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課綱微調,聯合.中時比較III
2014/02/09 08:53:20瀏覽299|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引用文章


史學爭議/日據時代 94歲母親的真體驗
【聯合報╱黃瑞祺/退休人士(高雄市)】
   
2014.02.09 04:09 am
 

家母九十四歲,出身高雄濱海鄉下農家,不識字,當她尚能清楚表達其思想時,聽到人家說日本時代多好,她不以為然,多次說道:日本人只有一好—蓋廁所,去掉尿桶。

至於日本人不好之處,大家可能想像不到:坐在牛車上,會被日本警察打腳脛;要買些糖,就要遠繞岡山機場到岡山去;自家做農種稻,卻不能吃米,家中只得偷偷地將些稻穀藏在牛糞堆下,生怕被日本人查到…是什麼原因導致有這些事情,我不清楚,但你能說這不是日據時代的事實嗎?

對日據時期的評論,你能說崑濱伯的看法才對?李登輝總統的說法才正確?甚至家鄉與她一溪之隔的杜正勝部長說的才是?她不是歷史學家或教師,沒有史德、史識、史才、史觀的問題,她只是一個文盲,根據其生活體驗,反映一個庶民的觀點,沒有黨派或偏激的立場。

一個庶民的觀點到形成歷史教科專書的觀點,恐怕中間是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而一個未受過日本教育的村婦,與諸多受過日本教育的台灣人的想法,為何不同?有時想來也是有趣,有時也讓人沉思。歷史教育影響人的一生,影響整個社會的未來啊!

古代知識分子閱讀史書,除了科舉功名外,多在汲取歷史教訓,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匹夫匹婦則隨波逐流而已。現在時代改變,國民接受義務教育,人人都是知識分子了,有了學校歷史課,教育的宗旨方向不一樣了,到底歷史課要帶給學子什麼東西呢?是麻木不仁、事不關己的純歷史知識的販賣?或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親切溫情體認?如果我們不能秉持親切溫情來釐清國家民族文化種族的觀念,好好上歷史課,卻一直以政治鬥爭來互相糾纏,那麼課綱問題,可能無解,政黨輪替,課綱也跟著輪替。或甚至中華民國亡了,台灣共和國也完了,就不會有課綱問題了,這才真是台灣人的悲哀。

明末清初顧炎武說:「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代的肉食者是各級公務人員及民意代表,國家的興廢靠他們;至於歷史文化的存續,歷史學者、教師以及如我般匹夫匹婦,能負擔什麼責任呢?

【2014/02/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史學爭議/日據時代 94歲母親的真體驗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58.shtml#ixzz2smQ216lD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58.shtml

 

 

 

史學爭議/還給我們乾淨的歷史
【聯合報╱王俊翔/高中生(台中市)】
   
2014.02.09 04:09 am
 

高中歷史課綱微調鬧得沸沸揚揚,作為一個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不願捲入這些相當政治化的爭辯,我只想說「請還給我們乾淨的歷史」!

我尊重每個人的認同,但我認為藍綠統獨的意識形態不應該全面滲透生活的所有層面,也不該汙染我們的課堂。在大多數高中職生看來,「日本統治時期」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治」和「日據」並不會造成文意理解上太大的差異,也不影響對我們歷史知識的認知。我相信大多數學生並不想培養像極端人士那樣敏感又激烈的政治神經。至於增加日本時代兩岸互動的若干內容,我們私下只會抱怨「噢!考試範圍又增加了!」其實很少人會在意背後有著怎樣精緻隱晦的政治象徵。

看到報紙上充滿火藥味的爭執、政府黑箱作業的過程時,我感到非常失望。歷史原是現代與古代的對話,是幫我們檢討過去展望未來的明鏡,相信所有熱中了解歷史並以此充實人生、促進包容的民眾,都想向企圖政治化歷史的有心人士們高聲吶喊:「請還給我們乾淨的歷史!」

【2014/02/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史學爭議/還給我們乾淨的歷史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61.shtml#ixzz2smQqb4fC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61.shtml

 

 

 

史學爭議/日毫不避諱殖民史實
【聯合報╱翁御棋/日本北海道大學工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日本)】
   
