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22 12:52:34瀏覽3722|回應5|推薦0 | |
台灣戰後,社會上都把戰前時期稱為「日人時代」(閩南語),後來,逐漸被國語文的「日據時代」所取代;至於同樣是國語文的「日治時代」的說法寫法,相對較少用到。 然而,若要在比較正式的文書或基礎歷史教科書上提起這段歷史,則應該要用「日本殖民時代」,此外沒有別的說法寫法。至於「口語」,則我覺得「日據、日治」差別不大! 事實上,台灣有兩次被殖民的歷史,一段是荷蘭人殖民台灣,一段則是日本。 荷蘭人佔領台灣,明朝政府未加干涉,等於是化外之地;後來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明朝已不存在,而清朝政府攻台,並不是為了奪回台灣,而是為了消滅明鄭;而既滅之,台灣則順理成為清朝版圖,施行統治。 也因此,清朝才有「資格」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也因此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才還給「中國」。倘若二戰日本打贏,則台灣自然還是日本的海外殖民地。 這兩段台灣的「被殖民歷史」,要讓中小學生認識清楚。至於台灣結束「殖民時代」之後,何去何從,已成為台灣社會特有的「泛政治問題、民粹意識問題」,有人至今還說「台灣地位未定」;這些,與中小學生無關,不要去污染他們對歷史的認識!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