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來,你的老闆是大陸人?!
2010/04/03 10:46:54瀏覽799|回應0|推薦2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4923

很多人在面對景氣低迷、工作機會難找的情況下,逐漸開始思考往大陸發展的可能性
但是到大陸工作真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嗎?有的人擔心到大陸受騙上當,有的人擔心男朋友、老公會包二奶,更有的人會覺得共產主義的社會底下,會不會是一群妖魔鬼怪在等著吃人!

在 ECFA 鬧得沸沸揚揚的今日,市面上有了一本介紹大陸職場的書可供參考,從書中的介紹,可以逐步瞭解前往大陸謀生會遇到什麼狀況,讓我們可以評估看看,到底大陸市場是長啥樣,大陸人怎麼想?怎麼做事?還有什麼咩咩角角的思考模式與行事風格,如果真有打算到大陸發展的人,可以當作求職參考書,作為啟程前的借鑑與評估,趨吉避凶,讓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能夠順利賺大錢!

以下稍微節錄作者的序言給大家參考囉:

  14億的人口,2007年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的奧運舉辦國,2009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出口國,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所在地,這,就是中國市場!而您對中國的瞭解還有多少呢?

台灣經驗導入期

  早期台商進駐大陸,講求的是台灣經驗的傳承,而且對大陸企業或員工而言,只要跟「台灣」扯的上關係的就是「產品好、制度好」的代表。小從台灣香腸、台灣烤蕃薯,大到台資企業、台商投資的商場等等,只要能掛上台灣兩字,就是高品質高單價的象徵,例如一樣是滷肉飯,在上海「鹿港小鎮」吃的台灣滷肉飯就是比當地貴個好幾倍!

  而對當地勞工而言,台資企業是先進管理、培訓周全的代名詞,能夠進台資企業工作,是一種能力被肯定的表徵,進台企工作是一種榮耀,即使是加班加點,依然是努力在公司裡打拚。造就台灣經驗在大陸複製、移植的全盛時期!

兩岸菁英分工期

  當大陸市場蓬勃發展之際,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育也隨之量產,在既有豐富的人口支撐下,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也隨著應運而生,且大陸各省市政府又積極對台灣企業祭出各項優惠政策、租稅減免措施等,除了引進台灣管理經驗外,也逐漸將技術帶到大陸,從高科技產品的生產、精緻農業的發展等不一而足。而當地專業人才與台灣企業相結合之下,也讓兩岸合作從原本大量、低成本人力資源使用的量變,逐漸進化到兩岸人才專業分工的質變,從原本的製造基地概念,也逐漸轉化成為某種成度的技術發包到大陸的合作關係。

  例如在3C產品應用上,從原本在深圳、昆山或蘇州的代工廠設立,再加碼將應用軟體設計與開發移轉到上海子公司,而將產品研發與行銷設計留在台灣,形成了明顯的專業分工、合作運作模式。也讓兩岸的企業運作,以及人力資源配置進入一個新階段。

陸資企業成長期

  而近五年來,由於全世界企業加碼投資大陸市場而產生的熱錢磁吸效應,讓更多的新技術、充裕資金不斷湧入中國,如INTEL的直接投資設廠、微軟在中國設置的研發中心等等,更是讓大陸企業進入到嶄新境界。在此時期,中國歷經滬深股市的暴起暴跌,但即使是歷經金融風暴的吹拂,卻也能迅速回升,甚至連帶發動世界景氣回溫,大陸經濟實力與在全球扮演吃重角色逐漸浮現。

  再者大陸企業在資源國有以及財富迅速積累,其M型化社會的傾向甚至高於台灣,貧富不均現象日趨嚴苛。但儘管如此,台灣企業所擅長的成本控管與人力資源投入,也逐漸無法滿足當地員工追求財富的心,台資企業在求職排序上也不復往日受求職者同程度的青睞。

  與大陸經濟發展的情勢一樣,中國的就業市場也呈現快速變遷的局面。我自第一份工作以來,便與大陸市場有著密切的關連,當報到後連試用期都未滿,當時工作資歷與社會經驗尚且不足的我,即被主管要求申請筆記型電腦,以及備妥護照與台胞證申請,三週後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出差,前往繁華的上海。爾後來來去去,一年內效仿當年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長阪坡的精神,我也跟著七進七出大陸市場,從事銷售流程的標準化任務,其中有一趟,更是九天之內,從深圳、上海、北京、石家莊、太原,一路馬不停蹄地趕路數千公里,這才讓我真真體會到原來大陸市場是這麼的「大」!

  與大陸市場接觸這麼久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導入台灣經驗移植,也歷經過兩岸菁英專業分工時期,一直到派駐北京,直接深入當地職場文化;從原先的旁觀者,一直到帶領當地員工打拚,一路走來,看到或聽到許許多多台灣人在大陸工作的故事,其中有人抓準機會一步登天,但卻有更多暗夜哭泣的台勞故事隱沒在報導篇章之下。

  在進入大陸職場之前,做好甚多心理建設與知識準備是基本而必要的!在台灣,熱門職缺估計可以讓人資部門主管收到幾十封、上百封的求職履歷;而在大陸,即使是簡單的招工需求,求職簡歷真的是宛如雪花般地飛來,更遑論高階職位吸引了全球專業經理人注目的眼光,台灣人想在大陸求得好工作,不得不面對全球人才的競爭。

  面對這麼激烈的競爭場合,比的不再只是專業能力高低,而是誰能在最短時間融入當地市場文化而創造營業佳績。曾有人說,大陸是人才黑洞,越高素質的人才也就越容易與當地環境文化存在衝突,如上班時的紅包文化、下班之後的酒國文化,面對層出不窮的執法灰色地帶衝擊,也容易讓人感受到無形而沈重的壓力。然而大陸菁英在歷經社會主義文化、資本主義市場洗禮、以及跨國企業營業管理制度的導入的影響,原本就對中國文化有堅韌適應優勢的他們,在積極吸取來自全球管理知識下,能力也隨之成長提升。

  而台灣人想在大陸獲取良好的發展機會,就得發揮台灣教育的創意優勢,更廣闊的市場眼界,以及長久歷練的服務業精神,再加上相對外國經理人才的語言文化優勢,積極融入大陸特有的社會資本主義,創造台灣人獨特的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大陸職場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nJinLove&aid=390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