2014.02.09 04:09 am
 

教育部修訂高中歷史課綱引發爭議,或許各個政黨有其立場和政治人物自我判斷考量。不過在日本本土對於「殖民」字眼,其實一點也不避諱。

在日本人文科學研究大師梅棹忠夫編著的「日本文明七十七個關鍵」一書,其中就有一點是針對殖民地對於日本近代化演進意義的探討。該文認為,殖民地的占領,是日本在十九世紀擺脫被西方列強殖民危機的一個表現,也不諱言,在該世紀日本和列強一樣對殖民地進行物資和人力的經濟面掠奪是在當時強國表現的一個時代價值觀。但該文也指出,日本在殖民後期對各殖民地也開始有更細緻的經營和尊重。甚至在關東大地震災害後,東京的復興計畫也參考殖民地成功的都市規畫經驗;曾擔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也將台灣經驗應用在東京重建計畫。因此,「殖民」如果是連日本都不避諱的史實,自然在受害地域沒有特別爭論的必要。

如聯合報七日報導「學者:看不出新課綱『去台灣化』」中,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先生指出,微調後的課綱若想對特定議題指定意識形態的標準,可能在現代開放性言論的社會裡就不是適當的事。當今學生資訊來源多元,也不可能單方面接受教科書內容,相關政治人物不宜過度反應,讓社會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

【2014/02/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史學爭議/日毫不避諱殖民史實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59.shtml#ixzz2smRHVJc2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472959.shtml

 

 

 見證台灣光復 「台灣的嘴巴」要拆了 
【聯合報╱記者許瀚分、郭建伸、邱榆蕙/連線報導】
   
2014.02.09 08:03 am
 

八十年歷史的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見證台灣歷史,最近面臨拆除,文化界請命,希望保存現狀活化利用;圖為西三碼頭倉庫。
記者許瀚分/攝影

民國四十三年一月廿六日韓戰反共義士回到基隆港碼頭,受到國人熱烈迎接,如今碼頭倉庫也將走入歷史。
記者邱榆蕙/翻攝自「抉擇」一書

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以鉚釘銜接鋼梁建造,每支鉚釘的距離都是七公分,工法細膩,全台碩果僅存。
圖/莊耀輝提供
八十年歷史的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見證台灣光復、日本人戰敗返國、國民政府百萬大軍撤退來台,及韓戰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等關鍵歷史,即將上映的國片「KANO」也在此取景,但兩座倉庫面臨拆除,電影畫面將成最後身影。

李乾朗:台灣之嘴 拆掉後悔

古蹟學者李乾朗說,這兩座碼頭倉庫是「台灣的嘴巴」,是當年登台唯一入口,見證歷史,「如果拆掉,將來一定後悔。」

一九三○年代,基隆港是日本的「殖民港」,當時蓋了八座碼頭倉庫,現在只剩西二、西三兩座。兩座倉庫都被列為都更對象,基隆港務分公司拆掉西三倉庫要蓋客務中心和海港大樓,基隆市府尚未完成西二倉庫的細部規畫。

韓戰反共義士 在此回歸祖國

「當年一萬四千七百多名韓戰反共義士,從西二、西三碼頭登陸回歸自由祖國。」台北榮家主任熊啟志說,民國四十三年一月廿三日起,義士們分三批返國,也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來。八十三歲反共義士張步庭說,「我們還在船上時就興奮討論去台灣要做什麼,到了碼頭,船外傳來鼓掌聲,碼頭人山人海,大家抱在一起說『我們終於自由了』」。

台灣光復 日人在這搭船撤回

李乾朗說,台灣光復後,日本人在這裡搭船撤退;四年後國府百萬大軍也從這裡登台,西二、西三碼頭及倉庫都是歷史見證者。後來台灣子弟到馬祖當兵,這裡是淚別家人、情人的「惜別海岸」。

基市府決議 僅保留五組跨梁

雖具歷史意義,不過基隆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日前仍決議「有條件通過」拆除案,西三倉庫僅保留五組跨梁,作為日後蓋新樓時「構建保存」的鋼梁。李乾朗說,保存五組鋼梁是應付輿論的作法,保存歷史不能只象徵性地保留殘件。

