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0/03/18 09:37:26瀏覽5084|回應0|推薦7 | |
2020/03/08.09.金門日報副刊連載 作者:本人 一、舅甥對話錄
「大舅,你的《消逝的歲月》文所指的『831』是以前的『軍中樂園』對嗎?」 「是啊,也就是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的『軍樂園』啦!記得那年代雜貨店裡賣的最便宜的香菸叫『新樂園』,年幼的我有時受阿公之驅使,往店裡去賒煙,就常常把『新樂園』給搞混成『軍樂園』,一度鬧出了陰錯陽差的笑話呢。其實阿公最常抽的菸還是『萬國牌』的啦!」 「『萬國牌』?好像沒聽說過咧……」。 「唉,那個時候家裡窮唄,你的阿祖(母)說阿公從小體弱、常鼻塞,聽說吸菸可以緩解此症,也就從阿公六歲起,試著給他抽菸試試,算是土方治病唄,後來總算是給治好了,倒卻從此成了煙不離手的『老菸槍』,難以根絕,可能人各有命,上帝在衡量人類命運的天平上似對苦命人做出了眷顧,以致阿公在長年的煙霧繚繞薰染下仍能存活九十六載方離世。而今回首當年,既然經濟環境不允許,長此以往,總有變通之法─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嘛,那個兩岸對峙風雲緊的年代駐軍很多,隨處可見丟棄滿地的菸蒂,觀其種類,除了店裡賣的各式煙款,還有軍隊發給的『七七』、『中興』、『克難』、『三三』、『九三』、『八一四』以及後來的『國光』菸等等,這些被撿拾而來的菸蒂,經過支解曝曬,再以輕薄的日曆紙重新組裝、捲成長條狀,如此匯集雜七雜八的煙絲種類,是不是可以美其名叫做『萬國牌』俾符其實呢?這樣的克難時期創造出的克難法子,不就延續支撐了阿公吞雲吐霧的歲歲年年嗎?」 「喔,想不到伴隨著阿公的一生,竟然還有這段歷史啊!真是長知識了!耶,對了,大舅原先聽你說那文稿標題好像擬下《『831』注》對不?依我淺見,果如是,乍看之下,不明就裡的還以為你是個賭棍呢……,想到沒?哈!」 「此話怎講?」 「嘿!『831注』─難不成彩券玩很大?想包牌投注嗎?」 「哈哈,真有你的聯想翩翩!當初為文的發想,不過是一時受到朱西甯氏大作《823注》的啟發,遊戲人生之餘,想做東施效顰續貂之舉唄,謹就經歷之所知,聊供茶餘飯後另類之談助爾,至於是否衍生你所稱之結果,此乃始料未及的。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數目字較乏概念者,『831』似與『823』容易混淆不清,易有魚目混珠之嫌;君不見日前新聞報導韓國瑜市長主持高雄市的228追思紀念會,致詞時把「228」73周年追思紀念會說成「823」73周年追思紀念會,雖然他在追思紀念會結束後發現錯誤,立即錄影片為自己的口誤公開道歉,不過錯誤已成,卻因此成為有心人士借題發揮之機會。所以我們還是趨吉避凶唄。 」 「所以大舅今天的故事也是關於『軍樂園』的續集嗎?」 「是的,那就讓我繼續開講下去,順便做個總結唄。」 二、本文 讓我們再回到那個兩岸對峙的年代吧。 五十八年十二月,也就是俺國中二年級上學期課程快結束的時候,經常在晨昏看到挑著畚箕及簡易構工器具的高地團所屬觀音亭山營戰士隊伍,打村內走過,去時精神抖擻唱軍歌,回程則灰頭土臉狼狽不堪後繼無力狀,後來據消息靈通同學告知,從四面八方湧進古寧、湖下間內灣的兵工部隊,日以繼夜的輪番上陣,忙於一項劃時代的偉大工程─那就是圍湖築堤企圖改變自然歷史的工程─已然如火如荼的施展開來了!說是防衛部有鑑於三十八年古寧頭國共戰爭一役,由金城、湖下端開赴西北突出部前線馳援的部隊,往往受制於橫亙於前的天然內灣、海潮的阻絕,只能望海興嘆、徒呼負負;後來據長久的觀察,發現潮起潮落,存在著五米以上的落差,若攔海成湖、順勢築堤,不僅便利軍事,亦將有益於民生。觀念醞釀既成,司令官馬安瀾(這名字取得真好,後來果能『安瀾』築堤)乃下定決心,責成金西守備區「長城部隊」即行動員施工,日夜計算潮汐,與浪潮拚搏搶工,委實艱苦異常,為鼓舞士氣、調劑身心,「軍樂園」也就奉命開赴工地附近的安岐村,設立臨時供應站,而對岸虎視眈眈,豈容俺們完成對其構成威脅的軍事設施?聽說白石砲台的砲衣掀起威嚇的同時,俺們提供精神慰藉的「軍樂園」娘們也不遑多讓的紛紛掀起了內衣侍候!一衣帶水間,顯然彼衣不敵此衣。受到精神激勵的構工官兵們,誓與潮汐爭時間,克服萬難,誓以血肉築長城─皇天不負苦心勞,卒(築)底於成,乃取名「長城橋」用資紀念該部隊的傳統精神挺立天地間永垂不朽。然後再讓我們回到「小兵仔」服役的六十年代,都說俺那老東家「班超部隊」真是個工兵部隊!因為駐防過的金馬台澎諸島,至今都還遺留有該部隊的軍經設施工事遺跡,不僅僅該紀念他們的勞績,根據「小兵仔」服役該部的體認,最要者─還在該部首長的人格風範,都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而且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喔。須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享獲得綠蔭呢?即以「小兵仔」服役該部期間,前後任兩位師長邱中岳、葉昌焴將軍為例,顯然他們都繼承了優良的傳統,都是在瀕臨部隊移防前的節點,指示所屬大肆興建工事,而且還立碑印記故意把完工日期押後,究係何意?至今雖仍令人費解;但用自己單位的預算,構築新的設施,來不及自個享用,而讓承接的單位馬上有新設施工事可立即進駐使用的事實,這需要有多大的胸襟啊?指揮官的意志決定了高度。 君不見六十四年六月,我部移防前,在金西守備區所大量構築的人員掩蔽防禦兩用堡,散置各路口、甚至各村落,提供予軍民就近便利使用嗎?而現在還遺留在桃園虎頭山的多處砲堡,不也是俺師六十五年夏由林口台地移防台北關渡前夕所新構,送給承接單位的見面禮嗎?至今現場水泥完工碑上都有鐫刻時間及部隊名,留供後人憑弔瞻仰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