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悸動的延伸
2010/12/10 13:14:50瀏覽423|回應0|推薦8


繪本書中,我鍾愛《花婆婆》。《花婆婆》描述小女孩學習爺爺,長大後到世界各地旅行,並且做一件使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她到達景色美麗的海邊,居住下來;播灑種子在路旁,從此,村子便開滿了美麗的魯冰花。《花婆婆》在兒童的心底,埋下Grand Tour─壯遊的意念,培養長大後獨自「闖」的能力,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開創個人的格局;《花婆婆》在兒童的心底,種下環保的種子,身體力行熱愛環境,保護地球,成為世紀新公民。

我過去在國小擔任教職時,97年度,獲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 動兒童深耕閱讀活動,教師組閱冠王-閱讀規劃獎;這個獎座督促著我,延伸推動閱讀的責任。秉持《花婆婆》的精神,退休後,開啟關懷弱勢閱讀活動,定期到新竹縣湖口鄉ㄧ所私立啟智教養院說故事。院裡有自學齡到更年期的服務使用者;有的是短暫安置、有的是長期性收容。我在開始說故事時,未界定聽故事對象,凡想聽均可參加,結果發現年齡較長者與故事內容較不能產生共鳴;然後界定,國小、國中的孩子參與聽故事的活動。


說故事如同進行教學活動一般。首先做暖身活動,帶領大家手牽著手,圍成圓圈踏步走,或是帶領唱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等,目的是與孩子們打破藩籬,增加親切感。接下來進行說故事活動。曾經以為,故事可以說也可以演,在說、演故事時,過大的肢體動作造成了距離,使孩子們無法清楚的看到我手中的文本,曾有孩子問,可以翻一翻書嗎?加以適度調整後,孩子們便能受我牽引,進入故事的情境中。最後進行延伸活動。初期說故事時,提出與故事相關的問題,引導孩子們回答,由於有的孩子有語言障礙,話說得不清楚,便改為畫故事;鼓勵孩子們把記得的、喜愛的故事情節,畫出來。

去年八八水災時,災區忙著重整家園,臺灣散佈在災後重建的氛圍中,激發我講《我想有個家》。故事說完,要作ㄧ個轉圜,我說:書本裡的父子因為沒有家,住在機場裡,所以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各位現在住在這裡,有得吃、有得住,況且最近大家般進了新宿舍,明亮又寬敞,我們就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好嗎?孩子們回答說:「我的家在新竹」、「我的家在南部」、「我的家在山上」等,還有人靜靜的不發一語;僅有一位經思考後慢慢的回答:「好吧!」原來儘管教養院的環境舒適,仍然無法取代孩子們心裡的「家」。「家」是親人互相關懷,共同生活的地方。

ㄧ次,進行完說故事活動,準備要離開。ㄧ個孩子靠近我說:「游阿姨要回家了?」我回答:「是啊。」她展開雙臂,擁抱起我來。舉止突然,令人錯愕!是我帶給孩子親和力嗎;是故事溫暖孩子的心靈嗎?孩子鬆開手臂後說:「我想要回家。我的爸爸精神病,現在好了;媽媽在家裡,我有哥哥、姊姊…我想要回家。」絮絮叨叨的話語,聽了令人心頭糾結、眼眶濕熱。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故事啊!

寒暑假,有的孩子會異動。有的可以回家去;有的因為長大了,轉介念啟智學校。孩子離去,心裡頭懸念著,謹祝福孩子們:健康、快樂。

 說故事要使孩子能看到故事文本
畫出故事情結,對故事的印象更深 刻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00042&aid=468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