鉚釘銜接鋼梁建造 碩果僅存

基隆港務分公司總工程司魏震坦言,原本也未執意要拆舊倉庫都更,但基市府決定都更,才讓舊倉庫走上絕路。基隆市文化局長張建祥表示,文化保存和都市發展應共生共榮,保留五組鋼梁將融入新建築,「換一種方式來說老倉庫的故事」。港務分公司表示,這兩座倉庫以鋼板樁打入岩盤,再以鉚釘銜接鋼梁建造,全台僅存。

【2014/02/09 聯合報】  @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見證台灣光復 「台灣的嘴巴」要拆了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472976.shtml#ixzz2smRgNEjx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472976.shtml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2014/02/08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張錦弘、周毓翔、陳信利/連線報導】

教育部通過微調高中歷史課綱,昨天多名學生到教育部力挺此次修改。 記者王騰毅/攝影
教育部微調高中歷史課綱的話題持續延燒,藍綠對決也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演。綠營六縣市教育局長昨提案要求重審課綱,新竹縣教育處長王承先卻力挺課綱。

另外,由一群高中、大學生組成的「抗獨史陣線」,昨天力挺教育部微調高中歷史課綱,並痛批民進黨美化日本對台殖民統治,對不起當年被鎮壓屠殺的原住民。

昨天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這次課綱微調爭議太多,老師有疑慮,教育部應傾聽多元意見,不要急著調課綱。

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也質疑蔣偉寧微調課綱合憲的問題,他反問:「合憲是合什麼憲?憲法本身就有問題。」他也說,如果說日本統治台灣是殖民,也要提「國民黨軍隊來台非法占據台灣也是殖民,才能平衡。」

竹縣教育局長王承先則力挺教育部,他表示,不談史觀,只就課程來看,微調過的課綱讓學生學習更連貫、完整,且讓台灣的主體性更清楚。他舉例,補述中法戰爭時台灣的地位、定位日本統治是「殖民」等,都是從台灣主體性出發。原本課綱提到「當代中國與台海兩岸關係」會讓人誤解「當代中國」是中華民國,微調成「當代中國大陸」,就不會造成誤解。

教育部上月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回歸憲法史觀,民進黨及台獨勢力全力反對。

由三名高三生兩年前在臉書所成立的「學生捍衛國史同盟」,最近在網路號召連署支持「撥亂反正」修課綱,獲台大中華復興社等青年團體響應,合組「抗獨史陣線」,昨天十幾名代表到教育部門前批台獨、力挺部長蔣偉寧。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天再批這次改課綱是「謊言、洗腦的教育,非常可惡」。前主席蔡英文也指課綱修改程序與實質都不具正當性,籲請綠營縣市長要挺住,要求教育部重新審議。

蔣偉寧表示,微調課綱目前照程序往下走,不會暫緩,教育部會盡努力讓爭議減到最小,各界意見會納入下一波課綱修訂的考量。

全文網址: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 新聞追追追 - 文教要聞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98157#ixzz2smgfqrRl
Power By udn.com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98157

嘉南大圳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www.boch.gov.tw

八田與一故居群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www.boch.gov.tw

引用文章明鄭與光復

引用文章根本大法的教科書

引用文章 去台灣化? 微調課綱爭議大

引用文章謝大寧:課綱不合憲 就要修正

引用文章 段心儀:以學生為本 意識形態退位

引用文章陳儀深:對課綱議題 要謙虛思考

引用文章高孟琳:名詞修正 影響考試有限


明鄭與光復

中國時報 劉廣定 2014年02月09日 04:10





今年元月27日教育部召開12年國教課程審議會,通過高中國文科與社會科課綱的「微調」。據報載,由於有些人認為此「微調」乃「去台灣化」,例如歷史科規定須用「明鄭統治時期」而非「鄭氏統治時期」,須用「光復」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後」或「終戰」等語詞,乃紛紛表達了抗議。甚至台南市長賴清德竟公開表示台南市立高中將拒絕使用依此新課綱編寫的教科書。再早些時,以紀念鄭成功為名的成功大學,有些學生因不滿校方某項行政措施而將該校「光復校區」外圍牆上「光復」兩字毀去,也獲得不少人的聲援。此等行為,令人不解。

