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1 18:26:47瀏覽5622|回應0|推薦67 | |
承蒙 2022/12/01金門前鋒報第140期發表
作者:非凡
楔子
生命裡的相逢、分離、榮寵、失落、喜悅、傷悲、欣慰、惆悵……雖然已成舊
事,仍屬美好。許多故事在歲月裡無聲流逝,似在呼喚,旋即隱身而去;惟附
著過往的時光氣味,令人身心安適。於是,試著在記憶中捕捉微小回音,為過
往的時光,企留甘醇的溫情與真心。
我們都只是時光與天地的旅人。世上事有變與不變,如果你在乎,記憶或許能
為你留住一點什麼。在記憶毀壞之前,那樣就很好,雖已非舊時模樣。
一、官場
上世紀末,一個初秋的立法院會期開議,我部王部長出席備詢,在國會接受立
委質詢後,需即時以部名義發布新聞稿,那時無智慧型手機,電腦作業的公文
核批系統也尚未採行,時間緊迫,部本部在福州街—往返協洽折衝緩不濟急,
遠水難以救近火。部屬單位我局離「群賢樓」議事會場最近,但部文稿非本局
業管,部長不好交辦,陳局長見狀自告奮勇適時欲為部長分憂,召集本局秘書
室研討捉刀對策,上自簡任專委技正參贊,下至秘書、機要、單位主管,無人
敢於應戰。小弟我剛接財產管理科長,雖非我業務,明知責任重大,可能動輒
得咎,惟念在局座對區區在下我有伯樂之恩,乃毅然自動請纓,似初生之犢不
怕挑戰願意冒然一試,洋洋灑灑寫滿一張十行稿紙卅五分鐘親遞層核交卷(包
括親呈部長定奪),終不辱使命。事後,部長不但蒞局親來致謝,當日並在隔
鄰的「台大校友會館」設宴款待相關人員,部長說:
「非常感謝你,老弟!黑馬出,及時雨,解部燃眉之急,記你一大功!」
立馬回稟曰:「應該的、應該的!」雖似場面話,也只能這樣恭謹回答,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爾。
杯觥交錯間,深得此生最大榮寵。倘非當年「九二一地震」災害期間,本黨李
主席以元首之尊頻頻視察災區,新聞報導直升機降落前捲起的漫漫塵土,鋪天
蓋地罩向附近的災民收容場所以及要命的臨時舉炊場,引起眾憤,卻仍無自知
之明一錯再錯,陷入了周而復始的嚴重擾民,迭生民怨沸騰四起,以致翌年春
的總統大選民意盡失,或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本黨在台首次失去
執政權。斯時於「革命實踐研究院」已完成高階訓練的我首當其衝,仕途關鍵
時刻改朝換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功虧一簣矣,此是後話;或應及早抱持「寵
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得失之間從容應對,
俾免一時失了方寸;多年後回首省思,念及美好的一仗已打過(《聖經》提摩
太後書4:7—8,應係神之旨意),已然盡心盡力,了無遺憾。
二、邂逅
當日散會,在會館巧遇李敖大師,趨前攀談致敬,雙方因非熟識,大師親切豪
邁風範洋溢,坦率幽默健談,有一見如故受寵若驚之感。由於初見我尾隨於王
部長隨從之後,又看了一眼我佩掛的識別證,隨問:
「小夥子,也是我們學校(台大)的校友嗎?」
「唉,不怕您笑話,在下才疏學淺,豈敢高攀褻瀆貴校皇皇校名!不過就一名
不見經傳的陸軍第一士官學校畢業的不才爾,能在此欣遇大師,實屬三生有幸
矣!」
「快別這麼說!應是新制的士校畢業生是吧?你們龍岡與鳳山的第一、二士校
畢業的常備士官,和新制的三軍官校畢業之常備軍官,並稱為官、士的『正期
生』,分科教育同樣是半年,故軍事素養不差,差別僅在於文科教育證書的不
同,由於進學基礎的不同,所以畢業取得的是高中與大學學歷的差異而已。據
我從側面了解,新制的常備士官已逐漸取代當年大陸撤台持續凋零的常備士官
(俗稱「老芋頭」)了!因此你們這些陸續為部隊注入新血的年輕基幹,已然
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倚重,自不在話下。即以歷年歡迎約旦及沙烏地國王蒞台
的所謂『高賓o號』高規格演習為例,除了安排校閱部隊裝備陣容外,最令國內
外激賞的軍事表演,當屬空軍『雷虎特技』表演固不在話下,而當年由老傘兵
張輯善中校所率領的『神龍高空跳傘小組』,由於成員多從傘訓基地挑出的常
備士官(教育班長)年輕小伙子擔綱,出身來自於『龍岡』與『鳳山』畢業的
士官學校,新聞報導司儀於是常把這項操演美稱為『龍鳳呈祥』,據悉蔣介石
頻頻頷首表示滿意。所以你可別因出身士校而自慚形穢妄自菲薄啊……」。
「承教承教,渥蒙抬愛,愧不敢當!想不到大師學識淵博涉獵廣泛,竟連軍事
相關資訊亦如此熟悉,不得不令吾輩佩服啊!」
