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7 07:58:50瀏覽641|回應0|推薦5 |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句話應用在台灣與大陸經濟景氣轉換上,再貼切不過。 這些年來,大陸經濟每每以二位數的速度成長,形成的資金、技術漩渦,讓全世界的焦點都投注在這廣闊的市場上,而對諸多國際財團、跨國企業而言,每當規劃年度發展策略時,中國市場的開拓肯定是榜上有名!且從中國政府領導人在各個重要國際會議、關鍵場合的演說發表,也都顯示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攀升,甚至與美國幾是平起平坐的地位,中美兩國成為全球景氣成長雙引擎的地位,自不待言。 反觀台灣近年來政治傾輒,且在金融風暴的吹襲之下,總使當年台灣錢淹腳目的底子尚存,但對於年輕一輩逐漸產生就業窘境的影響。此時大陸的崛起讓許多專業人才紛紛報以關注的眼光,懷著殷盼的心情,打算勇闖中國淘金夢。 曾經有個七年級的同事,年輕有幹勁的他是主管眼中的財務專業人才,所以也特別安排他派駐中國擔任財務主管,而他也欣然懷著大無畏的精神勇闖大陸職場。然而甫進入中國,這才發現原本預期的花花世界不如想像中的有趣,難以釐清的各種職場文化、操作細節,以及管理當地員工遇上的語言、文化衝擊,瞬時間讓他有了誤闖森林小白兔的晦暗與沮喪!所以僅僅派駐了一年的時間,他便選擇遞出辭呈,收拾行囊回到了台灣,結束了短暫的大陸淘金夢。 是什麼原因讓許多原本以為同文同種、又具有語言溝通優勢的台灣人,當前仆後繼地搶灘蓬勃發展的大陸市場時,總在展翅昂揚之前就折翼而返?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對大陸職場的陌生,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肇生遺憾! 14億的人口,2007年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的奧運舉辦國,2009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出口國,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所在地,這,就是中國市場!而您對中國的瞭解還有多少呢? ⊙台灣經驗導入期 早期台商進駐大陸,講求的是台灣經驗的傳承,而且對大陸企業或員工而言,只要跟「台灣」扯的上關係的就是「產品好、制度好」的代表。小從台灣香腸、台灣烤蕃薯,大到台資企業、台商投資的商場等等,只要能掛上台灣兩字,就是高品質高單價的象徵,例如一樣是滷肉飯,在上海「鹿港小鎮」吃的台灣滷肉飯就是比當地貴個好幾倍! 而對當地勞工而言,台資企業是先進管理、培訓周全的代名詞,能夠進台資企業工作,是一種能力被肯定的表徵,進台企工作是一種榮耀,即使是加班加點,依然是努力在公司裡打拚。造就台灣經驗在大陸複製、移植的全盛時期! ⊙兩岸菁英分工期 當大陸市場蓬勃發展之際,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育也隨之量產,在既有豐富的人口支撐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也隨著應運而生,且大陸各省市政府又積極對台灣企業祭出各項優惠政策、租稅減免措施等,除了引進台灣管理經驗外,也逐漸將技術帶到大陸,從高科技產品的生產、精緻農業的發展等不一而足。而當地專業人才與台灣企業相結合之下,也讓兩岸合作從原本大量、低成本人力資源使用的量變,逐漸進化到兩岸人才專業分工的質變,從原本的製造基地概念,也逐漸轉化成為某種成度的技術發包到大陸的合作關係。 例如在3C產品應用上,從原本在深圳、昆山或蘇州的代工廠設立,再加碼將應用軟體設計與開發移轉到上海子公司,而將產品研發與行銷設計留在台灣,形成了明顯的專業分工、合作運作模式。