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2 18:51:41瀏覽2580|回應1|推薦45 | |
邱金蓮與民國同年,與人瑞畫家郭雪湖同是日籍畫家鄉原古統門生,郭妻林阿琴是她的手帕交,她的作品曾連續兩年入選台灣美展。因戰亂夫妻分離,曾寄人籬下;戰後天天「盼夫歸」,老年再遭喪子之痛,但她豁達地面對人生起伏與晚年困頓。 邱金蓮生於苗栗縣通霄鎮福興里客家莊,父親邱國禎是日治時期苗栗郡議員,到過上海;她雖庶出,卻深得寵愛,父親為方便她上學,力爭通霄公學校設立南和分校。 邱金蓮說,當時鄉下民智未開,班上只有她一名女生,地方人嘲笑父親讓女兒念書,父親反用心栽培她,她也考上台北第三高女(現中山女高);畢業後再進入女子高等學院深造,連女權思想都是教材。 台北第三高女全台女性菁英齊聚一堂,老師也從日本延聘,她在美術老師鄉原古統指導下,學習東洋膠彩畫,同期的女弟子還有周紅綢、彭蓉妹、林阿琴。 「畫一幅膠彩畫至少花上一個月」,邱金蓮說,鄉原重視寫生,學生須仔細觀察、臨摹花草後先畫草圖,老師認可後才正式作畫。作畫時先在絹上均勻塗上一層膠,再逐層上色,每種顏色需另以粉末混合膠、水調配,作品色彩飽和、重工筆,但手續繁雜耗時。 在鄉原古統指導與鼓勵下,民國21年邱金蓮的「雁來紅」、22年的「阿拉曼達」,分在第六、七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入選,展露美術天分;現分被台灣美術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透過鄉原古統,邱金蓮也結識「台展三少年」郭雪湖、陳進、林玉山。她和郭雪湖熟識,情同兄妹,常一起作畫,郭雪湖後也娶了她的學妹林阿琴;多年來保持聯絡,郭雪湖並曾致贈親筆水墨畫給她當賀禮,見證兩人情誼。 邱金蓮26歲與台北醫專畢業的林龍生結婚,息筆侍奉婆婆、相夫教子。當林龍生準備在通霄開業,連診所建地、建材都買好時,突被徵召到菲律賓當軍醫。 邱金蓮說,丈夫一去三年無音訊,遠行前雖賤賣診所土地留下數萬元,但因親友借貸多數有去無回,戰時住娘家還過得去,戰後苦日子才開始。 「戰爭結束了,丈夫該回來了吧!」邱金蓮搬回街上,沒想到以前房東卻不再租她房子,她帶著兩名幼子在騎樓避風雨,在地上鋪草蓆和兒子一起睡。每天到通霄火車站等丈夫,看著軍伕一批批回鄉,卻不見丈夫身影。 此時,她遇上賣菸酒的日本人山內靜,他正在清算財產,準備回日本;他大方地提供她母子住處;在山內靜返日前3天,丈夫也回台,還將部分土地、房舍贈給他夫婦。 邱金蓮說,山內靜那時已70餘歲,因參加甲午戰爭斷了腿,瞭解戰爭的殘酷,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她也視內山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 邱金蓮丈夫比一般軍伕晚了近一年回台,是因人在菲國偏僻小島,交通不便,較晚知道戰爭結束。她還記得當天在車站又「等嘸人」,她在外辦事回家,赫然發現丈夫竟坐在餐桌旁,她又驚又喜,含淚擁抱消瘦的丈夫。 靠著山內靜的幫忙,丈夫在通霄鎮上開設懷仁醫院,內科兼小兒科,事業重新開始。歷經戰亂別離,寄人籬下的辛酸,讓她覺得平安就是幸福。因公公也經商失敗,丈夫經歷借錢苦學日子,夫妻也特別體恤別人,致行醫也未大富,對親友也不吝借貸、幫忙。 她65歲時丈夫突然病逝,不久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的長子林俊郎也抑鬱病逝,無法繼承衣缽;兩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先後去世,是她晚年最大的痛。 她的次子林芳志文化德文系畢業,在日商成衣公司擔任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三子林家興仁德藥校畢業後,在藥廠任職。近年來她與失業的三子相依為命,生活困頓,文建會得知她是前輩畫家,年前還派員致贈10萬元慰問金表達關懷。 前幾年她參加台北第三高女的同學會,當年上百台灣同學,僅剩8人健在,出席的4人只有她還能上下樓梯,頓時她變得好知足。 為何不重拾畫筆?邱金蓮笑笑說:「我從沒想過當畫家」,早年日式教育,女性婚後是不外出工作的。她年輕時忙於家庭,晚年歷經波折,畫筆竟封了七十餘年;倒是早年包藥包成專家,她還能挑出醫生開的藥單是否有誤。 走過百年歲月,邱金蓮嘗盡人生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有如台灣百年社會變遷的縮影。她曾自怨問蒼天:「為何又是我?」但她相信只要你曾付出,自有貴人伸出援手。她也常告訴子孫,不要忘記報答恩人。 邱金蓮回顧人生起伏,儘管命運多舛,但她絕不認命退縮。晚年經濟雖不佳,卻惜福還康健;她並認為只要子孫努力,發達並非難事。(聯合報記者祁容玉/發表於98年2月22日桃竹苗版) |
|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