民們送到高處去避難,可是天上玩得正起勁的天神們根本沒有聽見巨人西毛的聲音,大雨還是不停地下,讓湖面不停地升高。巨人西毛想到要為湖水開一個洩洪的水道,讓湖水排進大海,才能阻止湖水不再淹到岸上。於是巨人西毛拼命不停地挖開泥土、搬開巨石、挖開泥土、搬開巨石終於,「嘩啦啦啦」,湖水從巨人西毛挖出的缺口流了出來,流向大海,湖面也漸漸降了下來,被淹没的房舍和農田漸漸露了出來,最後湖水完全流進了大海,湖不見了,流下了一條河道。   

         

  

村民們安全了,大家一起動手整理家園,和房舍,開墾農田,孩子們也堆起土窯來烤番薯。好好香哦~番薯的香味傳了出來,巨人西毛最喜歡吃烤番薯了,孩子們拿著烤好的番薯到處找巨人西毛,「巨人西毛!巨人西毛!你在哪裡?」奇怪,巨人西毛到哪裡去了?    

  

 

大家到處找啊找的,終於看到巨人西毛了,咦?他怎麼屁股翹得高高得,跪趴在山腰上呢?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巨人西毛把湖水都流光了,天神很不高興他沒有把湖看顧好,所以罰他跪在哪裡,讓陽光曬他的屁股、雨水淋他的屁股、雷電打他的屁股、流星刺他的屁股!村民們看了好心疼:「巨人西毛為了救我們才會受到處罰,我們一定要幫他做點什麼!」(你覺得村民可以做什麼?)

全部的村民們,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開始挖土,搬運,把泥土挑到山上去一點一點地堆了起來,直到天黑了都不肯停下來休息。(你猜他們要做什麼?) 從黑夜到白天,白天再到黑夜,一天又一天,過了好多天,從大土堆慢慢變成了小山丘,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小山丘慢慢變成了大山丘,還不止一個,一共堆成了兩個,遠遠看起來好像是什麼呢?答對了,像屁股  

 

   

巨人西毛一直看著村民們辛苦地工作,心裡好感動。你知道為什麼村民們要堆這像是屁股的兩個山丘呢?原來,村民希望用這兩個大屁股山丘代替巨人西毛,接受日曬、雨淋、雷打、流星刺。天神看到村民為了報答巨人西毛,這樣辛苦地堆出兩個山丘,覺得非常感動,決定讓巨人西毛乘著山丘邊的溫泉煙霧升到天上,不必再受罰。

   

  

經過好多好多年,這兩座像屁股的山丘長出了滿山綠油油的花草樹木,為了感念巨人西毛,村民們將這座山取名叫做「西毛山」,而現在被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則是「紗帽山」,不過調皮的孩子們還是喜歡用什麼名字叫這座山呢?對了,就是「屁股山」。

  

  

10:20-10:2511:20-11:25延伸問答

1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負責看管湖水的是誰?奇里岸,巨人西毛

2巨人西毛為什麼要把湖水都流放到海裡?為了救助村民和村莊,不會被降雨暴漲的湖水淹没

3為什麼村民們要辛苦堆出兩座像是屁股的山丘?為了代替巨人西毛受罰

4這座山丘被村民們取什麼名字?孩子們喜歡叫什麼名字?現在又叫什麼名字?西毛山,屁股山,紗帽山

  

10:25-10:3011:25-11:30律動歌「山上的孩子」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i803&aid=1086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