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金門日報副刊
作者;本人
抗疫期間,我們把昌哥這幀氣壯山河的照片置於此處,您若問它有避邪的作用嗎?多少還是有的,起碼在直覺上,我有這種感應(曾經在對岸實地訪查,他們的毛主席曾經是殺人如麻的「瘟神」,曾幾何時,在其過世經年,竟成了家家戶戶必貼的避邪「門神」;俺們這張充滿正氣能量「石破天驚」的氣貫長虹經典之照,比之不但毫無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也)。當然也應乎鄉老們長久以來的信念--認為金門是「福地」,邪氣總是難以入侵的,不就是無形中有一股「正能量」抵擋在前嗎?另外,君不見浯島舉目所及,可謂十、百步即可見一宮廟,其密度當屬舉世無雙焉!外顯上,足見居民奉神信仰之虔誠,所以此番在抗疫、防疫上的績效、作為,比起所謂的「寶島」台灣更勝一籌,咸認除了自助人助,冥冥之中的一股無形神力的護佑加持,不是沒有原因的。
照片裡的主角洪篤昌上校,正是虔誠敬神的金門後豐港人氏。這個臨海的地方,在我印象裡好像「地靈」孕育了「人傑」,出了諸多名人,委實不勝枚舉。像我的小學校長謝金文選擇落籍此處終老,以及克紹箕裘的其子華東,也是在這裡培育茁壯成長,嗣為金門杏壇作出了貢獻。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兵仔」在金服役期間,此村出一美女記者,時司令官收為義女,當年並一度有以其名為該村聯外道路之路名的傳奇佳話。
在我大內特勤圈,向被尊稱為「昌哥」的篤昌兄,是金門子弟服務於元首衛隊集訓的第二梯次前輩,後來接受保送至憲校專修班、高級班、以及充分能發揮其所長的「戰技班」結訓,並成為前清及國府時代禁軍總教頭劉雲樵老師傅的軍系首代嫡傳拳術弟子,可謂登峰造極的武術精英,為我故鄉爭光,固無待言。這張照片特別要說明的是:雖然是主角後來翻拍的舊照,但是我們似乎可以窺出其手刀擊破三塊磚的威力,一時天崩地解、氣勢磅礡!笑稱不但照片被震出了裂痕、歷久不衰,迄今都可以感受其氣充斗牛、餘震猶存的神威!這是當年洪教官在劉老師所開授的國家安全局所屬特勤精英的「拳術種子師資班」首期的期末驗收成果寶貴歷史照片。經我局國際認證標準「材料實(試)驗室」檢驗,磚塊屬一級紅磚,尺寸工整,密度較一般粉紅磚為高,孔隙相對較少,其抗壓強度,在國家CNS規範處於150kg/cm2以上之高標,故這個手刀擊破三塊磚的功力,實不容小覷!是以識者以為可以媲美少林寺武僧絕技「鐵沙掌」自不待言。目擊者見證當年「聯合特別警衛安全指揮部」所屬特勤單位如:警安組、警官隊、憲兵201指揮部及其所轄四個特勤營、以及總統府侍衛室、精忠衛隊等單位所派出觀摩骨幹,當時不約而同、無不起立鼓掌讚譽有加!都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欣見金門產出的特別鐵衛有此優異之表現,來自戰地「番薯仔」平素的自我嚴格要求有以致之,洵為功不唐捐。我們有幸看到這歷史的光榮時刻,抓住「剎那即永恆」的經典之照,「一擊恆久遠,氣勢永留傳」!這也是長久以來,「小兵仔」視為可以為俺們提供正能量的「標竿學習」(Benchmarking)之典範;這不就是孔老夫子很早以前就在論語裡面所推出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教育理念,東西方理論在此不謀而合的另一印證嗎?
醫學理論上,認為抵抗病毒,其中列為首要,在身體上必須具有免疫力;預防病毒的基本概念是--不要等到病毒侵入身體,才臨時抱佛腳,一時慌了手腳、張皇失措。平時應該就要提升自我的免疫力。如何才能增加抵抗力呢?總歸納不外乎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著手: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多洗手、接種疫苗、還要加上自發性的適度運動(也就是透過維持適量的體能活動,以助於強化體力,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及免疫功能。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藉以維持鞏固。為什麼在此要特別強調「自發性」?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具有先天劣根性的惰性,而運動嚴格講起來必須達到讓身體有一定的負荷度,方能彰顯其功效,大部分先天的惰性「好逸惡勞」讓人產生「一動不如一靜」的自我原諒藉口苟且蹉跎,才會有人振臂疾呼提出「要活就要動」的警訊。我記得四十五年前,在士林官邸集訓時,當時有位姜豫東區隊長就充分體認此人性之弱點,特別指出其洞見之明,他說:「讀書靠自己,鍛練身體靠別人」,適為當時集訓時幹部的嚴格要求作出合理注解的同時,也隨時提醒我們,日後「練身」是為了自己的生命要維持下去的基本,每個人要建立正確的觀念就是「不但要儲蓄錢財,也要儲蓄健康」,而儲蓄健康首先要破除「靠別人、被動」的強身,遠不如自動自發體認到所謂「形勢是客觀的成之於人,而唯有力量是主觀的,可以操之在我」的強烈認知抱定決心,自我惕勵永不間斷的進行鍛鍊方克有成,由於惰性使然,不易達到目標已如前述,所以可貴。
基於上述,茲此疫情肆虐期間,晨間持之以恆的「重訓」,為維持於不輟,委實不易,蓋規定出門即戴口罩,先前即因心肌缺氧而自行進行重訓,此時戴上口罩勢必喘不過氣來,而迫使運動中止;初,於中庭奮舉啞鈴時,見繞行庭園健走者皆人口一罩遮掩,惟吾與眾不同,似有鶴立雞群、恐被視為異類的自我感覺困窘之狀生焉。惟余常信「困而知之」,有天清晨躺在床上正愁無練身之所,將如何度日安身之虞,突然靈光一閃──何不「移地訓練」於八樓之頂?堅信此行動可行之考量有二:其一、城市人率皆晏起,此時段判斷無人登頂,既無互染之虞,可以不用戴口罩。其二、既稱「啞」鈴,就不致驚擾他人、尤其頂樓居者之睡眠。研判果然正確,感恩上蒼冥冥之中指引明路,否則為防疫,日困愁城、坐以待斃,沒有死在人人聞之色變的「新冠」天災,卻自絕於他症,豈不冤哉?
初萌「移地訓練」之舉訴諸家人,小女首先置疑:「自然科學教我們說,隨著高度增加不是越發缺氧?爸爸不是『缺氧症候群』嗎?」余意以為:有違醫學理論的重訓在先,經驗告訴俺們,當我們一扇門被關閉的同時,上帝可能也為我們另開了一扇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逆向思考或有活路可尋?一俟下定決心、起而身體力行,首揭相片的啟示激勵作用,是當前非常時刻支持我奮勇向前的驅策動力,有如此的正能量加持,堅信可以戰勝一切,迎向光明。是願分享故鄉人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