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9 22:37:58瀏覽134|回應0|推薦22 | |
Tuya's Marriage 內蒙古草原上的女性光輝 從2007柏林影展競爭激烈的強片當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熊獎。 今年二月才剛在德國舉辦的柏林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熊獎的【圖雅的婚事】(Tuya's Marriage),呈現進步的中國所衍伸出的社會現象,劇情真摯寫實得到評審一致的青睞。 內蒙古嚴苛的氣候條件讓美麗的牧民少婦─圖雅必須為生活做一些妥協,例如: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而那個男人願意負起撫養他們一家人的責任。 愛慕著圖雅的國小同學答應照顧他們全家,她離開被安排住在療養院的丈夫,無限惆悵帶著孩子前往城市。圖雅的丈夫卻孤寂失落得割腕自殺,發生了這樣的意外,一家人又回到內蒙古生活。沒想到一直痴戀著圖雅的森格此時也表達了對圖雅的愛意,圖雅陷入兩難,面對小夥子充滿愛意的衝勁和親如血緣的丈夫,環境與現實的壓迫,她該怎麼取捨..... 躍上國際舞臺的中國第六代導演 導演王全安1965年出生在中國延安,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最有潛力的導演之一。他對當今中國的社會問題特別關注,利用強烈的主題與戲劇化的手法來描寫現代化的中國社會。 王全安幼年喜歡繪畫,並希望長大後以此為終身職業。1977年為逃避到農村接受改造教育的命運(當時中國青年都須經過此階段),接受父母的安排,離開學校到一個歌舞團裡當舞蹈演員,從此開始了城鄉遊歷的生活。1980年開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文化交流活動,出訪眾多國家。1985年突然產生拍電影的強烈慾望。1987年放棄去法國里昂電影學院學習導演的機會,同年考進北京電影學院。1989年完成第一個電影劇本。 1999年拍攝完成自己編劇的第一部電影【月蝕】,這部電影迥異於中國電影以往的敘事風格,深刻地揭示現實生活,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帶給中國電影界極大的震撼,並受多個國際影展邀請參展,曾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義大利遠東國際電影節、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得國際評委大獎。【月蝕】是中國電影第一次不再依靠“東方神話”和“特殊歷史”在世界取得認可和榮譽的電影作品,從這一點上講,【月蝕】對中國電影的意義十分重大而特殊,它已經成為中國新電影運動的標誌性影片。 2005年中國最重要的一部史詩電影【白鹿原】交給王全安拍攝,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因其尖銳的歷史政治觀點及大膽的性愛描述,在小說出版的十五年裏一直被禁止拍攝成電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吳天明等都先後準備籌拍此片,但都因內容過於敏感及拍攝難度過高而未能實現拍攝。王全安執導的這部史詩大片,剛進入前期籌備就引發了超乎尋常的關注。 接拍【白鹿原】鬱悶了一年多後,王全安希望能拍攝一部電影釋放壓抑許久的情緒,於是有了【圖雅的婚事】的誕生。他說,從【月蝕】裏講述的城市,到【驚蟄】裏描繪的城鄉結合部分,再到【圖雅的婚事】偏遠的內蒙古草原,王全安對於生存環境的思考始終沒有中斷。當賈樟柯、王小帥等第六代導演已經將更多的目光投注在城市,王全安卻越行越遠。問及這個問題,王全安表示,城市人未必一定要欣賞城市電影,電影先不先進與描寫城市還是農村無關,電影最重要是有趣,與現實相符。 【圖雅的婚事】講述了發生在內蒙草原上的「嫁夫養夫」的故事,充滿戲劇性的劇情及不乏風趣的對白,讓現場影迷多次發出會心笑聲。王全安說,當時片子在柏林放了之後,德國媒體最多的評價就是「影片有中國電影中罕見的幽默感」。王全安表示,「嫁夫養夫」雖然是個沉重的題材,但他力圖讓影片變得有趣,「要想著電影最終是要到電影院裡播放的,要照顧觀眾的觀影習慣。」 從【月蝕】裡的都市「兩生花」到【驚蟄】裡的陝西大妞,再到【圖雅的婚事】裡的蒙古族婦女,對女性角色的偏愛幾乎成了王全安作品的標籤之一。他曾笑言,年輕男導演關注女性挺正常,「她們活得有尊嚴,也讓人喜愛」。【圖雅的婚事】的女主角余男則表示,王全安電影裡的女性都很堅忍,這是他對女性的一個貫穿始終的看法。王全安表示,自己三部長片的女性分別來自城市、城鄉的交界、農村及邊遠地區,「我還想繼續拍攝身邊女性的故事。」 走進蒙古牧民的生活中 【圖雅的婚事】主要拍攝地在最後一家還沒有搬走的蒙古牧民家裏,演員也都選擇當地的蒙古牧民。只有余男是唯一的職業演員,而這並不會讓余男增添飾演圖雅的困難度,反而讓她對於詮釋不畏困境的蒙古族婦女圖雅更加得心應手。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余男特地去內蒙古體驗了五個月的生活,學習騎駱駝、騎馬、放羊,和當地的牧民一起生活,甚至真的去照顧一個男人。說起余男這次在影片中的表現,王全安非常感慨,表示余男這次沒少吃苦。王全安舉例道:「【圖雅的婚事】開場第一個鏡頭就是余男騎在駱駝上,然後指揮駱駝跪下,從駱駝背上跳下來。看上去很簡單的動作,但做起來卻太不容易了,花了整整10天的時間才把駱駝搞定。」 「我記得有一天,我對駱駝發出一個指令,牠馬上馴服地跪下時,我知道我真的已經走進這個角色了。」余男回憶道。 而圖雅的殘疾丈夫巴特爾的扮演者-巴特爾更加讓人看到了真實的力量。選演員時,王全安看到照片上巴特爾那憂鬱的眼神,就覺得一定有什麼原因。後來他才知道,巴特爾恰好和劇本中描寫的一樣走路不方便,只是現實生活中是騎馬摔傷的,而電影中則是打井砸傷的。也許是因為相似的遭遇,讓巴特爾更能自然深刻的表現出劇中的巴特爾。余男對於巴爾特的表現也讚不絕口。 余男說:「拍攝期間每天都在感動中,這樣的拍攝、這樣的人,尤其是很多的內蒙古人都很直接,喜歡就是好。記得飾演我丈夫的巴特爾,一場我倆在醫院的戲,我剛要哭,沒想到他就已經流下了眼淚,對於一個從來沒演過戲的人來說,真的太不容易了,他的那種投入讓我感動。」也因為如此,導演王全安在北京的首映會上特別說:「現實生活中的巴特爾也是一句話都說不全。在那種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一個男人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確實是不容易的,我估計他的老婆就是另一個圖雅。而這些氣質是演不出來的。」他說,這部影片選擇在內蒙古拍攝,也是因為他感覺到巴特爾的單純、善良是當代人正在失去的東西。 --節錄自世界電影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