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民族理論的虛實
2010/04/26 21:11:10瀏覽614|回應1|推薦1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便能發現該國是所謂56民族族國,而非漢族國家。該國並有一套特殊的民族殖民理論,久遠稱其為“虛擬中華民族論”。並嘗試揭穿“虛擬中華民族論”的實質,也就更成彰顯出僅屬於中華民族的三民主義核心論述。

一、“虛擬中華民族論”的實質及其悖論解析:

1、 “虛擬中華民族論”的定義及實質: “虛擬中華民族論”就是將目前中國境記憶體在的56個民族和少數未識別人群,融合在“中華民族”這個統一概念之下,形成一種“單元性的多元化民族”。“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滿族殖民漢族的統治者階層人為設計出來,用以隱藏滿族殖民漢族事實,並推進支配漢族的理論,藉以團結較少數民族與較邊緣的弱小民族,藉以設立漢族牧場,以圈養漢族為目標的一種政治政策。
     a、不難那看出,目前“中華民族”的定義的基礎,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為界,中國國籍為准,凡符合此條件的居民自動當選“中華民族成員”。共同擁有“中華民族歷史”,分享“中華民族文化”,并擔負“中華民族復興責任”。這種對民族的划分標准,是單一以地域划分為標准。即中國境內的民族,同屬于“中華民族”,中國境外的民族不屬于“中華民族”,這樣一萊蒙古人也成了中華民族,滿州人也是中華民族,就是境內俄羅斯人也成了中華民族。
     b、“虛擬中華民族論”,最先提出的目的和初衷,是要聯合中國各少數民族的服從,使鼓吹者能順利取代滿族統治階層,藉以延續殖民統治漢族的目標,並且防止漢族逃離被殖民而導致社會混亂,從其目的和工作上倒推,該理論的實質是一個國家理論而並非民族理論。國家理論的特征是維護殖民秩序,而民族理論不涉及秩序的觀念。

2、“虛擬中華民族論”中“團結與分裂的悖論” :
     a、“虛擬中華民族論”提出的初衷是要圈綁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治秩序。但這種理論卻以地域為單一標准,人為划定出一個“新的大融合的民族”,開“以地域為標准人為划定民族”的先例,背離了華夷之辨,並由共匪宣傳此理論几十年,而這種理論雖然在民族團結方面收效甚微,不過對殖民漢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強大的成效,使今日漢族多不願意脫離被殖民窘境,甚至於認賊作父,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祖國。
     b、“虛擬中華民族論”必然會弱化漢民族意識,由於“虛擬中華民族論”的主觀性人為划分的影響,使一些民族或地區的獨立運動,擅自解釋自己就是中華文化正朔,例如狼圖騰為中華文化圖騰,旗袍為唐裝,漢字是世界最落後文字論述等,就是直接反射出統治者意圖以其他少數民族文化替換為中華文化,以實質摧毀消滅漢民族傳統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傾斜幅度其實很大,但是漢文化民族政策的維護卻很小,原因也正在於此。
     c、在這種不成熟理論長期對民眾的影響下,誤導了人們對民族的認知和民族划分概念,對漢族的影響尤為重大。在建設“中華民族”這個“單元性的多元化民族” 的時候,必然要對“單元”和“多元”進行平衡。而在這理論之下,漢族由於是所謂“絕對優勢民族”,在這種平衡之下往往必須被迫砸毀或扭曲已經所剩不多的漢族文化,例如將正體漢字拉丁化,批林批孔等針對漢族文化的破壞行為,皆可視為是這種“虛擬中華民族論”的民族融合表現。並且利用對漢族的任何政策傾斜與漢族特征的凸顯都當成破壞“中華民族團結”的“負面行為”為藉口,實施實質的毀滅漢族文化的行為,更深一層次的摧毀漢民族意識,使漢民族整體民族意識的淡化為一盤散沙,一種容易受到馴養的羔羊,藉以維護世居北京幾百年的滿族殖民中國地位。

     d、“虛擬中華民族論”假借團結各民族為出發點,但實質上卻是用以混淆與摧毀民族理論與國家理論概念,無視各民族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和歷史認定的差異性,釆用主觀、簡單、無差別的划定方法,在三民主義第三講中曾經詮釋過這種民族精神滅亡的現象。也就是因為漢人祖宗以為中國是世界的強國,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世界從此長太平矣。以後只要講世界主義,從此不必要民族主義。到了為滿洲所滅的時候,不但世界上的大主人翁做不成,連自己的小家產都保守不穩,百姓的民族思想一齊消滅了。與歷史上的民族思想消滅的歷程不一樣的是,明朝末年的世界主義是明朝漢人生成的,但現代的虛擬中華民族論卻是因為要達成殖民漢族而被造出來的。

1、“虛擬中華民族論”的具體特徵顯像
     利用“虛擬中華民族論”的世界主義來淹埋漢族思想,就會在歷史事實的認定上出現許多背離漢族精神價值的解讀,例如岳飛、史可法、瞿式誄,這樣一批多少個世紀以來被尊為民族英雄的人,竟然無法給與應該得到的稱號;而施琅、姚啟聖這樣的漢奸敗類竟然成了識大體、知大義者。遼、金、滿洲的侵略和宋、明的反抗,也竟成了統一與偏安拒統;蒙古國歷史和我國的蒙元歷史也只能含混略述,無法考其究竟,滿族的剃髮易服竟成了滿漢融合的現象。歷史的最大意義是“以史為鑒”,避免在今后的道路上重複悲劇,但由於歷史歷史認知和定性混亂,使世居北京數百年的滿族得以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共產暴政,反復延續滿洲殖民漢族的統治。


結語:復興中華民國,必須先辨識漢民族精神與道德文化,如同孫中山所述,五族共和的關鍵在於漢族的自決,但事實上其餘滿蒙與共產等族不外乎盡皆意圖殖民漢人,對漢族不懷好意,因此擺脫中華民族主義,回歸中國同盟會宣言:「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來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建立以漢族本位的三民主義,立以「驅逐滿共,恢復中華」,方有復國希望。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666a444a13&aid=3978936

 回應文章

uu
國民黨不該背離三民主義
2010/08/29 11:54

國民黨背離三民主義,尤其是背離漢民族主義,國民黨最終將一事無成。

國民黨不要受中共中華民族理論的欺騙,儘早回頭是岸。

久遠(a666a444a13) 於 2010-08-30 10:56 回覆:

國民黨在筆者出生前,就已經是這樣德行了,他們捧著孫中山當國父,卻又扭曲竄改與玩弄孫中山的思想,用以矇騙大多數漢人去犧牲,以成全他們的殖民統治利益。

許多文獻,論戰,都是在久遠出生前就有了,也被延續到現在,並且用以打壓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