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5 02:52:53瀏覽765|回應2|推薦7 | |
格魯曼大師不負眾望的進入了今年諾貝爾獎的殿堂,他一直反對布希的經濟政策,事實上就是這樣的經濟政策,造成今日金融海嘯的源頭,其實格魯曼很早就發出了警訊。 這二年大陸也在研究格魯曼的一些理論,並且也將一些格魯曼的理論,變成政策納入這屆的3全會之中,以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像格魯曼曾批評布希政府,表示共和黨執政以來,向大財團與金融集團倾斜,結果造成這10年來美國社會,是自1980年以來貧富差距急劇上升,到達頂峰的年代。當然布希政府反擊並提出數據,表示美國近年來GDP一直在增長,人均收入也在提高。當然這也是事實,但是社會的感受,民眾的實值收入並無明顯增加,也是造成布希政府的民調與阿扁的18趴相互輝映,可能11月大選後,要淪為在野黨。這是怎麼一回事哩? 格魯曼提出了一個很著名的「比爾 蓋茲進酒吧」理論,假設某一間酒吧有30個人在裡面消遣作樂,他們的年人均收入為2.5萬美元,但此時比爾 蓋茲進了這間酒吧也來小飲一杯,於是一個新的人均收入數據出來咯,此時在酒吧內每個人的人均收入,由原來的2.5萬美元暴增為一億美元。但問題是該酒吧內的人,雖然每個人的人均收入暴增了,事實上口袋裡並沒有增加一塊美元,這就是問題之所在。 由這個理論也可以看出,雖然人均收入的增加,並不表示人們變的更有錢了。反而可能造成的是貧富差距加大了,社會更不和諧安定了。因此格魯曼關注的是,要從政治制度,各項稅法與社會福利來改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現況,要擴大關注於社會的公平性,而非僅注意GDP或人均收入等數據的變動。因此格魯曼提到要增加工作機會,強化工會力量,薪資合理化,提升教育機會平等,改善居住條件,建立醫療保障等措施。 另外格魯曼他重視「中產階層」社會的強化,格魯曼認為二戰後的30年間,美國的社會和諧造成快速的進步,也是美國強大的基礎。這個時代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產物,反而是中產階級力量積極發揮的結果。是羅斯福新政的成效,經由工會的力量與合理的稅制,強有力的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障,有效壓縮了貧富差距,建立起一個堅實有效的中產社會。當我們台灣的社會中產階層逐漸崩毀之際,貧富差距快速擴大,政府向財團富人明顯倾斜時,是否該聆聽「格魯曼經濟大師」的諍言,仔細的考量一下目前的財經政策方向正確嗎?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