據筆者讀史所知:鄭成功本名鄭森,之所以稱為「國姓爺」乃因南明隆武帝(唐王朱聿鍵)賜姓朱,名成功,並封忠孝伯。「延平郡王」之位係南明永曆帝(桂王朱由榔)所封,也是清廷所認同,故台南市才有清同治年間新修之「延平郡王祠」。況且鄭氏三代(成功、經、克塽)皆奉永曆正朔,迄永曆37年(康熙22年,公元1683年)鄭克塽降清乃止。因此,稱為「明鄭統治時期」才是正確的,合乎史實的,也是尊重當時統治台灣之鄭氏三代的。實不能理解何以原課綱必稱之為「鄭氏統治時期」。

再者,澎湖至遲於南宋理宗時已入版圖,元順帝至元年間且設巡檢司。雖明太祖洪武年間廢設巡檢司,但明神宗萬曆32年鎮守福建海疆的沈有容曾諭退了侵犯澎湖的荷蘭人(時稱「紅毛番」)。萬曆30年他也消滅了侵佔台灣(時稱「東番」)的日本海賊(倭寇)。在在表示視澎湖與台灣為一體,皆為大明之所有。無怪乎當年鄭成功之《與荷蘭守將書》中說「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光復故土是鄭成功之一偉業,沈葆楨書「延平郡王祠」對聯云: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

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稱讚鄭成功雖然反清復明未成,卻為漢民族光復台灣,是治理台灣的創始者,在台灣開發史上意義重大。

故「成功大學」宜有「光復校區」也。日本戰敗投降,佔據50年的台灣又重歸中華民國所有,稱「光復」應該沒錯吧。

筆者就讀台灣大學時之系主任潘貫教授(1907-1974),台南人,台北帝國大學畢業。日據時期曾任「台南高工」(成功大學之前身台南工學院舊址)教授,也是第一位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台籍學者。

潘教授的《凌雲詩集》有三首有關「延平郡王祠」之七言律詩,謹錄於下。

◆謁延平郡王祠(1933年)

託命深情國士恩

狂流逆挽日黃昏

擎天壯氣猶留蹟

闢地宏圖尚印痕

矢志難回明社稷

忠魂永鎮漢乾坤

雄心萬里埋鯤島

千古孤忠一廟存

◆光復紀念日謁延平郡王祠

(民國34年10月)

(一)廟宇蒼然掩翠苔

禁門今日笑顏開

因公始識尊民族

建國偏生命世才

三紀沉淪愁漢土

一聲光復慶全台

漫天遍地歡騰裡

謹向英靈報喜來

(註:延平郡王祠久為日人所鎖故曰禁門)

(二)大義超然國姓祠

河山光復倍威儀

千秋抑鬱三更夢

一代豪雄百世師

滅虜難回明社稷

開台不愧漢男兒

願王莫記當時恨

笑看青天白日旗

可見前輩台籍學者對「光復」及對鄭成功的認識。

反對新微調課綱者的一個理由,是無台灣史專家參與規劃課綱。但依上文所述,淺見以為用「明鄭」,用「光復」都沒有錯。

謹向台灣史專家請教,不知尊意以為然否?

(作者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88-260109

 

 

 

 

根本大法的教科書

中國時報 楊子圭 2014年02月09日 04:10


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引發極大爭議。(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史課綱微調,台獨六縣市強行反對,全部不施行。 這證明了,原先的違憲版本,是台獨史綱,是民進黨的黨史,故該黨權力所在地,全力抗國。

問題來了,那中國國民黨當政,也六年了,怎麼坐視這種違憲台獨史綱,獨化那麼久?

