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間故事〈討債〉與〈橄欖奇案〉之精神分析
2015/11/19 15:08:54瀏覽1077|回應0|推薦10

一、    前言

 

精神分析:透過欲求與敘事,將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呈現而被壓抑的烏托邦

想像顯現出來,投射到文本中,建構一個可能在未來歷史中可以成形的虛構理念,這個虛構的狀態可以在讀者得想像和夢中重新實現。

    格林兄弟認為傳統詩歌和故事,其語言是和整個人民聯繫在一起的。格林兄弟編著的《兒童與家庭故事集》,意圖從這些民間故事看見民族的靈魂。 間故事,也會有異中見同的現象。

    筆者希望在相同的、不同的文化圈,透過相同的主題、不同的故事之比較,

提出問題,尋求解答。                                                                                                                                                                                                                                                                                                                                     

 

關鍵字:民族的靈魂;集體潛意識

 

貳、文本大意

 

一、輪迴故事:討債2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有個大戶人家,人稱錢員外,在他們家兩里外有一個農戶人家,人稱李老二,錢李兩家來往密切。

    有一年,錢員外要全家到南方去辦事,錢員外對李老二說:「我有一批好酒,想放到你家保管。」李老二說:「等你回來,我原封不動還給你。」錢員外把三十壇封好的酒罈讓家人送到李老二家。

    錢員外家走了兩個月,有一天,李老二想起錢員外寄存於他家的好酒,就打開房門看一看。李老二捧起酒罈聞,沒有什麼味兒,雙手晃了晃,也聽不到酒罈裏有酒的聲音,他很好奇,拆開一個酒罈,倒出的東西讓他大吃一驚,白花花的銀子。他把酒罈都打開數,有白銀三千兩。李老二就動了貪心,他想把這些白銀佔為己有。最後他想出一個方法:把這三千兩白銀換成好酒。

    幾個月後,錢員外回來了。李老二就把酒送去錢家。李老二一走,錢員外打開酒罈一看,白銀變成了白酒。本來要到衙門去告他,又一想,當初說好讓他保管的是酒,他送回來的也是酒。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沒有半年時間就因為憂鬱而死。

    李老二用錢員外的白銀買很大的宅院,也娶了妾。有一天,妾給他生個兒子,他突然做一個夢:錢員外肩上搭著一個錢褡褳,笑呵呵地對李老二說:「我來討債來了。」他猛然驚醒,出了一身冷汗。

    兒子很聽話,到了上學的年齡,李老二給他請了老師教他,這孩子學過的東西過目不忘。到了十八歲,李老二的兒子考中七品官。李老二家紅燈高掛,親朋好友都來祝賀。李老二又花錢為兒子買官,接著媒婆來介紹許多小姐。兒子相中朝中一個大臣的千金小姐。於是,李老二又花了許多錢娶親。

    還差幾天就要給兒子娶親了,李老二很高興,晚上多喝了幾杯酒,一躺在床上就睡著了。他又做了一個夢:錢員外笑呵呵地對他說:「你欠我的債,我討了十八年,總算要回來了,還帶了一點利息。」手拍著肩上的錢褡褳鼓鼓的。李老二猛然驚醒。這時佣人跑來說:「老爺,大公子身體很不舒服,快去看看!」李老二跑到兒子房間一看,兒子已經死了。他明白了:錢員外轉世成他的兒子來向他討債。從他兒子出生、請老師教書、趕考、買官、結婚,花掉不只三萬兩白銀,難怪錢員外說還代了些利息。

   

 

二、橄欖奇案

    在回教王阿哈龍亞爾拉西德朝時,有個人叫亞里郭奇亞,他做了三夜同樣的夢,夢裡一位老人責備他不到麥加聖地去進香。他再三考慮之後,他拿一個大瓶子,把一千金洋放入瓶裏,上面蓋著橄欖,封了口,交給他的好友,說:「我要和旅行隊去麥加進香,請你代為保管這瓶橄欖。」他的好友一口答應,一放放了好幾年。

    一天,這位好友商人和他的家人吃晚餐,聊到橄欖,他的妻子想吃,商人憶起數年前亞里郭奇亞寄放的橄欖,聽說他去埃及了。便對妻子說:「如果橄欖沒壞掉,我們拿來吃。」

    商人倒了些在盤裏,搖瓶子,金子被搖出來,往瓶裏一看,底下都是金幣。第二天早上,他去買橄欖,然後把金幣換成橄欖。

    大約過了一個月,亞里郭奇亞回到家的地一件事,就是到商人那裏。當亞里郭奇亞把瓶子倒過來,除了橄欖,沒有別的時,他立即回到商人住處,說:「瓶裏除了橄欖,還有一千金洋。如果你現在需要用錢,這些錢讓你拿去用,有時在還我,你寫個借條給我就可以了。」商人早有準備,不肯承認。亞里郭奇亞只好到法院解決問題,卻因沒有證據,使得事情無法處理。亞里郭奇亞請求回教王協助。

