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5/18 22:07:23瀏覽3398|回應5|推薦51 | |
「客家擺第一,黨派兩邊站。」屏東中學英文退休老師鍾孝上,二二八事件時,他極力保護外省客家籍老師;在威權時代,他支持雷震的「 自由中國」,曾支持台獨,也是民進黨創黨黨員;但他後來卻退出民進黨,原因是他認為民進黨的領導者缺乏宏觀氣度與遠見。 鍾孝上(1929年生)是屏東縣萬巒鄉人,萬巒是客家六堆的「先鋒堆」,他的個性也跟先民一樣,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他的父母親鍾兆興、林鳳嬌都是國小老師,他念屏東中學時,太平洋戰爭爆發,被徵調當「學生兵」,受訓4個月,正準備迎戰登陸美軍時,日本宣布投降。 「我從小就討厭日本人,現在還極端反日。」鍾孝上不喜歡日本人,是因日治時期教育「學長可以打學弟」,他當「學生兵」發現,日本人自恃是統治者,不僅修理學弟,還欺負台灣學長,日軍班長三不五時以拳頭毆打台灣兵。 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不少本省菁英遇害,但亦傳出外省老師被毆打,鍾孝上為保護校長鍾治同及4名廣東梅縣客家籍老師,他與鍾姓、劉姓客家籍學生,曾帶他們到他萬巒五溝水家中「避難」;因保護有功,被記兩大功。 「你們台灣人,並不是中國人。」鍾孝上台大外文系畢業服役,擔任美軍翻譯官,聽美軍軍官這樣說,加上當時國民黨腐敗,四處打壓台灣人;再看雷震主編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批評時政;廖文毅在日本搞台灣建國,更加深他的台獨思想。從一個保護外省校長、老師者,成為激烈的台獨先鋒。 49年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他是簽名創黨黨員之一,那時他與妻子李璨華剛結婚,在屏東女中教書,他擔任縣議員的岳父李福隆知道後,氣急敗壞地從恆春跑來斥責他:「要革命,就不要娶我女兒。」「要秤自己有多少斤兩,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 「加入國民黨是為了理想、民主,你們就加入;如果為了私益,就是『王八蛋』。」鍾孝上說,他在屏中教書時,有回學生填表加入國民黨,他講了這些話,結果被請到台北警總說明。 那時小女才念幼稚園、妻子哭成淚人兒,他擔心被送到綠島感訓,連妻女都隨行,幸好沒事,且對方也很客氣。他能全身而退,感覺是當年兩大功幫了他。 民國50到70年代屏中畢業生都知道 ,鍾孝上是專教前段班的英文老師,他英、日文均佳,著有「英文法徹底研究上、下冊」、「升大專英語測驗50回」,也翻譯日文「友好抗日70年」,當時是屏中升學的輝煌年代。 民國71年他出版「台灣先民奮鬥史」,寫的幾是台灣先民如何反對壓迫、追求尊嚴及自由,弦外之音是獨立建國。民進黨成立時,他是創黨黨員,但入黨才1年他就離開,原因是民進黨把閩南語當作台灣話,未尊重其他弱勢族群語言。 他說,他多次向黨中央反映,一個黨要壯大,不能畫地自限,要廣納多種語言,就像大海不擇細川一樣,他甚至透過前屏東縣長邱連輝向黨中央反映,但黨刊物僅以小篇幅答覆「民進黨用大家聽得懂的話就好。」他乃失望地退黨。 民國77年他從屏中退休後,有人建議他組「客家黨」,他與認同者雖喊出「客家第一,黨派其次」、「客家第一,統獨其次」、「公用國語,尊重母語」等3個口號,但因缺乏財力作後盾,且反應冷淡,他的客家運動也漸從幕前退居幕後。 80年他出版了「客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免費贈送客家鄉親,各界紛紛捐款贊助,一年內連出了兩版,印了2萬5千本,很多六堆客家鄉親都珍藏。 台灣客家政治生態呈「北藍南綠」,即北部較傾向泛藍,南部六堆較偏綠,又以屏東縣最綠。他認為當年邱連輝因靠閩南人大力支持才當選縣長,致客家大老和民進黨常站在同一陣線;但他憂心屏縣客家人連一席立委都選不上,亦有政治式微的危機。 「只要對客家人不利,我就反。」鍾孝上批評民進黨充滿福佬沙文主義,缺乏政治家,雖有人不以為然,甚至有人批評他;但他仍堅持公開場合要講大家都聽得懂的話,民進黨領導人胸襟要放大,才有前途。 鍾孝上早期支持台獨,現卻反過來主張統一,他希望馬英九總統的政策不要搖擺,他要求的統一是「一國一制,民主統一全中國」,一旦大陸民主化,兩岸才能和平統一。 鍾孝上夫婦育有2子1女,均受良好教育,兩個兒子擔任工程師、醫師。他每天仍讀5小時英文書籍,關心客家前途,偶而也投稿,發表他對國事的憂心。(聯合報記者宋耀光發表於980517高屏版)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