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缺憾到圓滿
2015/03/30 22:20:17瀏覽771|回應3|推薦32

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舉辦系列性公益講座,三月份的場次,邀請「郭強生」,講題是「從缺憾到圓滿─我的寫作路」。

有關郭強生

郭強生,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東華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具有作家、評論家、劇場製作編導多重角色,作品獲得多種獎項。近年代表作品有散文《就是捨不得》、《書生》;評論文集《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以及戲劇編導作品《慾可慾,非常慾》、《慾望街車》;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得37屆金鼎獎文學獎

觸發寫作

郭強生就讀高中時,〈飄在雨中的歌〉刊登《聯副》新人月專題,在茫茫大海魚群無數中獨躍龍門,便開始進入文壇,激發寫作的興趣與習慣。他說,作品發表,引發讀者回應、共鳴,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嘉許。又說,寫作是口吐真言,寫作可以說出心裡的真話,不必管他人的想法、看法,自主又自在。 

寫作奠基

郭強生認為要研讀經典文學。許多經典感人肺腑,流傳百年不墜,是要一讀再讀的。例如《紅樓夢》是一部小說,後人作為研究的論文高達十萬篇,就是值得探究、研讀的文學。還有《簡愛》、張愛玲作品、蕭紅作品等,都是值得精讀的。 

從美國到台灣

郭強生27歲負笈美國,先在美國念碩士,然後取得紐約大學戲劇博士;7年唸完碩博士。但是他認為自己來美國不是享受異地物質、文明、文化的,「人家的中心你永遠進不去,我很難理解有些人住在美國,卻並非過著美國人的生活;關心台灣,卻又沒辦法親自參與。」於是在2000年,時年37歲,他的生活從「美國」回到「台灣」,從紐約移轉到花蓮。受東華文學院院長楊牧力邀,創立「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簡稱「創英所」。把創作與英美文學綁在一起,在華文世界是唯一,也是僅有的。創英所口碑好,招生人數像磁石一般逐漸擴大,後來卻關閉了,是弔詭的無奈現象,十分遺憾!

傷逝

回到台灣後,母親罹癌,扛起照顧責任,然後對母親送終。12年後的現在想起來,母親離開是一種體貼,否則現在一人要同時照顧老病雙親,是不可能的任務。兩年前僅有的哥哥說,退休後可以每年回台灣長住45個月,聽起來很安慰,沒想到哥哥驟逝,那隨口的一句話不曾也不會實現。

社會制度和文化都鼓勵人們要往前看,對已經逝去的要學習放手。悲傷太久是不健康的,grief,憂鬱,弗洛依德說不肯放手的偏執是病態。後來讀到文化評論教母Tudith Butler卻持不同看法,認為沉浸在失去中才會讓我們重新建構自己是誰。傷逝,是對生命真相的直視。

郭強生總結,從缺憾到圓滿,缺憾永遠存在,圓滿卻難以達到。 

作品詮釋

《作家與海》。台灣是海島國,有關於海的文章很少,便搜集謝冰瑩等38位作家的文章,編輯而成。

《惑鄉之人》。是自己傷逝情懷的書寫。描寫日據時代台灣的生活、文化、故事,時空長達70年。獲得37屆金鼎獎文學獎。

回應讀者

散文、小說之我見

散文貴在自然、真實,一篇一素材。小說,人物設定好,和劇中人物一起生活,一點一滴加上,內容就呈現出來了。

回憶錄與自傳之差別

回憶錄的體裁較寬,也可用詩來書寫;時間未受限,可以時、空跳躍。自傳是史料的呈現,時間、空間、地點與人物都要據實呈現,不可虛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00042&aid=21830034

 回應文章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2 13:47

體會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也就體會了人生的不圓滿

缺憾些更能對自己的人生把握

謝謝晶然分享這篇好文章

祝福您 健康平安 春 日愉快

晶然(a000042) 於 2015-04-04 11:39 回覆: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最重要的,無論如何都要接納並且抱持樂觀。

晶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31 21:18
珍惜緣份,把握現在,適時適度放下;或許也能接近圓滿。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31 15:46
生離死別
是無可逃避的缺憾
把握當下
也就接近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