馬英九一當政,在新春與上將們會餐時,就有將軍站起來說:「總統,亡人國必先亡其史,您為何不把教科書撥亂反正,改過來?」

郝柏村有天問孫女是哪國人,答不出來,郝把她的教科書拿來看,才知他與孫女不是一國人了。

終 於,教科書做了微調,做了合憲、去倭獨、復台灣,回到比較正確的中國史觀。這是「微」還沒「著」,還是相忍為國,微調後教科書寫日治和日據都可以,只是加 入「殖民」兩字,談到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加入「侵略」兩字,慰安婦加入「被迫」,這都是呈現事實,但對長期以來積非成是的台獨史觀者就受不了,六縣 市就揚言要退出「小台灣共榮圈」,獨行其非了。

蘇貞昌提出的3大違背,違背程序、規定、事實,正是講以前的台獨教科書,當年編寫的教科書就是如此,是重回殖民時期的大和史觀,無視客觀事實,純粹是為達成「去國家化」的政治目的。

但 當年民進黨推行的黨史版,在多數仍是國民黨當政的縣市中,卻仍然遵守程序規定,乖乖的採用教育部定的非憲的教科書,未聞要在其執政縣市、立法院、街頭開闢 「三大戰場」,也沒說要立「中國私塾」,仍用以前的國立教科書的。結果就是在這種姑息逆受之下,反而造成了以誤為正,弄得連台灣的光復都幾說成是淪陷了。

教 科書微調這事,充分顯示了台灣已是一島兩區,一邊一區,南北迥異,現在只是中國大陸在保衛中國的國號和歷史,使這種分裂不敢法理化而已。至於民進黨縣市的 學生將來考試不知是寫國史版還是獨史版的問題,其實是小事,反正黨史版也不要丟,過兩年政黨輪替,又會改回來,那是讓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地區的學生去頭殼壞 去了。

不過,至少這兩年,讓青史不成灰,讓我們的教科書不與根本大法相背,不再荷、西、日治,不再雜種多元,好好回復數典記祖,知道14日是元宵節,不只是情人節吧。(作者為公務員)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89-260109 

 

 

 

 

 
去台灣化? 微調課綱爭議大

中國時報 胡清暉、朱芳瑤╱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09日 04:10

過去曾有台灣的教科書提到「台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污化台灣婦女,此次課綱修正加入「被迫」2字。圖為前慰安婦鄭陳桃(右)與菲籍前慰安婦Estelita B.Dy(左)出席獻花追思過逝的台灣阿嬤。(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時報總主筆戎撫天

作家丘秀芷

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

北一女兼任教師段心儀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高孟琳

台大學生侯漢廷

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

教育部上月27日開會決議微調高中國文、社會科課綱,引發外界質疑「去台灣化」。參與課綱修訂的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強調,課綱修訂是依據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並把228事件、白色恐怖各列為一個主題,堅持台灣人民的主體性。

這次的課綱微調把「中國」改成「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於慰安婦的描述增加了「被迫」2字。關於台灣史時期的稱呼也有更動,「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清代統治」則改為「清廷統治」,引發正反不同看法。

有鑑於此,本報7日舉辦「高中社會科課綱微調面面觀座談會」,邀請王曉波、謝大寧,以及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作家丘秀芷、內壢高中公民老師高孟琳、北一女兼任教師段心儀、台大政研所學生侯漢廷,期望藉由討論,讓更多人瞭解這個議題。

課綱合理回歸憲法

王曉波說明,這次課綱微調是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台灣主體性的2大原則,現行憲法在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的執政期間,歷經7次修憲,民進黨也參與其中,因此,課綱回歸憲法是很合理的。

寫明慰安婦是被迫

王曉波認為,過於美化、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皇民化史觀,根本是在矮化台灣。他痛批,過去課綱沒有明確指出慰安婦是「被迫」的,曾有台灣的教科書提到「台灣婦女自願到海外從事慰安工作」,污化台灣婦女,因此,有必要在課綱加入「被迫」2字。

調整為更接近歷史

生於日據時期的丘秀芷指出,當時一些窮人家的女孩被強迫或騙去前線擔任慰安婦,她自己的哥哥10多歲被拉去海南島當軍伕,日本戰敗後,把他丟在當地,靠著行乞回廣州找親友,才輾轉返回台灣。她感慨的說,日據時期有很多歷史被更改,甚至把抗日份子說成土匪,因此,此次調整是還原為更接近歷史。

228事件也增篇幅

謝大寧指出,228事件、白色恐怖本來都是放在原本課綱內容說明的小項目,現在增加篇幅為一個主題,這是「去台灣化」嗎?

