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29 09:00:00瀏覽2432|回應0|推薦12 | |
圖:祇園的地標─阿難陀菩提樹
第9天 舍衛城SRAVASTH/勒克腦LUCKNOW 早餐後,前往佛教經典很重要的說法臺─祇樹給孤獨園。去祇園之前,我們先參訪須達長者塔和鴦掘摩羅塔,這兩座塔距離祇園精舍不遠,而且恰巧在馬路的兩側斜相對位置,站在須達長者塔上,即可眺望對面的鴦掘摩羅塔。須達長者塔是祇園捐贈者之一,給孤獨長者的家,此塔可能是後人為了紀念須達多的大布施而建造。而鴦掘摩羅塔也許是為稱揚鴦掘摩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精神吧!相對地,它也彰顯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浩瀚無垠,有如虛空、大海那般,接納了鴦掘摩羅那樣的殺人魔,並令其邁向覺悟解脫之正道。 事實上,佛陀精神的實踐,恰恰是西方人本心理學者Carl Rogers所強調的助人者精神─無條件積極關注,給予真誠、尊重、不評價的支持和接納,也就是真正地理解他的處境,全然地接納他的狀態,不論其是好是惡,都能給予平等地對待。這樣,雙方才有可能因為良好關係的建立,彼此信賴,進而願意鬆動其認知、情緒和行為而導致生命轉化的可能性。
上下圖說:門禁森嚴的鴦掘摩羅塔
相傳,央掘魔羅(梵文名ahimsaka,又譯為央掘摩羅、鴦掘利摩羅,名為無惱,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宰相奇角之子,因信奉婆羅門教,他的師父教授他升梵天秘法要殺千人,以他們的手指來作成項鍊。他殺了999人之後,在最後第1000人,他的母親聽說她的兒子因殺人無數要被逮捕,準備用她自己的性命來救她的兒子。瘋狂的央掘魔羅看見他的母親走來,為了湊足1000人而得道,豪不猶豫地拿著刀衝過去。 佛陀於定中明白鴦掘利摩羅的因緣成熟,就現神通力站在鴦掘利摩羅的面前。鴦掘利摩羅見機不可失,從佛陀的後面追殺過來。鴦掘利摩羅追了一陣子後,發現他怎麼老是追不上,心想: 「怪事!即使奔走中的象、馬、鹿,飛馳中的車乘,我都追得上,但眼前這位以普通步伐走路的沙門,我怎麼盡全力了還追不上呢?」 於是,鴦掘利摩羅向佛陀喊道: 「停下來!沙門!停下來!沙門!」 「我早已停下來了,鴦掘利摩羅!是你自己停不下來的。」 「你明明還在走,怎麼說已經停下來了呢!」 「鴦掘利摩羅!我早已停下傷害一切眾生的惡行了,而你還停不下來,繼續在造殺害眾生的惡業!」 這時候,鴦掘利摩羅心想: 「我是在做壞事嗎?為何我的老師告訴我,只要能殺滿一千人,將他們的手指頭串成飾鬘掛在身上,死後就能生天? 眼前這位讓我怎樣追都追不上的人,一定是古書中所描述億劫難遇的如來解脫者了。」 想到這裡,鴦掘利摩羅趕緊丟掉身上的武器,對佛陀說: 「世尊!但願允許我跟隨您出家當沙門。」 佛陀接受了,對他說: 「來吧,比丘!」 鴦掘利摩羅就這樣完成了出家的儀式,成為僧團的一份子。 可是,波斯匿王已經啟動了對鴦掘利摩羅的追緝。這天,國王領著五百兵騎出發,路過祇樹給孤獨園,便獨自入園向佛陀請益。 佛陀問國王: 「大王!你這次率領大軍,又要去攻打哪個國家?」 「世尊!我要去緝拿那位殺人魔鴦掘利摩羅。」 「大王!如果鴦掘利摩羅已經隨我出家為比丘,你會對他怎樣?」 「世尊!那我只好像對其他的比丘一樣,對他禮敬供養了。但這個大惡人沒有絲毫的善念,是不可能出家的。」 此時,佛陀舉起右手,指著不遠處樹下的鴦掘利摩羅,告訴波斯匿王: 「大王!那位就是鴦掘利摩羅。」 波斯匿王一聽,嚇得全身起疙瘩,僵在那兒。 佛陀告訴國王,鴦掘利摩羅已經不再是可怕的殺人魔了。 波斯匿王僵了一會兒,在冷靜下來後,詢問鴦掘利摩羅他父母親的名字,證實了他的身分。於是,波斯匿王向鴦掘利摩羅表示,要供養他衣服、飲食、床坐、醫藥等生活用品。鴦掘利摩羅卻對波斯匿王說: 「大王!