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23 06:06:40瀏覽2725|回應1|推薦31 | |
在Ethan Hawke(伊森霍克)的Instagram上看到New York Times這篇 Before Sunrise’: The Making of an Indie Classic (愛在黎明破曉時: 一部獨立製片經典的形成),我才赫然發現這部改變我人生的電影已經25歲了! 我始終覺得九零年代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原來這是人到中年的症狀之一: 十幾二十年都不過是昨天,歲月的變遷也只是一眨眼. 高一那年,我偶然在報紙電影版一角,看到一格小小黑白廣告,那是一部叫做”愛在黎明破曉時”的電影,海報裡女孩躺在男孩腿上,兩人對望的眼神有莫名的磁場,深深的吸引了我. 這樣冷門的藝術片,只有西門町看得到,我和好友坐了很久的公車去西門戲院,我們看的那場,影廳裡不到十個人. 進場之前,我對故事大綱只有很粗略的概念,以為不過就是一部尋常的浪漫愛情片. 散場的時候,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像剛剛經歷過某個改變人生的意外事件,還沒從那樣巨大的震撼中恢復過來(事實上的確是這樣). 一般的愛情片裡,男孩女孩相遇,相愛,發生一些轉折(或是兩者順序反過來),然後喜劇收場,happily ever after. 故事說完,就此結束,沒有太多餘韻,也沒有思考的後勁. 可是Before Sunrise和當時的我看過的所有的電影完全不同 -- 它和故事的背景一樣,是一段旅行,一條往前方不斷延伸的軌道,永遠沒有盡頭. 在這部電影裡,男孩女孩相遇,兩人用一夜的時間走遍維也納,在這樣短暫的過程中相愛了,整個故事堆砌在許多的對話上,幾乎沒有什麼轉折,然後時間到了,兩個人就此分離,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 Will they? Will they not? 那一百分鐘裡,很多我思索過,困惑著,或是充滿好奇的議題,在Jesse與Celine的對話中,像無數道光線,照亮求知的渴望與青澀的情感. 我從此不再是空虛寂寞的少女,一個金黃色的夢想在心中發出光與熱: 我想去歐洲大陸,坐火車探訪那些聽起來神秘而美麗的城市,布達佩斯,維也納,巴黎.....如果我夠幸運,也許會遇見一個像Jesse那樣可以和我徹夜傾談的人. 就在那一天,我意識到這個故事只是一個開始. 一個在二十歲以後,可能會發生的許多開始之一. 十六歲的我發現自己站在成年的大門外,無比欣羨的張望著嚮往的遠方 – 那個家庭以外,學校以外,甚至於城市與島國之外的世界,究竟有什麼等待著我? 我以為看不見的未來忽地成為過去很久的歷史. 後來我真的來了歐洲,去了那些嚮往的城市,在維也納尋訪Jesse和Celine的足跡,在不同的機緣下,遇見了幾個像Jesse的人,而今回首當年,覺得他們真的有助我的婚姻. (Jesse邀Celine下車時讓人無法拒絕的絕佳理由: "試想十幾二十年後,妳的婚姻不再有火花...妳想起以前遇過卻沒有發展的那些男人,想像如果妳選了其中的一個,一切也許就不同了...所以這其實是在幫妳和妳未來的丈夫一個大忙 -- 這是一個機會,讓妳知道妳什麼都沒有錯過...") 這些年來,除了那麼一兩個特別的人之外,我不曾分享Before Sunrise. 我喜歡在深夜,一個人踏上這段再熟悉不過的旅程. 一個人與Jesse和Celine漫步在維也納的街道裡. 一個人被懷舊的情緒溫柔的淹沒. 二十五年中,我看過無數次的Before Sunrise,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悟. 也只在有了一些年紀與人生歷練後,才明白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愛情,而是二十出頭孩子氣的浪漫,和這個階段對真實世界和未來的無知與無懼. Can the greatest romance of your life last only one night? (有沒有可能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愛情只有一夜?) Before Sunrise的原文海報上有這麼一句宣傳標語. Before Sunrise的故事大概只能發生在九零年代,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一夜真的就只是一夜. 1995年的時空,如果沒有經歷過,恐怕很難想像: 在這個時候,歐洲的鐵幕落下,國界消失,跨國火車成為廉航出現前的經濟選擇. 長途飛行雖然昂貴,但是相較於他們的父母輩,更多年輕X世代勇於踏出國外,以背包客的方式開拓視野,與陌生的世界取得聯繫. 那是一個網路還不發達,手機還不存在的世界,人與人建立和保持關係必須花費很大的心力,除了寫信,電話和見面,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消減彼此之間的距離. 這樣的限制之下,在長途旅行中遇見一個人,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除了緣分與巧合之外,再相遇的可能性近乎零. 倘若Jesse和Celine是千禧世代,幾個小時的火車裡,他們會戴著防噪耳機聽音樂,用筆電工作,看影片,瀏覽網頁,或用手機與友人傳訊息. 拿著一本書,在漫長的時間裡閱讀,觀察窗外景致與週遭人物,進而與鄰座乘客交談,幾乎是不會發生的場景. 即使交談了,冒出投契的火花,也不需要抓住最後的機會相處 -- 因為社群媒體可以保持聯繫,廉航可以輕易地飛到什麼地方,沒有絕對的Now or Never的迫切性 -- 在網路和社群媒體定位每個人的現在,命定的機緣怎麼也抵擋不過搜尋的意志與Google的神奇. 這不是孰優孰劣的比較,純粹是有些故事放在特定的時空,才有它成立的條件,和它獨特的美感. Before Sunrise就是這樣一部屬於九零年代X世代的電影,年輕的我在其中描繪未來的自己,現今的我在其中看見年少的自己. 它不只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而是一個時間的原點,一段時空的切片. Before Sunrise啟蒙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更廣闊世界的好奇. 它也把我轉了方向,一步步引領我走向歐洲. 我至今偶爾會想,如果不是那場電影,後來的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哪裡過著怎麼樣的人生? 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然而我始終覺得無比幸運,在懵懂的時候碰巧趕上了那班車,然後在人生相似的階段,與Jesse和Celine重聚在巴黎和希臘 -- Before Sunset (愛在日落巴黎時)和Before Midnight (愛在午夜希臘時),又是另外兩段故事 -- 整個Before三部曲,是對時間,愛情與人生的觀察與研究. 飾演Jesse和Celine的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茱莉蝶兒),還有整個X世代,在現實生活中成為父母,步入中年,再也沒有年少時的天真與瘋狂. 然而二十五年前的Before Sunrise,封存在維也納永恆的時空裡,永遠留下了青春的模樣. 一場邂逅,一個城市,一夜對話,一齣電影,一個美好的純真年代. 我始終不曾忘記那個目瞪口呆走出戲院的少女. 青春不會再回來,但是情懷一直都在.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