侯漢廷憂心,這波課綱微調的反彈聲浪,其中有些人是假多元之名,實際在鼓動反對中華民國憲法之實。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51-260102

 

 謝大寧:課綱不合憲 就要修正

中國時報 胡清暉、朱芳瑤╱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09日 04:10

 

主持人戎撫天(右3)邀請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右2)、北一女教師段心儀、作家丘秀芷、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右)、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左2)、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高孟琳及台大學生侯漢廷發表意見。(劉宗龍攝)


民進黨執政的南部6縣市抵制這次高中國文及社會科課綱的微調,不過,參與這次課綱修訂的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表示,教育部公布的課綱本應合乎憲法,但原有課綱內容的脈絡是基於「一邊一國」的觀點,並不合憲,因此才做了這次微調。

謝大寧強調,教育部公布的課綱需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這是無庸置疑的,然而,原有課綱確有需要修正的必要性。

謝大寧舉例,在公民科談到兩岸關係的單元,原課綱提到「台灣的中國政策依據」、「中國的台灣政策依據」,可以看出是基於「一邊一國」在編寫,因此,現在調整為「我國的大陸政策依據」以及「大陸的對台政策依據」,符合憲法增修條文的法律規範。

另一位參與課綱修訂的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回應,部分媒體對於課綱修訂的報導不實,他願意和不同立場的反對者公開辯論。

王曉波說,台灣是民主多元的社會,各黨派、甚至個人意見都不同,所以只能根據憲法。憲法是民主產生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全民共識和國家基本大法。另外,1960年聯合國就通過《反殖民地宣言》,認為殖民主義破壞人權,違反聯合國和平的宗旨,所以美化日據殖民統治不但違反台灣人民主體性,且違反聯合國的普世價值。

台大政研所學生、台大中華復興社社長侯漢廷認為,這次歷史課綱微調是對民進黨執政時期「去中國化」一系列更動所做的修正與反省,調整後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也還原歷史。

侯漢廷指出,有些人認為課綱缺乏多元觀點,但教科書本來就是要彰顯國家意志,「若不教導中華民國憲法史觀,是要教什麼呢?」

他也批評,主張將台獨路線納入教科書的說法「荒謬至極」,全世界的國家對於重大國家認同議題,不可能在教科書中公然鼓動學生推翻國家。

不過,中研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回應,「一邊一國」就像是東德、西德的相互尊重與承認,不必醜化,也不要簡化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對於本土化的努力。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61-260102

 

 
段心儀:以學生為本 意識形態退位

中國時報 朱芳瑤、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09日 04:10



這波高中社會科課綱微調,教育部強調一切都合法、合乎程序,但部分高中老師反映,並未被告知相關訊息,感到不受尊重。北一女兼任教師段心儀則呼籲,課綱修訂應該回歸以學生為本位,讓意識形態退位。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內壢高中公民教師高孟琳不滿的說,此次課綱微調沒有發函各校請老師表達意見,學科中心也沒有告知相關訊息,過程非常倉促,而且是由上而下,導致很多基層教師是看報紙才知道修訂的內容,「高中老師難道就要逆來順受嗎?」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認為,這次課綱微調過程欠缺少歷史學者參與,且資訊不夠透明、公開。

關注課綱議題的台大政治所碩士生侯漢廷認為,這波課綱調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但如果過程中溝通有不足,未來可多加強。

段心儀提醒,課綱若不斷微調,只會浪費國家資源,也耗費許多參與教授的心力,每次有要調整課綱的訊息,也讓教學現場的老師心一沉,疑惑又會有何變化。

她認為,政府應該盡量減少課綱的變動,制定時就要兼顧教師專業、學生需求,以及社會各階層對歷史的情感。

對於目前研擬的12年國教總綱,段心儀期盼所有意識形態能夠退位,讓課綱回歸以學生本位、學生競爭力為主體。

參與這次課綱修訂的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回應,課綱微調是持續進行的工作,自然、數學先前已完成微調並公告實施,教育部去年8月發函給國家教育研究院,檢討其他科目是否需要微調,因此,由宜蘭高中校長王垠組織高中課務發展工作圈,進行4個月的研究,認為有其必要,因此,教育部才組成工作小組,程序沒有問題。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63-260102