我不缺什麼,我有出家人的三件衣服就夠了。」 波斯匿王深為感動,走回佛陀處,讚歎佛陀不以刀杖,就能降服這樣兇惡的人。從此,鴦掘利摩羅過著乞食、在幽靜處修學的出家生活。一段時間後,終於證得了解脫,成為阿羅漢。 有一次,鴦掘利摩羅進城乞食,被人認出他就是過去的那位殺人魔,大家奔相走告,許多人都向他丟擲瓦塊、石頭,也有人拿刀追殺他。鴦掘利摩羅被打得頭破血流,身上的衣服也被砍爛了,佛陀看見他狼狽地回來,安慰他說: 「鴦掘利摩羅,遇到別人打你,你要忍耐啊!因為你現在所受的,是之前所做罪業的報應,那是相當於幾千年的地獄報應呢。」 (故事資料取自莊春江工作站→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93.htm) 緊接著,我們拜訪位於舍衛城南郊的祇園精舍 (Jetavana;或稱祇林、祇樹給孤獨園,亦簡稱祇園或祇陀林)。舍衛城為古代拘薩羅國的首都,位於重要商道的會合處,自古便因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繁榮的貿易中心,於是經濟的發達帶動了宗教的興盛,架構起一處佛教經典請佛說法的重要舞臺─祇樹給孤獨園。 祇園是一處很重要的佛教聖地,其中僧院和園林的規模比起竹林精舍要來得大又多,是由拘薩羅國富商給孤獨(Anathapindik,又名須達多(Sudatta),意為善授)長者發願建造的。他為了邀請佛陀來到舍衛國傳授佛法,看到城南郊二公里處的一處園林,景色宜人,清雅幽靜,正是設立精舍的理想地點。於是和園林擁有者衹陀商議。祇陀乃波斯匿王的太子,富有無比,於是戲言「汝將黃金鋪滿園地,我方肯賣。」須達多耗盡家產,將金箔鋪滿了園地,祇陀太子因而感動地說:「園中土地,盡滿金箔,已為公得。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仍為我有。吾亦欲以獻佛也。」佛陀知悉乃取二人名字,將精舍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當中,在此度過廿五年之久,在這裡有許多關於佛教的故事,如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向佛陀求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佛陀在此講述了金剛經及阿彌陀經這兩部很重要的佛教經典,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佛教敬語「南無阿彌陀佛」即由此處傳出。佛陀在衹園宣講的經典還有大寶積經、大般若經、阿含部諸經、賢劫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上生經、文殊般若經等等。
上圖:不怕人的獼猴
上下圖說:朝聖者來到佛陀的經行處頂禮
為了讓大家能夠安心體驗靜謐、安定的修行方法,我請大家先去繞園參觀,而且避開說法台的焦點位置,選擇一處不受朝聖人潮打擾的位置─佛陀經行處旁的僧院遺跡,做為我們共修早課的地點。我在這裡打坐,眼看著一批批朝聖者來了,走了,又來了,又走了,想起年少時光,一個人坐在海邊觀看浪潮的來來去去,內心是那樣的寧靜安定,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大家陸陸續續地回來,我們在此讀誦金剛經、念佛並做迴向。很不可思議的是,就在我們共修的時刻,那些朝聖人潮就只是路過,未進入經行區,連猴子也沒進來,好像特地要給我們一處靜謐的共修環境。
原先擔心印度的飲食,沒想到餐餐都讓我們吃得很安心、很愉快,而且不錯吃唷,飯店的設施也都很齊全,有的飯店的房間還有快煮壺,可以自己煮開水、泡茶或咖啡。即使房間沒有快煮壺,也可以在用餐時,把保溫壺(杯)灌滿熱開水備用。我們今晚將住宿於 Lucknow Piccadily。