也讓兩岸的企業運作,以及人力資源配置進入一個新階段。 ⊙陸資企業成長期 而近五年來,由於全世界企業加碼投資大陸市場而產生的熱錢磁吸效應,讓更多的新技術、充裕資金不斷湧入中國,如INTEL的直接投資設廠、微軟在中國設置的研發中心等等,更是讓大陸企業進入到嶄新境界。在此時期,中國歷經滬深股市的暴起暴跌,但即使是歷經金融風暴的吹拂,卻也能迅速回升,甚至連帶發動世界景氣回溫,大陸經濟實力與在全球扮演吃重角色逐漸浮現。 再者大陸企業在資源國有以及財富迅速積累,其M型化社會的傾向甚至高於台灣,貧富不均現象日趨嚴苛。但儘管如此,台灣企業所擅長的成本控管與人力資源投入,也逐漸無法滿足當地員工追求財富的心,台資企業在求職排序上也不復往日受求職者同程度的青睞。 與大陸經濟發展的情勢一樣,中國的就業市場也呈現快速變遷的局面。我自第一份工作以來,便與大陸市場有著密切的關連,當報到後連試用期都未滿,當時工作資歷與社會經驗尚且不足的我,即被主管要求申請筆記型電腦,以及備妥護照與台胞證申請,三週後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出差,前往繁華的上海。爾後來來去去,一年內效仿當年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長阪坡的精神,我也跟著七進七出大陸市場,從事銷售流程的標準化任務,其中有一趟,更是九天之內,從深圳、上海、北京、石家莊、太原,一路馬不停蹄地趕路數千公里,這才讓我真真體會到原來大陸市場是這麼的「大」! 與大陸市場接觸這麼久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導入台灣經驗移植,也歷經過兩岸菁英專業分工時期,一直到派駐北京,直接深入當地職場文化;從原先的旁觀者,一直到帶領當地員工打拚,一路走來,看到或聽到許許多多台灣人在大陸工作的故事,其中有人抓準機會一步登天,但卻有更多暗夜哭泣的台勞故事隱沒在報導篇章之下。 在進入大陸職場之前,做好甚多心理建設與知識準備是基本而必要的!在台灣,熱門職缺估計可以讓人資部門主管收到幾十封、上百封的求職履歷;而在大陸,即使是簡單的招工需求,求職簡歷真的是宛如雪花般地飛來,更遑論高階職位吸引了全球專業經理人注目的眼光,台灣人想在大陸求得好工作,不得不面對全球人才的競爭。 面對這麼激烈的競爭場合,比的不再只是專業能力高低,而是誰能在最短時間融入當地市場文化而創造營業佳績。曾有人說,大陸是人才黑洞,越高素質的人才也就越容易與當地環境文化存在衝突,如上班時的紅包文化、下班之後的酒國文化,面對層出不窮的執法灰色地帶衝擊,也容易讓人感受到無形而沈重的壓力。然而大陸菁英在歷經社會主義文化、資本主義市場洗禮、以及跨國企業營業管理制度的導入的影響,原本就對中國文化有堅韌適應優勢的他們,在積極吸取來自全球管理知識下,能力也隨之成長提升。 而台灣人想在大陸獲取良好的發展機會,就得發揮台灣教育的創意優勢,更廣闊的市場眼界,以及長久歷練的服務業精神,再加上相對外國經理人才的語言文化優勢,積極融入大陸特有的社會資本主義,創造台灣人獨特的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大陸職場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本書的完成,是基於個人多年來對大陸市場經營與觀察的心得,與其說是嚴謹的求職理論,或許當成一份貼近市場而務實的觀察心得報告更為適切!本書的出版,特別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與家人,有他們對我的支持,以及對我經常性當起空中飛人往來大陸、甚至派駐決定的包容,才讓我獲得觀察大陸市場的機會;再者也得感謝李嘉梅小姐,有了她的鼓勵與提點,才有機會促成這本書的誕生;最後更得感謝凱信對小弟的支持,讓本書有機會與各位先進賢達、以及有志前往大陸淘金的菁英們有進一步交流機會。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