「老弟,虛長你幾歲,一見如故,有緣千里來相會;觀你儀表出眾,談吐不凡
,也就知無不言。實不相瞞,由於舍下居住空間足夠,藏書頗豐,其為支持我
『有一分證據才會講一分話』的後盾基石!我曾在電視裡講到蔣介石雖然身分
證上登記的最高學歷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可是我向來治學的態度要求嚴
謹,經多方遍查相關檔案資料考證,斷然否定該學歷,在日本官方現存的佐證
資訊亦提供了我做出正確決論的堅實基礎。也因為蒐羅研讀了當年那些歷史檔
案,了解到該校所出中國畢業生,與民國的肇建歷程息息相關;當年很多著名
的軍事將領,比如蔡鍔、厲爾康、何應欽、施承志、黃慕松、李汝炯、湯恩伯
等等,均畢業於此,所謂『時勢造英雄』。你們處在當前的承平時期,是福是
禍?『禍福相倚』自行體會吧。民國四十九年我完成預官訓,分派到高雄仁武
的陸軍步兵第十七師(海鵬部隊)擔任排長職,我的屬下幹部幾乎都是大陸撤
台的『老芋頭』常備士官出身行伍,論戰鬥經驗或許老到(有些並未參加過戰
鬥或非曾在戰鬥單位服務過的),其基本學能卻無法與新一代的你們相比,所
以對你們—我還是刮目相看的,才要你別妄自菲薄。我想你能夠在中央的專業
機關任職,又擔任中級領導職,沒有三兩三,絕對難以上梁山!相信你退伍後
絕對有所充實方有所成。咱們今天算是萍水相逢,相逢自是有緣,為了表示對
你的期勉,把握時機,認清人生的真諦與價值,能夠堅決相信『時勢造英雄』
。是擬將拙著《北京法源寺》(註)一書贈你閱讀,或能對你有所啟發,不日
將交代出版社投寄與你,也算是紀念我們萍水相逢留一份念想吧。」
「是的,首先衷心感謝大師的饋贈以及殷殷期許的寄望,當常自惕勵奮發以圖
精進。想不到大師也曾駐軍仁武,真是又一個『想不到』。我是六十三年支援
擴大新兵訓練,從分科教育畢業的金門第三士校逕調預備第一師擔任『教育班
長』的,駐地就是仁武營區,我這樣算不算也是曾經從事教育工作者?哈,開
玩笑開玩笑……」。
「呦,預一師啊!那可是早期成功嶺大專集訓的新訓師啊!據我所知,該師的
前身淵源有部分是來自於參加古寧頭戰役的青年軍第201師,歷經數次整編而
成,當局應該是考量其曾經灑血疆場犧牲慘重,成就了戰功赫赫,給予其休養
生息的機會而做此決策吧?倘如是,應予肯定,足見該師的優良傳承其來有自
。揆該師歷任教育班長素質整齊文武兼優,向為層峰器重選優派充,歷年退伍
在社會各階層均有出色表現,不乏國家級終身職的大法官,還有高階警官也不
在少數,不容易啊!這是該師獨特的優良傳統,事在人為,相信有為者亦若是
,希望你繼踵前賢再接再厲啊!教育班長應該是很特殊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曾
受入伍訓練的新兵以及軍校生,他們終身不能或忘的—就是曾經帶領操練他們
死去活來的教育班長們,幾乎沒有不心懷敬畏的……」。
三、後記
本篇摘錄自余上世紀末國曆生日札記。翻看昔日紀載,引發諸多感慨;官場去
來,廿又五年,才薄智淺,蹉跎歲月一事無成,有負大師厚望。於今離崗轉眼
復十有五年,距大師辭世於榮總亦已倏忽四載韶光遠離,念天地之悠悠兮陰陽
阻隔,獨愴然而淚下兮緬懷典型。遙想大師一生特立獨行,不畏強權,孤軍奮
戰,雖說其言行留存人間褒貶不一,留供後世評說,惟「雖千萬人,吾往矣」
奮鬥勇氣值供吾輩借鏡,爰特誌之。
註:《北京法源寺》(英文書名:Martyrs shrine : the 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in China),歷史小說,是歷史學家、作家李敖在臺灣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大師在獄中構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獄後開始寫作,成書於1991年。小說以北京城的法源寺為故事背景,描述了從1898年戊戌變法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國志士為中國的振興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2015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將此小說改編成話劇。2000年2月此作品獲他人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時修訂出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