央掘魔羅塔、須達長者塔(給孤獨長者之家)、祇樹給孤獨園→http://loloto.pixnet.net/blog/post/40551556 祇樹給孤獨園→http://loloto.pixnet.net/blog/post/40551562
第10天 勒克腦LUCKNOW/桑凱西亞SANKASYA/阿格拉AGRA 今日驅車前往最後一次聖地─僧伽施。僧伽施(Sankisa),是位於中印度恆河流域的古國,為佛陀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後,降還人間的地方,又名曲女城、桑凱西亞(Sankasya),即現今北方邦法魯迦巴德(Farrukhabad)桑吉沙村(Sankisa)。佛升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廣演妙法,天主釋提桓因與諸天眾亦來頂禮圍繞,摩耶夫人並三萬六千天眾得法眼淨,證須陀洹果。 當時優填王思念如來,以牛頭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為印度最早的佛陀雕像。根據佛經記載:佛陀(釋尊)為了他出生後第七天便逝世的母親「摩耶夫人」說無上法,曾到三十三天(忉利天),三個月後,帝釋天化現金、銀、琉璃等三道階梯,佛陀即依這三道階梯,從天而降。傳說「三道寶階」就在「桑凱西亞」,這個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如今,僧伽施為印度教所有,我們以無所執的心態,在印度教廟前持誦阿彌陀經、念佛,並為此次八大聖地之旅做總功德迴向,其因緣殊勝實難思議,就像開經偈所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在我們誦經共修之際,一、兩位當地的印度教徒帶著好奇心在忙觀望,時而上香、獻花,時而敲打銅鐘,然而我們一心共修,不為其所亂。隨後驅車前往最後的旅程─阿格拉,準備回到滾滾紅塵中遊化人間,晚上住宿在Agra Four Point By Sheraton。
僧伽施 Sankisa 桑卡西亞(佛陀忉利天下凡處) →http://loloto.pixnet.net/blog/post/40551568
第11天 阿格拉AGRA/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德里博物館 (佛牙舍利)/印度
早餐後,專車前往參觀歷經三代皇帝建造的阿格拉城堡。阿格拉城堡位於印度阿格拉,距離西北邊的泰姬瑪哈陵大約2.5公里,是由許多不同的宮殿所組成的建築群,相當壯觀,因採用紅色砂岩建造而成,所以又稱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另兩座是德里紅堡和法第普爾希克利(Fatehpur Sikri)勝利之城),於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它的建造與使用,歷經莫臥兒王朝的阿克巴、沙迦罕、賈漢吉爾、奧朗則布等多位皇帝。城門和城牆為阿克巴所建,結合了印度和中亞的建築風格。這座紅堡就如同的顏色,含藏了一則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讓世人聞之如癡如醉,其中的八角塔樓,是沙迦罕國王晚年被他的兒子囚禁八年,遙望愛妻陵寢─泰姬瑪哈陵的地方,更因此見證了這段不朽的愛情。
接著參觀世界七大人工奇景之一泰姬瑪哈陵,蒙兀兒帝國沙迦罕王為愛妃泰姬瑪哈所建造的這座白色大理石陵寢共花了 22年的時間,動用了二萬人力完成,佇立其上,不禁令世人為這一段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低迴不已。導遊多吉問我,對於這兩座城堡的看法如何?我莞爾一笑,心想,同樣是流傳千古的故事,一位是世界的智者,帶領人們走向離苦得樂的解脫之境,另一位卻是為情愛所牽,禁錮靈性於美麗的陵墓中。得與失,令人迷惑呀!
