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本自具有復原的力量
2017/10/10 16:16:05瀏覽728|回應0|推薦7

   

  

      這學期因修課關係,閱讀 Garry L. Landreth 所著,陳信昭等人翻譯的《遊戲治療_建立關係的藝術》,頗有令我振奮的內容,一掃這幾年來學習西方心理學諸論述,關於人的發展歷程中之創傷係來自於原生家庭早期置入性學習之陰霾,摘錄為記(p.43對兒童的看法):

      「兒童單純是家庭環境所造就出來的產物」,這是一種太過簡化的說法,它無法解釋相同家庭環境教養出來的孩子因何彼此有這麼大的差異。有些孩子經常被沒愛心且不敏感的父母痛打,心理上卻從未被擊倒。有些孩子成長於艱困的家庭,長大後卻心靈富足且對生命充滿期待。有些孩子的父母酗酒,而他們卻很獨立且適應良好。有些孩子的父母有情緒障礙,但他們在青春期和成人階段都很成功地適應各種環境。在與環境互動之際,這些經驗究竟如何被內化及整合,可能的解釋是,如Carl Rogers所說「人都有朝向實現與成熟的傾向」,即使身處極惡劣的環境,兒童擁有的內在力量自然而然引領著他衝破重圍,改善環境或自我調適。

      研究發現,能幫助兒童堅強以對的重要因素有高度的自我關懷、自我控制、內在動機以及個人認同感。這類型的孩童從小對自己很有信心,感覺對環境能有控制力,而且有目標。這類孩童的父母能容許孩子有許多的自我指導(Segal & Yahraes, 1979)。當這類孩童長大成人後,這些內在的能力自然而然引領著他們避開誘惑、克服挑戰、擁抱失落,終而邁向成熟且獨立的自我實現,乃至自我超越的目標,能自利利人、自化化他。這些內在的復原能力,Carl Jung視為一種集體潛意識,東方佛法視為阿賴耶識,或謂覺性、如來藏等等,為一種生命發展歷程中的學習印記,能隨生命的階段性生滅而遷移,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盡未來際的生命發展旅程。

 

後記:修讀Landreth的遊戲治療、Yalom的人際互動團體心理治療(住院病人模式)、以及溪口精神護理之家兼職實習偶感札記。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a006b7&aid=10875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