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苗栗縣文史學者陳運棟
2009/03/29 18:34:26瀏覽3489|回應1|推薦36

客家學近年來已成為顯學,海峽兩岸多所大學院校設有客家研究所,民國67年出版「客家人」的苗栗縣文史學者陳運棟,是客家研究先驅。他獻身教育47載,當選兩屆國大代表,樹立文人從政典型。

陳運棟(1934年生)出身頭份書香世家,高祖父陳春龍於清光緒2年修建「向陽書院」,曾祖父陳展鴻原致力科舉,1895年乙未割台後,從此坐館向陽書院,教育地方子弟;父親陳毓琳也擔任國小校長。從陳春龍到陳運棟,陳家五代以教育為業。

陳運棟新竹師範畢業才19歲,擔任國校教師,後也高、普考及格,但他並未轉任公務員,45年到大成中學任教,88年在校長任內退休,這10年來他醉心地方文史,著作豐富。

「我對自己期許,40歲前不隨便發表文章,要先吸收知識!」陳運棟出版「客家人」時,還未進入研究所就讀,只是本自行研究有關客家概論的書,後竟成為客家研究重要著作。

他說,他從人類學角度研究客家,起因是高祖父從大陸原鄉抄回的族譜散失,59年他受宗族之託重修族譜,到來台派下各房查問,並到全省各地蒐集族譜,連牯嶺街舊書攤也去找,不但重修陳家族譜,至今他研究的譜牒已多達四、五十姓。

陳運棟因沒有校長任用資格,51歲在大成中學董事長林為樑鼓勵下,報考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考前3月,他每晚在校長室大聲朗讀高中英文,結果以第一名考取,後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

78年陳運棟又出版「台灣的客家人」,且努力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奠定他在客家研究的地位。有人說他師承羅香林,不少參考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或是「客家源流考」。

「如以『客家人』說我師承羅香林,並沒有錯!」陳運棟說,他早期根據羅香林「北源派」論述,是傾向客家人是由北往南遷徙的族群;但他在「台灣的客家人」已質疑羅香林以血緣論述客家源流。

隨著客家學興起,客家源流除了「客家中原論」,也有「南方起源論」,林媽利醫師從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分析,更認為客家人、閩南人是南方民族後代,不是大陸北方漢人。

陳運棟83年底到廣東梅州參加「客家學」學術研討會時,即呼籲客家人應跳出漢民族框架,客家人與跟南方少數族群(如畬族、瑤族)的連姻,也影響了客家族群的血緣與語言。

陳運棟說,他的客家觀點,說師承羅香林已「時過境遷」,他比較贊成族群是建構性的,是與其他族群競合形成的群體。因此客家不是血緣的群體,而是文化的群體,他非常贊同「講客家話的就是客家人」。

他說,客家人面對越貧脊的環境,克服大自然的能力越強;也靠讀書、科舉,脫離貧困,從清代至今,嘉應州(現梅州)文風鼎盛,台灣美濃博士多,可獲證明。

「針頭線尾、灶頭鍋尾、田頭地尾、家頭教尾。」陳運棟說,傳統客家婦女的「四頭四尾」,是中外人類學者心目中的典範;有人說客家男人有大男人主義,但亦研究發現,客家婦女在大家族裡掌有「鑰匙權」,錢、米都是婦女在管,是真正掌有實權者。

民國80年,陳運棟在國民黨及前立委徐成焜拜託下,以最高票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後再連任。但他說,85年他本無意連任,第二次參選是李登輝總統親自打電話拜託,他才勉為其難接受。

客委會成立後,他被聘為委員,他認為現階段客家族群是弱勢,客委會有其需要性,但到社會真正變為多元族群,各族群都平等看待、和諧相處時,客委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曾擔任苗栗縣鄉土學會理事長的陳運棟,主編過西湖、頭份、三灣等鄉鎮志;苗栗縣志重修時,他被推為總編纂,在他帶領下,這套共33卷41冊的苗栗縣志已全部付梓。這套「在地人寫在地事」的縣志,全由地方各個領域專業者撰稿,內容、資料也冠全國。

現他正進行南庄鄉志編撰,一改漢族史觀立場,而以原住民觀點論述;不稱漢族入墾而是外力入侵,這也是本非原住民鄉,卻是第一本從原住民角度編寫的鄉志。

十餘年前,陳運棟得知苗栗縣栗社詩抄,是已故栗社總幹事吳頌賢手刻油印,從吳頌賢兒子吳文虎處取得後,多數已破舊不堪,他仍細心影印,分類整理,用心令人感佩。

陳運棟前年7月因過於勞累,感冒感染嚴重,曾住進加護病房,幸在太太黃春枝的細心照護下,化險為夷,如今他仍邊復健,邊從事文史研究。

黃春枝也是老師退休,她是陳運棟收藏、研究文史最得力的助手。育有二男一女,長子晟康是眼科名醫,次子景康在美國大學執教,皆是留美博士;女兒淑康台大碩士,也在美國執教。(聯合報記者胡蓬生發表於98年3月29日聯合報桃竹苗版)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316&aid=2792262

 回應文章

通霄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客家研究
2009/03/29 22:55

全洲先生,      拜讀你有關陳運棟先生的大作, 我很感興趣, 希望明年退休後, 有榮幸参與客家史研究, 如能得回音, 我們可以先在internet上联絡o   

祝文安        李玉方   敬禮      2009年 三月  29日於  Balti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