十幾個孩子在在月光下遊玩,回教王坐在旁邊看他們玩。當時亞里郭奇亞和商人的案件鬧得滿城風雨,一位小孩扮演著法官傾聽假亞里郭奇亞對假商人控告之後,然後叫假商人進來,假商人辯護完正要立誓表示所說屬實。假法官說:「在你立誓之前,我看看橄欖瓶。」假亞里郭奇亞去後帶著瓶子回來,啟蓋後,假法官做吃的動作,接著說:「橄欖都非常好,但我不信放了七年的橄欖還這麼新鮮,去傳幾個橄欖商人來,我聽聽他們的意見。」兩位假橄欖商人出現在假法官面前,假法官問:「橄欖放多久仍舊可以吃?」「報告大人,橄欖到第三年就沒味道,也沒有顏色了。」「你們看那個瓶子裏的橄欖放多久了。」兩個假橄欖商人觀察和品嚐後回答:「它們都是今年生的。」假商人想反對,假法官說:「住口,把他拿劍刺死。」

    回教王覺得這些孩子很聰明、有見識。果然,迴教王看著瓶裏的橄欖,再嚐一嚐,橄欖是新鮮的,傳兩個橄欖商人來驗證,都說是今年產的。商人被刺死之前,把金錢歸還給亞里郭奇亞。

 

精神分析

 

一、〈討債〉裏的李老二顯然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拿了錢員外的錢買

宅院、納妾、栽培兒子,生活似乎過的很順利。直到他夢見錢員外而嚇得冒冷汗。依榮格的觀點,人在變成一個完整、健康個人的過程中,要學會如何承認並吸收自己的陰影。從李老二的夢看到了他的陰影,這個陰影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出來。等到李老二人財兩空,像瘋子似的在大街上遇到人就講他騙財害人的往事。因為他沒有接納自己的陰影,把陰影清除,所以無法重新站起來。

二、     1.中國先秦時期就有善惡報應思想,例如《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於殃。」

2.胡適於《中國古代哲學史》第十一篇指出,荀子在儒家中最為特出,他用老子「無意志的天」3,來修改儒家、墨家賞善罰惡有意志的天,同時修正老子、莊子安命守舊的觀念。

     3.到了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漢武帝採納之後,

     儒家學說正式登上中國文化正統學術的寶座。其思想:

〈1〉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

〈2〉天所以有災變何?所以譴告人君,覺悟其行,欲令過修德深思慮也。

〈3〉天之命無常,為命是德慶。

〈4〉善無小而不舉,惡無小而不去。

4.王充作《論衡》其觀點:

〈1〉天地,含氣之自然也。

〈2〉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二曰強弱壽夭之命。

〈3〉禍福不在善惡,善惡之證不在禍福。

5.魏晉南北朝《中阿含經》:眾生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6.唐宋時期柳宗元的〈天說〉說:「比上而玄者,是謂之天,下而黃者,

      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是謂之陰陽。」

     7.《覺世經》: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

      欺神, 故君子三畏4、四知5,以慎其獨。

     8.《觀音經》: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授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9.明清時期利瑪竇在《天主實義》裏說:「終生為善,不易其心,則應

      登天堂享大福樂而賞之;終身為惡,致死不悛,則宜墮地獄受重禍災而

     罰之。」

     10.《喻世明言》:自古機深禍亦深,休貪富貴昧良心。簷前,滴水毫無

     錯,報應昭昭自古今。

     11.紀昀著《閱微草堂筆記》:帝王以刑賞勸人善,聖人以褒貶勸人善。

     刑賞有所不及,褒貶有所不恤者,則佛以因果勸人善,其事殊,其意同也。

         〈討債〉就是善惡報應的故事:錢員外被他所信任的好友坑害,卻沒

     有想到用什麼方法把錢要回來,要不回來又無法釋懷,連自己的生命都賠

     掉了。李老二的陰影出現在他的夢裡,兒子死亡,把他所有的希望都抽離,

     人財兩空是他的報應。

          社會上時常為了貪心而有不正義的行為,諸如欺騙、模財害命、劫、

     用毒品使人上癮而達到控制人的行為、賺黑心錢、姦殺等等,國家法律無

     法使每個善良的老百姓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也無法讓每一個用不正當行

     為得到利益的人都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善惡報應思想是人們對正義之

     實現的願望。

        〈橄欖奇案〉亞里郭奇亞理性的處理他的問題,即把人間被侵占有形

     的財務或毀壞無形的名譽,運用個人的力量或公眾的力量把邪惡的念頭、

     行為打斷。

         亞里郭奇亞為了要回他的財產,他運用各種社會資源,第一項資源無

     法解決問題,就尋求第二項資源。如果第二項資源無法達到目標,筆者相

     信他會繼續尋找下一個資源,直到把不合理的事情消除。 

三、兒童文學的文化世界包括善惡報應,兒童的文化世界:

