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論「因愛生憂,因愛生怖」
2010/03/06 17:50:39瀏覽1353|回應0|推薦2

愛,始與對自身的貪、著,普及於男女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人與人以及社會、國家。世間人總對於愛具有永恆不變的期待。但是,就事實上來思維觀察:在有為法世間中的生命體,其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無一不是剎那變化的。表現於人世間的愛、男女之愛,就是生滅幻化,何以達到永恆呢?  因為貪愛,所以執著,由於執著 (把自己的心寄託在這生滅幻化的境上),所以失落、心碎、痛苦 (因為期望達不到的永恆)。即使如此,許多人依然如飛蛾撲火般地追逐愛,因愛而產生的憂、怖也就不斷地生滅。

我曾經請教阿舍黎,佛法中有無「愛」的概念?阿舍黎反問我,觀世音菩薩在佛法中具備的意義是甚麼?我思維了一下,回答阿舍黎 : 慈悲!「對了,慈悲就是具足智慧、清淨無染的愛!」簡而言之,「慈」是與樂,「悲」是拔苦。因為具足智慧,所以能精確地觀察到眾生痛苦的根源而使其於苦漸悉令滅;因為清淨無染,所以對於眾生的幫助能「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因為畢竟清淨,所以沒有條件、不求回饋;因為畢竟清淨,所以能無盡施與、令苦悉滅 ─ 生命的功能也因此能發揮至極致!

由是觀察思維,與其追求幻化無常染污的愛而令自己憂怖,何不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志業,以智慧莊嚴自己而協助眾生離苦得樂,自利利他,安樂自在,莫過於此!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0001udnblog&aid=38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