 

 

 

 
陳儀深:對課綱議題 要謙虛思考

中國時報 朱芳瑤、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09日 04:10


近來高中社會科目課綱微調引發軒然大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指出,現況是,中華民國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且中華民國及其憲法已具有「台灣性」,但這次課綱要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清代」改為「清廷」等,無疑又傾向「中國性」,不合時宜。

陳儀深表示,李登輝時代以來歷經多次修憲,礙於國際壓力,修憲難以徹底,而保留中國一體性的殘餘,例如「兩岸關係」此類的稱呼,然而,不應放大這些缺憾及未盡之功,而阻礙台灣化。

他說,現況是,中華民國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且中華民國與其憲法具有台灣性,不能視而不見,高中課綱去強調中國大陸與台灣是一體的,又是回頭傾向中國性,已不合適。

有人質疑將台灣主體意義放入課綱恐是鼓吹推翻國家,陳儀深不認同,更直言,如果仍停留在兩蔣時代以中國為中心的史觀,才是推翻現狀。

陳儀深表示,有關教科書課綱的議題,「深藍」或「深綠」都要謙虛一點,稍微退一步,對於中華民國與台灣的調和、珍惜現有民主自由價值等方面,都要謙虛思考。

北一女中國文兼任教師段心儀,從國文科教學的立場來看,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會比較妥當,否則國文課本中的李白、杜甫等文學家如同「外國人」。陳儀深則回應,政治討論與文化史觀是兩回事。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內壢高中公民教師高孟琳質疑,這次之所以鬧出這麼大的風波,原因就在於高中國文和歷史課綱在民國100年公布後,實施不到2年就說要「撥亂反正」,外界不明白微調的必要性在哪裏?況且,目前高中社會科的教學現場並沒有教不下去,教育部明知歷史課綱的變動勢必引發紛爭,為何急於此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64-260102

 

 

 

 
高孟琳:名詞修正 影響考試有限

中國時報 朱芳瑤、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09日 04:10

   

課綱是教學及升學考試的依據,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強調,這次高中國文及社會科課綱微調,部分內容是基於教學現場的需求,刪去太難或是跨科重複的內容,不但可減輕教學現場的負擔,而且有利於學科間的橫向整合。

謝大寧指出,公民科與地理科的學科中心都相繼表達課程份量太重、教不完,因此,這次讓通論地理刪除將近2個單元,並調和原先公民科太複雜或太簡單的部分,減輕教學現場的負擔。

同時,課綱微調也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整合,謝大寧舉例,公民、歷史2科都談到「天賦人權」,相同的內容會在公民科刪除,避免重複。

至於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謝大寧認為,這些在社會脈動上的重要議題,也都放入課綱中。

內壢高中公民老師高孟琳提到,目前公民科的範圍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心理、社會等領域,形同是大學的「社會科學概論」,份量過重,且許多高中公民老師未必每個領域都能夠精熟。

高孟琳說,公民老師在教政治、國家認同或是統獨爭議時,不會只講一個觀點,而會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名詞修正的部分,其實對於升學考試沒有太大的影響。

國文科課綱也有部分內容調整,北一女中兼任教師段心儀表示,這波國文科課綱調整更動小,她沒有疑義。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09000365-260102


歷史課綱微調,聯合.中時比較II

# 見證台灣光復 「台灣的嘴巴」要拆了 

# 嘉南大圳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八田與一故居群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台灣人民主體性?依據中華民國憲法? 金馬地區(閩)居民呢??

還依據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整天"台,台,台"嗎?

我沒見到改了什麼,倒是很會感念保存日本人,八田與一,見證台灣光復倒是要拆了,很好!!

還扯到深藍深綠?你甘願做皇民?

要改,還要多改一點! 要拆一起拆," 大日本帝國  台灣總督府 "呢?

那麼 以韓國來說,紀念韓國義士安重根也錯了?是意識形態?安重根是賊?是恐怖份子?韓國人活該倒楣?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