〈1〉世界是單純的地方:文本描述的世界很容易理解,彷彿許多孩子早已知道。

  2〉世界是快樂的地方:文本呈現一個明亮、乾淨、嶄新的世界。

  3 世界是同質的地方:大人對可接受的行為欣然接納,他們的舉止一致,

  4〉世界多元得令人欣喜:文本堅決認為每個人都能夠寬容其中差異性,人

       們一旦體認到表面的差異,超越差異,進而看到共通的人性。

  5〉世界是理性的地方:主要的面向是身體、醫療、科學知識的發展以及歷

       史,特別是知識使對於人類愛好科技的熱情。

〈6〉世界充滿清晰、明顯的價值觀:故事帶有清楚、明顯價值觀,例如海倫‧凱樂代表「決心」的價值;魯賓遜代表「勇氣」的價值。

〈7〉世界是充滿希望的地方:即便丸木俊的《廣島之光》呈現核爆的可怕,主角的肢體殘缺,但仍強調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並希望這樣的浩劫從此不再發生。

〈8〉世界一值在變好:安野藉《中世紀世界》呈現中世紀基督教是一套危險、無知的迷信所產生骯髒、罪惡的世界。所幸人們已經超越,來鼓舞那份希望。

〈9〉世界再現:透過「再現」與敘述體形成共識,如家庭小說禍報章雜誌中,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區將全國的新聞作報導,利用這個方式將空洞水平的時間,納入大家能想像的空間將自己「再現」給每一個社群中得成員閱讀和想像,透過這個方式,凝聚了共同體的意識,形成民族國家的概念。

四、〈討債〉自從李老二把錢員外的錢占為己有之後,一步步把昔日的寒門冷落走向今日的門庭若市。直到兒子在過幾天就要娶親,一晚,李老二高興之餘,多喝了幾杯酒,躺在床上睡著了,十八年前錢員外來找他的那個夢又出現了。

錢員外笑嘻嘻對他說:「 債討完了,我也該走了。」李老二一醒來,傭人來說兒子不舒服,他跑去兒的房間,兒子已經死了。

    〈橄欖奇案〉商人把錢換成橄欖,取得亞里郭奇亞的錢。過了一個月,亞里郭奇亞回來,發現錢不見了,他先和商人溝通,商人不願意承認,之後開始尋求各種社會資源,最後終於追回他的錢。根據李維‧史托「二元對立」的理論,亞里郭奇亞代表「理性」的價值:故事一開始商人很積極的暗地裏侵占朋友的財產,故事的最後亞里郭奇亞運用社會允許的方法要回他的財物。

 

伍、結論

唐君毅先生說:「以苦痛為罪惡之懲罰或罪惡之結果,以顯一宇宙之正義或大法,乃各大宗教之所同也。」

   〈討債〉和〈橄欖奇案〉之比較:

  1. 1.     主題相同:主角的錢財被他人侵占與討回。
  2. 2.     主角的態度不同:〈討債〉錢員外在瓶子裡放錢,卻對李老二說那是酒,所以當李老二把酒交給錢員外,他無法反駁,錢員外為了這些錢憂鬱而死。這個故事用佛教「輪迴轉世」的概念,錢員外轉世成他的兒來向要債,裡老二不但希望落空,錢也沒了,兒子也死了,心裡的陰影,無法做一個明亮的、乾淨的、健康的主體7;〈橄欖奇案〉亞里郭奇亞在瓶子裡放很多的錢在裡頭,錢的上面用橄欖蓋著,交給商人時說那是橄欖,過了七年,商人發現橄欖壞掉了,裡面放很多錢。商人把錢換成橄欖,他覺得亞里郭奇亞無話可說。但是亞里郭奇亞不這麼想,事實就是商人拿走他的錢。於是,亞里郭奇亞跟商人說:「你需要錢先拿去用沒關係,有了在還我,只要寫個字條有個正名。」商人不肯承認拿錢,亞里郭奇亞只好求助於法院,法官沒有幫他解決問題,因為他拿不出證據。第一個社會資源不成功,他又尋找第二個社會資源─求助於回教王。回教王看著孩子們在玩法官辦案的遊戲,假法官說:「放了七年的橄欖還能吃嗎?」橄欖就是證據,終於讓回教王幫亞里郭奇亞要回他的錢,並且也讓商人得到報應。

 

註釋:

  1. 1.     當人類感覺到原型出現時,所有人類的聲音變會在我們心裡產生共鳴。
  2. 2.     http://mypaper.pchome.com.tw/hi72930/post/1247065512

 

  1. 3.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傑亡。

 

  1. 4.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1. 5.     所謂四知,是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1. 6.     不管是在語言學的選擇、組成與深層結構,禍是在神話、語言形式及語義等面向上,都有上/下、黑/白、男/女、陰/陽之類的種種二元兌利結構,使意義得以在對利的結構中產生。

7.有思想的自我。

 

參考書目:

藍劍虹編著。《兒童文學導論講義集》。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培利‧諾德曼、梅維絲‧來莫著;劉鳳芯、吳宜潔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市:天衛文化,2009

葉田華譯。《天方夜譚》。台南市:大夏,1986

鄭基良編著。《善惡報應思想與故事》。新北市:空大,2011

廖炳匯編著。《關鍵詞200》。台北市:麥田,2003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9631105&aid=3609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