隨後前往德里博物館參觀佛陀舍利,很意外地,我們竟然能夠在佛陀舍利塔前唱誦做晚課。不能免俗的行程,我們也到印度門廣場繞了一圈,看到德里當地人還挺重視親子間的生活,眼目所及都是攜家帶眷出遊的,老的、幼的、年輕的。聽說印度門廣場是他們很重要的育樂地方,這情景很像台灣早期鄉下的廟會、市集。晚餐後我們立即前往德里機場,辦理出境手續,準備返回想念的台灣家園。 十幾天的行程,大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了。大家很快地通過行李檢查哨,又過了人身檢查,在機場商店閒逛後,大家在登機口集合等待登機。沒想到登機前半小時,聽到廣播我們的行李有問題,大家急急忙忙往回走,我有點忐忑不安,會不會是我的隨身電池被檢測到?打包行李時,我忘了把它放進隨身背包。在台灣搭機的成員買的是團體票,必須團進團出,只要有一人的行李沒過安檢,整隊人馬必須重新再來,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走了一半路,我們彎進了一處辦公室,有懂得華語的人居間幫忙翻譯和協調,知悉有三件行李需要再檢查,但不知是哪三件?經溝通後,請印航的機場人員幫忙拍照給我看,這樣巧,是林家三姊弟的,領隊陪他們去重檢行李,其餘的人就在辦公室外等候,提醒大家念佛安心,祈願一切順利通過。終於,行李沒問題,我們又快速折回登機口,飛機準時起飛。這一場虛驚,原來是恆河的金剛沙帶來的珍貴禮物,因為從機器中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而且很大一包,嚇壞了機場人員。林家姊姊還以為是她弟弟買的那支轉經輪搞怪,她是多麼地希望這支轉經輪被留在印度呀!很有趣又很嚇壞人的體驗,考驗著我們的朝聖旅程! 另一次的驚險是,忘記是哪一天,我們依舊趕路,鄉下道路顛頗的厲害,我請連日來都坐最後一排的同伴來跟我一起坐。當我起身讓她坐進去裡面的位置,她看見領隊旁邊也有一個空位,心想還是讓我單獨一人坐會比較舒服。我請她不必多想,因為每次帶大家做功課時,我也是請她坐我旁邊幫忙拿課誦本,我才有辦法敲木魚。就在她遲疑的當下,我驚覺到緊急剎車,我的身體迅即往前彎,並伸手向前去抓座椅的把手,但因剎車速度又急又猛,我沒抓到把手。說時遲,那時快,我跌坐在車上,四腳朝天。有人看到我的頭好像撞到駕駛艙的玻璃門,有點擔心會不會有腦震盪的現象。我自己倒像沒事人一樣,馬上站起來跟大家報平安。印度的遊覽車,在駕駛區和乘客區有一道玻璃門隔開,我想可能是要讓駕駛專心開車,不受乘客娛樂聲音的影響吧!在剎車事故發生的前一天,有人希望我能解釋「緣起性空」的意思,但我因出國前染上感冒而失聲,為保護聲音帶大家做早晚課,在行程中我幾乎都不開口,都是由多吉介紹跟聖地有關的佛教故事。現在發生這起事故,我就引用它當作事例來說明何謂緣起性空,讓大家明白佛法如何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我們所遭遇的問題。另外,我也祈望能因此解消當事人內心的陰影,不要認為是她害我摔跤的,一直帶著歉疚在旅行,那樣就會讓人感到遺憾。緊急剎車的因緣是,司機看見有一隻動物(忘記是哪種動物了)突然竄出來馬路上,為了避免壓到牠而緊急剎車。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因為那次的摔跤而出現異狀,這是不是應驗了「菩薩隨身,心誠則靈」?我想是:心安就有平安的緣故吧! 另外,有一成員在台中轉搭火車回雲林時,不小心在月台上捽跤,所幸身上只有一些淤青,但台鐵站務人員和該班車的車長一路關懷備至,送她冰袋冰敷,又幫她提行李,還為她準備輪椅,讓她很感動。她心想她會得到如此的禮遇,可能是她在摔倒後,學了我的處理方式,不責怪他們的錯,因而和對方結了善緣。當我讀著她傳來分享的MSN訊息,我很開心,也很欣慰。想不到我的摔跤,也有讓人學習的之處呀! 學佛人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是的,佛法是拿來用的,哪怕是懂得不多,學得不精,只要常常用,學著用,一定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的人生難題。相反的,如果光說不用,也只能算是「說食數寶」,在那兒慨歎說,有佛法,沒辦法呀!
第12天 德里DELHI/臺北TPE 終於安抵台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結束這趟印度八大聖地之旅,飛機著地的那剎那,我的心終於放下來了,一群人快快樂樂地跟著我出門,心裡難免有一種責任在,得照顧大家平安回來。佛法常說,因緣甚深難思議,人的相遇有因有緣,離別亦有因有緣,大家互不相識卻又共同度過十二天的時光,然後又各奔前程。不知何時才會再相遇,相約一起出遊?因此,唯有珍惜剎那,當下即是永恆! (4/4 終)
【後記】八大十二天的行程只能走馬看花,依旅行社的觀點,一處聖地停留個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但是,以身為佛教徒的朝聖者來說,還是希望能深入體驗佛陀時代的修行氛圍,不僅僅是看看重建後的聖地,或是聽聽導遊舌燦蓮花的解說。因此,走過八大或十二大,對整體佛教的發展歷程有一個概略的了解之後,再每年擇一、兩處的聖地全(或半)自由行,每一處聖地住個幾天以上,這樣才能深入接觸、了解和體驗。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